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狼的交易 徐国平 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喝过狼奶。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狼的交易

徐国平

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喝过狼奶。

起初,我不信,以为父亲吹牛。父亲就用手指指一旁抽闷烟的祖父说,问问你爷爷。

爷爷只是淡然一笑,不置可否。

爷爷早年闯过关东,是个猎手。在我的记忆中,他留下的故事很多。更多的是关于他在深山老林亲历的传奇。

那是一个微风徐徐的过午,爷爷睡过午觉,习惯地拎着马扎,来到门外的那棵老槐树下。我给爷爷沏了一杯清茶,端到爷爷身边。

几个孩子正在树下玩着狼吃小羊的游戏。

爷爷轻轻饮啜了一口。瞧着那些嬉闹的孩子,说,你爹小时候真的喝过狼奶。

我一怔。爷爷沉默了一会儿,便娓娓道来。

那年,秋忙过后。爷爷备足干粮,一个人又扛着猎枪钻进了深山老林。

无意间,爷爷在一个洞穴里发现一只嗷嗷待哺的狼崽。母狼可能外出觅食去了。

狼崽毛色深黑带黄,长嘴利牙,其状凶恶。见此,爷爷动了心思。跟随多年的猎犬前些日子被熊瞎子咬死了。正好把狼崽驯服,跟家犬交配,再培养一只凶猛的猎犬。

特别是母狼产下的独崽,尤为凶狠。

狼崽被爷爷带回家,关在一个铁笼子里。有人担忧,你把狼崽逮回来,母狼会不会来报复?野狼可是最残忍的动物啊!

爷爷大大咧咧地说,怕它没这能耐!

狼崽野性十足,毛发倒竖,呲牙咧嘴,不停地嘶叫。即使饿得嗷嗷叫,也不肯吃东西。爷爷知道,抓回的野兽都这样,不轻易被驯服。

给父亲喂奶的奶奶瞧着有些不忍。爷爷说,不用管它,先磨磨它的野性。

三天过去了,狼崽明显消瘦了,爷爷故意投进一些家禽的内脏,试图吊起狼崽的胃口。可狼崽不为所动,不停发出孱弱的嗥叫声。特别是到了夜里,发出的呜咽嘶鸣声更为悚人。

奶奶就央求爷爷,快把狼崽放了吧,听它的叫声,就像吃奶的孩子没了娘一样可怜。要是母狼听到了,准会来寻找它。

第四天,狼崽还是拒不进食。奶奶就挤了一罐羊奶喂狼崽,谁知狼崽毫不领情,只嗅了嗅便转了头。

爷爷无计可施,只好动粗用力扒开狼崽的嘴,强行灌注羊奶。

也就在第五天,临近晌午,爷爷到县城卖兽皮还没回来。奶奶将吃过奶熟睡的父亲放在炕上,去羊圈里撒料喂羊。待回屋的时候,奶奶惊呆了。父亲不见了。

奶奶嚎啕着,跟一帮邻居四处寻找了一个下午,直到爷爷回来。有人说,是不是被狼叼走了。爷爷方才意识到后果的严重性。

难道,母狼真的来报复了?

看来,父亲是凶多吉少。

隔日一早,透过薄薄的晨雾。早起抱柴的人,隐约发现一只母狼獠牙凸出,一对眼睛闪着蓝光,蹲在屯子口的大道中央。

爷爷一夜未眠,正憋在炕上急躁不安地抽旱烟。闻听有人尖叫,狼来了,噌地抓起猎枪就冲出门外。

爷爷一眼望去,惊讶地发现母狼并不是独自来的。在母狼的身子底下耸动着一个婴儿。婴儿并没有死,张着粉嫩的小手,正津津有味地吸吮着母狼的乳汁。母狼安静地任由婴儿吸乳。

奶奶眼尖,瞧准了婴儿那身红彤彤的衣裳。再熟悉不过,是她用自己的旧衣服改做的。

是响儿。响儿是父亲的乳名。

爷爷也瞧准了。瞬间,也明白了母狼的意图。

母狼劫持了父亲,却没有加以祸害,是想用来换回狼崽。

爷爷忙摆了一下手,示意隐藏在灌木丛里的几个猎人,放下手中的猎枪。

接下来,爷爷疾步跑回家,抱起那只狼崽,提足胆量,一步一步缓缓走到母狼近前,然后,放开狼崽。狼崽霎时来了精神,撒着欢儿,跑到母狼身前。

母狼的眼中多了几分温柔,两条腿竟然跪着,充满感激地望着爷爷。最后,离开身下的父亲,叼起那只狼崽慢慢地走到白桦林,还回了一下头,就消失了踪影。

说到这里,爷爷恍惚又身临当年的场景,心有余悸地说,当我抱起你父亲的时候,看到他嘴角晶莹的狼奶,也很后怕,这可是一场生死交易,庆幸那只母狼没有违约。

最后,爷爷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打过猎,举家迁回祖籍老家。

再后来,我把这个故事,讲给好多人听,大都不信。

我只有说,爱信不信。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父亲说他小的时候喝过狼奶”开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同时也增强故事的可信度。

B.对于“我”的好奇心,爷爷“不置可否”,是因为爷爷不想提及,他对当年所做之事心怀愧疚。

C.狼崽一连几天都不吃爷爷、奶奶投放的食物,说明他们没有真正了解狼的本性,也从侧面说明人类是无法真正驯服野生动物的。

D.母狼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人类居住的地方,找回狼崽后非但没有伤害幼小的父亲,还跪谢爷爷,这种行为深深触动了爷爷,他因此从那以后不再打猎。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爷爷”这个人物形象。

3.小说的标题为“母狼的交易”,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其作用。

 

1.C 2.①头脑灵活。想将狼崽驯服,让它跟家犬交配,以培育一只凶猛的猎犬。②疼爱儿子。得知儿子不见,一夜未眠。③见多识广,沉着冷静。狼崽不肯吃东西,他就说“先磨磨它的野性”;得知母狼来“交易”,它示意隐藏的猎手放下枪。④知错能改,懂得反思。爷爷被母狼的“母爱”触动,之后不再打猎。 3.①标题“母狼的交易”点明了小说内容。②标题具有象征意义,暗示主题。“交易”一词,指人类不侵扰狼,狼也不会危害人类,暗示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C项,“说明他们没有真正了解狼的本性,也从侧面说明人类是无法真正驯服野生动物的”错误,延伸过度,狼崽不吃人类投放的食物,是其天性使然。 故选C。 2.此题考查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根据“狼崽毛色深黑带黄,长嘴利牙,其状凶恶。见此,爷爷动了心思。跟随多年的猎犬前些日子被熊瞎子咬死了。正好把狼崽驯服,跟家犬交配,再培养一只凶猛的猎犬”可知爷爷头脑灵活;根据“爷爷一夜未眠,正憋在炕上急躁不安地抽旱烟”可知,爷爷心疼儿子;根据“爷爷说,不用管它,先磨磨它的野性”“三天过去了,狼崽明显消瘦了,爷爷故意投进一些家禽的内脏,试图吊起狼崽的胃口”“爷爷忙摆了一下手,示意隐藏在灌木丛里的几个猎人,放下手中的猎枪”可知爷爷见多识广;根据“最后,爷爷说,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打过猎,举家迁回祖籍老家”可知,爷爷知错就改,抓狼崽引发的生死交易不仅让爷爷后怕,而且使爷爷被母狼的“母爱”触动,所以之后就不再打猎。 3.此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把握小说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小说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的作用。概括起来有情节、环境、人物、主题和效果五个方面。本题可据此回答。 小说的标题为“母狼的交易” ,点明了小说内容,根据“爷爷一眼望去,惊讶地发现母狼并不是独自来的。在母狼的身子底下耸动着一个婴儿。婴儿并没有死,张着粉嫩的小手,正津津有味地吸吮着母狼的乳汁。母狼安静地任由婴儿吸乳”“接下来,爷爷疾步跑回家,抱起那只狼崽,提足胆量,一步一步缓缓走到母狼近前,然后,放开狼崽。狼崽霎时来了精神,撒着欢儿,跑到母狼身前”,可知,母狼用婴儿换狼崽。标题中“交易”一词,指人类不侵扰狼,狼也不会危害人类, “狼崽被爷爷带回家,关在一个铁笼子里”“有人说,是不是被狼叼走了”,爷爷先侵犯了母狼的狼崽,母狼才抢走婴儿。表达效果上,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民间文学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历史上和当代的许多大作家,都是喝着民间文学的乳汁长大的。民间文学为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这种文化基因是其他任何东西不能替代的。

民间文学是塑造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民间文学所蕴含的风俗习惯、伦理观念、价值观、审美趣味等,参与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塑造过程。

民间文学为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原创性的精彩文本及样式。在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观音、妈祖等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神话形象,成为中国文化的符号。民间文学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宝库,也是民族身份认同的重要载体。

(摘编自郭超《民间文学再不抢救,今后就没有了》)

材料二:

民间文学的演述始终与某一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民间文学与生活情境之间的联结最为牢固,同时也具有多向度的社会意义。倘若脱离了具体的生活情境,民间文学便无以演述,也失去了演述的必要。比如,在壮族地区,情歌只有在歌圩的情境中才能充分显示出生活的价值。

民间文学的实际状况让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即城乡一体化进程迅速导致民间文学口传文本枯竭,民间文学研究不再可能从田野中荻得源源不断的文本资源。如今,在大部分乡村,人们已听不到村民演述农耕生活的各种口头文学了。

(摘编自万建中《打捞失落的民间文学》)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直在为民间文学传承人才的发掘、培养而努力。命名了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并通过民间艺术表演展示活动、民间文艺学术研讨及交流活动、民间文化传承人专题研修班等相关研修和培训活动,为培养民间文学传承人和研究学人搭建发展平台。

八年前,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启动了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经过一大批民间文学专家及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这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已经亮相。该数据库包含神话、传说、史诗、歌谣、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说唱等,几乎囊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口头文学收集的原始资料,是迄今为止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堪称“民间四库全书”。

尽力恢复民间文学曾经生存的民俗场,是破解民间文学传承难题的关键。否则,对传承人的保护就只能是暂时的,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可能也会治标不治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恢复民俗场。比如,受到现代文化娱乐活动的冲击,山歌这样一种民间文学形式也就失去了传承的民俗场。但是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完全可以在一些旅游景点开展山歌对唱的民俗表演活动,这种民俗表演既能够吸引游客,又能够培养新的传承人,不失为一种新的民俗场类型。

(摘编自王锦强《如何唤醒沉睡的民间文学资源》)

材料四: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传统民间文学作品中那些富于感染力和思想性的内容,将长期存活在人民的口耳之间,不过,它们必然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异,被讲唱的机会也将大为减少。大量与人们的现实生活直接相关的新的口头创作,则会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它们在现在和未来,都将是民间文学中占主要位置的部分。

不过,大多数民间文学研究者由于向来把主要精力放在传统的民间文学方面,忙于“抢救”而往往忽略了对各种新的口头创作的研究,因此,这一领地还是我国现阶段民间文学研究上的薄弱环节。

(摘编自安德明《变异与永恒——民间文学的现状与未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不可替代的文化基因,许多著名作家就是从民间文学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才创作出了文学精品的。

B.民间文学不仅塑造了当代中国的人文精神,也为中国与世界各民族交往、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载体。

C.民间文学的演述往往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和广大民众的生产生活及各种仪式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有着很大的实用价值。

D.城乡一体化进程使我们距离传统的民间文学越来越远,我们很难再从田野和乡村中获得演述农耕生活的各种口头文学。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掘和培养民间文学传承人才,命名杰出传承人并开展各种展示、交流、研修和培训活动,是解决当前民间文学传承问题的重要举措。

B.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是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工程的阶段性成果,是人类最大的口头文学遗产数据库,堪称“民间四库全书”。

C.传统民间文学演述的民俗场因现代化进程的冲击而遭遇破坏,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民俗场的恢复方面做些努力。

D.保护传统的民间文学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无视现实生活中丰富鲜活的口头文学现象,应关注当代产生的活跃在民间的口头创作。

3.以上四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一个重要阶段。一方面,原先的儒家美学和道家美学这时汇合为儒道合一的玄学美学;另一方面,诗文美学伴随着诗文书画的繁荣摆脱了先前的依附状态而走向独立,呈现出一片辉煌。

先秦两汉创立发展的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在魏晋时期被融合儒道的玄学取代。玄学继承了道家“适性”“逍遥”的美学主张,后来又改造了道家“无情无欲”的“人性”观,给“人性”注入了有情有欲的现实内容,于是“适性”一变而为“人性以从欲为欢”,变成了“越名教而任自然”。于是,“情”从心灵的理性约束中挣脱出来,形式从道德的附庸中解放出来,以“情”为美的情感美学和以“文”为美的形式美学潮流一下子突涌出来,覆盖了人格美和艺术美,一直延展到南朝。在人格美方面,形成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放浪形骸、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在艺术美方面,诞生了“缘情”而“绮靡”的山水诗、宫体诗、格律诗及其相应的理论形态。在情感美学和形式美学取得巨大突破的同时,中国美学在诗文美学领域也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诞生了中国美学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的文学理论专文——陆机的《文赋》,第一部体大思精、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批评专著——钟嵘的《诗品》。

让我们逐一来做一次巡礼。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美学史上最早的一篇独立的文学理论论文。他以一代开国君主之尊肯定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彻底摆脱了孔门儒家道本艺末、文章为雕虫小技的传统价值成见,大大提高了文章的地位。在此基础上,他分析了“文本同而末异”的体裁和“文以气为主”的风格,批评了“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文学批评态度,竭力倡导一种客观公允的审美态度。晋代陆机《文赋》是分析中国古代研究文学创作过程及其审美特点最早的专文。文学创作的发生、构思、灵感、创作方法、文体特征等,较之曹丕,《文赋》都有更为深入、细致、全面的分析。挚虞肯定诗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批评“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揭示了中国美文学的心灵表现特色。刘勰在南齐末完成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全书五十篇,分文之枢纽、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全面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原理。作家论方面论及“德”“气”“才”“学”,发生论方面论及客观生活的触发和具有丰富感受的主体,艺术构思论紧扣“象”与“情”的互动,创作方法论方面深入剖析了 “比兴”“用事”“夸饰” “声律”等,批评论方面建构了完整的“知音”说,并用“原始表末”的历史主义方法品评历代文体作品。通观全书,贯串着“以雕缛成体”的形式美和“辩丽本于情性”的情感美观念。萧绎、萧统、萧纲兄弟以皇帝、王子之尊,编选历代美文,创作宫体诗,倡导“绮縠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遒会,情灵摇荡”、具有文采美与情感美的美文。如此等等,不难看出,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美文自觉的时代,尤其是诗文的辞采声律美与情感风流美澎湃勃发的时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儒道合一的玄学美学,让魏晋南北朝成为中国美学发展史上取得重大突破的重要阶段。

B.玄学改造了道家的“人性”观,“越名教而任自然”使 “情”从心灵的理性约束中挣脱出来。

C.以“情”为美的情感美学,形成了“情之所钟,正在我辈”,放浪形骸、不拘形迹的“魏晋风度”。

D.曹丕倡导客观公允的审美态度,批评“各以所长,相轻所短”“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风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赋》《文心雕龙》《诗品》这些成果,证明魏晋诗文在情感和形式上获得巨大突破。

B.文章地位的大大提高,和曹丕以开国君主之尊的身份肯走文章是“经国之大业”有重要关系。

C.文章使用丰富的例证,进行深入分析,让我们认识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美文自觉的时代。

D.文章解读了魏晋美学的发展在中国美学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文章结构谨严,层次清楚。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对比《典论·论文》和《文赋》进行论述,指出《文赋》分析更深入、细致、全面。

B.“以雕缛成体”的形式美和“辩丽本于情性”的情感美观念贯串了《文心雕龙》。

C.挚虞从中国美文学的心灵表现特色方面,完全否定“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的做法。

D.“缘情”而“绮靡”的山水诗的艺术美,也能证明魏晋南北朝诗文的辞采声律美与情感风流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规则束缚了自由;也有人说,规则保障了自由;规则与自由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

请以“规则与自由”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欣赏右边的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

要求:

突出景物特征;

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不超过80字。(4分)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的植物色素,分布在液泡内的细胞液中,能够决定花的红色、蓝色、紫色等颜色的差别。这是因为花青素①_________: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在碱性溶液中变为蓝色,处于中性环境时则是紫色。更令人称奇的是②__________,比如有一种牵牛花清晨是粉红色,之后变成紫红色,最后变成蓝色。究其原因,就是花瓣表皮细胞的液泡内pH值发生了变化,③__________,从而形成花的颜色的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