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规则束缚了自由;也有人说,规则保障了自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规则束缚了自由;也有人说,规则保障了自由;规则与自由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请以“规则与自由”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规则与自由 一谈到自由,人们便会想到童年时代的无拘无束,一谈到规则,便是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有人说规则下无自由,也有人认为,规则给了人最大的自由。 私以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便是社会,而这一切都是规则在束缚着大家,而自由正式在规则下产生的。跨出了规则的自由实际上只是个人的私欲罢了,更何况逾越了规则的自由,失去了规则的保障也难以独存,正是规则给了自由最大的空间。 早在启蒙运动中,德意志哲学家康德便说过,人应该遵守法律,要选择理性,而法律正是规则的具体表现,理性也就是规则下的自由。 而现代人却在这条路上背向而行。不少高官认为规则束缚了他们的“自由”,便将自己贪婪的手伸向了规则之处,若是受到了阻挠,还会抱怨规则束了自己的“自由”,全然不知自己的“自由”只不过是无法满足的欲望罢了,而最终等待他的便是法律的审判。 超越了法律便不再是自由,也难以被保障,贪官不知自由的含义是在规则下的欲望,他们的欲望像黑洞一般,而最后也将自己吞噬。 规则给了我们最大的自由,让我们在天地间驰骋。田晓鹏明白这个规则,他潜心于自己的工作室,用八年的时光造就了属于《大圣归来》的神话,他明白“奋斗终将收获成功”这一铁的法则,于是他努力,使其影片登顶动画榜。宫崎骏也深谙此理,每一张画,每一张作品都用汗水浇灌,最终使自己誉享天下。 他们取得了成功是因为规则不仅没有束缚住他们的行动,反而给了他们极大的自由,而他们也恰恰是运用了这广阔规则下的自由,自由地写出属于他的篇章。同时代的我们亦应如此,若是一味地去埋怨规则束缚了自己,恐怕只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了一个貌似正当却又极不符合事实的理由。坦然去接受这规则下的自由,用自己的努力去将这自由打造成属于自己的一朵云彩,才是自己应该做的。 规则即法律,给了我们足够的自由。若是再去浪费,恐怕才是真正将自己束缚起来。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道话题作文,话题作文需要学生围绕所给的话题中心内容进行写作,在内容上没有限制,而且体裁不限,这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命题,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在话题作文的写作中,首先要对给出的话题进行研读和理解,在掌握题意的基础上再进行写作。 审题:本题话题是“规则与自由”,规则与自由有辩证统一的关系: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只有在遵守法律、制度等纪律的约束才能实现最大的自由,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惩罚,也就无从谈自由了;当然如果世上没有了法律等纪律的约束,人们就会为所欲为,自然就会受到破坏、疾病到处蔓延,人类就会走向毁灭的。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规则,如:道德、法律、和各团体、教派和职业中的一切规定,都叫做规则,只不过它们的范围和约束力不同罢了。规则起什么作用呢?它规定了人们的一切行为。在一些人眼中看来,规则是束缚了自由。这句话看似有些道理,但却割裂了规则和自由的辩证关系。因为有些人打着“自由”的牌子到处做坏事,让很多人生活在这种“自由”下并不快乐。但规则禁止这种“自由”,使更多的人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的环境下。规则是人因长期的生活实践而拟定的无害的一种生存模式。它限制于人,约束于人,将人引领到正确的生活路线。自由必须在规则所允许的范围内“活动”,违反了规则,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路线。根据以上分析可以明确自己的观点进行写作。 立意:(1)规则与自由辩证统一(2)无规则,不自由(3)自由之上,规则守护 相关素材: (1)谁说规则与自由不共戴天,要我说:规则是保障自由的重要条件,自由则是规则倾心追求的崇高目标。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相辅相成、相依相恋、同舟共济、志同道合。孟子云:不以规矩,何以成方圆。我们可以设想:假如没有《森林保护法》,有多少人会失去美好的家园。没有禁止酒后驾驶等交通规则,有多少人会失去让生命继续生长的自由;假如奥运会上没有任何比赛规则,有多少人会失去公平竞争的快乐;我们还可以再设想,假如没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没有《公务员法》、没有《环境保护法》,世界将会怎样?我们不堪设想。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有学校的校纪校规。这些规矩规则其实都是国有国安,家有家和,学校有学校的和谐的有利保障。有了国安,才有国富民强,有了家和,才有万事皆兴,有了学校的和谐,你们才能自由生长、健康成长、快乐学习,才能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规则的护航中到达自由的彼岸。所以,敬重规则吧!因为敬重规则,就是敬重我们共同追求的自由。 (2)河床是河水自由奔流的规则,土地是树木自由生长的规则,水中是鱼儿自由游动的规则,天空是鸟儿自由飞翔的规则。所以,要我说,规则是我们享有自由的前提和保障。人们还常说:“断线的风筝会落地。”不错,风筝在空中的自由,是靠着人在地面上拉着的线维持的,是通过长长的线的束缚而得到的,是借助风的力量而翱翔的。不是吗?一旦系着它的线断了,风筝就会一头栽到地上;假定风不再吹动,结果可想而知,风筝将失去飞翔的自由。规则限制人的自由,但只有掌握规则,才能拥有自由。规则不是枷锁,懂得规则、遵循规则、使用规则,是我们进入社会的一张通行证。那么,就让我们的生命之船,在规则的护航中到达自由的彼岸! (3)没有规则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社会,便是一盘散沙。我们早已不是文明尚未开化的时代,在物质与精神日益富足的今天,需要规则来规范人的行为。没有规则,就像没有了公平正义的准绳,随之而来的一定是难以调控的混乱。规则是不分年龄与身份的。否则,社会公平又从何谈起呢?面对规则,人人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益。当规则与人情相撞时,规则定会占据上风,常有人说“法律无情,人有情”,“做事要学会变通”,然而在规则面前,任何有情都化为无情。社会设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就需要每个人遵守,因为只有规则,才能维护应有的秩序。考试有考试规则,比赛有比赛规则,出行有交通规则,做事有办事规则,做人有行为准则……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只有遵守规则,才能更好的享受生活,维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的秩序。 (4)风筝很自由,可以翱翔于天地之间,它飞得稳稳的,不像燕子,它可以停在空中。风筝身上连着一条线,风筝线使得风筝在线轴的牵引下平稳地飞翔,不至于飞走。可是,当这根线拉得太紧的时候,风筝便会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无目的地左冲一下,右滑一下;完全没有了线的牵引,失去平衡的风筝会很快从天上掉下来。风筝的自由,建立在线的束缚和牵引上。所谓适度的自由是让事情保持在一个平衡点上,不至于太多或者太少。线放多了,风筝由于风力不够飞不起来,而线少了呢,风筝又无法在风的作用下飞上天。没有线的风筝更不行。以此来比喻我们对生活自由的态度,那就是既不要过度束缚自己,也不能过度地放纵自己,更不能认为束缚是自由的天敌,而彻底舍弃它。在生活中,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一颗善于平衡的心,一种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5)自由在高处,就必定需要规则来守护住最后一道防线。灵活变通、求真务实的规则才更有利于社会的自由发展。想起前些日子那令无数国人震惊的“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不正是自由逃脱了规则的约束而肆意妄为所造成的悲剧吗?当事人某女士无视公交车上“不能干扰司机”的规则而随意发泄作为消费者的自由怒火,而司机也忽视了“公交车上乘客生命第一”的规则,与女士发生争执。两人跨越规则的代价是整辆公交车乘客的悲惨结局。因此,没有秩序的自由,必定会扰乱社会安定,对人身安全造成巨大伤害。再想起之前的“基因编辑婴儿”事件,贺建奎忽视了作为一名科学家所应拥有的社会伦理道德的底线,公然越界,只因为自己疯狂的科学实验。这样的自由,最后也导致了一颗科学事业新星的陨落和其一生事业的埋葬。这两例事件都是因为只“贪图享受”自由的美味而无视规则所引发的悲剧。熊培云曾说过:“自由并不是一个人可以随意攻击的武器,自由之上的净土,是由规则来守护的。”只有规则守护的自由,我们才可以在安宁的社会里尽情享受。而在自由这片天空里,规则不应是死板麻木的,只有自由的秩序才更有利于蓝天里自由的翱翔。 (6)名言 我们必须保持纪律,否则一切都会陷入淤泥之中——马克思 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能做的事——孟德斯鸠 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确实不少。——克雷洛夫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卡夫卡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的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林肯 人们往往把任性也叫作自由,但任性只是非理性的自由,人性的选择和自决都不是出于意志的理性,而是出于偶然的动机以及这种动机对感性外在世界的依赖。——黑格尔 行文结构:拟定题目,明确观点。开篇从材料引出观点“正是规则给了自由最大的空间”。文章主体部分,先引用康德的话明确规则和自由的辩证关系作为过渡;再举实例运用正反对比进行论证规则和自由的辩证关系;接着联系社会现实提出我们要“坦然去接受这规则下的自由”。结尾对观点进行升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欣赏右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

要求:

突出景物特征;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不超过80字。(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早春江上雨初晴,杨柳丝丝夹岸莺。画舫烟波双桨急,小桥风浪一帆轻。”人工智能机器人“九歌”       ,创作了这首清新别致、朗朗上口的小诗。“九歌”创作之所以能信手拈来,是因为“熟读唐诗三百首”,它储存了从初唐到晚清的30万首诗篇,然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       ),按照主题需要解码输出一首完整的诗。

如今,人工智能技术       ,各式各样的智能机器人早已各显神通,“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张小明”记者16天撰写450多篇体育新闻,并以与直播同步的速度发布,最终       ,一战成名。

“强大的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它的未来发展对我们和环境有利。”斯蒂芬·霍金生前如是警醒。当诗歌创作这一人类精神文化最后的堡垒被逐渐攻破,你我手中的饭碗岂不是岌岌可危?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这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牛刀小试    一日千里    众望所归    庸人自扰

B.牛刀小试    日新月异    不负众望    杞人忧天

C.初露锋芒    日新月异    众望所归    杞人忧天

D.初露锋芒    一日千里    不负众望    庸人自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B.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古诗中的“潜规则”被掌握

C.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

D.自己学习古诗中的“潜规则”,摸索出一套作诗的规律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B.“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C.“张小明”是国内第一款利用综合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D.“张小明”是第一款国内综合利用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与机器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_________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

(3)韩愈在他的散文名篇《师说》中表达了从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择师的标准,其中明确择师标准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勃《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目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注)赵蕃(1143年—1229年)南宋中期著名诗人,曾为太和主簿,师从朱熹,黄庭坚等人。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虚实结合,说虽然草木依旧枯萎,但梅花一定会悄然开放。

B.“穷日日”“遍村村”,从时空角度强调新春发现之难,表现诗人探春寻春心情之急与信念的坚定。

C.尾联写诗人在收到朋友斯远寄来的新诗之后,擦亮眼睛,振奋精神,一改昏沉之态,连忙回诗相赠。

D.本诗巧妙地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表达诗人对新春的渴望和希望有所作为的思想感情。

2.古人评价此诗 “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全诗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