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可是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这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但一遇见“木叶”的时候,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沈佺期《古意》)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

“木”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

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它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

(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屈原诗句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谢庄、陆厥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启发。

B. 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可以说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

C. “木”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要比“树”显得单纯,是“木”的一个艺术特征。

D. “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气息,是典型的清秋的性格。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屈原的诗句引出话题,即“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

B. 文章列举含“木叶”的实例,让读者从具体可感的诗中认识到这一意象的普遍性。

C. 文章在“木叶”和“树叶”的对比中把论证推向深入,引出诗歌语言暗示性的问题。

D. 文章在提出问题后,又用大量篇幅分析问题,最后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语言中的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只有留心才会察觉它的存在。

B. “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

C. 古诗中“木叶”的“木”是作为“树”的特殊概念而出现的,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

D. 艺术形象的领域,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因此在写作和鉴赏中要培养谨严的态度。

 

1.B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本题中,B项,“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错误。根据原文第②段“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这里关键显然在‘木’这一字”可知,古代的诗歌中很少看见用“树叶”而多用“木叶”,并非是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选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D项,“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错误。通读全文可知,笔者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后,在第⑥段指出“木”和“树”在艺术形象的领域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但文章并未提出解决问题的一系列具体方法。选项分析不正确。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 A项,选项说法正确。 B项,“‘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错误。根据原文第④段“‘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可知,“木”有“木头”的形象,而不是“双重形象”。选项说法不正确。 C项,“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错误。根据原文第⑤段“尽管‘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可知,是“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而不是树的概念一直左右着“木叶”的形象。选项说法不正确。 D项,“一字之差在表达上就相差千里”错误。根据原文第⑥段“‘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里”可知,文章是紧扣着“木”与“树”的差别来推理的,并非所有的表达都是一字千里。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里约奥运会上一大波“奥运表情包”刷屏。“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啦!”在女子100米仰泳半决赛后,以第三名成绩进入决赛的中国游泳选手傅园慧成为新晋“网红”。20岁的傅园慧表情丰富夸张而有喜感,语言幽默而耿直,被网友戏称为“洪荒少女”。中国网友忍不住惊叹:“这个女孩太可爱了!”“真实而不做作,我已经完全被‘圈粉’了”。美国媒体称,这个人她甚至连金牌都没有,但这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人比傅园慧更有趣、更享受比赛、更招人喜欢。

对于中国网友及美国媒体的热捧,可择其一谈谈你的观点、态度、感想?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完成写作任务。

 

查看答案

下面是四川“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标志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野生水禽是各种甲型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和最终来源,鸭子是流感病毒混合和“创新”的重要平台。禽流感病毒属于甲型流感病毒,             ,故称禽流感病毒,但有的禽流感病毒也同时感染人,如H7N9。

A. 因为主要不是以人类为宿主并感染人类

B. 由于主要是以禽类为宿主并感染禽类

C. 虽然为常见流感病毒,但是最容易发生变异

D. 其病毒基因变异后能够感染人类,病死率很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学生从“雪域高原”带回了当地的一些特产送给恩师,恩师万分感激地笑纳了。

B. 李红与张琳闹别扭,摒弃前嫌时,李红说:“让我们握手言和,结为秦晋之好吧。”

C. 市领导今天莅临我校指导高考考点布置工作,学校领导班子早已到校门口迎候了。

D. 评委老师们对我的演唱的点评,让我受益匪浅,衷心感谢各位的洗耳恭听!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努力创造遇事找法、办事依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B. 在“大学生掏鸟16只被判10年半”一案中,官方披露的证据显示,不仅嫌疑人利用QQ群、百度贴吧出售猎物,还能准确介绍猎物的名字、习性,“不识国家保护动物”的说法早已站不住脚。

C. 预计于2018年建成的港珠澳大桥,是桥、岛、隧一体化的超级交通集群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港珠澳三地交通的问题,成为深化港珠澳合作、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 受31日5.9级地震影响,虎跳峡景区和石卡雪山景区的部分景点已暂时关闭,为了游客及广大市民的安全,云南迪庆州旅游局发出公告,建议游客暂勿前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