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比较文明是个新课题。之所以新,是因为我们刚开始习惯以世界为关心对象。

②比较文明的目的是理解文明。个体研究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无视整体的结果一定是盲人摸象。比较研究是整体下的个体与个体的比较,或个体与整体关系的钩沉。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以及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是出和入、间离和沉浸的关系,是辩证发展的关系,是螺旋上升的关系。有了“从周边看中国”,对中国的认识才会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③比较文明研究是有伦理的。有些比较无益甚或有害,伦理就是约束。比如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比人生轨迹,没什么好比,但在创造文学形象的维度比较,不但有益而且必需。有些比较无意义,并非学术前提出了问题,而是回答不了“然后呢”这个问题。

④比较文明是有方法的。文明离不开人,物作为文明的见证,也很重要。物是实实在在的,罐就是罐,盆就是盆。当年瑞典人安特生在西北见到彩陶就一眼看出它和世界各地彩陶文化的联系,后来我们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彩陶西来与否和中国的正当性其实毫无关系。

⑤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二是制度大概未必属于文明的范畴,它更像是文明的副产品,其本质是制度的制定者对受制度约束的人实践优势的工具。如今的民主制度在柏拉图那里未必多么理想,同理,当年的“君臣父子”也未必全然“反动”。

⑥微观的文明比较主要在这两个范畴:从具体的物到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前者受时空约束,它是已然的,找出异同作出解释,能改变的很有限。后者则有超越时空的启发和引领意义:罗马人的沃伦杯与两千年后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同样在叙述欲望与爱的故事;静穆而伟大的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都是人类最伟大的气质与精神的外化,存在于所有不朽的艺术品之中;敦煌的鹿王本生与圣艾格尼斯杯主题都是牺牲……

⑦文明的比较,核心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以达成文化认同与自信。有个就叫“文明”的游戏,选哪个来玩都可以,结果只和操作有关,真实的文明也是。现在讲多元,不是否认进步与落后,而是相信比之于可以弥合的差距而言,基因更重要,我们需要一个色调丰富的文明体系。

(选自郭青生《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和方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从中国的视角来看世界,还是从世界的维度理解中国,比较研究都必须具有整体性。

B. 比较文明研究讲究伦理,是为了让比较有价值,只要比较前提正当,就能得出有益的结果。

C. 批判“中国文明西来说”,其积极意义是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

D. 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达成文化认同和自信,这是比较文明的核心意义。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围绕着比较文明,文章依次论述了比较文明的目的、伦理、方法和意义。

B. 作者在第③段中,用举例论证的方法,阐释了比较文明研究的伦理规则。

C. 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说明从具体的物出发可发现相同的气质与精神。

D. 文章阐释条分缕析、概括严谨,论证简练准确、缜密得当,论证语言较为规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对日本文明不从世界的维度去理解,就无法对它理解得更完整、更接近真实。

B. 由于制度比较存在文献真实性等缺陷,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

C. 比较文明的核心任务,不在于区分文明的进步与落后,而在于解释文明的演进。

D. 如果能恰当地进行比较文明研究,我们将能更清晰地理解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1. A 2. C 3. B 【解析】 1.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 过于绝对。比较前提正当,不一定能得出有益的结果;C 误解文意。“把世界维度下的中国彩陶变成了中国自己的彩陶”不是批判的积极意义;D 不合文意,“更好地理解文明”“弥合多元文明的差距”不是比较文明的意义。故选A。 2.试题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希腊石头与北齐佛造像之例”是为了说明文明比较中“从核心价值观念到具体的物”的范畴。故选C。 3.试题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强加因果,无法推出“宏观的文明比较不如微观的文明比较有价值”。原文只是说“文明比较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制度比较属于宏观的文明比较。因为有文献,制度很容易比较,但也有缺陷,一是文献资料有太多不可信的成分”。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自古以来“英雄”就是诗文中被歌咏的对象。

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毛泽东《冬云》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董必武《邯郸烈士塔》诗:“血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8年4月27日通过,自2018年5月1日起施行。

你认为今天这个和平年代英雄离我们远吗?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英雄呢?

请综合材料内容,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请参照①的方式,合理反驳对方的观点。

材料一:

李贺考进士时遭到一些人的反对,反对者说:“你父亲名字中的‘晋’与进士的‘进’谐音,按照避讳的原则,你不能考进士。”

韩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①那么父亲的名字中有‘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

材料二:

有人说:“好的作品永远是少数人的专利品,作品的水平越高,看懂的人必定就越少。”

鲁迅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一个学生表示他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他说:“我的梦想是像爱因斯坦一样,写出一部伟大的科学著作。”

语文老师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面是人们为我国古代四位著名的文学家各题写的一副对联,对联与文学家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②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个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A.①李白     ②欧阳修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B.①李清照   ②欧阳修   ③辛弃疾   ④李白

C.①欧阳修   ②李白     ③李清照   ④辛弃疾

D.①李白     ②欧阳修   ③李清照   ④辛弃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代人没机器,想要看什么书,非得自己挽起袖子抄不可,就算家里有钱,用得起雕版印刷,也得请刻工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在版上。在这种情况下,复制的质量就很难保证。因为传抄的人也是普通人,会写错别字,会犯懒,会突然走神而漏掉个把字,会因为急着出去吃饭而擅自把笔画减掉几笔……如果是大部头著作,改动一两个字或许____,但如果是诗歌在传抄时被改了哪怕一个字,那作品本身有可能“____”乃至面目全非。要知道,(    ),一字之差,可能就会改变整首诗的格调,可谓____。

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我们____的经典名句,也许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如李白的《将进酒》里有个名句:“天生我材必有用。”清代有人查过古本诗集,发现这句诗居然还有好几个版本:“天生我身必有财”“天生吾徒有俊材”和“天生我材必有开”。可见版本之间的差异有多离谱。直到有近代学者在敦煌唐人手抄诗卷里发现这首诗的踪影,知道了这首诗叫作《惜樽空》,这句诗写成“天生吾徒有俊才”,我们今人才搞清楚这首诗在唐代的真正模样。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伤大雅  伤筋动骨  一字千里  耳熟能详

B.无关大局  遍体鳞伤  失之千里  耳闻则诵

C.无关大局  伤筋动骨  失之千里  耳熟能详

D.无伤大雅  遍体鳞伤  一字千里  耳闻则诵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贵在含蓄,言在此而意在彼

B.诗歌的特点是以最少的篇幅表达最微妙的含意

C.诗歌创作需要极其认真的严谨态度与作风

D.诗歌与小说、散文、戏剧等都有明显的不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B.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信息辗转传播,中间历经战乱变迁,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C.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唐朝,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的版本与其最初已大不一样。

D.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中间历经战乱变迁,信息辗转传播,许多唐诗作品与其最初的版本已大不一样。

 

查看答案

填空。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化用了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借古说今,暗寓了蜀道之难自古而然。

(2)李白感叹说“借酒浇愁愁更愁”,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李白的愁毕竟还有酒可浇;可杜甫面对着年华的老去、功业的无成、生命的坎坷,想喝酒却喝不得,咏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不知如何才能消泯这深重的愁绪了。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乐曲渐至无声却似愁绪潜滋暗长的妙境。

(4)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 “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荀子在《劝学》中说自己整天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