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西洋读者也觉得中国诗笔力轻淡,词气安和。我们也有厚重的诗,给情感、思恋和典故压得腰弯背断。可是中国诗的“比重”确低于西洋诗;好比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西洋诗的音调像乐队合奏,而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只像吹着芦管。这跟语言的本质有关,例如法国诗调就比不上英国和德国诗调的雄厚,而英国和德国诗调比了拉丁诗调的沉重,又见得轻了。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有拔木转石的兽力和惊天动地的神威,中国诗绝不是贵国惠特曼所谓“野蛮犬吠”,而是文明人话。并且是谈话。不是演讲,像良心的声音又静又细——但有良心的人全听得见,除非耳朵太听惯了麦克风和无线电或者……

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譬如田园诗——不是浪漫主义神秘地恋爱自然,而是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有人认为是中国诗的特色。不过自从罗马霍瑞斯《讽训集》卷二第六首以后,跟中国田园诗同一形式的作品,在西洋诗卓然自成风会。又如下面两节诗是公认为洋溢着中国特具的情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众乌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所以,你们讲,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好比一个人,不管他是中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总是人。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每逢这类人讲到中国文艺或思想的特色等等,我们不可轻信,好比我们不上“本店十大特色”那种商业广告的当一样。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我们一切情感、理智和意志上的追求或企图不过是灵魂的思家病,想找着一个人,一件事物,一处地位,容许我们的身心在这茫茫漠漠的世界里有个安顿归宿,仿佛病人上了床,浪荡子回到家。出门旅行,目的还是要回家,否则不必牢记着旅途的印象。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正像诸位在中国的小住能增加诸位对本国的爱恋,觉得甜蜜的家乡因远征增添了甜蜜。

(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不同意西洋读者的观点,作者认为中国的诗情感、典故丰富,因而显得厚重。

B.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没有差别,都不乏古典主义的逍遥林下的田园诗。

C.作者认为,中国的诗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和外国诗是相融相通的。

D.作者认为,中国诗和外国诗相比就像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共同点大于不同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如用“蛛丝网之于钢丝网”说明了中国诗的音调单薄的特点。

B.为了论述诗歌音调的轻重与语言的本质有关,特意将法国诗、英国诗、德国诗、拉丁诗与中国诗比较。

C.作者以哈巴狗为喻,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又用“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讽刺了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D.希腊哲学家说的“家居”是指读本国诗,“出门”是指读外国诗,“回家”指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看看二者的区别。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的狂放与西洋诗不尽相同,中国的诗人狂得不过有仙意,而西洋的诗人则有“兽力”与“神威”,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

B.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洋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

C.作者认为,中国诗的音调比较单薄,不如西洋诗雄厚和沉重,西洋诗和中国诗各具千秋,不应以一种文化的特点来否定另一种文化。

D.只要在研究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上多下功夫,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优势,就能在文化交流中处于文化优势,同化外国文化。

 

1.B 2.D 3.C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不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 B项,“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没有差别”错误,依据第二段“中国诗跟西洋诗在内容上无甚差异;中国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如是而已”,说明有差异但不大,而不是“没有差异”。 故选B。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 D项,“‘回家’指读完外国诗又想起了本国诗,看看二者的区别”解释错误,依据第三段“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希腊神秘哲学家早说,人生不过是家居,出门,回家”可知,这并非希腊哲学家的本意,只是作者借此用来说明“读诗”的道理。 故选D。 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错误,依据第一段“何况中国古诗人对于叫嚣和呐喊素来视为低品的。我们最豪放的狂歌比了你们的还是斯文;中国诗人狂得不过有凌风出尘的仙意。你们的诗人狂起来可了不得……而是文明人话。”可知,原文只说了中国诗的狂放与西洋诗不尽相同,没说造成不同的原因,故A项“这是由东西方不同的饮食习惯造成的”无中生有,且实际上根本原因应是文化的差异; B项,“说明中国古代与西洋的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融合”错误,依据第三段“中国诗并没有特特别别‘中国’的地方。中国诗只是诗,它该是诗,比它是‘中国的’更重要”和“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可知,作者的目的是在说明两种文化之间有相融通的共性; D项,“就能在文化交流中处于文化优势,同化外国文化”错误,依据第三段“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研究我们的诗准使诸位对本国的诗有更深的领会”可知,文本表达的意思是在交流中融合,共同发展。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这座久负盛名、每年接待近1300万人次游客的哥特式建筑被熊熊大火吞噬。

网友对此热议:有人说此次大火让我想起圆明园;有人说还没来得及去,却永远没有了机会;也有少数声音说,圣母院是万里之外的法国的事,中国人跟着起什么哄……与此同时,各国领导也纷纷发声,表达惋惜之情;亿万富翁们争相捐款,支持重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为加强市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质量,某市场加强开展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下面是消费者投诉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对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等,都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       的信息库,能否将它也进行扫描复制,并上传至互联网空间中?随着计算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硬件问题或许不足以成为“全脑模拟”的拦路虎,棘手的可能是软件问题。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部分区域的功能虽然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此外,丰富的情感也是人类大脑一项       的功能,一些机器人貌似可以模仿人的情感,事实上却是提前输入应变选项的结果。

实现“全脑仿真”,虽然不是现在,但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机器人就可以加载人脑系统,与人类看起来       ;你的思想可以被别人快速读取,警方能借此侦破案件;天才的大脑在他死后还能继续运转,亲人故旧也可以继续陪在我们身边……

不过到了那时,还会有更重要的伦理与哲学问题等着我们:机器人有了人的意识,是否该具有人格?上传的意识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借助机器获得了永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习以为常 无所不能 变幻莫测 千篇一律

B. 习以为常 无所不包 神秘莫测 别无二致

C. 司空见惯 无所不包 变幻莫测 别无二致

D. 司空见惯 无所不能 神秘莫测 千篇一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而言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B.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明,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但还是一个谜。

C.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而言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明,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D. 从生物学看,目前人类对于大脑还存在太多未知,部分区域的功能虽然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文领域更深入的思考

B.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领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C. 可见,人文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更深入的思考

D. 因此,人文领域的深入思考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运用“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感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5)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具有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光荣与耻辱界限的定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