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先生给同事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惊闻令嫒在今...

下面是某先生给同事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惊闻令嫒在今年的高考中蟾宫折桂,不胜荣幸。梅花香自苦寒来,十几年来,令嫒夙兴夜寐,苦读不倦,获此佳绩,可喜可贺。本应拨冗到贵府道贺,无奈俗事缠身,未能光临,还望包涵。惠赠薄礼一份,卿表心意,敬请笑纳。

 

①惊闻——欣闻 ②不胜荣幸——甚感欣慰 ③拨冗——专程 ④光临——前来 ⑤惠赠——另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某先生给同事贺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加以修改”,然后依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辨析正误。 本题中,“惊闻”指听到消息后大受震动。一般是表示听到的是坏消息,且是自己关心的人或者事物的坏消息。此处是说自己听说同事的孩子高考考中,表达不符合语境,可改为“欣闻”。“不胜荣幸”是感到非常的光荣和幸运意思。此处是说因同事孩子高考考中而非常高兴,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倍感欣慰”。“拨冗”是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属敬辞。此处是说自己不能亲自到同事家去参加升学宴,表达不得体,可改为“专程”。 “光临”是敬称他人的来访,为敬辞,多用于口语。此处是说自己不能亲自到同事家去参加升学宴,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前来”。“惠赠”是称人赠与的敬词。此处是说自己送给同事薄礼一份,表达不得体,可改为“另备”。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以“马克·鲍尔教授”开头,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曾经提出“为什么当代青年拥有网络资源却沉浸于自我的小世界”这一问题的马克·鲍尔教授认为人类或许将进入一个只剩下娱乐和成功的黑暗无知的时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是一台大戏,它之所以大,不仅是因为它汇集了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各色人等,表现了三个时代的更迭轮替以及黑暗统治必然衰退的历史规律,而且因为老舍先生写作姿态的雍容华贵。《茶馆》的戏剧结构并不刻意追求完整,却自有一种严谨之风、沛然之气。(        ),便如盐化水般灌注了时代气息和社会命题。它没有一句搅动情绪的大气势、大腔调台词,却在日常生活的静水流深里折射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民族意识的因袭、特定情境的定势。《茶馆》培养和熏染了我的戏剧趣味,绐我提供了可资回味的艺术启迪。从《茶馆》中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戏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反映的是人的处境和人的命运,它以穿透时空的魅力,为后人不断提供思想启迪。

1.文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更迭 B.雍容华贵 C.静水流深 D.熏染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达官显贵、重大历史不是《茶馆》的内容,它只凭一群小人物挣扎悲戚的微妙心理与命运悲剧

B.《茶馆》没有写达官显贵、重大历史,只凭一群小人物挣扎悲戚的微妙心理与命运悲剧

C.《茶馆》只凭一群小人物挣扎悲戚的微妙心理与命运悲剧,没有写达官显贵、重大历史

D.《茶馆》写的不是达官显贵、重大历史,而是一群小人物挣扎悲戚的微妙心理与命运悲剧

3.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A.从《茶馆》中让我知道,真正的好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

B.从《茶馆》中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在人物生命内涵里深潜着哲思

C.《茶馆》让我知道,真正好的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在人物生命内涵里深潜着哲思

D.《茶馆》让我知道,真正的好戏剧,不是空洞说教,而是深潜在人物生命内涵里的哲思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夸张地表现了蜀道的迂回曲折。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对比的手法,表达出对人生短暂、自然永恒的慨叹。

(3)《岳阳楼记》中,具体表现古之仁人“进”“退”皆忧的高尚情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节选)

[唐]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咋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注)①诗人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兵西征,诗人作此诗壮行。②旄头,星宿名,古人认为旄头落预示胡兵覆灭。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的题目点明了诗歌的写作缘由,其中“歌”字直抒胸臆,表达出诗人对出师西征的封大夫的赞颂之情。

B.诗歌三、四两句,突出时间和空间要素,交待了胡兵入寇、战争迫在眉睫的局势,为描写大军出征蓄势。

C.诗歌四、六两句.句式基本相同相同位置的两个“在”字,不仅不显重复,反而写出两军对垒之势。

D.全诗通过典型场景展现边塞风光,表现出征将士建功立业、杀敌报国的英勇气概,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2.本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封大夫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里妇寓言

〔明〕马中锡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发栗,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先生曰:“吾草野鄙人,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时,窃听诸母谈,闻产育之艰,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有是理耶?’既而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诘产有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妇入通都,再透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见拒,求巫而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顾有居于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偶邻妇生子,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邻妇曰:‘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郝然而归,生子亦无恙。”词未毕,黯出户,不驾而朝。

(选自《丛书集成》)

(注)①廛:chán,平民的住所。②逭:huàn,逃避。③客:yìn,地窖。

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是理耶                宁:哪里

B.既而里之孱子                适:到……去

C.乃不养子之道而云云乎        闲:通“娴”,娴熟

D.驾而朝                    俟:等待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即制书,是古代帝王的诏令文书中的一种,娇制,即假托君王的诏令行事。

B.蓬莱,即蓬莱山,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地名与方丈、瀛洲合称“东海三仙山”。

C.司命,即青帝,神话中掌管人生命的神灵,屈原《九歌》中有《大司命》《少司命》。

D.醮,古代婚礼时父母给于女酌酒的仪式,“再醮”指男女再婚,后专指妇女再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爱护百姓,忌惮君王。他出使黄河南岸,本准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又担心被杀,就向东郭先生讨救计策。

B.里妇年少无知,自作聪明。未成年时,她认为长辈知道她在偷听才夸大其词,对产育艰难之事根本不相信。

C.里妇轻信盲从,愚昧可笑。集市上的妇人明显是在愚弄她,她竞然信以为真,还四处寻求免除生育之苦的方法。

D.本文寓理于事,生动形象。文章假托汲黯惧诛、里妇畏产的故事,来告诉世人做事要勇于承担后果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草野鄙人,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

(2)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