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只说林冲就床上放了包裹被卧,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屋后有一堆柴炭,拿几块来,生在地炉里。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寻思却才老军所说,二里路外有那市井,何不去沽些酒来吃?便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又行了一回,望见一簇人家。林冲住脚看时,见篱笆中挑着一个草帚儿在露天里。林冲径到店里。主人道:“客人那里来?”林冲道:“你认得这个葫芦么?”主人看了道:“这葫芦是草料场老军的。”林冲道:“原来如此。”店主道:“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店家切一盘熟牛肉,烫一壶热酒,请林冲吃。又自买了些牛肉,又吃了数杯。就又买了一葫芦酒,包了那两块牛肉,留下些碎银子,把花枪挑着酒葫芦,怀内揣了牛肉,叫声“相扰”,便出篱笆门,仍旧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1.“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是从哪个角度描写风雪的?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林冲出草屋去市井沽酒一部分,运用一系列动词来描写其行为,刻画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3.“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道:‘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有人认为此句用在此处多余,可以删除。你是怎样理解的?

4.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飞》中说:“‘那雪正下得紧’……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谈谈你的理解。

 

1.这一句是通过侧面描写来衬托风雪。表面上是说房屋“摇振得动”,实际是写风大。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气氛。 2.盖炭火”、“关门”、“上锁”等细节描写表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严谨的性格,“修屋”、“过冬”的想法等细节表现了他随遇而安、逆来顺受的思想,与后文被逼反抗形成密切的联系。 3.不可以删。这一出描写为下文写草屋被雪压塌后林冲投宿山神庙做铺垫,也表现了林冲祈求神灵庇护安稳度过刑期的苟安心态。 4.我赞同鲁迅的说法。“那雪正下得紧”的神韵在于能真实地表达出特定情景下自然景色的精神意境,跟人物、环境、气氛融合在一起。“紧”字表现出雪下得密、下得快,又暗示出事件发展的急迫和人物命运的变化。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把握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①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增加事件的真实性;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④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⑤推动情节的发展、凸显主题等。这句话描写的对象是草料场的草屋,而不是直接写风雪,所以应为侧面描写。第二问涉及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结合文本来看,应着重考虑其渲染气氛以及对情节发展的作用。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表现手法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细致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即可。找出描写林冲准备外出沽酒的一系列动词,分析这些动词可以发现:“盖火炭”、“关门”、“上锁”等细节描写林冲小心谨慎,害怕失火,怕丢东西,想安度刑期。这与后面林冲被逼上梁山形成对比。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从对形象、结构、主旨等角度作答。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可删还是不可删,然后结合上下文,从结构上看,则这显然是一处伏笔,为下文写草屋被雪压塌后林冲投宿山神庙做铺垫,从人物形象上,“求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也表现了林冲祈求神灵庇护安稳度过刑期的苟安心态。 4.本题考查探讨作者的创作主旨及个性化阅读探究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从文本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情感、文本主旨等角度来探究。答题时,可结合着文本中的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的命运遭遇、故事结局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历来备受赞誉,这句话显然比“大雪纷飞”更具有想象空间,也更能渲染气氛,暗示人物命运,这正是其“神韵”所在。因此,应赞同鲁迅先生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犹如一座巨大的山峰,宋代诗人可以从中发现无穷的宝藏作为学习的典范。但这座山峰同时也给宋人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另辟蹊径,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趋,而是有因有革,从而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宋诗的创新具有很大的难度。以题材为例,唐诗表现社会生活几乎达到了巨细无遗的程度,这样宋人就很难发现未经开发的新领域,于是宋人在唐人开采过的矿井里继续向深处挖掘。宋诗在题材方面仍有成功的开拓,主要是向日常生活倾斜。琐事细物,都成了宋人笔下的诗料。比如苏轼曾咏水车、秧马等农具,黄庭坚多咏茶之诗。有些生活内容唐人也已写过,但宋诗的选材角度趋向平民化,比如宋人的送别诗多写私人交情和自身感受,宋人的山水诗则多咏游人熙攘的金山、西湖。所以宋诗所展示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更多的是普通人,而不再是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这种特征使宋诗具有平易近人的优点。

在艺术上,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宋人惨淡经营的目的,便是在唐诗美学境界之外另辟新境。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苏轼的畅达,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杨万里的活泼,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

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殊途同归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炉火纯青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双峰并峙的两大典范。正如钱钟书所云:“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莫砺锋《宋代文艺高峰的启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唐诗反映生活几乎无所不包,宋人只能在唐人的基础上继续向深处挖掘。

B.宋诗选材趋向平民化,不再写盖世英雄或绝俗高士,具有平易近人的特点。

C.宋诗在艺术上的任何创新都是模仿唐诗、对唐诗风格进行陌生化的结果。

D.宋诗追求平淡,在丰神情韵的唐诗之外创造了古典诗歌的又一美学范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宋诗的艺术成就,重点论述了宋代诗人超越唐诗独树一帜的表现。

B.对于宋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两个层面展开论证并指出其与唐诗的不同。

C.文章在论述中多次运用对比,展示了宋人不落窠臼、锐意求新的创新精神。

D.文章先简述宋人面临的困境,再逐层论述其创新,最后总结宋诗的成就地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宋人对唐诗不是既学习继承又开拓创新,宋诗无法取得与唐诗并驾齐驱的地位。

B.宋诗在艺术上的创新成果告诉我们:只有树立明确的参照对象,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C.开拓新领域、选择新角度、追求陌生化等等,都是创新之道,宋诗如此,其他领域亦然。

D.宋诗整体风格趋同而许多诗人风格各异,可见追求整体的统一并不妨碍个体各展所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大自然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她可以启发人们去思索生活,去寻求生命的意义,让人们从大自然中得到的人生启迪或审美体验。高山教人以刚强,溪流教人以欢快;菊花教人以高洁,绿茵教人以质朴;大海教人以胸怀豁达,森林教人以庄重沉静。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从材料中概括出中心意思,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注意使用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对下列语句,从修辞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一句运用了排比、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既极其简练地交代了阿房宫建造的背景,又写出了阿房宫惊人的材料耗费量,为下文的批判作了铺垫。

B.“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既遥承上文“六王毕”,又启下写宫女之多。暗示众多宫女的来源和六国灭亡的部分原因。

C.“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既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写宫女之多,又暗写阿房宫楼阁高耸入云和下临滑水的地理形势。

D.“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撰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写了阿房宫里珍宝的由来,揭露秦朝统治者的穷奢极欲。“操掠”一词揭露了六国统治者的剥削罪行,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里写六国的君王不爱其民,为后文总结历史教训伏下一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也②李牧连之③幽壑之潜蛟④歌夜弦⑤鱼虾而友麋鹿⑥踞而遨⑦能守其土,不赂秦⑧吾从而

A.①⑦/②⑧/③④/⑤⑥ B.①⑧/②③/⑥⑦/④⑤

C.①③/②⑧/④⑥/⑤⑦ D.①⑦/②③/④⑥/⑤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