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晒麦路上 简默 ①仿佛一夜之间,城里的一些商铺关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晒麦路上

简默

①仿佛一夜之间,城里的一些商铺关门了,在它们门口的两边墙上,红纸黑字地写着:回家收麦,停业一天。

②又是一年麦季,麦熟一晌,熟透的麦子像等待生产的婴儿,攒聚在挺拔的穗上。热辣辣的夏季风吹过,没有人收割,也没有铁器撞它们的腰,它们闭上眼睛弹了出去,似在跳远,比谁跳得远,划过细长的弧线,落入时光偶尔闪现的缝隙中,被从天降临的雨水浸泡,小心地发出牛毛似的芽儿,重新开始一株麦子的旅程。

③在湖沟的日子,我一晚一晚地听着蛤蟆的叫声,一天一天地看着麦子成熟。我住的村委会院外,有一口水窖,水泥砌就,呈长方形,四面光滑笔直。它一览无余地敞开内心,接受天空的恩赐,再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它周围的土地。今年这片土地运气不错,没喊过渴,算得上风调雨顺。水窖储满了水,上头漂着去秋至今的落叶,蚊蝇嗡嗡地绕飞起哄,蛤蟆穿着树叶的隐身衣藏匿其中,是真正的伪装者。个别蛤蟆耐不住寂寞,白天也叫,听上去寥落而稀疏,叫得四周空荡荡的群山更空了。到了晚上,蛤蟆齐鸣,绵绵密密,汩汩滔滔,翻墙越窗,进入室内。在寂天寞地的山里,水窖是热闹的中心,就像一枚石子丢进一池水中,荡开一波一波的涟漪,这个夜晚陡生了无穷的动感,一端连接着我的梦境。我知道,在这个山里,过去人们普遍贫穷,到了青黄不接的日子,总盼着池塘里的蛤蟆开叫,那意味着土地上的麦子就要成熟了。是蛤蟆在青与黄两种日子间穿针引线,以稠密如针脚的呼唤,接续起饥饿和温饱。

④墙上的草帽被取了下来,它赋闲快一年了,落满了尘世的灰土,曾经的金黄黯淡了,像个垂暮的农人,但仍条分缕析得出阳光、雨水和农谚;一起被摘下的还有镰刀,它挂在墙上,锋刃向下,像个“7”,现在它被搁到磨刀石上反复磨砺,清水洗去了它隔年的锈与尘,体内的锋利和光芒重新汹涌澎湃。

⑤收割后的麦子面临着脱粒和晾晒。我发现他们的院子小得晒不开麦子,有的人家看得远,想得周全,翻盖房子时在房顶上打了水泥地,可以由房内提了粮食上去摊开晾晒。有一条名为“村村通”的水泥路,像一根牛绹绳,牵起了山里和山外,湖沟就是这上头的一个绳扣。这条路迎合山势修筑,漫长而曲折,仅可容一辆车驶过。村民偶尔会挑平坦的路段撒上刚收割的麦子,叫来来往往的汽车、驴车、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碾轧过,麦粒在尘世的履带下应声脱落。他们也没办法,过去的打麦场不知不觉地消失了,摇身变成了谁家的宅院或承包田,村庄中再没有那一片地方,没了夏夜劳力们各种话题的集散地,也没了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

⑥车来车往,一溜烟地。这儿不是天堂,而是尘世。接下来木锨素面登场了,它活在歇后语中: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大头”是说它的锨面,既薄且宽,高高地扬起麦粒,借助风力吹掉糠壳和尘土,撒下干净饱满的籽粒。

⑦没了打麦场,麦子、玉米、黄豆等鱼贯上路了。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条条都能通往你想去的地方——已经有麦子提前覆盖在上头了。有时,四周会放着石块,圈起它们,似乎在防止它们拔腿逃跑。

⑧车轮滚滚,一趟趟地飞速驶过,带来了丝丝热风,带走了一些麦子,进入城里。

⑨那个开羊汤馆的中年人,刚刚回家收麦归来,正将扬过的麦粒倒在饭馆门前的水泥地上晾晒。这儿地处城里的腹地。昨晚凭空下了一场小雨,今天上午这一小片麦粒就不偏不倚地落到了这儿,晒着城里的阳光,一点一点地被抽干水分。

⑩中年人熟练地卷起一根烟,迷离的目光越过地上的麦粒,望向高楼阻隔的远方,巨大的阴影像篱笆挡住了他,他突然感到手足无措,内心压抑,泪水无声地划过脸庞,坠落如果核……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9月)

1.请赏析第二段文字的表达特色。

2.没有了过去的打麦场,麦子没有了晾晒的地方,请具体说说文中麦子晾晒在哪些地方。

3.文章结尾中年男人为什么会“手足无措,内心压抑,泪水无声地划过脸庞”?

4.请探究本文作者的情感意蕴。

 

1.比喻,把熟透的麦子比喻为待产的婴儿、把麦芽比喻为牛毛;或拟人,把麦子拟人化(比喻、拟人;想象(虚写)的手法或采用了细节(动作)描写(想象或动作) 生动细腻地写出了麦子成熟时的状态,写出了作者对麦子丰收的期待。 2.①自家院子;②有一条名为“村村通”的水泥路;③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④饭馆门前的水泥地上;⑤在房顶上打的水泥地。 3.①眼前的高楼阻断了他与乡村的联系,引发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传统农业没落的感伤,离开家园的无奈;③对生活方式的变化(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迷茫。 4.①麦子成熟、收割的喜悦之情;②打麦场消失,夏夜村中缺少各种话题的集散地,没了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的遗憾之情;③对过去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忆;④农民进城打工却又期待回乡收割的无奈处境;⑤时代变迁迅速,有些农民无法适应,手足无措的尴尬。 【解析】 1.试题散文中的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此题从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注意答出“比喻”的手法,然后解释:把熟透的麦子比喻为待产的婴儿、把麦芽比喻为牛毛,在分析艺术效果。 2.试题情节的概括是散文常见的命题方式,往往概括物象的特征,事情的经过,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等,注意锁定文章的区位,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尤其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短尾的句子。结合“我发现他们的院子小得晒不开麦子,有的人家看得远,想得周全,翻盖房子时在房顶上打了水泥地,可以由房内提了粮食上去摊开晾晒”“有一条名为‘村村通’的水泥路”“水泥公路和沥青公路,条条都能通往你想去的地方——已经有麦子提前覆盖在上头了”“正将扬过的麦粒倒在饭馆门前的水泥地上晾晒”等分析概括。 3.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要求分析结尾中年男人会“手足无措,内心压抑,泪水无声地划过脸庞”的原因,结合“中年人熟练地卷起一根烟,迷离的目光越过地上的麦粒,望向高楼阻隔的远方,巨大的阴影像篱笆挡住了他”分析,可以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眼前的高楼阻断了他与乡村的联系,引发他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传统农业没落的感伤,离开家园的无奈;对无法融入城市生活的迷茫。 4.试题本题主要考查本题考查把握作者的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注意结合文章分析情感,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架豆分析,表层:麦子成熟、收割的喜悦之情;打麦场消失,夏夜村中缺少各种话题的集散地,没了孩子们嬉闹玩耍的乐园的遗憾之情;深层:对过去乡村宁静生活的回忆;农民进城打工却又期待回乡收割的无奈处境;时代变迁迅速,有些农民无法适应,手足无措的尴尬。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木业尽脱。 (苏轼《后赤壁赋》)

(2)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冯延巳《鹊踏枝》)

(3)_______,无限江山,别是容易见时难。(李煜《浪淘沙令》)

(4)有志与力,又不随以止也,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__________。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6)__________,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⑺把吴钩看了,_______,无人会,登临意。(辛弃疾《水龙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开头“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两句有何作用?

(2)这首词写景状物历来被人称颂,请分析上片的艺术特色。

(3)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张。拔去凶邪,登崇畯良。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沈浸醴郁,含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然而公不见信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冬暖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曰:“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由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廪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

(节选自韩愈《进学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治具张,拔去凶邪  毕:全部 B.贪多务得,细大不      捐:捐赠

C.沉浸醴郁,含咀华  英:精华 D.犹且月费俸钱,岁廪粟  靡:耗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无患有司不明    师道不传也久矣

B.然而公不见信人  寡人之国也

C.冬暖儿号寒      动得谤,名亦随之

D.窥陈编盗窃      余与四人拥火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假托先生劝学、生徒质问、先生再予解答,故名《进学解》;实际上是感叹不遇、自抒愤懑之作。

B.第一段是国子先生教诲学生的第一句话,激励学生应在“业”和“行”两方面刻苦努力,这也是韩愈认为的主观修养的重要方面。

C.第二段写学生针对国子先生的教诲提出质问,从三个方面进行有力的反驳。文章从肯定到否定,显出波澜起伏之美。

D.第三段写国子先生针对学生驳诘的辨析,其中先以工匠、医师为喻,说明“宰相之方”在于用人能兼收并蓄,量才录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3)乘马从徒,安坐而食。

5.韩愈认为学业发展、品行修炼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用一句原文回答。

 

查看答案

下列诗句对应传统节日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②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③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A.①元宵节 ②端午节 ③中秋节 ④七夕 B.①端午节 ②中秋节 ③七夕 ④元宵节

C.①中秋节 ②七夕 ③元宵节 ④端午节 D.①元宵节 ②端午节 ③七夕 ④中秋节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有的人止于形,______;______,而逞其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_______。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性的美丽。

①而用其智 ②只用其技 ③不持于技 ④以售其貌 ⑤有的人止于心

⑥有的人达于理 ⑦有的人止于勇。

A. ④⑤⑦①⑥③②    B. ②⑦⑥①⑤④③    C. ④⑦⑤②⑥①③    D. ①⑥⑤④⑦③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