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技术也可以“诗意盎然”
刘根生
①一位新锐设计师受梵高名画《星空》的启发,设计出一条“夜光自行车道”,路面上镶嵌着成千上万颗发着蓝绿色微光的小石头,如同银河洒落人间,令人叫绝。设计师认为,技术不应是坚硬麻木的存在,而应“以一种更具交互性和诗意的方式强化我们的感受能力”。
②的确,技术并不只具有实用价值,亦可以是审美价值的摇篮。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皆因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相得益彰。技术满足人的物质需要,艺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技术与诗意融合,更能熏染出高品质的生活。当我们向科技的诗意一面投去更多关注,就不难发现,技术也可以充满温度和情怀,饱含灵性和魅力。
③国内外一些城市,涌现出一种叫做“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传统观念里,城市的钢筋水泥风格同绿色自然格格不入,“垂直森林”的建筑设计却成功让人与自然超越空间局限融合在一起,为“诗意的栖居”创造了无限可能。
④科学同样要有美感,技术创新也能很诗意。如果把科技比作繁茂的大树,效率和性能是其树干,人文要素则近乎于树枝和树叶。没有树干,枝叶无所依存;剥掉树皮,去除叶子,树干不过是根木头。科技不能只有理性思维、缺少“诗性思维”,否则就难免枯燥无趣。以城市规划来说,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都唯宽大是从,不仅不讲科学,实际上也诗意无存,既浪费也没有特色。
⑤“技术的诗意”,其实不是铺陈、夸张、搞怪,而是“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如同庖丁解牛,始终按照其结构特征用刀,在顺应自然求至善中尽显智慧和技艺。其中凝聚着“真”——尊重规律、以道驭术;凝聚着“善”——简约利物、惠而不费;凝聚着“美”——巧夺天工、出神入化。多些“技术的诗意”,实质正是遵守技术伦理,把创意和人文有机融合,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给人更多便利感受和美的体验。
⑥为什么有些技术成果缺乏良好用户体验?不是技术创新能力达不到,而是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这提醒我们,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科学研究都极具专业性,决策者有必要多咨询专业人士意见,防止“政绩冲动”和“商业驱使”误导决策。一切技术创新的目的都在于提升生活品质,理应多从人文领域寻求灵感启发和精神支柱,在实用和审美并重中释放智慧和技艺。
⑦美是愉悦源泉,美也是巨大竞争力。科技之美,立足于“人的尺度”,内蕴着“技术为体、文化为魂”的规律。让科技的真、善、美可观可触可感,我们才能最大程度地兑现“科技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陶瓷闻名遐迩,丝绸远销世界,古代建筑令人陶醉,这说明审美价值重于实用价值。
B.层层种下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让绿植充满建筑空间,这种“垂直森林”的新式建筑的出现,体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
C.美具有巨大的竞争力,技术讲究美感,说到底就是为了增强科技产品的竞争力。
D.追求技术的诗意,要用“人的尺度”统摄技术,即考虑到人对科技产品的尺寸的要求。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围绕着技术的诗意,通过大量的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技术诗意的重要性、可行性等问题。
B.文章第④段以大树为喻,形象地阐明了效率、性能与人文要素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C.文章第⑤段在上文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技术诗意的特征,为自己的立论提供了理论依据。
D.认为技术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这是文章论述技术应是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相融合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某些技术成果之所以缺少良好的用户体验,根本原因在于设计者在“贪多求快的浮躁心理驱使下主动放弃了对诗意的探求”。
B.一切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在于提升生活品质,但某些决策者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偏向于追求政绩和商业价值。
C.技术的诗意固然重要,但不能随意地铺陈、夸张、搞怪,而应遵循规律,自然而为之。
D.许多城市的新城区道路、公共广场一味讲求宽大,显得浪费又没有美感,其中原因可能是决策者事先没有向专业人士咨询意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工业化进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财富,也产生了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
——习近平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致辞
(2)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失衡。
——叶朗《胸中之竹》中提到的当今世界存在三个突出问题之一
(3)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
——清代画家郑板桥居室设计
(4)对大自然的人性化的占有。
——马克思《1844年政治经济学手稿》
(5)商业化的、工具化的自然从生存意义上说,大大缩小了人的生活世界。
——马尔库塞
(6)制天命而用之。
——苟子
环境与人息息相关。读了上面的六句话,你有怎样的感受和思考?请以其中的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有不少名人的名字来源于古代诗文。请仿照示例,从南怀瑾(国学大师)、冰心(著名作家)、周星驰(影视明星)三个名人的名字中任选两个,写出相关的名句并对名字加以合理阐释。不要求句式及阐释角度完全一致,每个不超过60字。
示例:“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名字可能取意于此。这个名字,正贴合了她恬静清丽的外貌,幽兰般淡雅的气质。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比喻论证,是用打比方的方式对论点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能将抽象的道理予以具体化,做到深入浅出、平易生动。请仿照句①的方式对下文中的比喻论证进行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扶贫“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而绣花时,每一针下针都要准确;绣花也必须是一针一线才能做成的事情;绣花还是个慢功夫,一两天绣不出好花来。
①绣花每一针都要准确,说的是扶贫一定要精准有针对性。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2•13国家公祭日是一个令无数人心痛的日子,它昭示着一段需要铭记的历史。82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_______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横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了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_______的痛楚、生灵涂炭的悲剧,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让人______,每一次重温之时总让人悲痛不已。时光荏苒,远离战争的烽火,告别亡国的危机,今日之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能力的伟大国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在社会主义中国的宽广怀抱,( )
_______,任何时候,唯有铭记历史才能开创未来。 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设立国家公祭日5年来,爱国情感的力量在汇聚,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不移,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铿锵有力。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惨绝人寰 满目疮痍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惨无人道 百孔千疮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C.惨绝人寰 百孔千疮 痛彻心扉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D.惨无人道 满目疮痍 肝肠寸断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已经实现历史性转变的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B.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转变
C.今日之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了
D.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民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
A.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B.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定格与复原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C.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的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D.以一段悲壮历史的复原与定格表达当代人的深切缅怀,以国家名义举行的公祭仪式传递中国人不忘屈辱、守护和平的坚定信念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用北魏太武帝的典故写人们忘却历史不思进取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琵琶行》中,从侧面以五陵纨绔子弟听音乐时之沉醉来表现琵琶女当初被人喜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山高入天、手可触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