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
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
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法的道理说通了。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
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
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 “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
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漾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
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 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
(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
B. 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
C. 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D. 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
B. 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
C. 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
D. 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
3.根据原文肉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
B. 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
C. 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
D. 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已经93岁高龄的黄旭华被人们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在上个世纪,为保守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隐姓埋名30年之久,黄老的亲人没人知道他究竟在干什么工作。1988年,中国进行核潜艇最危险的深潜试验时,已经62岁的黄旭华亲自下潜,试验成功时,他写了首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可是某地的一位律师却在网上发表不良言论,公然诋毁辱骂黄旭华院士,认为他三十年不回家,且不与父母联系,是十分不孝的。言辞低俗恶毒。这件事引发人们强烈愤慨。
读了上面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下面的句子和比喻形式,本体不变,举两个例子。
示例:如果把人生比作是一次漂流,那么家便是一条小船,在漂流中有了依托。
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报社撰写的报道学校师生积极参加创建“全国卫生城市”活动的文稿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校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当其冲走上街头,奋不顾身清理街道两旁的各种垃圾和小广告,受到沿街群众的指指点点。大家一致认为,我校学生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承传了学校百余年来的良好校风和一如既往的优良传统,应该让新闻媒体夸奖一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女排夺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成功_________,这是中国女排赢得的第十个世界大赛冠军,也是她们为新中国70华诞送上的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领袖致电祝贺,勉励大家继续保持昂扬斗志,不骄不躁,再创佳绩。
作为三大球中唯一一支夺取过世界冠军的运动队,早已被超越体育本身意义的中国女排的影响力,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尽管成绩有起伏,但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始终代代相传,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自豪、自尊和自信,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同样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一个个“腊子口”“娄山关”等待我们去战胜。( )。_________的女排精神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激发我们发扬好女排精神,在新的征程中赢得新胜利。发扬女排精神,就要在逆境中决不放弃,在低谷中坚持拼搏,在挫折后勇于奋起,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奋斗姿态。我们要从女排精神中_________力量,坚定信心、勇毅笃行,不畏强手、敢打敢拼,以强大闯关实力奔向中国梦的光明未来。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_________就能实现的。”让我们牢记领袖的嘱托,以中国女排为榜样,发扬女排精神,保持昂扬斗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为民族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动力,努力创造不负新时代的更大业绩!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艰难险阻被克服,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B.克服艰难险阻,需要团结的作风,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
C.艰难险阻被跨越,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D.跨越艰难险阻,需要坚强的意志,需要拼搏的精神,需要团结的作风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卫冕 历久弥新 汲取 敲锣打鼓
B.蝉联 经久不衰 汲取 沸沸扬扬
C.蝉联 经久不息 吸取 敲锣打鼓
D.卫冕 历久弥新 吸取 沸沸扬扬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B.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时代的集体记忆,更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
C.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女排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
D.中国女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的意义,不仅是激励国人接续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符号,更是时代的集体记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于恢复。
(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动静对比明显,色彩鲜明,描绘出有声有色的秋江图景。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主人公的形象之美。
(5)李商隐在《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写清冷的月光下,诗人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6)《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且点明了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