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臣所以去亲戚以事君者
B.輮以为轮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 罪:罪过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游泳
C.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指点、指引
D.则群聚而笑之 群:成群的人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和“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_____,____。”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5)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中军帐内为武判官设酒宴饯别并奏起了优美乐曲的情景。
(6)《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方面勾画了一个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陋室铭》中表现陋室主人的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受世俗羁绊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写潭中的鱼,先是鱼儿一动不动,接着“________,________”写鱼儿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与游者相乐”。
(10)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写出了燕飞行之高 ;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2.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同,辽东胡人也。其先祖曰世高,汉时以安息王侍子入洛。历魏至晋,避乱 辽东,遂家焉。登国初,太祖征兵于慕容垂,事在《窟咄传》。同频使称旨,遂见宠异,以为外朝大人,与和跋等出入禁中,迭典庶事。从征姚平于柴壁,姚兴悉众救平,太祖乃增筑重围以拒兴。同进计曰:“臣受 遣诣绛督租,见汾东有蒙坑,东西三百余里,径路不通。姚兴来,必从汾西,乘高临下,直至柴壁。如此,则寇内外势接,重围难固,不可制也。宜截汾曲为南北浮 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从之。兴果视平屠灭而不能救。以谋功,赐爵北新侯,加安远将军。太宗即位,命同与南平公长孙嵩并理民讼。又诏与肥如侯贺护持节循察并定二州及诸山居杂胡、丁零,宣诏抚慰,问其疾苦,纠举守宰不法。同至并州,表曰:“窃见并州所部守宰,多不奉法。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彤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太宗从之,于是郡国肃然。同东出井陉,至钜鹿,发众四户一人, 欲治大岭山,通天门关;又筑坞于宋子,以镇静郡县。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皆曰:“同擅兴事役,劳扰百姓,宜应穷治,以肃来犯。”太宗以同虽专命,而本在为公,意无不善,释之。世祖监国,临朝听政,以同为左辅。同长子屈,太宗时典太仓事,盗官粳米数石,欲以养亲。同大怒,奏求戮屈,自劾不能训子,请罪。太宗嘉而恕之,遂诏长给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类也。
(节选自《魏书·列传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B.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C.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D.护疾同得众/心因此使人告同筑城/聚众欲图大事/太宗以同擅征发于外槛车/征还召群官议其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子,古代属国之王或诸侯遣子入朝陪侍天子,学习文化,所遣之子称侍子。
B.赐爵,爵本是酒器,原指祭祀时赐助祭者以酒爵,后引申为赐予爵位。
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苏武传》中“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中的“节”即为此意。
D.监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皇帝驾崩后,新君未登基,由一重要人物(例如太子)代理朝政。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安同出使有功,深得太祖宠信。太祖即位之初,派安同出使向幕容垂寻求救兵,安同因为屡有功劳,被授任为外朝大人。
B.安同出谋划策,颇有军事才能。出征柴壁时,安同结合自己督租的经历,向太祖提出合理的军事建议,使出征取得大捷。
C.安同督察有方,纠举违法官吏。安同与长孙嵩巡察时,关心民生疾苦,及时反馈当地官吏的不法行为,郡国得到整肃。
D.安同端严明惠,家法修整严苛。他儿子掌管太仓时为赡养双亲曾偷盗梗米,安同大怒并上奏弹劾自己,同时请求杀掉儿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刺史擅用御府针工古彤为晋阳令,交通财贿,共为奸利。请案律治罪。
(2)太宗嘉而恕之,遂诏长给同粳米。其公清奉法,皆此类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后视镜
黄咏梅
父亲生于1949年。过去,他总是响亮地跟别人说,我跟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不过,很久没听他再这么说了。退休前,父亲是个货运司机,跑长途。他最远跑到过天路,别人要是问起,天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他无言以答,只顾哼“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一哼没个完,好像他记忆里那条天路,开不到尽头,他还时常超速,把人撇在后视镜都看不见的拐弯处。
母亲经常忧心忡忡地说:“也不知道你们父亲在路上会遇到什么?”那个时候没有移动电话,全靠父亲从途中某个加油站,拨个电话回家报平安,有时候是清晨,有时候是深夜。后来我才弄明白,母亲最害怕父亲在路上遇到坏人。
父亲常说,他的身后拉着台拖拉机,母亲是车头,哥哥是左轮,我是右轮。
在我和哥哥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经常缺席,他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他的签名从没出现在我们任何一本作业薄上。可是,父亲却为我们的求知欲付出过沉重代价。那一年,哥哥念初三,我念初一,我们不再满足从父亲捎回来的特产袋子上找课本里读到的地名了,我们缠着父亲讲那些地方。可是,父亲每每让我们失望。父亲抱歉地解释说,你们老爸天天坐在这个大玻璃罩子里,脚都不沾地,这些地方,多数是在镜子里看到的,你们知道,后视镜里看到的东西,又远又小。
有一天,吃过晚饭,父亲从房间里拿出一叠照片,神秘兮兮地递给我们。我们一看,竟然全是父亲在路上拍的。原来父亲求厂里那个工会主席借了相机。这些照片拍下的多数是公路牌。很多地名我们听也没听说过:怀集、白沙、乐从……也有我们知道的:桂林、长沙、武昌……天啊,竟然还有贺兰山。哥哥显摆地背起了那首诗:“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父亲赞赏地看着哥哥,那目光让我嫉妒死了。母亲也凑了过来,一张一张去认照片上的地名。
一次,父亲开到贵州六盘水盘山公路,那地方刚下过雨,山与山之间正骑着一道彩虹,像年画里看到的那么美。父亲生怕这彩虹消失了,连忙停下车,抓起相机,跑到路边拍起来。没想到,父亲停车的地方是盘山路一个转弯ロ,迎面一辆货车看到父亲的卡车时,刹车已经来不及,两相对撞,货车翻了,父亲卡车上的货物也被撞得七零八落。万幸的是,人没事。父亲被厂里记过处分,还要负责赔偿货物损失。
父亲再也没有停下来拍照。
父亲拉着我们这台拖拉机,吭哧吭哧地进入了新世纪。好在,我们都算争气,哥哥念了一所理科重点大学,毕业后在一家著名的证券公司工作。我呢,则读了文科,在一家报社工作。
父亲一辈子只会开车,也没有培养什么业余爱好。母亲去世后,他独自一人打发晚年生活。我们劝父亲学点什么,父亲兴致都不高。后来哥哥想起父亲曾经爱拍照,就给他买了架筒易的菜卡照相机。父亲拿着相机在运河边转悠,将远景拉成近景,将一朵花拆成几瓣,将送河搓成一根线……如此半年不到,父亲发现,从镜头里看到的世界,其实跟肉眼看到的也没什么区别。
60岁那年,父亲被检查出脊椎増生,这是长期坐驾驶椅落下的职业病。医生教父亲尝试倒着走路,可以减轻疼痛。父亲很快喜欢上了这项运动,只见他双手握拳,双臂前后摆动,就像胸前摆着一只方向盘,父亲上下转动着它,一发动,便双膝微曲,左右、左右、一步步朝后退去。父亲倒行得很稳当,既撞不到朝前行走的旁人,也撞不到身后的树木、花丛、栏杆,仿佛他的身体左右各安了一只后视镜,背上装了只影像雷达,并且还发出了嘟嘟的警报声:“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这种运动,让父亲找回了上班的感觉。
父亲倒行的本领日渐上乘,速度已经可以跟那些慢跑者相媲美。有一次,由于手臂摆幅过大,父亲撞到了一个男人的脊背。男人停下脚步,朝父亲瞪大了眼睛,嘴里骂骂咧咧。父亲超过他之后,ー边倒退着,一边朝男人作揖道歉,男人觉得父亲倒行作揖的动作实在滑稽,简直有点卓别林的效果,便转怒为乐,用手臂捅一下身边的女伴,两人指着父亲笑起来。父亲看着那对开心的男女逐渐从自己眼前远去,最终变成两个小点。
父亲说,现在我才知道,原来后视镜里的小点是这样形成的……
(原载于《钟山》2014年第一期,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一个父亲的视角,讲述一位货车司机从跑长途挣钱养家糊口到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人生故事,凸显了人生长途中亲情的人伦关系与俗世温暖。
B.“父亲的身后拉着台拖拉机,母亲是车头,哥哥是左轮,我是右轮。”这句话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形象地表现一家四口全都依靠父亲挣钱养家的不易。
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刻画人物。父亲看到哥哥能背岳飞的《满江红》时,那赞赏的目光“让我嫉妒死了”,一个细节凸显出“我”对父爱赞赏的艳羡和渴望之情。
D.“父亲倒行得很稳当”,父亲倒行时“撞到了一个男人的脊背”,小说把两个看似矛盾的情节连在一起,从而揭示普通人物身上也有难以预料的人生际遇。
2.小说标题“父亲的后视镜”有什么深层含意?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有人说,这篇小说人物普通,情节单一,不配获得2018年度的国家大奖一一鲁迅文学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