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段文字横线处朴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打...

一段文字横线处朴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中国一千古传诵的名言。________,是因为它经过了熔炉的冶炼和锤炼。铁锤之所以能打铁,是因为铁锤本身也有铁的硬度。由此可见:“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先自成”。身正,________;上梁正,下梁才不会歪。也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才会多次强调“________”。我们党是一个有坚定信仰、铁的纪律的政党,正是因为历经磨难,才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领导核心的。作为执政党,更需要千锤百炼,防范风险,经受考验,接受挑战。

 

①铁之所以硬 ②影子才不会斜 ③打铁还需自身硬 【解析】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①空根据后文“是因为铁锤本身也有铁的硬度”可知应该填写“铁之所以硬”,第②空根据后面的“上梁正,下梁才不会歪”,是一句俗语,可知应该填写一句俗语“影子才不会斜”;第③空根据前文“正因为如此”以及前面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可知应该填写“打铁还需自身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广阔无边的海平面向下、向下、再向下……那片深度在6000以下的深海水域,有着一个__________的名称——“海斗深渊”。这里终年无光、温度低寒、缺乏氧气、食物资源__________,有着巨大的海水压力,化学环境也非常__________,对常规生命来说,这里是地狱一般的禁区。然而,大自然的神奇依然在这里显现。事实上,在这样的“地狱禁区”,研究人员仍然发现了数百种物种,狮子鱼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在这片特殊的深海水域,它有着“高高在上”的地位,处于超深渊食物链的顶端,可承受700千克力/平方厘米的压力。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堪叹,狮子色在皮肤、骨骼和细胞等方面经历了__________的演变。超深渊狮子鱼的皮肤色素和视觉相关基因大量丢失,(    ),超深渊狮子鱼中一个与骨骼钙化相关的基因一一骨钙蛋白被截短了,而骨钙蛋白调控骨骼钙化和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相关基因在深海鱼中出现了扩张,这使得在高压和低温下,此类生物能够保证它们的细胞膜的流动性。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话,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令人心寒    匮乏    奇特    改天换地

B.令人心悸    匮乏    独特    脱胎换骨

C.令人心悸    贫乏    奇特    脱胎换骨

D.令人心寒    贫乏    独特    改天换地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宜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堪叹。

B.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堪叹。

C.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时间里,为适应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D.科学家们发现:在不到2000万年的吋间里,为适宜超深渊环境,物种的演变常常令人惊叹。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使得它们看起来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视力丧失,而且通体透明

B.这使得它们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而且看起来通体透明

C.这使得它们通体透明,而且看起来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D.这使得它们看起来通体透明,而且视力丧失,对可见光不再有反应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2)《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3)《逍遥游》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首清词,完成各题。

陈维崧词二首

卜算子·阻风瓜步(甲)

风急楚天秋,日落吴山暮。乌臼红梨树树霜,船在霜中住。

极目落帆亭,侧听催船鼓。闻道长江日夜流,何不流侬去?

点绛唇·阻风江口(乙)

浊浪堆空,暨阳[注]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暨阳,今江苏江阴。君山在江阴北郊,因春申君葬此而得名。春申君即黄歇,战国四公子之一,博闻善辨,礼贤下士,曾任楚相二十多年。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  )

A.甲词上阕既用“风急”“船在”照应题目,又通过景物描写点明时令和环境,可谓言简而意丰。

B.甲词下阕前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笔,写出了词人不畏风急霜重、从容欣赏江岸美景的情态。

C.乙词上阕刻画了江面风大浪高的景象,动词“堆”“怒”“轰”和比喻“冰车铁柱”的运用,生动传神。

D.乙词下阕借助春申君的典故含蓄地传达情怀,尾句用“蛟龙舞”再写江上风浪,与上阕内容相呼应。

2.比较分析两首词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 “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 “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 “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 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 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 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见,爸爸

和菜头

我乘最早一班飞机回到昆明,进了家,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张黑白照片。他严肃地看着我,像是在问:为什么又被老师留堂了?在过去十年间,他是客厅里坐在轮椅上的一道背影,无声隐没在电视节目斑斓的光影之中。现在,他成为了某种以蜡烛、青香、鲜花为食的存在,终于转过脸来和我对视。

父亲生于1937年,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他的第一站非常遥远。因为是修物理系核物理专业,他才毕业就被征召入伍,前往新疆戈壁中的核物理研究所。新兵从西安集结出发,坐在闷罐列车里一路西行。没有人告诉他们要去哪里,还有多久。只知道每次下车休息的时候,景色越来越荒凉。最后,竟然举目望去四野无人。父亲说,有一次见到一根电线杆,上面还留有工人的油泥手印。那是进入戈壁之后唯一一次见到有人类活动过的迹象,于是他抱着电线杆失声痛哭。

父亲从来不是一个坚强的人。

进入研究所不易,出来更难。他拒绝了组织上介绍对象,坚持要回家乡自己找。我猜想他没有一天喜欢过戈壁,他还是喜欢崇山峻岭、大江奔涌,喜欢赤裸的脚板踏在熟悉的土地上,所以,他坚决不肯断灭了回家乡的任何希望。哪怕因此要在戈壁里孤独很多年,哪怕在家属区炊烟袅袅的时候,独自返回单身宿舍楼自己做饭。

父亲在三十九岁那年有了我,我是头生子。

我出生不久,父亲就把我带去了戈壁。从此,他和我的足迹走遍大江南北。他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在武汉,在北京,在西安,月台上多了一个抱着孩子的军官,一边肩膀上趴着一个皮猴一样的男孩子,另一边肩膀上挂着他喝奶用的奶粉、煤油炉。

我见过父亲哭过两次。第一次是我叔父去世,他哭着说自己对弟弟不够好,小时候骗弟弟去晒豆子的席子上,眼目睁睁看着叔父跌跤。第二次是因为我,在初中的时候,满身出现紫癜,他以为我受了核辐射,得了白血病。我被送去陆军总医院血检,他站在走廊一角向隅而泣,他以为我不知道,其实我全都看到了。

他不知道其实我记得,那一天他冲进幼儿园,抱起三岁的我,冲到乌什塔拉小红山基地的四层楼顶,让我看蘑菇云在山那边升起。然后跳进楼里,让我看冲击波到来时疯狂震颤的窗户玻璃。他永远也不会知道,他给予了我对北方最早的记忆。让我在很多年前就相信,我一定会回到北方,再次看见雪花洒落在我的棉袄上。终于有一天,大雪在北京纷纷扬扬撒下。唯一的区别是我身上是自己买的羽绒衫,不是他一针一线为我缝的小棉袄。

父亲不会知道这一切,我们已经有十年不曾说过话。

我有许多理由不喜欢父亲。我不喜欢他性格中的柔软,我不喜欢他沉溺于电视节目,我不喜欢他所有的放弃。我们争吵,我们敌视,我们分开了许久不见,我们再次相逢时无话可说。父亲默许了我的一切胡闹,他曾强烈地批评了我的每一样人生选择,却在我工作十一年后辞职离开国企做个北漂时不发一言。他沉默如磐石,我变动如流水。而无论是磐石还是流水,从史前的那一刻开始,无论时间之雨如何冲刷,从来寂静无言。

也许,我的批评是对的,父亲这一生中不争取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可是,我并不曾如他那样在丛林里做一名猎手,带着猎犬交错出击,追击五十公里直至野猪倒地毙命。所以,我也无法理解一名十九岁的青年突然被运送到戈壁时内心的震撼、对命运的敬畏,以及把返回家乡作为执念的想法。在我们最亲近的时候,他带我踏遍基地周围的山岭,教我认识每一种植物和每一种求生的方法。那是记忆里他最快乐的时光,看着我一个人攀上绝壁,是他最骄傲的时刻。“那是我儿子”,我听见他在山脚下大声对同事说。

在整整七天里,我没有落过一滴眼泪。我朋友告诉我说,她也曾有过相同的经历——对自己父亲过世没有任何情绪的流露,如同操作一个具体的项目,入土为安,一切得体而妥当。一直到了很久之后,她在北京城里开着车,突然有那么一个时刻,在某个街角,悲伤毫无征兆悄然袭来,一下子把她打得粉碎。她一脚刹车,一个人在车里失声痛哭。

爸爸,我在等着那个街角。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以朴实的语言记录了父子之间的故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核物理研究人员家庭生活的不易。

B.文中“父亲已经变成了一张黑白照片”一句,运用“讳饰”的修辞写出父亲已经去世,表达了我未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的遗憾。

C.父亲在戈壁见到一根留有工人油泥手印的电线杆失声痛哭,表现了当时父亲对荒凉戈壁的厌恶和恐惧、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从“小时候的信任、依赖”,“长大后的叛逆、批评”,到“如今的深切怀念”这些情感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成长的轨迹。

2.父亲在文中是个什么样的人?请概括说明。

3.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