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仁者爱人,推己及人,与有恻隐之心的孔子相遇,可得“仁爱”精神。
材料:
义勇 超然 辩证
玄妙之智的老子 浩然之气的孟子 通透之慧的庄子
忧乐天下 福祸依伏 有无相生 清静无为 舍生取义 任性逍遥
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致。
如果您是国宝档案的揭发人,文物修复的传承人,书画瓷器的藏匿人,文玩市场的投机……请与我报“天下收藏”栏目联系。本栏目定期开发互动话题的讨论版,欢迎广大读者朋友介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主旋律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好看了”已经成为近年来文化消费市场的共识。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主旋律题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由________的元素变为作品的灵魂。它带着历史和时代赋予的深邃命题,裹挟着现实主义的磅礴力量,扭转了其近年来过于娱乐化的倾向。
多年来,影视作品对如何消弭宏大主题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感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过分严肃,失却观众缘;过度煽情,对主题来说又会________。经过不断尝试,创作者终于发现了一条平衡态度与温度的可行之路,那就是要讲“好故事”,更要“讲好”故事。要讲的“好故事”,就是以小见大的故事。经过精挑细选的“好故事”,( ),呈现的是大时代、大格局、大情怀,既能代表一群人的一个时代,又闪耀着________的人性微光。相比选择好故事,“讲好”故事更为复杂。完全以纪实影像呈现固然不失为良策,但都采用这种方式未免略显单调。而好的艺术形式则将细节从历史中唤醒,将英雄人物还原成________、可见可感的鲜活生命。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究其原因,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以适应市场需求和响应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B.究其原因,是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适应了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C.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到题材内涵层面。
D.究其原因,在市场需求和自身使命的感召下,创作者开始俯下身子,更加注意挖掘题材内涵。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 喧宾夺主 无与伦比 活灵活现
B.锦上添花 反客为主 无与伦比 有血有肉
C.画龙点睛 反客为主 独一无二 活灵活现
D.锦上添花 喧宾夺主 独一无二 有血有肉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讲述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B.切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
C.以时代洪流中的个体命运为小切口
D.小切口地展现时代洪流与个体命运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喻指自己的刚烈不屈与世俗难合,因为这是自古圣贤的处境;用“_________”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因为这是前贤所推重的。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先喻写依山而筑的楼阁的布局特点,后慨叹高耸楼阁的密集之状。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早晚晴阴烟云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自咏
白居易
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
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
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
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
[注]①蟠木:弯曲的树。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
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
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
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
2.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
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今之叔孙通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惧,顿首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世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帝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曰,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选自《旧唐书·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B.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共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C.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D.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顿首是古代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而拜,也常用于书信表奏,表示致敬的客套语。
B.外戚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文中窦氏家族在汉朝和后魏都贵为外戚。
C.凤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文中代指后宫,与“归去风池夸”中的意思相同。
D.关东在古代说法不一,通常指函谷关以东地区,近现代主要指山海关以东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威偏好文史,通晓礼仪。他喜爱文史,被讥为“书痴”,著有文集十卷;他参与制定朝廷典制,被称为“今之叔孙通”。
B.窦威行事执着,坚守原则。虽然个人做法受到兄长们质疑,但他却笑而不答;杨秀征召他,他因杨秀常不讲礼仪称病归田。
C.窦威位高权重,深受宠信。他贵为皇亲国戚,官至内史令;博学多识,奏事时仪态大方,多引古事,高祖常与其促膝而谈。
D.窦威为官谨慎,深享哀荣。因外戚身份,他小心为官;在他患病时,高祖亲临探视,去世后,高祖让太子及百官前去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
(2)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