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鱼苇之事 孙犁 很多年不到白洋淀去,关于菱茨鱼苇之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鱼苇之事

孙犁

很多年不到白洋淀去,关于菱茨鱼苇之事,印象也淡了。近日,一位妇女,闲时和我谈些她家乡的事,引起我对水乡的怀念。

她家住在D村。这个小地方,曾有一京二卫三D村之称。原来是个水旱码头,很是繁华热闹。大清河在村南流过,下水直达天津。又是一个闸口,每天黄昏,帆樯林立。旱路通往保定,是过路客商打尖的地方。我记得在同口教书时,前往保定,就是在这里吃午饭,但当时的街道市面,都忘记了。

她家很贫苦,父亲好赌博,曾在赌场上把土改分得的地当场卖掉,家里的人都哭了。但他有妻子和五个小孩,也要照顾一家人的衣食。一年之中,他除去赌博,不是给人家去打坯,换些粮食;就是在河边治鱼,卖些零钱。

她是头大的孩子,很小就知道为生活操劳了。她先学会编席,母亲告诫她,织席这勾当,“抬头误三根,低头一大片”,整天忙得连梳头洗脸的工夫都没有。母亲见她太疲乏、太困倦,就给她讲故事。她回忆说,那些故事,古老,冗长,千篇一律。故事中,总是有一个傻子,傻子又总是很走运,常常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娶到漂亮的媳妇,发家致富。

有一年,发了一场大水,她家的房被冲倒了,于是一家人只能搬到堤坡上,临时搭了一间小屋。秋后,水渐渐落去,河里出了鱼,全村的人,买网捕捞。买一片大缯,要一百多元,她家买不起。父亲买了几丈蚊帐布,缝制了一具小缯。小网有小网的好处,除去她父亲,母亲和她都可以去搬缯捕鱼了。

鱼实在很多,特别是一种名叫石鲢的小鱼,浮满了河面。这种小鱼,一寸多长,圆身子黑花条,没有刺,油很多。炖熟了,上面漂着一层黄油,别提多香了。外地的鱼贩子都来了,就地收货加工。但因为鱼太多,后来就只收大鱼,不收小鱼。

她只好自己卤了,和大弟弟挑到上高地集市上去卖。她从小逃过荒,出过工,也作过运输,就是没有卖过东西。她看好一个地段,把鱼放在地下,和弟弟站在那里,弟弟比她还腼腆,只是低着头看着自家的鱼。赶集的人从他们眼前走过,可是没有一个人照顾他们的鱼。她想吆喝几声,心里十分害臊,喊不出来,最后还是红着脸吆喝起来:

“买鱼呀,好香的鱼!”

过了一会儿,又喊:

“买鱼呀,贱卖呀!”

终于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几个人蹲在她们的摊子前面了。

买卖开始了,她掌秤,弟弟收钱。卖出几份以后,围上来的人更多了,你挑我拣,她简直忙不过来。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

她很兴奋,买卖做得也很顺利,不到晌午,鱼就卖完了,一共卖了十多元。赶紧收摊,带着弟弟去赶集。

她手里有十五元钱。她手里从来没有这么多的钱,但她除去衣食二字,没有想到要买什么别的东西,她首先想到的是父亲。

“谁要这件皮袄?”

有一个老太太,提着一件破旧的短皮袄,在大声吆喝。她心里一动。天渐渐凉了,父亲一早一晚还要去河上搬缯。她只见过别人家的老人穿皮袄。她从来也没想到过自己的父亲穿皮袄,现在,好像父亲也有穿一件皮袄的份儿了。

她走上前去,摸了摸皮袄。毛色很旧,有的地方还露着皮子。但这总是一件皮袄。她问:

“多少钱?”

“不还价,你给十五元。”老太太说。

“值吗?”

“不值,你就走你的。”老太太又吆喝起来。

她走了几步,终于又回去,把钱交给老太太,换来这件皮袄。

回家的路上,虽然天气并不冷,她还是往自己身上披了披这件皮袄,确实暖和呀。

现在,父亲早已去世,她讲起这段事情,还很得意。

她对我说,为了不再织席,她和家在这个大城市的人结了婚,现在很少再回娘家住。那里的河,早已经干了,更不会有鱼;也没有人再织席,人们有别的致富之路了。

我听到的,好像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一九八六年五月二十七日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简洁的叙事和抒情,既引出了下文有关“她”的故事,也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使作品弥漫着一层淡淡的感伤。

B.小说中的“她”和父亲瑕瑜互现,充分体现了“圆形人物”的特点。这样的人物形象更能给人以真实性和亲切感。

C.作品中的外地鱼贩子和卖旧皮袄的老太太是作为反面人物形象出现的,他们是薄情寡义、唯利是图的奸商代表。

D.作品体现了孙犁小说一贯的语言特点:清新自然又朴素凝练。如“帆樯林立”,寥寥数字便勾画出水乡之美,读来如饮甘泉。

2.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简要赏析下面的句子。

她忽然看见有一张五元的票子,掉在了她的筐子下面。她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

(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意。

我听到的,好像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

3.有人评价孙犁的作品有“叙事平淡而意蕴丰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丰富的意蕴。

 

1.C 2.(1)运用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生动细致地刻画出“她”捡拾五元钱时既紧张害怕又兴奋的心情。 (2)“她”的故事和“母亲”所讲述的故事一样,都给人一种时代辽远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对那段贫苦而温情的生活的留恋。 3.①对贫苦家庭中脉脉亲情的歌颂。父亲虽然嗜赌,但为了一家人的生活,艰难地替别人打坯,冒寒去河边治鱼,身上体现出对家人的责任与关怀。 ②对艰难岁月中勤劳坚忍的赞美。大水后人民的生产自救,姐弟俩艰难的叫卖,都能让我们充分体会到艰苦岁月中人民特有的勤劳和坚忍品质。 ③对底层人民中乐观善良的褒扬。“母亲”千篇一律的古老故事,蕴含了底层劳动人民内心善良的品质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④对岁月流逝时代变迁的感叹。当年繁华热闹的D村不复存在,曾经朴素自然的劳动场景不再传承,河流已经干涸,……无不流露出作者对传统生活的留恋与时代变迁的感叹。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C项,人物形象分析失当。要善于从作品主旨出发来观照人物,本文的主体情感在于“怀念”而非“批判”。 故选C。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和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赏析句子,一般从手法、内容、情感、文章结构等方面入手;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找到在文段所在位置,根据上下文,看看句子的表层含义下,是否具有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句子有没有指代某种东西,或者作者想传递的特殊情感。 “看好一个空子,赶紧捡起来,扔进书包”,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看,捡,扔三个动作,生动体现出她对于捡到五块钱的兴奋与害怕被人发现的紧张。 理解“好像也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这句话,需要结合全文来分析。“也”意味着上文已经有一个“古老的故事”,那就是母亲给“她”讲的故事,“那些故事,古老,冗长,千篇一律”,主人公总是一个幸运的“傻子”。“古老”意思是离现实比较久远,文中“她”说“那里的河,早已经干了,更不会有鱼;也没有人再织席”,可见“她”讲述的事是很多年前的往事了。从表达主题的角度来看,以“织席子”“捕鱼”为生代表的是传统的生活方式,现在“人们有别的致富之路了”,即使是曾经生活在传统生活方式中的“她”如今也“很少再回娘家”,表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纯朴的情怀都已经远去了。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这个妇女年少时的事,离现在不过几十年光景,作者用“古老”,展现出时代变迁之快,也体现出对那贫苦却亲人之间相互关爱的时代逝去的留恋。 3.本题考查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性试题。文学作品的意蕴是指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是指读者从作品中领悟到的意义。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义,可以对作品进行不同角度挖掘。 文章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描写与技巧,只平静地叙述了妇女小时候的艰苦生活,但在艰苦中不乏温情,如“父亲好赌博,曾在赌场上把土改分得的地当场卖掉”“他除去赌博,不是给人家去打坯,换些粮食;就是在河边治鱼,卖些零钱”,可见父亲虽然好赌,却仍旧关心家里人;而她卖了钱给父亲买皮袄,体现出温情脉脉的家庭温暖;“母亲见她太疲乏、太困倦,就给她讲故事。她回忆说,那些故事,古老,冗长,千篇一律。故事中,总是有一个傻子,傻子又总是很走运,常常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娶到漂亮的媳妇,发家致富”,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支撑下去,母亲的故事总是让贫苦的人最终发家致富过上好生活,体现出劳动人民的坚韧乐观与美好愿望;“买一片大缯,要一百多元,她家买不起。父亲买了几丈蚊帐布,缝制了一具小缯。小网有小网的好处,除去她父亲,母亲和她都可以去搬缯捕鱼了”遭遇大灾之后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努力自救,体现出他们的坚强勤劳;妇女说不再回去,也体现出作者对岁月流逝,村庄不再的感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作为全国首个农业开放发展的综合性试验区——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包括中国食品谷和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两个部分,总占地面积120平方公里。试验区核心区功能定位为搭建农业科技研发、集成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高端平台,以及建设农业先进国家、技术合作示范基地。

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下一步将从四个方面着力将核心区打造成农业“新六产”和开放发展的新高地。一是打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聚集区。重点是引进高端科技人、领军人才和创业团队,以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研发机构等各类农业科技创新资源到核心区来落户。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科创园、国际院士谷、农业及食品产业大数据中心、农业孵化培训中心、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新技术集成示范区等功能园区和平台。二是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聚集区。重点是立足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种养、农资装备、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田园生态综合体,进境水果、肉类和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三是打造农业新模式聚集区。按照核心区的功能定位,配套完善公用保税仓储,冷链物流保税展示交易及配送、跨境电商等功能。在生产、流通、监管、交易、结算等环节,大力探索全产业链运营的新模式。四是打造农业总部聚集区。强抓深化国际合作新机遇,发挥东亚畜牧交易所、国际食品展示交易中心、中美食品与农业创新中心、综合农业创新培训中心等国际高端合作平台的优势,在农产品贸易、技术创新等领域开展深层次国际合作,搭建好面向重点国家的农业投资合作平台,推进产业链向境外延伸,创建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10月30日)

材料二:

据美国外交政策网站12月4日报道:中国的农业出色地完成了养活中国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一艰巨任务。然而,中国农业主产区仍有潜力赶上美国、德国和其他主要粮食出口国的主粮生产水平,从目前每英亩2-3吨的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水稻和小麦每英亩3.5吨以上、玉米每英亩6吨以上的水平。在世界竭力应对气候变化可能造成的影响之际,利用中国的农业潜力将在未来几年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中国既能提高农业耕作效率,又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政府在把研究人员、农民和农业企业聚集在一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矿物肥料为例,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10年,农民施用的氮肥几乎是实际需要的两倍,以便补充土壤养分和更快地获得更高产量。虽然是出于好意,但这实际上导致收益递减,并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但是,政府为减少化肥补贴而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农民的广泛培训以及对矿产和有机产品更加平衡的做法帮助农民实现了高达97%的可实现产量,而他们此前在这些领域实现的产量不到70%。

(摘编自《参考消息》2018年12月8日)

材料三:

2018年,中国印发了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大力推进以科技为起点的革新,其背景有两个。

其一,中国有建设人工智能大国的目标。中国2017年7月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定位为国家战略。其目标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另一个是民生稳定。中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7%左右,消除农业从业人员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以及提高食品安全透明度是中国面临的大课题。

目前食品物流情况日益透明,但生产信息的透明度还待提高。如果消费者能通过跟踪评价掌握食品生产信息,则有利于促进生产商之间的竞争,有望早日实现食品安全。

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中国物联网巨头积极“走出去”,随着中国企业积极向新兴国家出口技术和基础设施,新兴国家实现农产品来源清晰可靠,给中国的粮食战略提供支持,这种日子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就要来到。

(摘编自日本《富士产经商报》2018年8月20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潍坊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是全国首个农业综合性试验区,建设农业先进国家、技术合作示范基地是试验区核心区的功能定位。

B.推进建设现代农业科创园、国际院士谷等,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国际合作,特别是科技人才、领军人才和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支持。

C.为了补充土壤养分,更快地获得更高的产量,以前农民会过量施用氮肥,但却导致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输”局面的出现。

D.中国建设人工智能大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将成为世界主要的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不立足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特色种养、电子商务等优势产业,建设相关产业中心,农业新产业新业态的聚集区则很难打造出来。

B.中国政府为减少化肥补贴而采取的干预措施、对农民的广泛培训等积极做法,虽然不利于实现产量的突破,但极大减轻了对环境的压力。

C.消除农业从业人员与其他产业从业人员的收入差距,实现食品安全,能够稳定民生,这也是中国实行农业科技革新的题中之义。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农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不仅会给国内发展带来好处,也会有益于世界的发展。

3.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民族自身的烙印。在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都不如文化来得重要。这个观点虽然是现代西方的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提出来的,但事实上,中华民族的先贤早就有所认识。例如,孔子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见,孔子并不是从地缘、血缘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的,而是着眼于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创造力的民族。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自然力。古希腊人认为火种是普罗米修斯从天庭盗来馈赠给人类的,而中华民族的先民则认为取火方法是他们中的一员——燧人氏发明的。这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传统文化的精神差异: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投向天庭,中国人则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先秦的诸子百家虽然议论蜂起,有的甚至势若水火,但他们都以人为思考的主要对象,其智慧大都是关于人生的智慧。这种思维方式为中华传统文化打下了深刻的民族烙印,那就是以人为本的精神。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当其他民族把人生的最高目标设定为入天国以求永生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以“立德、立功、立言”等生前的建树来实现生命的不朽;当其他民族从宗教感情中寻求灵魂的净化或愉悦时,中华民族的先民则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和幸福感。

既然中华民族的先民以人为万物之本,他们的理想国就在人间。孔子为了实现其政治理想,栖栖遑遑,席不暇暖;庄子热爱个体生命,对自然界的生命现象也抱着爱惜态度。如果说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那么,庄子更重视的就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儒、道两家相辅相成,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他们对人生价值的把握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显然,这种文化心理既有丰富内涵,又有积极意义,可以滋润当代中国人的心灵。

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少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需要我们继承:一是重视自然环境的生命观,以“民胞物与”的态度看待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二是既重物质又重精神的价值观,不会在追求物质文明时丧失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三是既重视群体又重视个体的道德观,儒家的大公无私与道家的个性自由形成互补;四是见贤思齐的学习态度,随时准备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五是见隐知微的忧患意识,重视国家和民族可能面临的祸患而绝不讳疾忌医。今天,我们在努力学习其他民族文化优长的同时,更要从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资源。这样才能打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进而为实现全人类的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摘编自莫砺锋《以优秀传统文化滋润心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的先贤早就认识到,形成一个民族的诸多因素中,地缘、血缘因素加起来都不如文化因素来得重要。

B.中西方传统文化对生命认知完全不同,中华先民效仿圣贤求得生前建树,西方膜拜神灵求得死后入天国。

C.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是以人为本,理想国就在人间,以儒、道两家为代表,都有对人生价值的把握。

D.儒家更注重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群体利益,道家更重视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可见道家更注重以人为本。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旨在阐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

B.文章通过剖析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即人的精神崇拜、道德准则等源自人还是神,阐明中华文化的先进性。

C.文章兼用事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传统文化作比较,论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性应是以人为本。

D.文章比较论述儒、道两家均以人为本,其思想同中有异而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基本人生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化是一个民族自身的烙印,孔子从文化的角度来认同周王朝,支持了这一历史观。

B.中西方传统文化有诸多的精神差异,最为典型的差异表现在对火种来源认知的不同。

C.中华先民从日常人伦中追求仁爱心幸福感,与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心理有很大关系。

D.需要我们继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五个方面的宝贵遗产,其核心应是人生价值的把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在自然山水中寻觅阳光,在亲朋好友中寻觅阳光,在伟大人物中寻觅阳光……但我们常常忽略了,我也可以是一束阳光,照亮自己,照亮他人。

请以“我也是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假设《涉江采芙蓉》中“采芙蓉”的是一名女子,请展开合理的联想,用散文化的语言改写下面的句子,描述要有文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________,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