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与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心与手

欧•亨利

在丹佛车站,一帮旅客拥进开往东部方向的BM公司的快车车厢。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衣着华丽的年轻女子,身边摆满有经验的旅行者才会携带的豪华物品。在新上车的旅客中有两个较特别的人。一位年轻英俊,神态举止显得果敢而又坦率;另一位则脸色阴沉,行动拖沓。他们被手铐铐在一起。

两个人穿过车厢过道,一张背向的位子是唯一空着的,而且正对着那位迷人的女人。他们就在这张空位子上坐了下来。年轻的女子看到他们,脸上即刻浮现出妩媚的笑颜,圆润的双颊也有些发红。接着只见她伸出那戴着灰色手套的手与来客握手。她开口说话的声音听上去甜美而又舒缓,让人感到她是一位爱好交谈的人。

她说道:“噢,埃斯顿先生,怎么,他乡异地,连老朋友也不认识了?”

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然后他用左手握住了她的手。

“费尔吉德小姐,”他笑着说,“我请求您原谅我不能用另一只手来握手,因为它现在正派上用场呢。”

他微微地提起右手,只见一副闪亮的“手镯”正把他的右手腕和同伴的左手腕扣在一起。年轻姑娘眼中的兴奋神情渐渐地变成一种惶惑的恐惧,脸颊上的红色也消退了。她不解地张开双唇,力图缓解难过的心情。埃斯顿微微一笑,好像是这位小姐的样子使他发笑一样。他刚要开口解释,他的同伴抢先说话了。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请允许我说句话,小姐。我看得出您和这位警长一定很熟悉,如果您让他在判罪的时候替我说几句好话,那我的处境一定会好多了。他正送我去内森维茨监狱,我将因伪造罪在那儿被判处7年徒刑。”

“噢,”姑娘舒了口气,脸色恢复了自然,“那么这就是你现在做的差事,当个警长?”

“亲爱的费尔吉德小姐,”埃斯顿平静地说道,“我不得不找个差事来做。钱总是生翅而飞的。你也清楚在华盛顿是要有钱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我发现西部有个赚钱的好去处,所以——,当然警长的地位自然比不上大使,但是——”

“大使,”姑娘兴奋地说道,“你可别再提大使了,大使可不需要做这种事情,这点你应该是知道的。你现在既然成了一名勇敢的西部英雄,骑马,打枪,经历各种危险,那么生活也一定和在华盛顿时大不一样。你可再也不和老朋友们一道了。”

姑娘的眼光再次被吸引到了那副亮闪闪的手铐上,她睁大了眼睛。

“请别在意,小姐,”埃斯顿的那位同伴又说道,“为了不让犯人逃跑,所有的警长都把自己和犯人铐在一起,埃斯顿先生是懂得这一点的。”

“要过多久我们才能在华盛顿见面?”姑娘问。

“我想不会是马上,”埃斯顿回答,“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

“我喜爱西部,”姑娘不在意地说着,眼光温柔地闪动着。看着车窗外,她坦率自然,毫不掩饰地告诉他说:“妈妈和我在西部度过了整个夏天,因为父亲生病,她一星期前回去了。我在西部过得很愉快,我想这儿的空气适合我。金钱可代表不了一切,但人们常在这点上出差错,并执迷不悟地——”

“我说警长先生,”脸色阴沉的那位粗声地说道,“这太不公平了,我需要喝点酒,而且我也一天没抽烟了。你们谈够了吗?现在带我去抽烟室好吗?我真想过过瘾。”

这两位铐在一起的旅行者站起身来,埃斯顿脸上依旧挂着迟钝的微笑。

“我可不能拒绝一个抽烟的请求,”他轻声说,“这是一位不走运的朋友。再见,费尔吉德小姐,工作需要,你能理解。”他伸手来握别。

你现在去不了东部太遗憾了。”她一面说着,一面重新整理好衣裳,恢复起仪态,“但我想你一定会继续旅行到内森维茨的。”

“是的,”埃斯顿回答,“我要去内森维茨。”

两位乘客小心翼翼地穿过车厢过道进入吸烟室。

另外两个坐在一旁的旅客几乎听到他们的全部谈话,其中一个说道:“那个警长真是条好汉,很多西部人都这样棒。”

“如此年轻的小伙子就担任一个这么大的职务,是吗?”另一个问道。

“年轻!”第一个人大叫道,“为什么——噢!你真的看准了吗?我是说——你见过把犯人铐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男女主人公依次出场,只介绍人物的外貌神态,并不点明人物的具体身份,目的是设置悬念,推动情节发展。

B.这篇小说讲述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读后给人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

C.欧•亨利的小说一般具有讽刺味道,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技巧性很强,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

2.这篇小说结尾暗示了什么?前文对这一结尾作了哪些铺垫?

3.小说的题目是“心与手”,请从情节和主题的角度探究以此为题的理由。

 

1.A 2.暗示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铺垫有以下几处:①埃斯顿的神情。当姑娘向他打招呼时,他显得局促不安。②埃斯顿的语言。当姑娘问多久能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③自称是罪犯的人的神情。这位脸色阴沉的人一直用他那“锐利机敏的眼睛偷偷地观察着姑娘的表情”。 3.(1)小说的情节是和两只铐在一起的手紧密相关的。一个女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女子惊讶。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2)小说表面上写的是“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的却是“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警长为了保护罪犯的面子和尊严,不给他造成心理上的负担,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这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的美好品格。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情节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项,正确。 B项,情节曲折离奇”,“带来一种悬疑得到解决的刺激,这也是这篇小说最大的魅力”错误,本文情节简单明了,直接清晰地表明了文章主旨。 C项,“这篇小说实际上是在嘲笑这个罪犯装得像真警察一样,讽刺了装腔作势的人”错误,文章主旨是在赞美“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的美好品格。 D项,“而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逊色,缺乏戏剧性”错误,文章情节生动别致,具有戏剧性,在文章结尾通过一位旅客的话揭示了罪犯和警察的真实身份。 故选A。 2.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分析文章结构要看各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并,相承,相属),它们之间是如何照应的,又是如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只要把作者起承转合的行文思路看出来了,把文章的领起段、过渡段、中心段、归旨段、结语段分辨清楚了,文章的脉络层次与主要内容就清楚了。 第一问,可联系全文内容来分析,“见过把犯人铸在自己右手上的警官吗?”说明埃斯顿和所谓的犯人的身份应该对调,即承认自己是罪犯的人才是真正的警长,而埃斯顿才是罪犯。 第二问,在文中处处有铺垫:“年轻英俊的那位听到她的声音,立刻强烈地一怔,显得局促不安起来”可见埃斯顿见到熟人时显得非常不自然,怕对方看出自己的身份。当问及多久能在华盛顿见面时,他说“我想恐怕我是不会有轻松自在的日子过了”这也是暗示。 3.本题考查文章标题的作用,答题时,首先要知道文章标题的一般性作用:①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②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③形式新颖,吸引读者;④反映人物情感的变化等,然后再结合着文章具体内容来分析标题的作用。由题干可知,本题只需从情节和主题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从情节来看,本小说主要写的是:费尔吉德小姐在火车上遇到了老朋友,却发现老朋友的一只手和另外一个人的手用手铐铐在了一起,费尔吉德小姐惊讶,朋友尴尬,而另外一个被铐的人——真正的警长出于好心解释说自己是罪犯,她的朋友是警长,缓解了这一尴尬局面。从主题来看,小说通过“被铐在一起的手”的故事,揭示了“心”的问题——-心灵深处的人性美,体现了警长善解人意,为别人着想、体谅他人之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被意识到的信息存在的唯一載体。因此,信息与人的关系的本质可以表述为,人是信息的主宰者,信息为人所控制,为人服务。然而,这种关系在信息化社会遭遇了或正在遭遇颠覆性的挑战。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人们,包括大多数学者普遍认为信息化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莫定了基础。有了这样的共识,人们放松而理所当然地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给我们的奇妙、自由、淋漓的快感。而恰恰是这种人对信息逐渐形成并且巩固的心理依赖,将信息与人的本质关系置于了深刻的矛盾之中。学科#网

如前所述,现实中的信息必须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信息化时代诞生了一种特殊的语言,这种语言就是用以再现被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获取、被保存、被利用以及被再造的计算机语言。计算机语言虽然也是人类创造,并且也逐渐被广泛使用,但是其背后支撑它的强大的计算机技术却掌握在少部分专业人士手中,公众被远远地甩到了高科技发展的边缘,他们只能按照少数人事先设定的程序和规则在仅有的范围内去选择,成为数字化产品的被动接受者。数字化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越多地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们就越严密地被少数人的思维所控制,且这种控制最终会表现为信息对人的控制。

现代信息及其技术形态能够广泛参与人类的知觉活动、概念活动甚至情感性活动,形成对人的智能的精确模拟,这使它得以摆脱对人的依赖性,成为与人对立的异己力量。这种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是否意味着,随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人及其社会的深刻信息化与人工智能超越人脑的对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将把人类推向被奴役者的终极命运?

面对网络普及和信息泛滥,我们要从华丽的科技陷阱和繁杂的信息现象当中超拔出来,确立起人与科技和信息之间主体与对象、控制与被控制的合理关系。

(节选自张志宏《信息化时代人的精神困境与文化救赎》,有删改)

1.下列对“信息”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本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 信息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现实中的信息以人类语言作为自己的唯一载体。

B. 信息是由主体主观认知反映、揭示出的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

C. 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是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沟通,人的主宰地位始终不会动摇。

D. 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意识,并被大脑加工处理为可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

2.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文意的一项是

A. 信息化实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所以人们开始沉醉于数字化信息带来的快感。

B. 计算机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用以再现由人脑加工处理后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被认识,被理解,被保存,被利用,被再造。

C.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公众已经完全被掌握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语言的少数专业人士奴役。

D.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纵深发展,科学技术与人类最终会形成不可调和的二元对立格局。

3.下面所列当今现象,不能体现倒数第二段所说“科学技术与人的矛盾关系”的一项是

A. 习惯使用电脑打字的人常常感慨,有些字不会写了,有些字写不好了。

B. 家务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开始进入生活,使很多人逐渐由“不用干”变成了“不会干”。

C. 智能手机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使一些人患上严重的手机依赖症。

D. “阿尔法狗”程序战胜顶级围棋大师后,职业棋手们纷纷采用智能软件辅助训练,提高水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的人少了敬畏,也没有了禁忌。……我们是在不怕的教育氛围中成长的。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

曾国藩认为: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从教育改革的角度看,时代给我们提出的课题,远不只是“衡中模式”,还有席卷各地的“择校热”、学龄前儿童的“幼儿园大战”等等。只要改革,就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没有“超级学校”,人们就不会为教育而发愁。在改革中让教育资源配置趋向平衡,让上升通道更为多元和公平,让每个学生的潜力充分释放出来,社会关切后顾无忧了,素质教育就会取得圆满成功。

①改革并不一定能彻底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将下面一则消息改写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20)。

正在西南印度洋执行中国大洋49航次科考任务的“潜龙二号”无人潜水器于当地时间46日凌晨成功完成第50次下潜并将在本航次科考任务结束后正式进行技术升级

由科技部支持、中国大洋协会组织研制的“潜龙二号”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制的4500米级深海资源自主勘查系统具备在深海进行热液异常探测、高精度微地形地貌探测、高精度近底磁力探测和海底照相等功能

“经过50次下潜‘潜龙二号’的运行状态越来越稳定。”“潜龙二号”装备负责人、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徐春晖说“潜龙二号”目前处于升级方案详细设计阶段在本航次任务结束后将正式进行技术升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雨岔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雨岔村,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被洪水和风力大力塑造过的奇幻世界——著名的红砂岩经过水和时间的雕琢,阳光一照,美得令人不忍直视。在大峡谷中,每个角度看到的色彩都不一样。随着阳光的变化,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红色砂岩所呈现出的温暖色调的多样变化,让人不由地慨叹大自然的        。起初,人们对于这处奇观形成的原因        。后来发现暴雨导致的山洪暴发是地表切割最主要的力量。越是干旱的荒山,一旦遭遇暴雨,山洪的暴发力越是惊人。这是因为,极度干燥、坚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顺地势冲刷后,如果地表有些许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携带的砂石几乎无坚不摧,日积月累,就能让地貌发生        的变化。雨岔大峡谷就是在这种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的。据推测,几亿年前,当地曾发生过强烈的地震,天崩地裂之后,黄土大山被震出了一道道裂缝;之后,(         )。峡谷内怪壁峭立,沟壑纵横,如条条波浪从身边划过。有专家称这里是“黄土高原自然地缝奇观”,是属于陕北        的地质美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

B.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人们称其为“中国的羚羊谷”

C.峡谷因为地貌特征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D.因为峡谷地貌特征非常酷似美国亚利桑纳州北部的羚羊谷,引起了游客的关注,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羚羊谷”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地表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B.千百年暴雨和洪水冲刷、风力蚕食地表,让我们今天看到了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C.我们今天看到了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形成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D.经过千百年暴雨和洪水的冲刷、风力的蚕食,地表慢慢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峡壁凹凸不平、线条流畅的峡谷。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巧夺天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别无二致

B.鬼斧神工    莫衷一是    天翻地覆    独一无二

C.鬼斧神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别无二致

D.巧夺天工    不置可否    沧海桑田    独一无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