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如果真有价值,便不会被忽视。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__。当然,有些东西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件东西的价值本身,也许它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但它有办法让人觉得它有价值,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__,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__,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

 

就是因为它有自身的价值 位置决定价值 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解析】 本题既考查句子的连贯性,又考查学生对文段的总结概括能力,及文段的推断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考生要先浏览语段,把握语段的中心话题,然后结合横线前后句的内容和句式进行拟写。这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价值”,主要是说只要有价值,就不会被忽视。 第一处,前面说“一张百元纸币不管把它弄成什么样子,人们还是希望得到它”,后面应是解说人们希望得到这百圆纸币的原因,应与这百元纸币自身的价值有关,且句子重应包含“因为”“原因是”等词语; 第二处,前面说“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可见横线上的文字是对前面的补充说明,后面说“就像同样是块土地,在城市里,寸土寸金;在荒郊野地里,可能分文不值”,“就像”说明后面是举出例子来证明横线上的内容,从所举的例子来看,这块土地的价值与它所在的位置有关,由此可知,横线上应是说“位置”和“价值”之间的关联; 第三处,该处前面是说“价值”与“位置”有关,后面说“就找到了自己的最大价值”,找到最大价值的前提应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       的话语,揭示了创造“中国奇迹”的朴素哲理,(  )。只有拼与干,才能杀出筑梦圆梦的“血路”。位列世界500强的青岛海尔,曾在改革开放之的初一度濒临倒闭。1985,掌门人张瑞敏当众抡起大锤,砸烂76台劣质冰箱,拉开了管理革新、技术创新的帷幕;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一大批中国优秀企业不甘弱后、不甘平庸,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杀出血路、    

只有拼与干,才能闯过筑梦圆梦的“险滩”。创业是披荆斩棘的开拓,创新是  的攻坚。四十载波澜壮阔,一批批拓荒者、先行者、公关者,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可能”,让一串串惊世奇迹   。世界最长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被中国建设者标定了6个“世界之最”。神舟飞天,蛟龙潜海,“天眼”傲世……今日之成就,为开创未来铺就了前行之路,激励着人们时刻赓续勇立潮头、实干苦干。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掷地有声    浴火重生    绝处逢生   横空出世

B.铿锵有力    东山再起    九死一生   脱颖而出

C.掷地有声    浴火重生    九死一生   横空出世

D.铿锵有力    东山再起    绝处逢生   脱颖而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得以宣示

B.宣示的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

C.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宣示了坚定的意志

D.宣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坚定意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使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连续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B.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推动海尔多年蝉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C.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模式,推动海尔多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D.20年后,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他又抡起改革大锤,试行“人单合一”模式,推动海尔多年蝉联白色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的变化才 是真正的逍遥。

(2)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因为行事草率,最终“_____”,未能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_____”建立伟业。

(3)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韩仲止

戴复古

何以涧泉号?取其清又清。天游一丘壑,孩视几公卿。

杯举即时酒,诗留后世名。黄花秋意足,东望忆渊明。

(注)韩溉,字仲止,自号涧泉,南宋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所寄对象的自号入手,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说明韩仲止是一个清高绝俗的人。

B. 颈联赞美韩仲止既要享受现世的生活乐趣、又要留给后世不朽声名的精神追求。

C. “孩视几公卿”意思是把公卿看得如同孩童一样,写出韩仲止不慕荣华的高士形象。

D. “丘壑”即指自然,意思是说作者游于山林丘壑之间,自得其乐,突出了其隐者形象。

2.尾联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与前面内容有什么关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常字公择,南康建昌人。自束发读书庐山白石僧舍。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李氏山房。调江州判官、宣州观察推官。发运使杨佐将荐改秩,常推其友刘琦,佐击节曰:“世无此风久矣。”并荐之。

熙宁初,为秘阁校理。王安石与之善,以为三司条例检详官,改右正言、知谏院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安石见之,遣所亲密谕意,常不为止。又言:“州县散常平钱,实不出本,勒民出息。”神宗诘安石,安石请令常具官吏主名,常以非谏官体,落校理、通判滑州。岁余复职,知鄂州,徙湖、齐二州。齐多盗,论报无虚日。常得黠盗,刺字为兵,使在麾下,尽知囊括处,悉发屋破柱,拔其根株,半岁间诛七百人,奸无所匿。

哲宗立,改吏部,进户部尚书。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光曰:“用常主邦计,则人知朝廷不急于征利,聚敛少息矣。”常转对,上七事。时役法差、免二科未定,常谓:“法无新陈,便民者良;论无彼己,可久者确。今使民俱出赀则贫者难办,俱出力则富者难堪,各从其愿,则可久尔。”乃折衷条上之。赦恩,蠲市易逋负不满二百缗者,常请息过其数亦勿取。

拜御史中丞,龙图阁直学士。论取士,请分诗赋、经义为两科,以尽所长。初,河决小吴,议者欲自孙村口导还故处,及是,役兴,常言:“京东、河北饥困,不宜导河。”诏罢之。谏官刘安世以吴处厚缴蔡确诗为谤讪,因力攻确。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安世并劾常,徙兵部尚书。辞不拜。出知邓州。徙成都,行次陕,暴卒,年六十四。

(选自《宋史·李常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

B.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

C.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

D. 安石立新法/常预议/不欲青苗收息/至是/疏言/条例司始建/已致中外之议/至于青苗敛散/取息傅会经义/人且大骇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束发:指男子十五岁。古代男子到了十五岁,要将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

B. 谏院:朝廷设立的舆论机关,可对朝廷百官的任用及各种政事提出意见,规谏朝政缺失。“正言”和“御史中丞”都是谏院所属的官员。

C. 刺字:文中指针对犯罪之人的刑罚,也称“墨刑”。在犯人皮肤上刺字,再涂以墨使字迹明显,之后根据罪行轻重可为兵卒,也可发配至边远地方。

D. 加官:在原有的官职外兼领其他官衔。加领的官职没有实际权力,只增加荣显,厚重身份,表示皇帝给予恩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常为人谦让,有君子之风。发运使杨佐向朝廷推荐李常,李常反而推荐好友刘琦。杨大为赞叹,将二人一起推荐。

B. 李常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他与王安石关系友好,却上书反对青苗法收息;即使王安石派人私下跟他表明自己的意思,他也不罢休。

C. 李常心系百姓,为民排忧解难。他捉盗贼,毁贼窝,保一方百姓平安;黄河决堤,他力主不要给京东、河北的饥困百姓摊派劳役。

D. 李常坚持正义,直言敢谏。修订役法时,他提出法无新旧,以方便百姓为好。刘安世诽谤蔡确,他上疏维护蔡确,因此被弹劾。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疑其少干局,虑不胜任。质于司马光。

(2)常上疏论以诗罪确,非所以厚风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记住一棵树

非鱼

跑,继续跑。

那时你还叫刘秀。你的腿已经不听使唤了,汗水湿透了中衣,嗓子里有咸腥的味道。身后是嘶喊声震天的追兵,你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活着,成了你最奢侈的希望。

跑,继续跑。

远远地,山坡上有炊烟袅袅升起,你使劲咽了口唾沫。炊烟于你,是一种残忍的诱惑,你既不能摆脱王莽的追兵,又不能进村去讨一碗粥喝,尽管你早已经饥肠辘辘。

跑,继续跑。

嘶喊声似乎小了远了,你瘫坐在田埂上,肚子越来越饿,如无数的小鼠探出尖利的细齿咬噬着你的胃壁。仰头,是一株硕大的棠梨树,一颗颗棠梨如青核桃般在风里轻轻摇晃。你又咽了一口唾沫,急慌慌地揪下几颗啃起来。呸——你又吐出来,小小的棠梨太酸了,还涩。

“难道,天要灭我刘秀吗?”你扔掉手里的棠梨,长叹一声。

突然,一个妇人从山坡上袅袅向你走来,面若一轮明月,发髻高挽,手提一只黑褐色的陶罐。你有些迷惑,这山野之上,怎么会有如此娴静貌美的妇人出现?

妇人微微一笑,问你:“我给夫君送饭归来,见你在摘棠梨,可是饿了?”

你点点头:“可是……”

妇人说:“我知道。”

你看见妇人摘下十几颗棠梨放进她的陶罐里,找来一把干柴点燃。不一会儿,罐里传来阵阵清香。胃里的小鼠更加用力地咬噬,你口干舌燥,唾沫也没有了。

火熄了,罐凉了,妇人说:“吃吧。暂且可充饥。”

端起陶罐,棠梨温暖的汁液流进嘴里、胃里,你吞食着果肉果核,如果可以,你甚至能吞了陶罐。那一刹那,你忘了汉家天下,酸甜温暖的煮棠梨就是一切。

放下陶罐,你用宽大的袖口擦一擦胡须上的棠梨汁,欲道一声谢,可眼前早已没有了妇人的踪影。你仰天长啸:“哈哈,莫非上天来助我!”

跑,继续跑。

此刻你气力大长,飞一样,在山坡上、塬上奔跑,一路向西。追兵的嘶喊听不到了,伴随你的只有风。

风,不停地吹,吹过黄河两岸,吹过你冕冠上的旒,叮当作响。哦,你已经是汉光武帝了。锦衣玉食,如今你什么也不缺,可是,太官准备的八珍之味依然让你提不起胃口,你挥一挥宽大的衣袖:“拿下去。”太官属下的大官丞已经换了五个,还要怎么样?

棠梨,对,就是棠梨,是那位妇人为你在陶罐里煮出来的棠梨啊。你舔了舔嘴唇,仿佛那酸甜温暖还在。

怪不得太官,他哪里知道你的威仪荣华之下,掩藏着什么,那一路的逃亡,有过多少的生死瞬间,那一罐棠梨,才是永远的美味。

再次来到那座小山村,前去打探的人却回报:“村里没有此人。”派了更多的人,再找,依然是没有这个人。

你弃辇登上那座小山,站在山顶上,村庄里鸡犬之声相闻,绿树掩映,细细的炊烟从树梢上升起来。慢慢从山上向下走,你来到了那株棠梨树前,早春时节,雪白的棠梨花将整棵树笼罩,金黄的连翘在山坡上绽放,麦苗青青,蜂飞蝶舞,热闹非凡。

笑容在你的脸上绽放,如棠梨花朵般灿烂。作为大汉的天子,子民安居乐业,你能不高兴吗?找不到为你煮棠梨的妇人,但棠梨树在,不能当面感谢妇人,但村里的百姓在。你下诏,赐给这个小村庄一个好听的名字:罐煮梨村,免除村里所有的税赋、丁役。

得知这个消息,村里的老幼妇孺一齐跪在你面前,你一指那株硕大的棠梨树,说:“我,是棠梨树上结下的果,你们,也是。棠梨树佑护着召公,也佑护了我,我会永远记得这棵树,记得罐煮梨。”

后来,有人告诉你,那个美丽的妇人是荷花女的化身,是召公派来的。你沉默良久,冲着罐煮梨村的方向拜了三拜。

当然,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了。

你是刘秀,你是汉光武帝,你是大汉中兴之主,你是能把一棵树记在心里的人,这就够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点明刘秀的困境:身体困乏,后有追兵,这也是他后来见到棠梨树先高兴后失落的原因。

B.小说开篇描写的刘秀的危险处境和后面“炊烟袅袅升起”的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渲染了紧张气氛。

C.小说结尾部分描写了刘秀重回故地所见到的美丽景象,这既暗示了人物心情,也为后文情节作了铺垫。

D.小说结尾刘秀并没有找到那个妇人,前文实际已有多处暗示,如妇人的突然出现和消失及刘秀的感叹。

2.小说中的“棠梨”具有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3.请找出小说叙述刘秀故事的行文特点,并说出其好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