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人家 侯发山 据从老庙回来的驴友讲,那里山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人家

侯发山

据从老庙回来的驴友讲,那里山高,植被好,一条小河清澈见底,空气格外清新。二三户人家,民风淳朴,吃饭、住宿,都还不收钱……晓晓就心动了,打算去一探究竟。周六,她搭乘早班车出发了,两个小时后抵达镇上,然后转乘当地的面包车进山了。公路虽不宽,却是平整的水泥路,并不颠簸。面包车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晓晓运到了目的地。

一下车,给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这里像个盆地似的,四周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峦,有的山峰似莲花,有的像乌龟,有的如骆驼。山坡上深绿、嫩绿、浅绿,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像是给山坡披了一件绿色的披风。山风扑面而来,夹杂着花香、果香,还有玉米的芬芳。晓晓闭上眼睛,贪婪地呼吸着,呼吸着。往那些树丛中间瞧,隐约可以看到石头砌就的房子,无疑,那是农家院落。除了各种鸟呜,还有鸡鸣犬吠的声音,并不热烈。公路下面的沟里,便是小河。河水蜿蜒,不知道源头在哪里,更不清楚要流向哪里……好一个世外桃源啊!晓晓忍不住感慨道。

日头爬到了半空中,毫不吝啬地发出火辣辣的光芒。晓晓擦拭了一把额头的汗珠,完全是下意识地,沿着弯曲的小路来到小河边。

山谷狭窄的地方,汇集了一汪水,碧绿碧绿的。晓晓瞬间就后悔没有带泳衣。她环顾左右,四下看了看,不见一个人影。她急慌慌脱掉衣服,钻进了水里,鱼似的自由自在地游起来,感到一种彻骨的清凉和说不出来的舒服。

晓晓仰躺在水面上,两手大鹏似的展开,轻轻地划着水。在来之前,她上网搜了一下“老庙”的来历,老庙又名玉仙圣母庙,玉仙圣母就是王母娘娘,她老人家曾在这一带养蚕纺丝,后人修庙纪念,时间久了,这地方便成了“老庙”。晓晓想,当年王母娘娘的七个仙女是不是在这地方洗澡的?七仙女的衣服是不是在这里被牛郎偷走的?想到这儿,晓晓睁开眼睛,猛然看到山坡上一个男人盯着自己,晓晓“啊”地一声惊叫起来。那个男人也像是被惊醒似的,摇头晃脑,又唱又跳走远了,一边走一边把自己的一只鞋子甩到了山沟里,那样子倒像个神经病。晓晓回过神来,急忙从水里出来,顾不得身上湿淋淋的,忙把衣服套上,心跳才恢复正常。晓晓在水池边坐了会儿,湿漉漉的头发已被日头给晒干了,她便沿着山坡上的小路往上走。她不敢在河沟里久停,她怕那个疯子杀个回马枪。

时间已经过了正午,晓晓打算到一户村民家里讨点吃的,主要的是打听一下疯子的事情。晓晓就近寻到一户人家。院子里有棵皂角树,有些年头了,树干怕是两三个人合抱不住,树冠遮天蔽日,整个院落散发着阴凉。三孔窑洞。院落里有个石桌子,周边是石头凳子。一个篱笆围起来的菜园,一畦一畦的,有西红柿,有豆角,有黄瓜,还有一些,晓晓叫不出名字,花红柳绿,热热闹闹,很是养眼。家里只有老夫妻两个,看到晓晓,笑盈盈地迎上来,像是多年不见的亲戚来了。老大娘说:“城里来的吧?闺女,吃饭没?想吃啥大娘给你做。”山里人真是热情!晓晓说:“大娘,我……鸡蛋面条吧。”

老大娘说:“好,这好办,想吃肉却难。”

“多少钱一碗?”晓晓紧跟着问了一句。她知道,有两个行当在交易前必须谈好价钱,要不然,人家说多少就是多少,一个是理发,一个是吃饭。

“说啥钱呢。”老汉笑了笑。

“就是,就是,多添碗水的不是?我们也没吃呢。”老大娘转身去灶间忙活了。

院子的角落有个灶台,老汉把锅放上,抓起一把干草燃着,再架上几根柴火,一阵噼里啪啦,火就慢慢起来了。

晓晓想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问道:“大爷,咱这个村是不是有个疯子?……”

听到晓晓的问话,老汉没加思索,顺嘴说道:“有,有。”

晓晓的心放到肚子里了。

老汉又问:“你见到疯子了?”

晓晓点点头忙又摇摇头。

老汉说:“没事,见到了也不用害怕,这个疯子不打人,不骂人,整天就会疯疯癫癫地瞎唱。”

返程时候在路边等车时,遇到一个当地村民,是个中年汉子。晓晓打听那个疯子的事情。中年汉子的说法跟那个老汉几乎一模一样。

晓晓彻底放心了。

好多年后,晓晓带着老公和孩子又到了老庙。在老汉家打点午餐的时候,晓晓装作无意间提起了那个疯子。老汉回忆半天才想起当年的事。当然,他没有认出晓晓来。老汉呵呵一笑,说,那个“疯子”是他的儿子,不是真的疯。儿子无意间发现一个外地女孩洗澡,故意装疯卖傻的。

为啥子?晓晓怔了下,一时没明白过来。

老人说,他要不那样做,人家女孩怎么活啊?

一下子,晓晓心里边塞得满满的,暖暖的。

1.小说第二段为什么对老庙进行如此细致的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日头爬到了半空中,毫不吝啬地发出火辣辣的光芒。

(2)晓晓点点头忙又摇摇头。

3.“桃源人家”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设置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①细致的描写将老庙优美的自然环境呈现出来,表达了晓晓对这种环境由衷的赞美之情。②照应小说开头驴友的话以及题目中的“桃源”二字,交代了老庙人生活的环境,引起下文对淳朴民风的描写。 2.(1)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太阳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晓晓下水洗澡埋下伏笔。(2)“点点头”和“摇摇头”属于动作描写,反映了晓晓复杂的心理;“点点头”是因为她的确遇到过“疯子”,“摇摇头”是因为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她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 3.①老庙位置闭塞,风景优美,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②老庙民风淳朴,吃饭、住宿都不收钱,就像《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一样。③老汉一家和老庙村的村民待人真诚,心地善良,为了维护晓晓的名誉,共同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桃源遗风。 4.①在文章的结尾揭开谜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故事的戏剧性效果。②为了晓晓的名声,老庙人编造了这个善意的谎言,展现了老庙淳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老庙村民的赞美之情,深化了小说的主题。③照应小说的题目,老庙人就像《桃花源记》中的村民一样淳朴,引发读者的思考。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第二段为什么对老庙进行如此细致的描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本题考查分析重要段落的内容和作用的能力。认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段落作用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研读第二节,“豁然开朗的感觉”,“四周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峦,有的山峰似莲花,有的像乌龟,有的如骆驼。山坡上深绿、嫩绿、浅绿,层层叠叠,郁郁葱葱,像是给山坡披了一件绿色的披风。山风扑面而来,夹杂着花香、果香,还有玉米的芬芳。”“农家院落。除了各种鸟呜,还有鸡鸣犬吠的声音,并不热烈。公路下面的沟里,便是小河。河水蜿蜒,不知道源头在哪里,更不清楚要流向哪里……”,描写老庙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风,交代了老庙人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好一个世外桃源啊!晓晓忍不住感慨道。”表达了晓晓对这种环境由衷的赞美之情。这是内容上的作用。第一节就说老庙“民风淳朴”,下文的情节对老庙淳朴的民风进行了描写,所以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本小说的标题叫“桃源人家”,此处优美的环境和淳朴的民风真得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故第二节在结构上,与标题照应。 2.试题分析:题干是“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本题考查鉴赏品味精彩语言的表现力。首先回归文本,找到划线句子,看该句所写的对象,看有无使用技巧,圈出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內涵。本题难度较大,需要考生找到设题的区域,结合上下文的内容,联系设题句子的手法才能品味句子的含义。赏析句子的表现手法时,首先通过语句内容辨认,看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文段解释为什么是这种修辞,最后结合文段分析效果,分析效果首先答出一般效果,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具体的效果。赏析精彩句子的表现力,除了赏析句子在内容上的效果外,其次是赏析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如赏析本题的第(1)句,该句就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天气的炎热,为下文晓晓下水洗澡埋下伏笔。本题的第(2)句“晓晓点点头忙又摇摇头。”这是用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心理的句子。,其中“点点头”和“摇摇头”属于动作描写,结合小说的情节,此时晓晓的“点点头”是因为她的确遇到过“疯子”,而她“摇摇头”则是否定,因为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她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件事。这两个矛盾的动作恰恰反映了她复杂的心理。 3.试题分析:题干是“‘桃源人家’有多重意蕴,试简要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探究探讨文本反映得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道题考的是探究小说标题的多重意蕴。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分析文章的标题注意从和文章的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含义的分析注意从表层和深层的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作答,深层含义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作答。探究“桃源人家”的多重意蕴,要从“桃源”和“人家”出发,结合“桃源”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分析。“山高,植被好,一条小河清澈见底,空气格外清新。”“乘早班车出发了,两个小时后抵达镇上,然后转乘当地的面包车进山了。……面包车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把晓晓运到了目的地。”首先作者就展现了老庙闭塞的地理位置和优美自然环境,把老庙描写的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不仅环境美,人情也美。“二三户人家,民风淳朴,吃饭、住宿,都还不收钱……”,像《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一样,这表明桃源的民风淳朴。主要情节说了老汉一家和和老庙村的村民心地善良,待人真诚,为了维护晓晓的名誉,共同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有桃源遗风。 4.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的结尾设置巧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好处”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首先要了解小说结尾的方式有哪几种,明确了结尾的方式后,再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结尾的“好处”。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本小说的结尾方式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小说结尾以老庙村村名们为了晓晓的名声,编造出“疯子”这个善意的谎言,是为了展现老庙村民善良的人性和淳朴的民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从作者的情感态度看,这样的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老庙村民的赞美。结构上,照应小说的题目“桃源人家”,文章的结尾才揭开谜底,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增强了小说故事的戏剧性效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荀子不仅是先秦时代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当时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他所作的诗和赋,对后世都有深刻的影响。作为独立于文学体裁的“赋”,直接来源于《诗经》中的“赋”体。《诗经》有三种主要体裁或创作手法,即赋、比、兴,其中的“赋”体就是“直陈事体”,把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既不使用比喻来借物说明,也不通过描述其他事物而兴起所要表达的内容。

在秦汉之际,荀子和屈原的风格依然并存。楚汉之争的两位主角——刘邦和项羽,都曾有过即兴的亦吟亦唱式的诗歌创作,开创了汉乐府诗的先河。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后,曾到故乡沛县光宗耀祖,并在与乡人的聚会中即席歌诗:“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失败的西楚霸王项羽则在垓下被围中慷慨悲歌,吟诗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二人的作品风格明显有所不同,身为楚人的项羽更接近于楚辞的传统,而刘邦则更多了一些荀子诗赋的精神。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说:“大儒孙卿及楚臣屈原离谗忧国,皆作赋以风(讽),咸有恻隐古诗之义。”这是在说,荀子和屈原的赋都表达了政治讽喻的内容,坚持了《诗经》以来作赋的传统。班固接着说到,此后,先秦时期著名的赋家有宋玉和唐勒,汉代则是枚乘、司马相如和扬雄,但是,这些人因为更注重赋的形式,就逐渐失去了赋的实际内容。所以东汉学者扬雄就自我检讨说,写诗的人既注重形式,又注重内容,而写赋的人则只注意了形式。东汉时,辞赋因追随楚辞而走入了死胡同,人们这才又开始注重荀子的传统,使诗歌创作进入了朴实的古诗时代。《艺文志》记载有“孙卿赋十篇”,而现存《荀子》中只有《赋》和《大略》两篇,还有《成相》诗一篇。这种不一致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荀子的赋在传世的过程中有所缺失,一种则是班固所说的“十篇”,尽在现存的《荀子》之中,只是失去了明显的标记而已。事实上,《赋》和《大略》的诗赋也并不是十分连贯的整体,可以做一些篇章的区分。

当然,荀子首先是一位思想家,所以,在当今的古代文学史研究方面,讲到战国时期的诗歌创作时,很容易忽略荀子诗赋家的地位。讲到汉赋时,由于多半是讲枚乘、司马相如和扬雄等人的长篇绮丽之赋,也很容易略过与荀子诗赋风格比较一致的像刘邦《大风歌》那样的民间非专业诗人的诗歌创作,当然也谈不到荀子诗赋的影响。讲到汉乐府,则又倾向于研究《诗经》的影响,而跨过了荀子诗赋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再往下,讲到三国和建安时期的诗歌创作时,由于远离荀子的时代,更不会讲到荀子诗赋的影响。文学史研究中的这些缺憾之处,对于荀子及其文学成就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荀子是杰出的思想家,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荀子诗赋的地位。

(节选自《名作欣赏》2016年第8期,有删改)

1.下列不属于荀于文学地位不被重视的原因的一项是

A. 荀子的作品在传世的过程中有所缺失。

B. 思想家的名头掩盖了荀子诗赋家的地位。

C. 荀子的诗赋风格与民间非专业诗人比较一致。

D. 写赋的人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忽视了荀子的传统。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诗经》中的“赋”体主要是运用比喻、描写等手法把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表现出来。

B. 项羽的作品接近于荀子诗赋的传统,而刘邦则受楚辞的影响比较明显,他们用即兴的亦吟亦唱式的创作,开创了汉乐府诗的先河。

C. 东汉时期的辞赋因追随楚辞而陷入发展困境,人们又开始关注荀子诗赋的传统,使诗歌创作重新呈现古朴的风貌。

D. 因为枚乘、司马相如和扬雄的赋都没有表达政治讽喻的内容,也没有坚持作赋的传统,所以他们不能被称为文学大家。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荀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查看答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如今很多传统的习俗在春节越来越少见,爆竹也被限制了燃放的时间和地点。爆竹声意味着年味,但燃放爆竹也带来了诸多问题。请以“爆竹”的口吻写一段文字,阐述其复杂的心情。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不少于120个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刘病    B. 使不    C. 臣具以表    D. 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洎牧以谗诛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而又何羡乎?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 璧有瑕,请指示    B.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 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