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 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强盗的苦恼

(日本)星新一

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

“真想痛痛快快地干它一桩震惊社会又成功无疑的大买卖呀!”一个歹徒异想天开地说,谁知这个集团的首领竟接着他的话爽然应允道:“说得对!我也一直这么盘算着,现在想出了些眉目,大伙准备一下吧,我要干活了。”

这一番话让强盗们吃惊不浅,大家争先恐后地问道:“究竟怎么干呢?”

“干咱们这一行的,大家都把行动时间选在夜里,但由于四周太安静,下手时难免惹人注目。这次我打算反其道而行之,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地搞它一家伙……”

“有道理,您到底不愧是咱们的头儿,想出的主意总是高人一招。不过,如何下手呢?”“光天化日之下,持枪闯进银行抢劫!”首领的话恍若呓语,啰喽们不禁大失所望。

“别开玩笑啦!简直不着边际。照你说的去干,恐怕还没跨进银行的大门,就被抓去蹲牢房了。”

“蠢货,你们的脑子里怎么总少根筋。好了,听我来说个端详……现在我们编写了一个电视剧脚本,送给银行附近的交通警察,然后大家装扮成电视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到银行去拍摄一个袭击银行的场面,这样银行方面毫无防备,必定给打个措手不及,到时候,大家只管动手抢钱,即使万不得已开了枪,警察也会无动于衷,只当作剧情所需而特意安排的音响效果呢,最后,大家听我的命令,一起撤退……”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

“高见,太棒了!妙不可言!”

“这下可以过大瘾了,伙计们,快着手干起来吧!”强盗们弄来一辆面包车,在车身上写下“电视剧摄制组”的字样,不一会儿,电视摄影机也找来了,自然无需准备胶卷。待脚本印刷完毕,啰喽们将自己精心地装扮起来。有的扮做穷凶极恶的打手,有的扮成维持群众秩序的工作人员,最后一切准备就绪,首领一声令下,这个精心策划的计谋便开始付诸实行。强盗们把车开到银行门口,握着手枪刚刚走出车门,在附近执勤的交通警察果然都围上来询问。一个强盗赶忙给他们送上几份电视剧脚本,并说明缘由,很好,他们就心领神会不再追问了。万事如意!没想到事情一开头便如此顺利,强盗们精神十足,相继冲进银行,大声喝道:“银行的诸君,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赶快把钱交出来!谁敢乱动,马上要他的小命!”谁知,计划到此就乱了阵脚,发生了意外。一个门卫突然嬉皮笑脸地凑上前来,打破了这里的紧张气氛。

“先生们,我可以帮忙吗?你们来拍电视,我真的一点都不知道。上司真有意思,这种事也不先通知一下,好让职员们准备一下。要知道宣传工作是何等地重要啊,可他们……”另一位青年顾客也挤上前来热心地说道:“我是作家。你们刚才的那句台词不太适合,什么‘银行的诸君’,简直像在发表竞选演说。另外,‘我们是真正的强盗’这种说法也欠含蓄,一下就把底亮给观众了。脚本是谁写的?下次让我来帮你们的忙。”

他拿出名片,絮絮叨叨地纠缠不休,强盗们好不容易才摆脱他们来到窗口,在那里工作的一位姑娘慌忙站立起身来说:“什么时候播放呀?请签名留念,我也能上镜头吗?等等让我再化妆一下……”银行的女职员们纷纷离座,朝这边拥了过来,“嗳,把我们也拍进镜头吧,我们都是电视迷,挺在行的,不用排练啦!”对这乱哄哄的场面,一个强盗不耐烦了,他忍不住扯起嗓子叫起来:“够了!这不是演戏,弟兄们,来真格的!”接着他扣动了扳机,子弹呼啸着飞向天花板,击碎了照明灯。然而此举也并未奏效,一个男孩儿挤过来说:“呵,真够劲!简直跟真的一样。”

另一个人接上话又说道:“大概天花板内的电灯里预先装进了火药,然后让它爆炸的吧,要是不知情的人,倒还真给唬住了呢!”这时,这家银行的行长露面了。

“喂,先生们。你们能否再加上一个枪击玻璃的镜头!那是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倘从侧面为我们作宣传,将会提高顾客对本行的信赖.”说着,递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

“先生,让我们来扮演不屈服于强盗的威胁,饮弹而亡的光荣角色吧,拜托了!”男职员们也围拢过来请求着。强盗们无奈,只好百般解释,可此时却没有一个人把他们的话当真。甚至连那个最初帮助维持秩序的交通警察也苦苦哀求道:“让我们来扮演捉拿强盗的警察吧,这样或许能使电视剧表现得更逼真,更扣人心弦。先生,您知道,如果我们还在家乡的父母能在电视荧幕上看到自己的孩子,该有多么高兴啊!”事情闹到如此地步,早已难以收场,强盗首领站出来,愤愤地大声吼道:“大家听着,今天暂停拍摄,回去修订脚本,改日再来重拍!”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

“再也想不到会弄出这么个结局来,当今社会准出毛病了。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无法无天的人!”

   (选自《外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品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叙述方式,详尽地叙述了强盗们由计划抢劫到实施抢劫的整个过程,对于情节发展中不同人物的描写,虽寥寥数语,却极具画面感。

B.强盗首领计划“反其道而行之”,“出人们意料之外”地展开行动,这一安排不仅表现了他的精明能干,还为下文人们果然信以为真后的言行作了铺垫。

C.作品中银行行长把一个装有钱的信封作为报酬递给强盗,是希望他们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提高顾客对银行的信赖。

D.面对银行里乱哄哄的场面,强盗们很是气愤却无计可施,还要被动应对人们各种稀奇古怪的言行,抢劫行动无法展开,于是强盗首领决定改期。

2.小说在开头部分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3.本篇小说构思精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1.A 2.①开头写强盗首领的完美抢劫计划,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原因,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仅为后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以及出现那些滑稽言行做了铺垫,与文章结尾写强盗计划破产的苦恼相呼应。 ③使计划的完美与实施时的苦恼形成了反差,突出了计划的荒诞性和故事的滑稽性,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3.①情节跌宕起伏。小说开篇详细描写强盗首领的完美计划,并得到一致认同。实施的时候,却弄巧成拙,阻碍重重,并最终以失败收场。 ②突转式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强盗们原本打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抢劫,却以强盗们抢劫失败和牢骚话为结尾,出人意料。 ③欲抑先扬,在幽默和讽刺中,反映社会现实问题。一场原本应该充满血腥的悲剧,被作者写成了带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荒诞剧。罪犯们自作聪明,以为完美计划,却弄巧成拙;银行、群众毫无警惕心,反而歪打正着,使歹徒的抢劫行动失败,让强盗“苦恼”不已,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层次的概括,思想情感赏析、写作手法的评价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精明能干”错,“精明能干”侧重于说行动,此处应该是“诡计多端”。 C项,“把防弹用的特殊钢化玻璃击碎来为银行做宣传”错,行长的意思是“击不碎”。 D项,“强盗首领决定改期”表述欠妥,文中所谓“改日再来重拍”只是撤离的借口。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段落作用的鉴赏能力。思维角度涉及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等三方面。“作用题是高考现代文阅读的一大亮点,文章讲求开头精美,即常说的凤头”。因此,考查开头语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之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这些仅是术语,答题时需根据文章从内容、结构、效果等方面作答。 本题考查的是开头部分情节的作用。首先文章开头介绍黑社会的强盗们聚在一起商议着下一步的行窃计划,这部分情节具有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制造县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并详细地交代了强盗们完美的行窃计划的内容,引出了下文银行中所有人把强盗当成真正的拍电视者以及那些滑稽言行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为其做铺垫;与文章结尾强盗们狼狈地撤出现场,一个个牢骚满腹的情节相呼应;突出了计划的荒诞性和故事的滑稻性;增强了小说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的作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及体裁特征的理解能力。这类题目高考文学作品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解答此类型题目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二、要理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三、可以借助文章的关键词句来理清文脉四、要注意文章的体裁特点。 ①在情节构思上,全文情节跌宕起伏。小说开篇详细描写强盗首领的完美计划,由“首领的话音未落,啰喽们早已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只见一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可知,得到一致认同。但到了实施的时候,却先后有门卫、作家要帮忙,人们不相信子弹是真的,行长要“宣传”,男女职员要参与排练,警察也要“参演”,阻碍重重,并最终以“牢骚”收场。 ②在故事结尾构思上,突转式结尾,出人意料之外,引人深思。小说以强盗们抢劫失败和牢骚话为结尾,出人意料,引人深思。本是强盗们打算“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抢劫,谁知却是这样失败的结局,不仅歹徒想不到,读者也想不到,可谓出人意料。 ③在写作手法构思上,以欲抑先扬的手法,达到幽默和讽刺的效果。一场黑社会的抢劫银行行动本来应该是充满血腥的悲剧,然而作者却把它写成了带有幽默和讽刺意味的荒诞剧,罪犯们自作聪明,以为计划万无一失,结果却搬起石头砸了脚;银行里的群众毫无警惕心,乱哄哄地配合歹徒的“拍摄”,反而歪打正着使歹徒的抢劫行动无法得逞,最后让盗“苦恼”起来,看似荒诞,实则反映出深刻的社会现实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7年4月,由国务院原环境保护部牵头,中科院、农业、气象、高校等多部门和单位协作,针对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开展集中攻关,并设立专项资金5.75亿元,组建了由200多家单位、近2000人组成的科技攻关团队。

攻关项目把网络化管理和区县、乡镇调研结合起来,基于大量调查和实测,编制了“2+26”城市精细化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清单涉及10类排放源、9种污染物,涉及各行业工业点源总计8.6万个、餐饮企业10.6万家,精准确定污染病根。

污染来源: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这四大来源是主要的,占比达到90%左右。

排放强度:这一区域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运输结构以公路为主,钢铁、焦炭、玻璃、原料药等产量均占全国40%以上,单位国土面积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大宗物料80%依靠柴油货车运输,排放强度大。

时间分布:受采暖影响,这一区域秋冬季一次PM2.5和有机碳、黑碳等组分的月均排放水平,是非采暖季的1.5—4倍,而保定、濮阳、太原、阳泉、长治、晋城等散煤用量大的城市,排放水平更高。

行业分布:钢铁及焦化行业主要分布在唐山和晋冀鲁豫交界地区,玻璃行业集中在邢台、淄博等地,石化化工主要集中在淄博、天津、沧州、石家庄等地。

(摘自《人民日报》2019年03月21日《近2000位专家联合攻关,准确找出京津冀大气污染“病根”》)

材料二:

经过一年半的集中攻关,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已基本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并针对各地情况开出了具体“药方”。

调整产业结构。区域内钢铁产能巨大,冶金企业扎堆,钢铁、焦化、冶金、水泥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唐山和晋交界地区高度集中,晋冀鲁豫交界地区高度集中。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小冶金企业扎堆,装备、治理、管理水平落后,而且焦炭—钢铁、炭素—电解铅产能的配比不合理,是下一步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区域。

调整能源结构。区域内能源消费结构较为单一,煤炭消费量较大,山西、河南、河北属于煤炭依赖型,北京属于油气综合型,天津、山东属于煤油气综合型,都需要做相应优化。

调整运输结构。区域内柴油车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分别占汽车排放总量的65%和99%,是下一步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

补上治理短板,京津冀及周边区域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需要加大力度治理苯、甲苯、二甲苯、乙烯、甲醛等重点污染物,而其关键在于控制汽油轿车、橡胶品制造、炼焦、沥青铺路、化学原料制造、涂装等污染源头。

(摘自《人民日根》2019年03月21日文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更清楚了》)

材料三:

印度之所以在空气质量问题上如此无所作为,一个关键原因就是缺乏数据。中国现在有一个全国性的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它记录了74座城市的实时空气质量指数。北京现在有大约35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纪录PM2.5等污染物。德里只有10个空气质量监测站,除了监测站的数量外,实时监测仍然是德里的一个挑战。

中国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为2013年至2017年设定了具体而可衡量的目标。根据该计划,到2017年,城市地区的PM10浓度要比2012年的基数下降10%。同样,到2017年,京津冀地区的PM2.5浓度也要降低25%。然而,这并不是终点。中国今年7月公布的治理空气污染的新计划比2017年底到期的计划更加详细,覆盖的城市也更多。因此,我们应为德里和古鲁格拉姆制定类似的目标,并采取相应行动来实现和维持这些目标。

在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里,北京将4个过时的燃煤电厂改造为天然气发电。在此期间,北京市还整修了217万辆排放超标的机动车,并为5万辆出租车安装了三元催化转化器。北京还推出了20万辆新的清洁能源车用于公共交通,对每年可以登记的私家车数量进行了限制。从而以非常有计划和战略性的方式来控制排放。

这一战略已经产生了效果,北京周边26个城市的PM2.5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而北京则下降了50%。

(摘自参考消息网2018年11月15日转载印度《印度斯坦时报》报道,《印度必须学习中国治理污染》,作者为阿米特·巴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环境保护部牵头的科技攻关小组主要采用调查和实测手段,掌握了有关大气污染的详细数据。

B.京津冀地区钢铁、焦炭、玻璃等产量接近全国一半,但三省市煤炭消费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

C.晋冀鲁豫交界的地区高耗能企业集中,对煤炭的依赖程度高,是造成该地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D.印度记者谈到中国治污经验时,不仅看到了中国良好的监测系统,还了解到中国明确的治理目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污染物种类繁多,排放点源分布广泛,所以确定污染病根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团队集中攻关。

B.降低高污染、高耗能产业的密度,提高企业的装备、治理、管理水平,是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

C.北京地区的油气综合型能源结构,优于晋冀鲁豫地区的煤炭依赖型能源结构,故后者需要转型与优化。

D.印度媒体认为,要学习中国制定治理空气污染的计划,增加监测站数量,强化实时监测,完善数据统计。

3.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治理大气污染成果显著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们常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望文生义地来说,人治好像是指有权力的人任凭一己的好恶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的意思。我很怀疑这种“人治”是可能发生的。

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性质。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但“无法”并不影响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的社会。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我们在旧小说里常读到杀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从现代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但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对的,对是合适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来说,与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权力来推行的,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不但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就会出毛病。于是人们对于传统有了敬畏之感了,礼并不是靠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與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这是个人习惯所维持的。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法治是以法律作为维持社会秩序的力量,因而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自行配合的依据。

B.人治是统治者仅以个人好恶作为社会公认的行为准则进行统治的治理方式。

C.礼治是按照历史积累形成的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来维持社会秩序的治理方式。

D.礼和法律本来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只是一种行为规范,用来规定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段采用先立后破的论证方法,从“‘人治’和‘法治’相对称的说法并不清楚”说起,由浅入深,引出对“礼治”的探讨。

B.第三段举了旧小说里杀人来祭旗的事例,最终是为了证明礼是社会公认合适的行为规范。

C.文章引用“颜渊问仁”的事例,是为了说明礼不是靠外在权力来推行,而是人的主动服从。

D.为了论证礼治和法治的不同,本文采用了举例、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礼治靠传统来维持社会秩序,所以即便“无法”也并不意味着无序。

B.礼因为缺乏变化,只能在乡土社会发挥作用,而在变迁很快的现代社会,其效力无从发挥。

C.如果人们在教养中养成了对礼的敬畏感,就不会出现不好、不对,不合、不成的现象。

D.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只要按照传统去做,生活就有可能过得安稳;反之就可能受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根河之恋

根河是鄂温克人1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洌,水晶一般透明。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先前见到过作家乌热尔图为这位老奶奶拍的一张照片。白桦林里,老人穿着长袍,扎着头巾,侧身站在一头七叉犄角的驯鹿前,她微微佝偻着身子,皱巴巴的手轻抚着鹿柔细的皮毛。鹿依偎在她的袍子下,那儿一定有着母亲的气息。她神色沉静而坚毅,嘴角两旁的皱纹宛如桦树皮上的纹路,仿佛她的脸上就印刻着她相守了一生的森林。她或许就是根河的化身,充满了母性的慈祥,又有着丰富的传奇。年轻时她漂亮能干,是大兴安岭远近闻名的女猎手,与丈夫在密林里行走,打到的猎物无论多远,总是她领着驯鹿运回部落。这位伟大的母亲至今仍恬然生活在她的鹿群之中。

其实我很想去为玛丽亚·索拍一张照片。这些年,涌到玛丽亚·索猎民点参观游览的人络绎不绝,但我想,我这样匆匆来去,怎能配得上她的丰厚?怎能有乌热尔图探望她时目光里的深沉呢?

因为乌热尔图是根河的儿子。当年,这位从小生活在大兴安岭的鄂温克青年捧着他的《琥珀色的篝火》走上了文坛,刹时让人眼前一亮。人们从他的小说里,认识了这个寂寞又热烈的民族。出乎意料的是,乌热尔图后来辞去京官重返故乡。时隔多年,当我行走在呼伦贝尔草原上,那些将天边画出蜿蜒起伏线条的山丘,那些怒放成海洋或孤零零独自开放的鲜花,那些低头吃草或昂头沉思的马群,还有那些袒露在草原上始终默默流淌的河,都让人忍不住心潮起伏。这位鄂温克作家返乡的理由还需要问吗?就是这草原这河流这民族,是祖先留在他身体里的血脉在涌动啊!

乌热尔图在回到草原以后的日子里,完成了《呼伦贝尔笔记》等一系列著作和摄影作品,那是他数十载的文化寻根,是他作为一个鄂温克的儿子,对母亲的深情眷念与报答。

我们山外的人远道来看山,原本住在山上的人却搬下了山。

人类到了21世纪,越来越意识到人与自然必须平等相处。生活在根河的大多数鄂温克人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山林,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无边的草木以及驯鹿、黑熊、狼、灰鼠和蝴蝶。在离城市不远的一个地方,新建了童话般的家园,这座小城就叫了根河。

我们去到那里时,从山林里搬出的鄂温克人正三三两两地在自家门前干着一些零碎的活儿。男人穿着时尚的T恤和牛仔裤,女人们烫了发,有的还挑染成了黄的深红的,她们的裙子仍然长长的,跟老去的玛丽亚索一样,但却是城市里流行的花色。

这里的房屋都是政府投资兴建的,咖啡色外墙,小尖顶,搬进来的一家家鄂温克人按照自己的想法装扮屋子,盘算着未来。鄂温克人与外族人通婚是常见的事情,近些年更为普通,他们的孩子大多取的是鄂温克名字,成为这新部落的新一代。这里曾有过多年的繁忙,大兴安岭的木材源源不断地从根河运往大江南北。眼下,过往的一切留在了画册里。伐木工变作了看林人,大批工人需要学习新技能,谋求新职业,他们在努力与以往告别,与未来接轨。

根河天亮得很早。走到窗前一看,根河就在眼前,河对面的广场上已经有许多人在翩翩起舞,似乎这个小城的人都聚集在此了。根河的水伴着音乐荡漾,我忍不住踱过根河桥,进入了舞者的欢乐。用不着有任何忐忑,大家都是这样笑着来又笑着去的。这些根河小城中的曼妙舞者啊!我模仿着她们举手投足,扭动腰肢,想象着生活在此的种种愉悦。那是我度过的最为愉快的时刻。

阳光将河水映照得流光溢彩。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我只能记住这些人和这些让人眷恋的时光。

(取材于叶梅的同名散文)

注释:(1)鄂温克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东北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

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

 

查看答案

史铁生调动了视觉,嗅觉,味觉描写,展现地坛的博大,深沉而动人的生命力。请你试着运用各种感官,以一段描写性的文字展现“秋季的雨”,2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想念地坛

史铁生

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

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四季的歌咏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

一进园门,心便安稳。有一条界线似的,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来,悠远,浑厚。于是时间也似放慢了速度,就好比电影中的慢镜头,人便不那么慌张了,可以放下心来把你的每一个动作都看看清楚,每一丝风飞叶动,每一缕愤懑和妄想,盼念与惶茫,总之把你所有的心绪都看看明白。因而地坛的安静,也不是与世隔离。

记得我在那园中成年累月地走,在那儿呆坐,张望,暗自地祈求或怨叹,在那儿睡了又醒,醒了看几页书……然后在那儿想:“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这念头不觉出声,如空谷回音。

谁?谁还能怎样?我,我自己。

我常看那个轮椅上的人,和轮椅下他的影子,心说我怎么会是他呢?怎么会和他一块坐在了这儿?我仔细看他,看他究竟有什么倒霉的特点,或还将有什么不幸的征兆,想看看他终于怎样去死,赴死之途莫非还有绝路?那日何日?我记得忽然我有了一种放弃的心情,仿佛我已经消失,已经不在,唯一缕轻魂在园中游荡,刹那间清风朗月,如沐慈悲。于是乎我听见了那恒久而辽阔的安静。

我记得于是我铺开了张纸,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是写下来。不考虑词句,不过问技巧,也不以为能拿它去派什么用场,只是写,只是看出有些路单靠腿(轮椅)去走明显是不够。写,真是个办法,是条条绝路之后的一条路。

只是多年以后我在书上读到了一种说法:写作的零度。我想,写作的零度即对生命意义的叩问,写作出发的地方即生命固有的疑难,写作之寻求即灵魂的眺望。否则,写作,你寻的是什么根;倘只是炫耀祖宗的光荣,弃心魂一向的困惑于不间,岂不还是阿Q的传统?倘写作变成潇洒,变成了身份或地位的投资,它就不要嘲笑喧嚣,它已经加入喧嚣。尤其,写作要是爱上了比赛,擂台和排名榜,它就更何必谴责什么“霸权”?它自己已经是了。我大致看懂了排名的用意:时不时地抛出一份名单,把大家排比得就像是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将,被排者争风吃醋,排者乘机拿走的是权力。

想念地坛,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放弃强权,当然还有阿谈。现在可真是反了!--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人呢?名人,强人,人物。可你看地坛,它早已放弃昔日荣华,一天天在风雨中放弃,五百年,安静了;安静得草木葳蕤,生气盎然。土地,要你气熏烟蒸地去恭维它吗?万物,是你雕栏玉砌就可以挟持的?疯话。

有人跟我说,曾去地坛找我,或看那一篇《我与地坛》去那儿寻找安静。可一来呢,我搬家搬得离地坛远了,不常去了。二来我偶尔请朋友开车送我去看它,发现它早已面目全非。我想,那就不必再去地坛寻找安静,莫如在安静中寻找地坛。现在我看虚空中便有一条界线,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经不在地坛,地坛在我。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地坛里没有人世间的喧嚣,却不乏大自然四季的歌咏,作者喜爱的正是这种“鸟鸣山更幽”的安静。

B.作者不幸致残,心中十分苦闷,“好吧好吧,我看你还能怎样”一句,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的对生活的质问。

C.地坛是作者在痛苦的思索后走向“安静”的地方,是作者写作道路上的一次零度,因此作者想念地坛。

D.“面要面霸,居要豪居,海鲜称帝”,此句句式整齐,简洁有力,对虚假的不正当竞争给予了批判。

E.地坛在作者心中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想念地坛,实际上是对一种远离尘嚣的精神境界的想念。

2.文中提到“比赛,擂台和排名榜”作用是什么?

3.统观全文,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4.结尾处“地坛在我”一句的含意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