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中国古代的法典蕴含着重德礼、慎刑罚,遵伦常、讲忠孝,重和谐、求和睦的民族精神。由此,思想家提出“明刑”(彰明刑罚)可以“弼教”(辅助教育),也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民了解它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表明法律非以刑人为目的,而以使民远恶迁善为目的,以期实现以刑弼教、以刑辅教。法家主张“以法为教”,使民知法既可以远离犯罪,又可以借法保护其自身的权益。正是由于法具有止恶劝善的功能,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因此守法者如沐春风,违法者如履薄冰。
历史上,明刑弼教的内容因朝代不同而略有变化。汉儒传承了以礼乐主宰刑罚的传统,确立了德主刑辅的指导原则,即朝廷以道德感动民众,刑法只作为辅助手段。例如,董仲舒借助阴阳五行之说,大力宣传“大德小刑”,以德化民教民,使民不敢为非、不触法禁。唐代法典《唐律疏议》开宗明义便宣布“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或教之用”,阐明了教化为先、刑焉其后,明刑弼教的真谏。韩愈也曾经说过:“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要达到天下大治,应效仿圣王,以德化天下,“亦以五刑辅弼之”。为矫正元末法纪败坏、人不畏法、肆意为恶的积弊,以严刑治国。他手订的《大诰》收集了严刑惩治犯罪的案例,意在教民“趋吉避凶”之道。《大明律》旨在运用法律打击奸顽,惩话犯罪,以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国家的纲纪。明太租还有意识地对某些案件重法又重情,借以表达明刑弼教之意。例如,“有子犯法,父贿求免者,御史欲并论父。太祖曰:‘子论死,父救之,情也。但论其子,赦其父。’”清代在承袭明代的立法思想的同时,对政刑与礼教的目的做了经典阐述,并指出立法的精义在于“明刑弼教”。《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开宗明义:“中国自书契以来,以礼教治天下,匡之直之而刑生焉。”
从明德慎罚,到德主刑辅,再到明礼导民,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两千余年的一个传统。它产生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之上,是人本主义的具体体现。认真贯彻实施则国兴,慢而废弃则国亡。这是一条历史规律。“以德化民”的“化”与“明刑弼教”的“教”二者具有相通性,目的都在于“导民向善”,使民远离犯罪。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是互相连接、互补互用的,国家治理不可忽视的二柄。法与德的结合减少了法律的滥用,柔化了法条严酷的外貌,便于民众接受。以德化民使民心向善,遏制了犯罪的动机,有利于避免法繁刑酷的虐政。德法互补互用,使道德法律化,遵守法律的义务和遵守道德规范的义务相一致,既止恶,而又劝善,使“明刑弼教”的“教”落到了实处。同时,德法互补又使法律道德化,使法律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节选自张晋藩《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重心》,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彰明刑罚、辅助教育就是通过彰显法律规范的内容,使人民了解教育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B. 儿子被判死刑,父亲行贿求情,最后判子赦父,这一事例体现明太袒重法律又重伦理情怀。
C. “明刑弼教”的“教”与“以德化民”的“化”之间存在相通性,目的都是使百姓“向善”。
D. 以德化民与以法治国互补互用,能止恶劝善,可以使法律道德化并使其具有稳定性和权威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列举不同时代的事例,论证了“明刑弼教”是贯穿中国古代治理的传统。
B. 文章以董仲舒大力宣传“大德小刑”的事例来论证汉代儒家德主刑辅的主张。
C. 文中用韩愈言论、朱元璋修订法律等材料,论证教化先行、刑罚居后的观点。
D. 文章从以德化民、以法治国、德法互补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古代在治国上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代的法律并非一味以刑人为目的,这对违法者具有约束力的同时,对百姓也有软化作用。
B. 清代的立法思想承袭于明代,《清史稿·刑法志》篇首就明确地阐释了政刑与礼教的关系。
C. 中国古代国家治理过程中,认真贯彻实施具有人本主义情怀的明刑弼教传统,国家方会兴盛。
D. 为了减少法律的滥用、柔化法条严酷的外貌、遏制犯罪的动机等,必须以德化民,使民心向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七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许多汉字如山、日、水、火、土……都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请参照例句,任选一个字写一段话。要求98字以内。
例:“月”字形如弯弯的月牙,“月”加“日”是“明媚”的“明”。“月”在中华文化中总是与清纯、静谧、乡情相联系,“朗月清风”让人神清气爽,“月是故乡明”则勾起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今年8月以来,我市交通集团智能卡公司全面完成了“城市通手机支付码”的系统开发建设,其技术路线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精确性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B. 哈尔滨永和菜业有限公司种植的西红柿全部采用绿色种植方式,柿子口感清爽,营养丰富,不仅远销到杭州、宁波等江南地区,更畅销哈市本地。
C. 根据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这场购物狂欢。11日零点过后9个小时,天猫“双11”全球狂欢节成交额就突破2135亿元。
D. 近两年,我省以提升耕地地力和禁烧秸秆为主要目标,提高了对全省秸秆还田工作的推进力度。今年全省仅玉米和水稻秸秆还田面积就已接近4000万亩。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在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B.因为这个实验不容出错,所以大家战战兢兢,不敢大意。
C.这家公司对职员的薪水锱铢必较,请个病假也要扣钱。
D.我们的作业就是我们的产品,既然答应老师就要一字千金,认认真真地完成我们的产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今天,改革精神更饱满,改革士气更 。40年改革开放,为亿万中国人烙下鲜明的精神印记,成为当代中国昭彰的精神标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我们有发展的心气,有奋斗的劲头,有凝心聚力的“中国精神”。必须以少年心气、青春姿态,坚定改革激情、唤起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今天,改革价值更笃定,改革力量更 。“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40年来,( )。过去6年多,中国的改革用一项项 的举措,回应百姓呼声,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它们让公平可及、让群众受益。新时代改革开放,让创造活力不断迸发,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交汇着历史与未来,影响着中国与世界。今天的中国,国家的现代化与民族伟大复兴 ,走的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未来,中国仍然要靠“关键一招”赢得明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顽强 雄伟 掷地有声 众彩纷呈
B. 振奋 澎湃 掷地有声 交相辉映
C. 振奋 雄伟 铿锵有力 众彩纷呈
D. 顽强 澎湃 铿锵有力 交相辉映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激发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啃硬骨头、闯难关、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B. 唤起改革激情、坚定改革壮志、激发改革决心,蹚险滩、啃硬骨头、闯难关,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C. 唤起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坚定改革决心,闯难关、蹚险滩、啃硬骨头,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D. 坚定改革激情、激发改革壮志、唤起改革决心,闯难关、啃硬骨头、蹚险滩,在实践中求真知,推动改革航船行稳致远。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更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
B. 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也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
C. 无数渴望美好明天的劳动者书写下自己精彩的人生,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
D. 无数劳动者渴望美好明天,书写下自己人生的精彩,也用双手推动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