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云南遗存历史资料不足,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另一方面,恐怕是因为中国传统的历史记载,原本就只关注汉族中心区域的朝代更选、风云变幻,常常并不很留意隔山限水的边陲,所以在常见历史文献中,这一区域的记载总是显得        。特别是那些非汉族人的生活世界,除了好奇或者猎奇的“采风者”,或者奉命巡视边疆的官吏,偶尔写一些“竹枝词”,画一些“蛮夷图”之外,很少有人真的对它做过深入考察和仔细描述。

可是随着西风东渐,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洋和东洋的学者        ,对中国学术形成了巨大冲击。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关注重心与传统中国学者        。他们不仅对“中心”的汉族中国有别出心裁的解释,(      );虽然对“主流”的儒家        地研究,但对“支脉”的佛教、道教、三夷教、天主教更有巨大的热情;对历史叙述中通常占据显著位置的“上层”文化有新的论述,但对过去历史文献中往往缺席的“下层”却更为关注。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B.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C.一方面固然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免不了没有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D.一方面固然由于唐代它“不在文化区域之内”,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造成的,不免受了历史记载的冷落。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而且“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B.“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也都兴趣盎然

C.也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D.对“边缘”的满蒙回藏鲜、苗彝羌傣壮都兴趣盎然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四分五裂     摩肩接踵     迥然不同     始终不渝

B.支离破碎     摩肩接踵     大相径庭     始终不渝

C.四分五裂     纷至沓来     迥然不同     一如既往

D.支离破碎     纷至沓来     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

 

1.B 2.C 3.D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中,画线句子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是句式杂糅,“由造成的”,可以别掉“造成的”;第二处是语序不当,“而又被宋代划出国境之外”应改为“而宋代又被划出国境之外”;第三处是否定不当,“免不了没有”改为“不免”。综合这几处错误,B项修改最准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根据前面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不仅”与句子主语的关系,前后分句应该共用一个主语“他们”,所以排除AB两项;这里用关联词语“不仅…也”表并列关系,因此排除D项。 故选C。 3.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的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本题中, “支离破碎”,形容事物零散破碎,不成整体。“四分五裂”,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此处修饰“记载”,用“支离破碎”合适。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这里是指“西洋和东洋的学者”纷纷到来,并非人多拥挤,用“纷至沓来”合适。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点儿也不相同。此处用“迥然不同”语意太重,应选用“大相径庭”。 “一如既往”,完全跟过去一样。“始终不渝”,指感情、态度、信仰自始至终不改变。这里修饰“研究”,用“一如既往”合适。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两句表明作者即使遭受分解肢体的酷刑也不改变心志。

(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自己谪居九江时在美好的时光里经常独自借酒浇愁的两句是“ __________”。

(3)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用“_________”两句,述说自己早年求学时,穿着破衣服处于那些衣着光鲜的同学之间,而心中毫无羡慕之情的状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余干旅舍

刘长卿

摇落暮天迥,青枫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来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

(注)余干:古县城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描写暮色中特有的秋景,展现辽旷凄凉的自然景色,为后面抒情作铺垫。

B.颔联中一“孤”一“独”,表面写景,暗示诗人孤苦背时、宦途坎坷的凄凉境遇。

C.颈联写本该回家的邻家渔夫,今夜还未归来,诗人担忧渔夫,可见他忧国忧民。

D.尾联以捣寒衣声结束全诗,凄清的乡思,困扰着诗人不平静的心。言有尽意无穷。

2.本诗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描写和抒情,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顾和,字君孝,侍中众之族子也。和二岁丧父,总角便有清操,族叔荣雅重之。王导为扬州,辟从事。月旦当朝,未入,停车门外。周遇之,和方择虱,夷然不动。和尝诣导,导小极,对之疲睡。和欲叩会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族叔元公道叶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导觉之,谓和曰:“卿珪璋特达,机警有锋,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俊。”由是遂知名。既而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二千石官长得失,和独无言。导问和:“卿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顷之,母忧去职,居丧以孝闻。既练①,卫将军褚裒上疏荐和,起为尚书令。和谓所亲曰:“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祗王命,盖以才足干时,吾在常日犹不如人,况今中心荒乱,将何以补于万分?”帝又下诏,和表疏十余上,遂不起,服阕,然后视职。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尚忝外属,宥之有典,至于下吏,宜正刑辟。”尚,皇太后舅,故寝其奏。时江夏公卫崇并为庶母制服三年,和乃奏曰:“礼所以轨物成教,故有国家者莫不崇正明本。江夏公卫崇本由疏属,复行重制,违冒礼度,肆其私情。若弗纠正,无以齐物。皆可下太常夺服。”诏从之。永和七年,以疾笃辞位。其年卒,年六十四。

(节选自《晋书》)

注①练:是练祭的简称,出自《礼记·曾子问》,为古代亲丧一周年的祭礼。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B.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C.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D.时谢尚领宣城内史/收泾令陈干杀之/有司以尚违法纠黜/诏原之/和重奏曰/尚先劾奸赃/罪听自首减死/而尚内挟小憾/肆其威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角”是古时男孩子未行加冠礼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

B.“表”有“外来”的意思,相对于中原。古人称长江以南地区为“江表”。

C.“旦”的意思是旭日东升,所以“日旦”指每天早上。“月旦”就指农历每月初一。

D.官员丧期未满,应诏除去丧服,出任官职,叫“夺服”,与“夺情”意义基本相近。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和机智有方,委婉唤醒王导。他为了弄醒说着话就打瞌睡的王导,故意对着别人一边称颂王导的功绩,一边担心他的身体,惊醒了王导,获得了好评。

B.顾和尊章重典,以礼规范事物。他为人处事恪守相关的礼仪规范和典章制度,小到皇冠上装饰品的使用,大到皇亲国戚犯罪后是否应该得到宽恕。

C.顾和持守情理,尽孝不惜抗命。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古人无法相提并论,所以坚决不同意在守孝期内应荐复职。即便皇帝下诏书,他仍连续上表坚辞。

D.顾和多次进谏,不愿迎合权贵。他认为江夏公守丧的时间过长,不合礼法的规制,于是就毅然上奏,给皇帝摆事实,讲道理,并要求皇帝下诏予以纠正。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2017年5月10日,首个“中国品牌日”的到来引起广泛关注。国家层面设立“中国品牌日”,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这不只是仪式,更是一种使命。从外部环境看,我们正站在一个生死攸关的路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低成本取胜已难以为继,以质取胜是必由之路。

②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却只有一个。尽管近年来,阿里巴巴、华为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经济新模式、新动能的生动注脚,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依然存在巨大差距,国际知名品牌少,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

(摘编自《担起建设品牌强国使命》)

材料二

①一个小小的马桶盖,备受热议,与其说触及了“中国智造”痛点,毋宁说触碰了中国品牌的“弱点”。那些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实际上不少产自中国,销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

②媒体曾披露了一个案例,杭州一名居民在日本大阪购得一个马桶盖,发现产地竟为杭州下沙,感叹“兜了一大圈,买到的居然还是自家门前生产的东西”。

③很多时候,国货不是质量不行,而是知名度不够;不是价格高昂,而是没有形成与品质相匹配的品牌效应。稍微上点年纪的中国人都会记得,中国品牌有过一段群星灿烂的历史。从熊猫彩电、燕舞录音机、雪花冰箱,到双星球鞋、海鸥照相机,再到英雄钢笔、乐凯胶卷、龙虎牌清凉油,国产品牌装点着那个年代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国品牌曾经有过的辉煌,足以说明民族工业有基础也有实力,中国制造有市场也有潜力。

④也要看到,在今天的世界市场上,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品牌还不够多,从“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到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一幕幕场景逼迫人们思考:如何才能打造更多树得起的中国品牌?其实,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给出答案:“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此次《行动计划》从实施层面加以推进。没有品质,就形成不了品牌;不增品种,就难以满足消费者所需。

(摘编自王石川《中国品牌当能纵横四海》)

材料三

①中国的消费市场升级,可能会孕育出一批高品质的本土品牌甚至是伟大品牌。只是大部分人可能都没想到,这个故事会发展得这么快。一项大型调查显示,从果汁、化妆品到牙刷,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中国城市快速消费品市场去年増长3%,但本土企业销售额增幅超过8%,相比之下,外国品牌只增加1.5%.

②有观察家分析,中国企业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是“察言观色”:及时捕捉个性化消费时代变动不居的需求,准确把握国际流行后适当加入中国元素逆向设计,面对喜好的变化可以更快掉头。而一些跨国公司发展乏力,正是由于决策与市场的分离造成了信息传递的“竖井”。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削弱了国际大牌在大型百货店、超市、免税店的渠道优势,为国产品牌的崛起提供了另一个支点。更懂消费者的产品设计、更轻便的营销模式,让国产品牌在市场升级的过程中获得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③事实上,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非遥不可及的事情。不久前,老牌化妆品牌百雀羚成为有美妆研发“诺贝尔”平台之称的国际化妆品化学家联合会(IFSCC)首家中国金牌会员,几乎同时,它的一次互联网传播,也惊艳了年轻人和营销界。

(摘编自何鼎鼎《读懂品牌消长背后的观念之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品牌日”的设立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宣示着一个“质造”和“智造”时代的来临,同时也提醒我们,以质取胜才是必由之路。

B. 卖断货的日本马桶盖竟然产自中国,销往日本,又被中国游客买过来,由此看来,中国游客在国外购物时需要认真辨识,不要上当受骗。

C. “连圆珠笔头上的笔芯钢珠,我们都生产不了”,中国游客在海外被称为“会走路的钱包”等说法,逼迫人们思考怎样树立中国品牌。

D. 从现实来看,我们应该相信,随着中国消费市场逐渐进入品质时代,打造一批优秀甚至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要对自己的品牌有信心,因为从调查来看,一些被国际大牌拿走的市场份额正慢慢被本土品牌拿回来,我们可能会孕育出高品质的伟大的品牌。

B. 在全球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虽然我国有很多产品产量位居第一,但我国自有品牌在世界100强品牌当中只有一个,反映了我国国际知名品牌少的现状。

C. 我国产品品牌影响力弱,品牌话语权小,品牌总体形象欠佳,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必须承认并面对,只有这样才会激励我们更好地创造自己的品牌。

D. 我们在认识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时,也要看到阿里巴巴、华为、百雀羚等一大批中国品牌脱颖而出,表明国产品牌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消失。

3.中国品牌成为世界品牌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龙虎斗

陈玉兰

民国初期,保定府直隶督军曹锟六十大寿,传令:全城各戏班比试,得头名者近宅唱堂会。一时间,各路英雄风起云涌,杀得天昏地暗,最后,剩秦、袁两家决一雌雄。

总督府门前有两支大旗杆,盘播云霄,一旗飘着国民党青天白日旗,一旗飘着总督府五色督军条旗。据传,旗杆从无人敢攀,旗杆顶只有侠盗燕子李三常去栖息。曹锟手下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秦班主心里掂量着,那五色督军条旗,曹锟视为命根子,昭示自己的权利、气势,如神位般供奉,现正竞选大总统,动其大旗,岂有好果子吃?便犹豫迟迟未动。袁班主一旁讥笑:戏班四五十人的饭口不管?秦班主咬牙跺脚,心一狠,揣上脑袋拼条活路。

两人各立了生死状,搓两阉,一为青天白日旗,一为五色督军条旗,抓哪阉,攀哪旗。秦班主记不得念了多少遍阿弥陀佛,闭艰一抓,战战兢兢半天才敢打开,竞是“青天白日旗”,心里一阵窃喜,苍天有眼,佑我不死,平时连树都不敢上的秦班主,竟不知哪来的邪劲,“噌噌噌”如猴子般蹿到旗杆顶。低头一看,袁班主并没有动静,站在旗杆下,扬扬手,高喊一声,后会有期,掉头便走。离了古城门,扬长而去。

泰班主赢了这场比武,得了重金,自然成了曹锟府的常客。自此,眼睛长到脑袋顶,一般人眼里夹都不夹,话音自是鼻子里哼出。但他每每想起袁班主,便觉愧对。一日,一个年轻人来到秦家班,叫板秦班主。秦班主见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好一副人才,似曾相识,便有几分喜欢?秦班主不曾理他,任他叫骂。不曾想,年轻人拿秦班主对他的迁就,当软弱可欺,竟放出话采,缩进乌龟壳不出来,徒有其名,怕了不成?秦班主当下血冲脑门,撕旗迎战。

全城人闻此消息,把二人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据说,保定军校傅作义将军也在人群中。但见秦班主一身夜行装束,襄了腿脚;乌黑平头,透着干净利蔬索;头顶十八只青花瓷碗,最上面一只盛满了水,把二胡立于腰间,拉满弓弦,开弓有声,如万马奔腾,似瀑布飞溅,气势滂沱,头顶碗中的水一滴未溢,功夫了得!年轻人嘴角泛起一抹笑,轻轻拉动手中二胡,如诉如泣,竟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但见年轻人席地而坐,挽起裤腿,脱掉鞋子,一只脚夹起胡弦,一只脚夹紧弓子,双脚拉起二胡,弓弦合一,上下翻动。或高或低,或张或弛。秦班主见他技艺十分娴熟,心说这人倒有些本事,又见年轻人双手撑地,双脚离地,头朝下拿起大顶,却仍用双脚把二胡拉得山响。秦班主似觉一股杀气逼来,连打几个冷战。忽见年轻人仍用双手撑地,双脚拉着二胡,稳稳绕场一周,二胡声越发悠扬嘹亮。

这就是惊天地没鬼神的江湖神仙脚!寂静中一声惊呼,雷鸣般掌声刺破青天,铜板如冰雹飞向年轻人。秦班主猛见年轻人脚心一朵紫梅花,分外刺眼,忽地想起,袁班主脚心与此一模一样,那句“后会有期”,霎时如雷贳耳,只觉内心如翻江倒海一般。年轻人走到秦班主跟前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当年我爹是有名的“猴爬杆”,而且,曹锟已私下应允我爹唱堂会,所抓两阉都为青天白日旗,曹锟意在激起各戏班互斗,为他大寿烘托气氛。我爹不忍,解散戏班,后奔延安抗日剧团,在战斗中牺牲。今儿,我特来为父明志。说着把整整一口袋铜子递给了秦班主。秦班主羞愧泪流:年轻人,请留步,我有话请教。

那年,一九四九年,阳光分外灿烂,两戏班合二为一,就是古城剧团前身。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题“龙虎斗”有双层含义:既指当年为大寿堂会,秦、袁两家班主展开的生死对决,也指后来秦班主与年轻人的精彩比武。

B.为了给自己的大寿烘托气氛,直隶督军曹锟传令:两班主徒手攀大旗杆,谁先到顶,扯起大旗为赢。足见他是自私残忍之人。

C.从年轻人将比试所得的铜子递给秦班主可以看出,他寻到秦班主,并叫板比武,不是为钱而来,而是为了炫他的江湖神仙脚。

D.小说采用明暗双线的结构,明线是秦班主,暗线是袁班主;他们两个人的生活轨迹再现了在乱世中戏班班主的不同命运。

2.文中的秦班主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

3.文章第五段,作者用较多笔墨对秦班主的功夫做了细致描写。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