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文字有四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和一处标点使用错误,请找出并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标点规范。
出店占道经营不仅有碍市容市貌,还影响大伙儿正常出行。上饶市城管局按照:“主次干道不准,街弄小巷严控,居民社区规范”的标准,持续对城区出店占道经营进行常态化整治,在确保主次干道秩序井然的基础上,于这几天集中力量对药店、市场、学校周边、夜宵摊点等占道做买卖现象较为严重的区域进行专项整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标点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 )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 ,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闻先生与其说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翔实的考证、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 ,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 ,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 ,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
1.依次填入横线中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引吭高歌 锦绣河山 满目疮痍 长歌当哭
B.引吭高歌 旖旎风光 满目疮痍 鼓盆而歌
C.悲歌慷慨 旖旎风光 哀鸿遍野 鼓盆而歌
D.悲歌慷慨 锦绣河山 哀鸿遍野 长歌当哭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而闻先生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上课是不拘形式的。
B.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
C.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所以他把课程排到晚间,而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
D.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而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他把课程排到晚间。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闻先生与其说是以翔实的考证、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
B.与其说闻先生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翔实的考证、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见解感动着我们。
C.闻先生与其说是以渊博的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感动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吸引着我们。
D.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的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
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诗中惯用各种手法来表情达意,如在《蜀道难》就运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蜀道开辟之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憎命达”,这是杜甫对李白的评价,而他自己又何曾不是这样呢?《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反映了他生活的窘迫和仕途的坎坷。
(3)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给人以独特的感受。如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句,给人一种凄冷之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古诗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
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写主人公因忧愁而夜不能寐,遂“揽衣”“徘徊”。
B.五、六句写主人公客居在外虽然有趣,但还是不如早日回家。
C.从出户彷徨到垂首入房,主人公心中的愁情逐渐沸腾到顶点。
D.本诗以叙事为主,语言虽朴素自然,但生动蕴藉,感人至深。
2.这首诗采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试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唐震字景实,会稽人。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后为他官,所至以公廉称。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震奏减纲运米④,蠲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吏有劳者,辄为具奏复其身。吏感其诚,事为尽力,所活无算。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擢浙西提刑。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咸淳十年,起震知饶州。时兴国、南康、江州诸郡皆已归附,大兵略饶。饶兵止千八百人,震发州民城守,昧爽出治兵,至夜中始寐。上书求援,未果。元兵使人入饶取降款,通判万道同阴使于所部敛白金、牛酒备降礼,饶寓士皆从之。道同讽震降,震叱之曰:“我忍偷生负国邪?”城中少年感震言,杀使者。民有李希圣者谋出降,械置狱中。明年二月,元兵大至,都大提举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未合,亟出犹可免。”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选自《宋史·唐震传》)
注:①牒:指简札,短信。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④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B.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C.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D.赵氏有守阡僧甚暴横/震遣吏捕治/似道以书营救/震不省/卒按以法/似道怒使侍御史陈坚/劾去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第”,亦指“及第”,指乡试中举的举人进京参加在秋季举行的会试和殿试,考中进士。
B.“擢”,指官员提拔。古代官员任免升降有一些专用名词。如 “晋” “陟”“提”等可以表示提拔官员。
C.“咸淳”,宋度宗赵禥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D.“昧爽”,天色纪时法,指天将明未明之时。中国古人用“天色纪时法”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震严于律已。唐震为人耿直,不随便与人结交,有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很高兴;权贵主动举荐,唐震也不为所动。
B.唐震为官清正。唐震为官,以公正廉洁著称;任临安府通判时,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
C.唐震心系百姓。江东大旱,唐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百姓;饶州城池被攻破的危急关头,唐震也不愿丢弃百姓独自逃生。
D.唐震忠勇报国。仆人劝唐震趁番江门城门还没有关闭,赶快出去还可以脱身,唐震怒斥不听;城破被俘,宁死也不签署投降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府有具狱将置辟,震力辩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
(2)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枪挑紫金冠
李修文
①谁要看这般的戏?新编《霸王别姬》。霸王变作了红脸,虞姬的侍女跳的是现代舞,一匹真正的红马扮乌骓。我先是手足无措,而后生出了深深的羞耻——所谓新编,在许多时候,并不是将我们送往戏里,而是在推我们出去。它像镜子,只照出两样东西:胆大妄为与匮乏。
②羞愧地离席。出了剧院,没来由想起了甘肃,陇东庆阳,一个叫做小崆峒的地方。三月三,千人聚集,都来看秦腔,《罗成带箭》。我到时,恰好是武戏,一老一少,两个武生,耍翎子,咬牙,甩梢子,一枪扑面,一锏往还,端的是密风骤雨,又配合得滴水不漏。突然,老武生一声怒喝,一枪挑落小武生头顶的紫金冠,小武生似乎受到了惊吓,呆立当场。
③我以为这是剧情,哪知不是,老武生一卸长髯,手提长枪,对准小的,开始训斥;鼓锣钹之声尴尬地响了一阵,渐至沉默,在场的人都听清了,他是在指责小武生上台前喝过酒。说到暴怒处,举枪便打。这出戏是唱不下去了,只好再换一出。我站在幕布之侧,看见小武生在受罚:时代已至今天,他竟然还在掌自己的嘴。
④梨园一行,哪一个的粉墨登场不是从受罚开始的?这台前幕后,遍布着多少不能触犯的律法:玉带不许反上,鬼魂走路要手心朝前,上场要先出将后入相……如此讲究戒律,却是为何?
⑤千百年来,多少伶人身上承载着这样的命数:三天两头被人喝了倒彩,砸了场子,不得科举,不得坐上席,甚至不得被娶进门去;在最不堪的年代里,伶人出行,要束绿巾、扎绿带,单是为了被人认出和不齿;就算身死,也难寿终正寝。
⑥戏台上那烟尘里的救兵、危难之际的观音,实际都不存在。唯有信自己,信戏,以及那些古怪到不可理喻的戒律。这些戒律不能改变那可怕的命数,但它总能赏你一碗饭吃,给你些许做人的尊严。
⑦在江西万载县乡村场院里,我看过一出赣剧《白蛇传》,那大概是我此生看过的用时最长、记忆也最刻骨的一出戏。
⑧这出戏只五回,而每一回竟长达一个多小时。戏台上,小青与法海,一场打斗,但见翎子翻飞旗杆挑枪,但见金盔跌落银靴生根。可能是我想多了,——编排这出戏的人真是看透了人世。漫长的时间之下,戏台上的打斗正如生活中的对抗,几乎将无休止地进行下去,既认真,又厌倦。
⑨戏台上,白素贞和许仙,他们说着西湖,说着芍药,彼此挨近着,端的是:隔墙花影动,金风玉露一相逢。就要挨在一起之时,又有意无意地闪躲开……一切都在微小处展开,又牵动着我的神经。到最后,这许多的端庄、天真和痴恋只化作山水画上的浓墨一滴,剩余处全是空白,演戏的人走向断桥、残垣,看戏的人则奔向空白处的千山万水。
⑩这便是戏啊,它让你沉醉其中,到了这时候,还分什么你看戏我演戏?我还清楚地记得散场之后的夜路。那一隅戏台被空前扩大,连接了整个夜幕:在月光下走路,折断了桃树枝,再去动手触摸草叶上的露水,都像一场戏。
⑪还记得安徽的一个小县城,在长江边一艘废弃的运沙船上看徽剧《单刀会》。那只不过是个寻常的戏班子。
⑫可是,这里的关云长,全然不是人人都见过的那个单一和呆板、受人供奉的关云长。看这出戏里的关云长:虽说逃脱了险境,惊恐、忐忑、侥幸却一样都没少,置身在回返的行船上,一遍遍与船家说话,以分散一点惊惧,惶恐得像个孩子。
⑬这一出乡野小戏,几乎照搬了元杂剧,竟然侥幸逃过了修饰和篡改;可以说,这出戏,以及更多的民间小戏,其实就是历史典籍。只不过,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是人心将那些被铲平的复杂人性、被抹消的文化印记,全都放置于唱念做打里残存了下来。这诸多顽固的存留,就是未销的黑铁,你若有心,自将磨洗认前朝。
⑭还是二月的北京,再次踏入美轮美奂的剧院,去看《战太平》。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声光电一样都没少。管他蟒袍与褶衣,管他铁盔与冠帽,都错了也不打紧,反正我有声光电;谋士的衣襟上绣的不再是八卦图,名将花云的后背上倒是绣上了梅兰竹菊,都不怕,反正我有声光电。
⑮唯有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却又分明看见一个真实的名将花云正在怒发冲冠,正在策马狂奔。他穿越河山,带兵入城,闯进剧院,来到没有畏惧的人中间,立马横枪,劈空断喝,一枪挑落他们头顶的紫金冠。
(取材于李修文的同名散文)
1.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从《霸王别姬》的“新”入手,引出新编剧的问题:胆大妄为与匮乏。为后文写戏剧传承中作者的见解作铺垫。
B.文中以徽剧《单刀会》中的关云长为例,反对将人物面具化,强调戏剧应记录复杂真实的历史事件,不能修饰和篡改。
C.“又是要命的新编”“又要继续一夜的如坐针毡”这两句照应开篇,显示出这类作品之多,表明了作者强烈的批判态度。
D.“修撰者不是翰林史官,而是人心”意为文化的传承应以尊重史实为基础,需用心去保护和传承,方能禁得起时光的考验。
2.文章正文有两处一实一虚写到了“枪挑紫金冠”,这样写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本篇文章在选材方面很有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