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假设《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名女子,请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

假设《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名女子,请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示例)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风和日丽,一群农家女子荡着小舟,穿行在“莲叶何田田”“莲花过人头”的湖泽之上,摘几朵美丽可爱的莲花,回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还有着数不清的芳草,一并放进袖中,插在发髻,幽香袭人,叫人心醉。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与众多姑娘的嬉笑打诨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萦绕在船头,然后随风而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要求,如本题“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然后先翻译所给的诗句,把握诗句中涉及的景、人,分析景和人的特点,最后进行拟写。首先理解诗句的意思,“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意思是“我踏过江水去采荷花,生有兰草的水泽中长满了香草。可是我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我想要送给远方的爱人”;然后分析要求,“‘采芙蓉’的是一名女子”,这说明画面的主要人物应是一位女性,接着分析景和人的特点,如“芙蓉”“芳草”应是盛开的,美丽的,人物的活动是“采芙蓉”,且是“涉江”,应该是荡着小船行驶在江面上,“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应是女子的心理活动,而“所思在远道”流露出的应该是怅惘之情。明确了这些再进行描写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________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也许正因如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________。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________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我________,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损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    )。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一部成功的文学翻译作品也应该是整体的,就像有时候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犯上几个小错误,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时同样也会犯上几个小错误,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阐明 不绝如缕 滔滔不绝 承认

B.挑明 不绝如缕 喋喋不休 认为

C.挑明 不绝于耳 喋喋不休 承认

D.阐明 不绝于耳 滔滔不绝 认为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

B.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会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

C.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会损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

D.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损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是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不能以此作为标准

B.或许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C.甚至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判断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D.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

 

查看答案

(1)《短歌行》中,作者引用《诗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写姑娘思念情人来表达渴慕贤才之意。

(2)北宋词人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中有:“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其中“江空月静”一句,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和《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异曲同工。

(3)《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卫指挥佥事:官名。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剽悍:矫捷勇猛。薮泽:湖泽。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B.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C.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D.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经史大义 / 鸣之而不能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阵法 / 增其旧(《岳阳楼记》)

C.赏罚/ 愿陛下亲之而之(《出师表》)

D.名更大猷上 / 不敢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戚继光自幼性格洒脱。虽家庭贫穷,但喜好读书,精通儒家经典中的大义,被提拔为登州卫指挥佥事。

B.戚继光善于挑选土兵、训练士兵。他发现卫所军战斗力不强,就挑选精悍的士兵,运用独特的训练方法,练成了名闻天下的“戚家军”。

C.戚继光与俞大猷都是名将。戚继光的操行不如俞大猷,可果敢刚毅超过了他。

D.戚继光文武全才, 不仅屡克强敌,还著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2)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