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官宣、锦鲤、杠精、佛系、皮一下、C位、SKR、土味情话、确认过眼神、燃烧我的卡路里……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了年轻人表达情感的主要语言方式之一。有人认为这样的表达更直接、更准确,也有人觉得网络词汇让语言变得简单粗暴。
材料二: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4%的受访者平时会使用网络流行语,67.4%的受访者认为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使代际沟通更加困难,66.5%的受访者觉得过多使用网络流行语会遗忘原有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日前惠顾你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接受聘请。我是烟台大学新闻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身体健康,表达能力强。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务必尽快与我洽谈。
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利用所给材料补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人文阅读,首先是经典的阅读。品味经典:司马迁的文字是泥塑,他以简朴质拙之笔叙写先民历史;① ;② ;③ 。一个民族的语言总是通过经典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
材料:
木刻 漫画 水墨
沈从文 鲁迅 老舍
犀利深刻 故都百态 国民魂灵 边地风情 幽默风趣 恬静平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状元笔记”的热销,究其原因,是国人的“状元”情结在作祟。今天,虽然高考与科举大相径庭,但作为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国人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 的,学习“状元笔记”并不能让人步入精英行列,这个道理众人皆知,( )。说到底,他们内心深处还是有“状元崇拜”情结。
“状元笔记”凝聚着“学霸”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倘若“状元笔记”名副其实,学生将其拥有的文化资本进行利益变现 。然而,目前网上的“状元笔记”大都是“赝品”。商家往往为迎合家长、学生的需求,将一些所谓尖子生的笔记贴上“状元笔记”的标签, ,进行营销。
可见,对于“状元笔记”,消费者应理性地对待。一方面,“状元笔记”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分好坏,很容易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很强的差异性,“状元笔记”即便是真的,也不是每人都适用的“考试秘籍”。与其 ,捧着一本不属于自己的“秘籍”而顶礼膜拜,不如学习状元们求真务实、刻苦钻研的精神。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对哪怕是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当成制胜的法宝。
B.但这些跟“状元光环”擦点边的东西也会让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当成制胜的法宝。
C.虽然那些东西跟“状元光环”只是擦点边,但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也会将此当成制胜的法宝。
D.急功近利的家长、学生之所以会当成制胜的法宝,是因为这些状元笔记跟“状元光环”擦点边。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一蹴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亦步亦趋
B.一蹴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拾人牙慧
C.一挥而就 无可厚非 鱼目混珠 亦步亦趋
D.一挥而就 无可非议 鱼龙混杂 拾人牙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国人在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寄寓着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B.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充满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C.但从全国性最严格的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看到了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D.但在从最严格的全国性标准化选拔中脱颖而出的高考状元身上仍然附着着国人千百年来集体意识中的“精英”崇拜。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从听者感受的角度侧面描写琴声凄婉动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喻写依山而筑的楼阁的布局特点,后慨叹高耸楼阁的密集之状。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赵嘏
杜若洲边人未归,水寒烟暖想柴扉。
故园何处风吹柳,新雁南来雪满衣。
目极思随原草遍,浪高书到海门稀。
此时愁望情多少,万里春流绕钓矶。
[注]①赵嘏,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唐代诗人。②杜若,香草名。③海门,河流入海之处。④钓矶,钓鱼时坐的岩石。
1.下列对诗歌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首联写“人未归”“想柴扉”,紧承题目“怀”字,足见其虽身处曲江之畔,但思念江南故乡的心情。
B.“水寒”“烟暖”等意象点明早春时节,写出作者眼中所望之春景,为后三联表达感情烘托了气氛。
C.颈联作者极目远眺,思念之情随离离原草更显渺远,风浪阻隔使投递之信也愈显稀少。
D.尾联诗人发问愁情不知多少,转而以万里春江的宏阔气势消解愁苦,以此收束,提升了诗歌的格调。
2.后人读此诗颔联,言有“杨柳依依,雨雪霏霏”之感,请就此赏析颔联的描写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