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田记
①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③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④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而力未逮者二十年(_____) (2)彰君之赐乎(_____)
(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_____) (4)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_____)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况于他人乎 弦高将市于周
B.为从者之淹 操壶瓢为沟中瘠者
C.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 公之未贵显也
D.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2)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4.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4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殁 之 日 身 无 以 为 敛 子 无 以 为 丧 惟 以 施 贫 活 族 之 义 遗 其 子 而 已
5.以下全都表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
①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②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③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④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⑤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⑥廩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是___________诗(从题材看)的杰出代表。
2.下列关于以上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井列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愁”字见于言外。
B.在第二句中,“分付”即发付,安排意。弹等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 “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C.第三句运用通感手法,“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容筝声,直接流露出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
D.末句“收与”用语巧妙,似喜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想象新颖独特。
3.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街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7)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未眠
日川端康成
①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②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③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④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八十九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⑤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⑥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⑦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迎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⑧我家的狗产且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⑨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⑩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卜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⑪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1.第1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作者在文章第4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章第9自然段划线句“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自然的美“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
B.作者认为绘画中的花,固然很美,但相对于真花而言,便不“显现”。
C.作者对未眠之花的解读,披露出人与自然如何才算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
D.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发出感叹,“我”害怕死,于是告诉自己“要活下去”。
5.联系全文,作者由“花未眠”这一微不足道的现象引发了怎样的感叹和思考?
6.从内容、手法和结构角度,赏析文章标题“花未眠”。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仁者之梦
①在全球沉醉于不能持续(起码不能全球持续)的美国梦之际,中国要找一套与它“不同”而又“不争”的理想才能够避开西方的猜疑和敌视,为自己创造发展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我相信,相对于唯一真的“________”、相对于个人的“__________”、相对于性恶的“__________”可以是中国梦的特征。
②唯一真的文化基因使西方人把自由与平等视为必然的矛盾,不能共存。但是人类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往往纵横交错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这些人生和人间的现实,不可能一刀切地解决,只可以不断地平衡。中国传统的“中庸”有较大的包容性,对同异、矛盾的处理有较大的空间。中庸的不偏不倚不是西方式的妥协,是中国文化特别强调的适度与和谐。打个比方,西方人是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瞄准射靶,不闭着一只眼睛不成,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目标、枪准和眼睛连成直线,才能打中。对准目标、积极追求是西方典型。___________。在唯一真文化的西方坚持人人自由之际,中庸之道教我们建立和维持自由与平等的平衡关系。在西方坚持法治之际,中庸之道叫我们建立和维持法治与人治的平衡关系。妥协是利益博弈下的取舍,中庸是原则指引下的平衡,关键就在于遵循什么原则,而大我与性善就是很好的原则。
③在自由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大气候下,个人自由的膨胀把人人平等挤出去。西方有识之士也明白这是个不可持续的局面。他们极想找到一套可以平衡个人与人人的文明范式。中国的大我理念是中国的特色。在逻辑层面上,大我与小我是同时独立与统一于“我”,是对等而不是对立。大我是我,小我也是我,各有自身的价值,也有相应的义务。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对等。
④其实,小我、大我都是人的天性。但小我性显,无须鼓励;大我性隐,需要鼓励和栽培。大我在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中生存空间很小,但他们的小我世界又是不可持续。中国应该发扬大我,特别是理性的大我,也就是聚焦于发掘人类共享的经验和共有的期望。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有更多的认识、更大的包容。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博弈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理性的大我底下,人人会更认识我,包容我;我会更认识人人,包容人人。大我与小我相得益彰:小我(个人)的利益会因为得到大我的认许而取得更大的保障,大我(人人)的利益会因为得到小我的支持而取得更大的成就。
⑤西方文明对人性比较悲观。两千多年的原罪心态加上英式自由主义起源时的惨痛历史,驱使他们依赖法制去约束堕落的人性。中国的孔孟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乱世,理应也是对人性没有信心,但孔孟的伟大就是在人性有善有恶的认识底下提倡仁政,以道德去教化人,因此有性善、民贵之说。
⑥人类行为有多种制裁方式。最高是道德制裁,是种自制,不是人人可达;最低是法律制裁,是种强制,是无可奈何。中国传统倾向社会制裁,是种互制,几千年来维持着地方上的安宁。广大而复杂的中国社会单靠法律是不会太平的,只会制造酷吏或刁民。健全的基层组织才是关键,无论是乡绅父老或居民委员会,在血缘或共同利益的凝聚下,平衡法治与人治,发挥互律和共勉,才有真正的国泰民安。西方文明聚焦于抑恶,中华文明不忘扬善。西方强调法制,中国强调教化。两者不可或缺。
⑦西方是智者的文化,重真;中国是仁者的文化,重善。相对于西方,中庸能使我们不走极端,在原则指引下保持平衡。什么原则?大我原则要我们保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平衡,既保障了个人也丰富了整体;性善原则要我们保持法治与人治的平衡,经互律和共勉去达到国泰民安。在中庸调节下,大我与性善聚焦于适度的个人自由与社会公平。中国可以成为强大的国家——国富兵强,威慑四邻;也可以成为伟大的国家——海纳百川,惠泽八方。中华民族的中庸性格、中华文化的大我与性善内涵使我们能够创出与西方不同但又不争的新局面。因此,中国梦是仁者之梦。
1.文章第一段的三处空格应填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文章第二段内容概述西方的“唯一真”与中国的“中庸”的区别。
3.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二段的空缺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建立关系、维持平衡是中国典型。
②但是闭着一只眼就很难穿针引线,必需双眼同时用
③一只眼睛看得比较清楚,两只眼睛看得比较全面,但要又清又全才算掌握真相。
④因为两只眼睛才有两个视角,才能看到纵深,才能看出线与针孔的关系,才可,以把线穿上。
A.④③②①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③④②①
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而一项是( )
A.西方文化特征之一是真文化;中国文化特征之一是善文化。
B.西方文明聚焦于抑恶,中华文明不忘扬善但也惩恶。
C.西方社会强调法治,中国社会则强调人治与法治的平衡。
D.西方文明对人性比较悲观,中华文明对人性比较乐观。
5.联系全文,概括阐述“美国梦不能持续”(起码不能全球持续)的原因。
6.根据上文,“仁者之梦”之“仁”体现在哪些方面?除此之外,你认为“仁”之含义还有哪些?
阅读下面关于“门”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门,我们每天进进出出,人的一生也会进进出出各种各样的“门”,但我们有时却入不了“门”有时又出不了“门”;有时摸不着“门”,有时打不开“门”;有时希望关着“门”……它给我们带来多少喜悦、多少烦恼、多少启迪、多少警策。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