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有这样一句电影台词:“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自己就是全世界。”

 

走出你的全世界 那句电影台词告诉我们,应该学会出去走走。 出去走走就像千里马,驰骋于草原,望尽那一川春色;似南飞雁,星夜排云,唱响千里之外;如万里鹰,直击长空,自由飞翔于天地之间。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刚刚出去到斯德哥尔摩走了一圈,为中国赢回了世界的尊重。山东高密老家的《红高粱》不只是绽放于莫言的笔下,中国人传统中跳来跳去却总也跳不出那一片天的井底之《蛙》,如今也能够笑傲江湖。“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的理念却让他真正的实现了出去走走这一国人的心愿。“千言万语,何若莫言”,只想他能在魔幻与现实的路上继续出去走走,愈行愈远愈远愈强。 中国体育界出去走走的人亦不在少数。篮球拍出了震撼世界的铿锵之声,小巨人姚明22岁出去走走,以NBA状元的身份为火箭队赢得荣誉,个人获7次NBA“全明星”,被《时代周刊》列为“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姚明超越了篮球超越了国界,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飞人刘翔在2004年雅典以12.91的成绩平了保持11年的世界纪录。110米栏间的双腿前纵后跃跨出了中国出去走走的最强音。出去,见证强大;走走,继续辉煌! 中国海军已经昂首阔步冲破了第一岛链走向深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出去走走。10月上旬到中旬有七艘舰艇组成的海军北海舰队联合编队赴西太平洋海域展开远海训练,为航母战斗群日后的军事行动奠定基础。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争端,并不能阻挡住中国国力的增强;一再强化的美日安保条约,也必定不能阻挡住伴随着国力增强而逐渐强大的中国海军力量。就像美国退役海军上将迈克-麦克德维特所说的那样,“中国海军终将一点点走出去,这不应该令美国震惊”。 应该把出去走走当做生活的准则。出去走走是阅历的丰富,是生命的给养,不是瞎猫碰死耗子般的撞大运,亦不是搂草打兔子般的本末倒置,而是如王顺友万里传邮,崎岖山路留下串串足迹;似胡忠谢晓君夫妇支教孤儿,在高原上演绎并蒂雪莲;像李成环龚大锬为玉树孩子送棉鞋,即使归途车祸,亦为世间最美新娘。把出去走走当作人生的圭臬,生命亦会绽放绚烂之花。 只有出去走走,你才知道这里并不是全世界! 【解析】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材料就是一句话,对这句话进行分析,抓住主要词语。 【审题】 本材料很简单,只有一句话:“你如果不出去走走,就会以为这里是全世界。”考生可以赞成这句话的观点,认为应该“出去走走”,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角度构思成文。考生也可以不赞成这句话的观点,认为没必要一定要“出去走走”,也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思路来写作。也可以分析“这里”与“全世界”的辩证关系。 参考立意:1、应该出去走,因为这里不是全世界 2、出去走走才能拥有全世界 3、心在哪里世界就在哪里 4、这里未必不是全世界 5、不出去走走一样可以拥有全世界 6、走入全世界之后可能回不到这里来了(全球化中国失去了什么——日暮乡关何处是) 7、这里是全世界的一部分 8、外面大,自己渺小,面向世界,认清这里 9、走出去,但不要忘了这里 10、外面学东西回来把这里变成全世界 可用素材: 1、几年前一封题为“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辞职信在网络上一夜爆红,这份说走就走的勇气可谓是俘获了不少人的心声,活在当下,享受生活,这正是很多年轻人对于生活的态度与追求。旅行带给我们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不同的人对此亦有不同的体会。 2、喜马拉雅直冲霄汉,可上面有攀爬者的旗帜,撒哈拉沙漠一望无垠,可里面有跋涉者的旗帜;阿尔卑斯山壁立千仞,可其中有探险者的身影;雅鲁藏布江湍急浩荡,可其中有勇敢者的故事。成功不会自己来到你的面前,它需要你一步步地去追求。高二的道路布满艰险,但只要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终有一天会登上雄伟的顶峰。当你回首望着布满你坚实的脚印的道路,你就会由衷地感叹:“走一步,再走一步,真好!” 3、莫做井底之蛙 井底之蛙看永远不能体会到天空的广阔,看到的天空也只有井口大小。一个人做了井底之蛙,顶多称为无知;一个民族做了井底之蛙,则是一种悲哀! 4、2000多年前,文韬武略的汉武大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建交的喜讯,更是西域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 “丝绸之路”的开通,更将中国的视野扩展至南亚、西亚,甚至欧洲,于是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 5、1000多年前,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唐太宗推行了兼容并蓄的文化政策,将两条丝绸之路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中国的视野也随着唐朝的“巨无霸”海船远及非洲。同时,由于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也使中国文化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光照四邻,“唐人”一词便是这第二次盛世的最好见证。 6、300年前,出现了一位拒绝群臣上“尊号”的皇帝——康熙,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天子。他是我国帝王中第一个努力接受现代文明的人。他学过数学、物理、生物解剖,用水平仪治理过黄河,用三角学测过敌人据点,还亲手写了八九十篇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是他让中国的视野第一次接触了现代文明,同样是他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第三个盛世。 7、当英国人打到中国国门的时候,道光皇帝竟然问:“英吉利到回疆有无旱路可通?”两江总督牛鉴面对英火轮竟“疑其系牛拉”。真不知他们有何颜面去面对列祖列宗。可悲!可叹!可恨!一次次血的教训,一寸寸国土的沦丧警示我们:狭窄的视野足以致人死亡,更足以使一个民族受尽凌辱!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参考结构: 第一段,引用材料,提出中心论点:应该学会出去走走。 第二段,排比修辞,说说出去走的好处。 第三段,用正面事例证明出去走的好处。 第四段,用反面事例论证不出去。 第五段,总结并重申论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灵博之山,有象祠①焉。其下诸苗夷之居者,咸神而祠之。宣尉安君,因诸苗夷之请,新其祠屋,而请记于予。予曰:“毁之乎,其新之也?”曰:“新之。”“新之也,何居乎?”曰:“斯祠之肇也,盖莫知其原,然吾诸蛮夷之居者,自吾父、吾祖溯曾高而上,皆尊奉而祀禋焉,举而不改废也。”予曰:“胡然乎?有鼻之祀,唐之人盖尝毁之。象之道,以为子则不孝,以为弟则傲。斥于唐,而犹存于今;坏于有鼻,而犹盛于兹土也。,胡然乎?”

我知之矣!君子之爱若人也,推及于其屋之乌,而况于圣人之弟乎哉?然则祠者为舜,非为象也。意象之死,其在干羽既格②之后乎?不然,古之骜桀者岂少哉?而象之祠独延于世,吾于是益有以见舜德之至,人人之深,而流泽之远且久也。

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③”。则已化而为慈父。象犹不弟,不可以为谐。进治于善,则不至于恶。不底于奸,则必入于善。信乎,象盖已化于舜矣!《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也。”斯盖舜爱象之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之者之周也。不然,周公之圣,而管、蔡④不免焉。斯可以见象之既化于舜,故能任贤使能而安于其位,泽加于其民,既死而人怀之也。诸候之卿,命于天子,盖《周官》之制。其殆仿于舜之封象欤?吾于是益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然则唐人之毁之也,据象之始也;今之诸苗之奉之也;承象之终也。斯义也,吾将以表于世。使知人之不善,虽若象焉,犹可以改;而君子之修德,及其至也,虽若象之不仁,而犹可以化之也。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象祠:象的祠庙。象,传说中虞舜的弟弟。②干羽既格:舜命禹征有苗,三旬,苗民逆命,禹班师。舜乃广修文德,舞干羽于两阶,七旬,有苗归順。③瞽瞍亦允若:瞽、瞍,瞎子。舜的父亲有眼不分善恶,故名。允若:忠诚老实的样子。④管、蔡:周武王之弟,因作乱被诛。

1.根据文意,第二段中“克谐以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周天子任命诸侯的卿的制度是仿效了舜封象的办法。

B.作者最初认为苗民兴建象祠尼爱屋及乌,建象祠是为了表彰舜的高尚品德。

C.宣慰使安君因当地苗民之请重新修复了象祠,本文是作者应安君之请而专为象祠所作的篇记,主要是记述象祠的来龙去脉。

D.作者认为象受到舜的感化,上进向善。

3.简析唐朝人毁掉象祠而诸苗夷敬奉象的原因。

4.概括本文的写作意图。

5.本文运用了多种写作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

 

查看答案

    义田记

①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较也。

②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③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④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写出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而力未者二十年_____   (2)君之赐乎_____

(3)声色之多,妻孥之_____ (4)而家居俟代者与焉_____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

A.他人乎                     弦高将市

B.从者之淹                     操壶瓢沟中瘠者

C.置负郭常稔田千亩             公未贵显也

D.公虽位充禄厚,贫终其身       族之人不得其门者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

(2)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4.第②段画线句的句中应有4处停顿,请用“/”加以标出。

殁 之 日 身 无 以 为 敛 子 无 以 为 丧 惟 以 施 贫 活 族 之 义 遗 其 子 而 已

5.以下全都表现作者敬重范文正公“义举”的一项是(   )

①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          ②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

③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    ④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⑤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⑥廩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已而已。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④⑤

D.①②⑤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各题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1.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 2.这首诗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贬所途中。

1.王昌龄,唐代著名诗人,是___________诗(从题材看)的杰出代表。

2.下列关于以上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景,井列孤舟、微月、枫林三个意象,构成凄清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愁”字见于言外。

B.在第二句中,“分付”即发付,安排意。弹等者于此也就暗中登场。 “分付”同“与”字照应,意味着奏出的筝曲与迁客心境相印。

C.第三句运用通感手法,“千重万重雨”不仅写岭色,也兼形容筝声,直接流露出弹筝“流人”的复杂心绪。

D.末句“收与”用语巧妙,似喜听筝者的泪乃是筝弦收集岭上之雨化成,想象新颖独特。

3.这首诗中的“断弦”二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请就“断弦”这一细节作简要赏析。

 

查看答案

(1)何时倚虚幌,_______________。(杜甫《月夜》)

(2)不应有恨,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3)__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____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街荀子(劝学》)

(6)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观书有感》)

(7)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8)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花未眠

日川端康成

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②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有葫芦花和夜来香,也有牵牛花和合欢花,这些花差不多都是昼夜绽放的。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③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至少人的一生中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是很有限的,这是我的实际感受,也是我的感叹。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④画家雷诺阿说: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这是多么凄惨啊。他又说:我相信我还在进步。这是他临终的话。米开朗基罗临终的话也是:事物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米开朗基罗享年八十九岁。我喜欢他的用石膏套制的脸型。

⑤毋宁说,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光凭头脑想像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比如惟—一件的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光,这种情况确是很多。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⑥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只搞了一朵花插人花瓶,摆在壁龛里,我才凝神注视它。不仅限于花。就说文学吧,今天的小说家如同今天的歌人一样,一般都不怎么认真观察自然。大概认真观察的机会很少吧。壁龛里插上一朵花,要再挂上一幅花的画。这画的美,不亚于真花的当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是画作拙劣,那么真花就更加显得美。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赏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⑦李迪、钱舜举也好,宗达、光琳、御舟以及古径也好,许多时候我们是从他们描绘的花画中领略到真花的美。不仅限于花。最近我在书桌上摆上两件小青铜像,一件是罗丹创作的《女人的手》,一件是玛伊约尔创作的《勒达像》。光这两件作品也能看出罗丹和玛伊约尔的风格是迎然不同的。从罗丹的作品中可以体味到各种的手势,从玛伊约尔的作品中则可以领略到女人的肌肤。他们观察之仔细,不禁让人惊讶。

⑧我家的狗产且小狗东倒西歪地迈步的时候,看见一只小狗的小形象,我吓了一跳。因为它的形象和某种东西一模一样。我发觉原来它和宗达所画的小狗很相似。那是宗达水墨画中的一只在春草上的小狗的形象。我家喂养的是杂种狗,算不上什么好狗,但我深深理解宗达高尚的写实精神。

⑨去年岁暮,我在京都观察晚霞,就觉得它同长次郎使用的红色一模一样。我以前曾看见过长次郎制造的称之为夕暮的名茶碗。这只茶碗的黄色带红釉子,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透到我的心中。我是在京都仰望真正的天空才想起茶碗来的。观赏这只茶碗的时候,我不由地浮现出场本繁二郎的画来。那是一幅小画。画的是在荒原寂寞村庄的黄昏天空上,泛起破碎而蓬乱的十字型云彩。这的确是日本黄昏的天色,它渗人我的心。场本繁二郎画的霞彩,同长次郎制造的茶碗的颜色,都是日本色彩。在日暮时分的京都,我也想起了这幅画。于是,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⑩那时候,我去本能寺拜谒浦卜玉堂的墓,归途正是黄昏。翌日,我去岚山观赏赖山阳刻的玉堂碑。由于是冬天,没有人到岚山来参观。可我却第一次发现了岚山的美。以前我也曾来过几次,作为一般的名胜,我没有很好地欣赏它的美。岚山总是美的。自然总是美的。不过,有时候,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

1.第1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2.作者在文章第4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3.如何理解文章第9自然段划线句“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自然的美“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

B.作者认为绘画中的花,固然很美,但相对于真花而言,便不“显现”。

C.作者对未眠之花的解读,披露出人与自然如何才算真正达到精神敞开的境界。

D.作者对生命的短暂发出感叹,“我”害怕死,于是告诉自己“要活下去”。

5.联系全文,作者由“花未眠”这一微不足道的现象引发了怎样的感叹和思考?

6.从内容、手法和结构角度,赏析文章标题“花未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