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是一种责任,一种如繁衍生息一样的天职。不论阅读是严肃庄重的,是轻松愉悦的,还是枯燥繁复的,①_____。向知识和道德进化是人类永恒的方向,阅读是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重要路径。阅读是件寻常事,它须臾不离人们的生活,让寻常的日子过得坚定有力,充满情感。②_____,阅读每前进一步,人的进化就更深一步。既然如此,③_____?阅读,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常态。
根据下面的思维导图,为“一分钟试卷”下定义,要求要点完备,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提示:答案必须为单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流传下来的“正音”,如今要被“别字”________地取而代之?专家们陈述如此“修正”的理由,“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这让大家愈发不淡定了。语言文宇从来都是变动不居、与时俱进的,当然不能________,全依祖宗,一字不能易。否则,我们“也许”仍在之乎者也和繁体字中呢喃沉浮呢!然而“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传递和表达。”规范使用语言文字,代表着国家尊严和文化传承,兹事体大。如果少了________的敬畏之心,在改动时随意性太强,会带来简单粗暴、杂乱混淆甚至人文历史的断裂。( )但这并不是说,祖先魂魄所依的皇皇汉字,就一定要向“错误的大多数”屈服。像“远上寒山石径斜(xiá)”,这样的名句,几乎是每一代小朋友开蒙必读,这个读音不仅合辙押韵且________。倘若改成“xié”,便让晩唐七绝圣手杜牧陷入不会“押韵”的窘境。久而久之,我们的后人还怎么体会唐诗的铿锵优雅、宋词的婉转清丽?怎么告诉孩子某处读音的别扭该由谁来负责?兹事体大,且请广开视听,慎之又慎。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堂而皇之 抱残守缺 诚惶诚恐 浑然天成
B.冠冕堂皇 食古不化 战战兢兢 浑然天成
C.堂而皇之 食古不化 诚惶诚恐 水乳交融
D.冠冕堂皇 抱残守缺 战战兢兢 水乳交融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标点使用有误,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传递和表达。”
B.“对于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C.“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D.“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尊重约定俗成,也要注意外来语言的转化吸收。
B.语言文字的发展,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C.语言文字的改革,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也要尊重约定俗成。
D.语言文字的发展,要兼顾历史流变、地域融合,要尊重约定俗成,也要注意外来语言的吸收转化。
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以叹息感慨的语气,写出了蜀道的曲折盘旋,从而表现蜀道之“难”。(李白《蜀道难)
(2)苏轼被贬黄州,游赤壁见山、石、浪涛之不凡,而心情澎湃,不禁发出________,________的赞叹,也为后文盛赞古代英雄人物张本。(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秋天雨前景象,渲染了阴沉压抑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登 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B.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有感而发,发表自己对天下大势的一系列感想。
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寄意深远。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山图字季寂,义兴义乡人也。少贫微,佣书自业。有气干,为吴郡晋陵防郡队主。宋孝武伐太初,山图豫動,赐爵关中侯。泰始初,为殿中将军。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镇军将军张永征薛安都于彭城,山图领二千人迎运至武原,为虏骑所追,合战,多所伤杀。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众称其勇,呼为“武原将"
豫章贼张凤,聚众康乐山,断江劫抄。明帝复遣山图讨之。山图至,先羸兵偃众,遣幢主庞嗣厚遗凤,要出会聚,听以兵自卫,凤信之。行至望蔡,山图设伏兵于水侧,击斩凤首,众百余人束首降。
元徽三年,迁步兵校尉,加建武将军。盗发桓温家,大获宝物。客窃取以遗山图,山图不受,薄以还官。太祖辅政,山图密启曰:“沈攸之久有异图,公宜深为之备。”太祖笑而纳之。攸之事起,世祖为西讨都督,启山图为军副。世祖留据盆城,众议以盆城城小难固,不如还都。山图曰:“今据中流,为四方势援,大众致力,川岳可为。城隍小事,不足难也。”世祖使参军刘皆、陈渊委山图以处分事。山图断取行旅船板,以造楼橹,立水栅,旬日皆办。世祖甚嘉之。
攸之既败,世祖谓山图曰:“周公前言,可谓明于见事矣。”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山图于新林立墅舍,晨夜往还。上谓之曰:“卿罢万人都督,而轻行郊外。自今往墅,可以仗身自随,以备不虞。”及疾,上手敕参问,遣医给药。永明元年,卒,年六十四。诏赐朝服一具,衣一袭。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B.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C.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D.四方反叛/仆射王彧举山图将领/呼与语/甚悦/使领百舸为前驱/与军主佼长生等攻破贼湖白/赭圻二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中侯:古代封爵之一,封号始自曹魏建安年间。侯是封建时代等级最高的爵位。
B.城隍:城墙和护城河,也可指城邑,还可指护城之神。文中指城邑。
C.楼橹:古代军中用以瞭望、攻守的无顶盖的高台。一般建于地面或车、船之上。
D.朝服:古代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又称为“具服",是古代在大祀、庆成、正旦、冬至、进表、传制等重大典礼时使用的礼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山图才能超卓,作战有勇有谋。他在武原勇猛突围,被称为“武原将”;在豫章,他用计使张凤放松警惕出山会面,最终将其击杀。
B.周山图心有主见,不贪不义之财。盗贼发掘桓温墓获得大量宝物,通过门客赠送给山图,山图没有接受,而是登记后上交官府。
C.周山图见识过人,准确判断事势。他看出沈攸之有反叛意图,提醒太祖早做防备;担任世祖军副,他力排众议,主张留守盆城。
D.周山图忠心事主,受到世祖恩宠。他往还于官署和乡间房舍之间,世祖准许他自带武器保护自己;他去世之后,皇上赐给朝服和敛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虏围特急,山图结阵死战,突围出,虏披靡不能禁。
(2)世祖践阼,迁竟陵王镇北司马,以盆城之旧,出入殿省,甚见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