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①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为武侯。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释)①霍人,地名,在今山西省繁峙县东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豪门贵族家里养的门客,亦指秦汉到明代之间宫中官职名称,如秦汉置太子舍人,魏晋有中书舍人。

B.剖符,古代帝王封赏有功的诸侯将士,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寓意为君臣同心。用铜或竹、木制成,上刻有字。

C.户,本指家庭单位。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以户数计。“万户侯”是侯爵中最高的一层,后来泛指高官贵爵。

D.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所谓盖棺定论,用以褒扬死者的功绩和美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私闯鸿门宴,面对项羽,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刘邦的妻子吕后的妹妹嫁给了樊哙,刘邦对自己的妹夫比其他将领更亲近,因此册封樊哙做了舞阳侯。

D.在高祖病重不愿见群臣时,樊哙打开宫门径直闯入,他慷慨激昂地说了一番话,高祖就笑着坐了起来。后来卢绾造反,他凭借祖国的身份率兵攻打。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②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1.A 2.D 3.C 4.①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责备项羽,沛公的事情几乎就完了。 ②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 本题要求给划线句“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断句。“陛下与臣等”是“起丰沛”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意为“当初陛下与我们在丰沛起兵”,所以排除BD;“大臣震恐”是主谓句式,意为“大臣都很担心”,表意完整,其后应断开,且“臣等计事”作“不见”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意为“不见您与我们谋划国事”,所以排除C。 故选A。 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谥,即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所谓盖棺定论,用以褒扬死者的功绩和美德”中“用以褒扬死者的功绩和美德”说法错误,谥号也有贬斥恶行的,还有不褒不贬的。 故选D。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刘邦当了皇帝以后,刘邦的妻子吕后的妹妹嫁给了樊哙,刘邦对自己的妹夫比其他将领更亲近,因此册封樊哙做了舞阳侯”中“因此册封樊哙做了舞阳侯”理解错误,强加因果。据原文“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意为“因为樊哙坚守作战有功,增加封邑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叛,樊哙跟从高祖到了陈地,打败韩信,安定了楚地。又赐爵列侯,和诸侯剖符世世代代不断绝,又增加封邑舞阳”,可见册封樊哙做舞阳侯是因其战功,并非因为跟皇帝关系亲近。 故选C。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重点词语和句式: ①微:如果不是、假如没有;让:责备;殆:危险。 ②即:假如;晏驾:古代称帝王死亡的讳辞;诛:杀;之属:这些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一种嫉妒叫仰望

顾晓蕊

那天的同学会上,苏小凡最后一个到场。她衣着光鲜,略施粉黛,举止谈吐间散发出优雅自信的气质,引得现场同学们一片惊叹。连我这位昔日的宿友都感到意外,这是当年那个略显土气的羞涩女孩吗?我的思绪飘回到多年前。

进入高中后,由于离家较远,我寄宿在学校。宿舍里有六个女生,小凡就住在我的下铺。

我从小受到父母的疼爱,很少自己动手做家务,因而一时无法适应住宿生活。小凡是位勤劳细心的女孩,主动帮我打热水,教我整理内务,我们很快便混熟了。

在班上,小凡是最勤奋的学生,日历上写着励志短语,每天换一句。晚上我们睡下后,她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看书,早上醒来看不见她,在宿舍走廊上诵读英语。也因此,每次考试成绩下来,她都遥遥领先。

后来,分了文理班,宿舍里新来两位女生。她们人长得俊俏,打扮得如花似朵。

起初,她们半开玩笑地抗议说:“小凡,你干嘛这么用功啊?让我们觉得很有压力。”小凡的脸红了,抱歉地朝她们笑笑。渐渐地,那些人的话语变得刻薄起来,心里仿佛有一只叫“嫉妒”的小兽在跳跃,冷冷的话如无形的箭一般刺向她。

可她从不辩解,继续做自己的事,失望之余,她们搞起恶作剧。

下了夜自习,回到寝食,她打开手电灯不亮,少了一节电池。刚打回一瓶热水,转个身,里面的水被人给倒空了。她们一脸得意,捂着嘴吃吃地笑。小凡低头皱眉,轻咬着嘴唇,一语不发。

这些恰好被我看在眼里,或许是我的心里也住着一只小兽,或许是怕受到她们的排挤,性情柔弱的我选择了沉默。我甚至将这一切,归咎于她的争强好胜,也就有意地疏远了她。

半年后的一天,小凡接到一个电话,匆匆地离开学校。过了一个多月,她回到宿舍,看上去消瘦憔悴了许多。随后的摸底考试,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在别人放肆的嘲笑声中,扭身跑开了。

我从教室里出来,独自漫不经心地走着。忽听到校园一角的花丛中,传来低低的哭泣声,断断续续,若隐若现。

我循着声音望去,小凡站在一棵花树下,单薄的肩膀轻轻地耸动着。一阵风吹过,片片花瓣如雨般簌簌落下。我想上前安慰她几句,却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好悄悄地转身离开。

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不仅没有责备小凡,还对她提出表扬,我这才知道事情的真相。

她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家成了风雨中飘摇的小舟。体弱多病的母亲打工供她读书,她暗下决心要好好学习,将来当一名医生。前段时间,是妈妈的病又犯了,她在医院陪护。

老师说:“小凡很用心也很努力,这次没考好不要紧,我相信她会很快赶上来。”说完,老师用鼓励的目光看着她,冲她点点头。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一阵掌声,我有些惭愧地扭头望去,见她眼中泪光闪动。

她的成绩很快升上来,那年高考,考上一所有名的医学院。我想向她道一声祝贺,却没有勇气说出口,再后来忙着迎接大学生活,慢慢淡出了彼此的视线。

后来,从同学那里陆续听到她的一些消息,考上了研究生,毕业后留在上海的一家大医院工作,把母亲接过去同住。日子如流水般缓缓淌过,岁月静好,安之若素。这次同学会,她专门请了假,坐飞机赶了回来。

我正兀自想着,小凡不知何时走了过来,笑吟吟地问:“叶子,你还好吗?其实挺想你的。”同学们在喝酒,唱歌,传来一阵阵喧哗的声音。她说太吵了,努努嘴,示意我到屋外的露台上。

随意聊了一会儿后,我有些期期艾艾地说:“你知道吗?那时你学习那么好,让我们都很嫉妒。”她说:“我知道的啊。”我忽然一怔,原来,她心里如冰雪般透彻。

沉默了片刻,我忍不住小声问她:“你有没有责怨我们?”

她摇了摇头说:“妈妈告诉我,当你比别人强一些时,会遇到嘲讽和冷落,不要被嫉妒的目光绊倒,只管向前奔跑。如果有一天,你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他们对你只有仰望。到那时你会发现,嘲讽也是一种激励。”

说罢,她轻轻地挽着我的手,一如当年。我浑身微微一震,心中多年的愧疚终于释然。

这时,听到有人喊:“快来拍照合影了。”同学们纷纷聚拢过来,她被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中间,一脸的笑,眼中满是灼灼光华。她是蚌,将一粒折磨心灵的沙子,磨成闪亮的珍珠。而我差一点,与这份美好擦肩而过。

(选自《文苑》)

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对高中生活的回顾对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其中有些情景和细节使我们联想到自己的高中生活。

B.文章在同学们合影的欢笑中结尾,但苏小凡闪光的品质给人留下回味。

C.文章采用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主要塑造了主人公苏小凡和“我”的形象。

D.文章结构巧妙,采用插叙的方式,在对同学会的叙述中插入高中生活,回顾了成长历程。

2.文章结尾说“她是蚌,将一粒折磨心灵的沙子,磨成闪亮的珍珠。”结合文章内容,阐述这句话的丰富含义。

3.苏小凡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请依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贸易顺差逆差,就是在一定的单位时间里(通常按年度计算),贸易的双方互相买卖各种货物,互相进口与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额大过乙方的出口金额,或甲方的进口金额少于乙方的进口金额,其中的差额,对甲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顺差,相反,对乙方来说,就叫作贸易逆差。双方出口进口基本持平就叫贸易平衡。

贸易顺差额高并不一定好,意味着本国经济的增长依赖于外部需求,对外依存度过高。巨额的贸易顺差也带来了外汇储备的膨胀,给货币带来了更大的升值压力,也给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以口实,认为巨额顺差反映的是货币被低估。这增加了货币升值压力和金融风险,为货币汇率机制改革增加了成本和难度。

而相反,当一个国家出现贸易逆差时,即表示该国外汇储备减少,其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削弱,该国在该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处于不利地位。大量的贸易逆差将使国内资源外流加剧,外债增加,影响国民经济正常有效运行。因此,政府应该设法避免出现早期的贸易逆差。

贸易摩擦,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国与国之间在进行贸易往来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一般是由于一国的持续顺差、另一国的持续逆差,或一国的贸易活动触及或伤害另一国的产业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主要包括一国对另一国实施的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三种形式。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资料来源: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

材料三:

如果只看数字的话,中美之间存在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比如2016年,中国统计的对美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540亿美元。美国统计的对华逆差额更是高达3470亿美元,但是事情并不仅仅这样简单,要客观理解中美贸易逆差数据,有三方面的因素不能忽视。

一是在中美贸易中巨额的服务贸易逆差不能被无视。根据中方的统计,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来源地;二是美方的统计数据误差过大;三是即便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吃亏了。

那么,万一中美启动贸易战谁的损失更大?对此有两方面需要澄清。

一方面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从未停止。另一方面是,美国在中国的利益也是巨大的。美国出口的62%的大豆、14%的棉花、17%的汽车、15%的集成电路,以及波音飞机全球交付数量的25%都销往中国。

至于特朗普为什么会在贸易问题上对华发难,除了美国国内保护主义因素作用之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特朗普服务其当前国内政治的需要,尤其是在各项政策迟迟无法推进的情况下,他对内需要跟各方势力有所妥协,对外则需要有所动作。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下列对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贸易顺差对一个国家不一定是好事,尤其顺差额过高,会带来一系列潜在的问题。

B.在国际贸易中,出现顺差逆差是正常的。控制顺差逆差,政府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C.贸易不平衡导致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包括反倾销措施、反补贴措施和保障措施三种形式。

D.除2009年和2016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有所下降外,其余年份与前一年相比,都呈现出上升的态势。

2.下列对材料三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只看数字,美国对中国有着数额巨大的贸易逆差,但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分析具体情况,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B.特朗普发动对中国的贸易战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尤其是他竞选总统时对选民的种种承诺无法兑现,只能有所动作了。

C.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出现贸易逆差,美国应该承担责任,中国想买的东西不肯卖,中国不需要的却拼命塞过来。

D.中国政府积极努力解决贸易逆差数额巨大的问题,同样,如果美国政府努力想办法,贸易摩擦问题一定能妥善解决。

3.根据以上材料,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句电影台词说:“你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世界那么大,出去走走看看确实是见世面、长阅历的好方法。然而,世界观不只依赖于观世界,阅读同样可以洞察芸芸众生、大千世界。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穷极一生,我们通过感官感知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行万里路替代不了读万卷书。书乃人生成长的精神食粮,片页之间足以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常读之可以新知、可以医愚、可以立德,甚至可以平治天下。阅读的意义就在于,不管富甲一方还是一贫如洗,不管位居高位还是一介布衣,不管志得意满还是穷困潦倒,都能在书籍的世界里摆脱世俗庸常、凝望永恒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有怎样的眼界,就能看到怎样的远方;有多大的胸襟,就能包纳多大的世界。阅读是与意义紧密相连的,它让我们知晓,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也不只有面包,还有玫瑰和咖啡。阅读又是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它教会我们审视自身、迎接挑战、辨别善恶,继而读懂生活的真谛、探得生命的意趣。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不读书,接触到的世界就和纸一样单薄;多读书,学识、阅历乃至生命体验会随着页码的递增而不断累积。“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阅读对气质的塑造终究会显露出来。正是在日复一日的博览群书中,我们感受到“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体悟出“不迁怒,不贰过”的修身奥秘,即便身处失落失望甚至失掉所有方向之时,也能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阅读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读《资治通鉴》,可以获得王朝更替的历史教益;读《红楼梦》,可以洞晓世家望族的兴衰荣辱;读《平凡的世界》,可以从苦难的生活中发现人性的温暖、奋斗的价值;读《罪与罚》,可以跟随底层人物体味人格的矛盾与复杂。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更有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于升平气象中看到隐患风险,于问题荆棘中看到出路希望,从历史幽暗之中看到璀璨未来,从人性冷漠之中看到道德之光。

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让我们在自我省视中学会谦卑和从容,在平视静观中同这个世界和解。有人推理出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阅读的最高境界,正是练就“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实现内在的淡定从容,赢得开阔的人生境地,达致自我与外界的调和容纳。

不读书犹如自我放弃,非读书不足以实现精神的富足。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4月20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富裕贫穷、位高位低、得意失意,只要一阅读,就必定能摆脱世俗、凝望哲理,找到人生的意义。

B.时间的改变可能是静悄悄的,但通过阅读,书籍对气质的塑造就会很快显露出来。

C.书籍传递给我们的不是知识,而是认识这个世界的逻辑、方法和哲理,帮助我们提升人生境界。

D.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功利心和虚荣感,而是为了通过自我完善,实现精神的富足。

2.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电影台词引入,肯定见世面的重要,然后笔锋一转,转到关于读书的主题上。

B.作者在论证中引用了大量的名言警句、趣闻轶事,使文章深刻而不乏情趣。

C.文章在论述读书可以遇见自己、认识世界时,列举古今中外的名著为例证,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借助关于人生的三重境界的说法,论证了读书对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意义重大,可以改变一个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更应该多读书、读好书。

B.人们说,开卷有益,这是就鼓励读书而言的。实际读书时还需要有所判别,取其精华,舍其糟粕。

C.从在校学生开始多读书、读好书,再推广到全社会,学习型社会就有希望建成。

D.一个人通过大量阅读最终达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状态,因此读书对提升人生境界意义不大。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站在树上的鸟儿,从来不害怕树枝断裂,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翅膀。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带不带孙子,是个家庭伦理和习俗问题。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爷爷奶奶带孙子似乎是  的事,殊不知这并非法定义务,而儿女赡养老人则是法定的,二者并不是交换回馈关系。老人把子女抚养成人,已经尽过义务了。按人类社会接力式延续的规律,“不管隔辈人”并非道德缺陷。再者,爱孩子有多种表现方式,没天天待在家里带孙子,并不等于不疼爱孙子。

让老人带孙子这类“家务啃老”已是社会上    的现象,(     )。年轻人工作压力大,无力分担家务和带小孩,也是事实。老人与孙子孙女之间毕竟血浓于水,帮忙带小孩也是亲情使然。但是,毕竟父母年纪大了,精力也有限,他们有权享受生活,子女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老人不愿意带孙子辈,其实也是对子女责任意识的一种呼唤。

作为家庭成员,要认清各自的法定责任。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涵养法治精神,用法治思维来审视习惯,看清道德的边界。老人乐意带孙子孙女是人之常情,不愿意带也       。如果老人不愿意带孙子,做子女的也不该突破法律底线,用过分的话对老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天经地义  平淡无奇  无可厚非  冷嘲热讽

B.顺理成章  司空见惯  无可厚非  反唇相讥

C.天经地义  司空见惯  无可非议  冷嘲热讽

D.顺理成章  平淡无奇  无可非议  反唇相讥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从情理和伦理的角度看,这类现象有存在的合理性

B.这类现象的存在合不合理,取决于其合不合情理、伦理

C.但是,这类现象十分反常,既违背情理,也不合伦理

D.但客观地讲,这类现象的存在合情理,但不合伦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对冲,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B.我们的许多习惯做法与法律相冲突,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C.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却往往忽视自己是否欠缺相关法律知识这一事实。

D.我们有许多与法律相冲突的习惯做法,但我们往往忽视自己欠缺相关法律知识不是什么大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