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节选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越国以鄙远 鄙:把……当做边邑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通“供”,提供
D.夫晋,何厌之有 厌:厌倦
2.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小题。
一片槐树叶
纪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呵呵,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再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1.对诗的第一节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推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D.这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从外形和意蕴两方面对“一片槐树叶”作了集中的描绘,突出了全诗的中心意象,加强了感情渲染。
2.从全诗看,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 “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顶红帽子
程瑞嘉
七十五岁的秋明老汉去了一趟徽州,回来的时候,像变了个人似的。
十三岁那年,秋明的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更不用说拿钱供他读书了。为了不饿死,秋明辞别了双亲离开徽州老家。像当时的顺口溜说的: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一把雨伞,一个包袱,秋明从新安江顺流而下,到人间天堂杭州去讨生活。外面的生活很精彩,也很无奈。秋明干过商店的伙计,做过运输码头的短工和苦力,捡过垃圾。没有文化又在异地他乡,秋明的日子就过得很浪,很苦。他最后浪到了浙江的宁波,依然是过着靠捡拾垃圾度日的生活,饿不死,也不富裕。
时间像个磨盘,一圈一圈地转着,转眼几十年过去了。秋明由一个懵懂不更事的少年变成了一个头发和胡须花白、腰弯背驼、老眼昏花的七十五岁的老汉。生活的艰辛磨去了他衣锦还乡的美梦,有的是日里夜里对故乡的念想和企盼。
有人是生活的幸运儿,他们在外面靠努力和勤奋成了腰缠万贯的富人,回到家乡投资,办企业,甚至将自己的名字变成学校的名字,过着受人尊重、子孙满堂的幸福生活。秋明何尝不想这样呢?但生活似乎老开他的玩笑,总让他一辈子辛劳地推着大石头上坡,结果却一无所获,如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
秋明老汉最近总做梦,梦见回到了故乡,听到了久违的乡音,看到许多不熟悉的面孔,内心感到兴奋和激动,每次醒来,泪水都打湿了枕巾。要么就是长时间的失眠,脑子里有一个声音在呼唤,那是一个母亲对久未归乡的游子的呼唤。
秋明老汉终于被那个强烈的念头折磨得失去了形体,愁容满面。他于是打点行装,踏上了回徽州的行程。车窗外的景色迷糊了双眼,再也找不到儿时的感觉了,有的只是临近故乡的激动。“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老先生的诗好像就是为这时的秋明老汉写的。
虽说回到了故乡,但一切都改变了秋明老汉脑子里对故乡的印象。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当年的小伙伴已经大多不在了,即使还在的,也已经变成了不熟悉的生面孔。村庄比儿时更大了,也更新和繁荣了,家乡的变化让老汉欣慰。老房子早已不在,只记得房子的边上是学校,如今学校还在,也不是当年自己读过三年书的学校了。如今的学校让秋明老汉惊喜:校园又大,教室又宽敬,那么多的教室,能坐上千名学生吧?!突然,学校里放学的铃声大作,许多学生从教室里跑出来,把陷入沉思的秋明老汉吓了一跳。看着这么多可爱的孩子,放学跑到了公路上往家赶,秋明老汉是又高兴又担心,要是过往的汽车不注意碰到孩子怎么办?他听村里的人说,过往车辆碰到孩子的事情时有发生,好在还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恶性事件。学校也为这事伤脑筋,一直没有好的办法。
秋明老汉没有孩子,但他却比谁都更喜欢孩子。
要是学生的头上能戴一顶小红帽该多好,既可以提醒过往的司机当心,看上去也醒目,夏天还可以抵挡一下天上的毒太阳。想到这里,秋明老汉咧开缺牙的嘴笑了,他跨进学校的大门,径直向校长室走去。时间不长,秋明老汉又从校长室里愉快地走了出来,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秋明老汉把用捡垃圾换来的一千顶红帽子交给学校的时候,校长召集全校教师和学生举行了隆重的接受仪式:千名学生排成整齐的队伍站在学校的操场上,每人的头上都戴着一顶红帽子,初升的太阳照在孩子们红扑扑的小脸上。一个孩子跑出队列,喊一声爷爷,将一条红领巾戴在秋明老汉的脖子上,然后迅速跑回队列。孩子们伸出右手向秋明老汉敬少先队队礼。秋明老汉也笨拙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少先队队礼,站在秋明老汉身边的校长和教师都被他的举动感动得流下了眼泪。秋明老汉看着孩子们戴着他的红帽子在学校操场和校外的公路上走成一支浩荡的队伍,心里想从今以后谁敢说他秋明老汉孤身一人,他分明有了一千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想到许多路过的汽车司机都要停下来向他们鸣笛致意,他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秋明老汉提出为学校捐千顶红帽子,校长举行隆重的仪式来接受捐赠,这是出于对秋明老汉的尊重和感激。
B. 小说多次提到秋明老汉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体现了传统的游子情怀,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 衣锦还乡,是游子的梦想,秋明老汉看到他人赚钱后回乡办企业等,很风光,他受到影响因而回乡捐了千顶红帽子。
D. 小说引用了贺知章的诗歌,诗歌的意境映照着秋明老汉回乡时的情感,文章更具文学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小说第二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何作用?
3.小说标题是“千顶红帽子”,有人说改成“一个老人和他的一千个孩子”更好,你认为哪一个好?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16年9月25日,被誉为“中国天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的洼坑中落成启用。
不同于其他观测宇宙天体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接收的是肉眼看不到的射电波。虽然近年我国已建成5座口径从25米到65米不等的射电望远镜,但是,与美国的305米口径和德国1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相比,我们的观测能力还非常有限。
FAST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探测异常灵敏。与世界上最先进的望远镜相比,其综合观测能力提高了约10倍,将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它是中国自主创新的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为我国天文学跻身世界一流创造了条件。
FAST可以观测到更暗弱的天体和天体现象,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来分析它的物理本质,分析宇宙起源,宇宙演化和未来。这也意味着,FAST建成之后,我国可以正式收听来自太空深处的无线电波,探秘宇宙变迁、地外新星和生命体。
不过,从某一点看宇宙,视野有限,望远镜要形成阵列才能发挥更强威力。FAST将和我国其他5座射电望远镜组成“天眼”群,从而更好地获取天体超精细结构。
(摘编自《全球最大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今天正式启用》央广网2016年09月25日)
材料二:
FAST的建成使用同时意味着中国天文学也有自主知识产权。数千块单元组成的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是由南仁东主导的FAST最大创新点之一,FAST的反射面要进行大范围的运动,每一个单元反射面的作用是要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主动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与传统射电望远镜采用独立分块反射面单元技术不同,FAST主动反射面的主要支撑结构采用了创新性的索网技术。但索网的制造和安装难度都很大,尤其是钢索结构超高疲劳性能的要求非常高。
FAST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远超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规范,因此没有任何企业能够提供相关产品,南仁东等人只能将方向转向钢索的研制中。在两年的时间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几乎每一次的实验,南仁东都亲临现场,沟通改进措施。他们请来上海、南京等地的十几家单位以及国外索结构的顶级专家一起评审,同时也幸运地找到一家既懂技术、又有经验,同时愿意配合的厂家,在工艺控制上为FAST提供经验和产品,最终成功研制出钢索结构。
(摘编自吴丽玮《“天眼之父”南仁东:梦想与坚守》《三联生活周刊》2017年第41期)
材料三:
10月10日,FAST团队在京举行发布会表示,“中国天眼”探测到优质脉冲星候选体达数十个,其中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FAST超乎寻常的表现一举实现了中国在脉冲星发现领域“零的突破”,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研究表明,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高速自转的中子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发产生。其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一块方糖大小就相当于地球上一万艘万吨巨轮的重量。脉冲星的自3转周期极其稳定,其稳定度比目前最稳定的氢原子钟还要高1万倍以上,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而精准的时钟信号是为航天器导航的必要前提,因而脉冲星也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此外,由于脉冲星是在蹋缩的超新星的残骸中发现的,对它们的观察研究有助于人类了解星体蹋缩,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
(摘编自张保淑《“中国天眼”捕捉宇宙“脉冲”》,《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10-1408版)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接收的是射电波,目前已经探测到被称作人类星际航行的“灯塔”的脉冲星。
B. FAST采用球面主动反射面技术,主要支撑结构采用创新性索网技术,这一技术能将球面改成抛物面,通过球面的变形实现对天体跟踪式的观测。
C. 我国在FAST之前建成的5座射电望远镜,综合观测能力与美国和德国的射电望远镜存在明显差距,而FAST改变了这一状况。
D. 新型天体脉冲星是一种中子星,密度非常高,它以目前已知的最稳定的周期在高速自转,被誉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天文时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FAST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许多难题,但南仁东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为FAST的建成作出了巨大贡献,他被人称为“天眼之父”。
B. 因为FAST的索网技术对钢索结构的性能要求特别高,当时世界范围内都没有可借鉴的经验,所以FAST必须从头开始解决材料问题。
C. FAST能探测到我国之前5座射电望远镜探测不到的宇宙深处,它的建成使用,将让我国天文学在未来10到20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D. FAST投入使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已取得突破性成就,为我国探秘宇宙提供了可能,也为世界射电天文学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FAST的建设和使用,对中国天文学有何重要意义。请结合上述三个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周以来的近两千年间,我国城市建置一直是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唐朝长安城最为典型。城内纵横25条大街,把住宅区划分成整齐的110坊,形似围棋盘。坊门定时启闭,非时翻越坊墙处以杖刑。商业区只有东市和西市,四周也有围墙,是官方集中管制的封闭型的商业交易场所。坊市制的城市以便于统治管理为原则,突出的是政治中心,商业地位低下,城市活力有限。
剧烈的变化在宋代发生了。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意义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管理为中心的大城市”。《哈佛中国史》评价道:“(宋代)开封是之前从未有过的新型城市,它展现了前所未有的都市布局和生活方式。开封城是城市史上由古典型转变为近代型的开端,而且是世界历史中率先转型的城市。其特征就是城市格局由坊市制改善的街市制,即由封闭式转变为开放式,店铺遍布城市内外,居民、商人不但可以不受空间限制,在时间上同样不受限制,这就是夜市的盛行,繁华地带的夜市甚至通宵达旦。这就意味着,整个城市都是一个开放的大市场,是一座充满活力与自信的不夜城,也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座不夜城。
城市由宋以前封闭式的“城”强“市”弱的城堡,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即突出“市”的近代新型城市,由主要体现统治意志的城市体制,蜕变为兼顾商业、市民意志的城市体制,随之形成崭新的都市人文景观和管理模式。城市居民坊郭户与农民乡村户在户籍中分开,市民阶层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市井文化随之应运而生。市民阶层成为引导市井文化的主体,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这一开封拐点,走出一条新路,人民生活有了更多的精神、物质享受,其核心价值是城市的解放、人性的解放。正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所揭示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传统文化由此从单纯的农业文化变为农业文化与市民文化开列,农耕一元结构更新为城乡二元结构。商业的发达,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有了熙熙攘攘的闹市,有了高耸林立的酒楼,有了欢歌笑语的勾栏,城市的美感怦然显现。新型城市所展现的繁华美,强烈地冲击了文人,使之兴致勃勃地诉诸笔端,予以充满激情的记录或描绘,于是就有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城市的美首次充分展现并被发现,令后人神往。这一时代命题,正是《清明上河图》具有元典性的原因。美学学者罗筠筠即指出:中国城市审美文化的真正发生在宋代,“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的描绘世情的民间风俗画也创举性地登上画坛,其纯朴生动的内容、细腻写实的手法,不仅是宋代城市生活的艺术再现,而且是宋代城市审美文化物化产品的典型”。由此可以说,中国城市审美文化诞生于汴京,标本就是《清明上河图》。东京开封因此俨然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琥珀,遂成永恒,并成为中国人的精神故乡。中国市井文明就是由此诞生。
节选自程民生《〈清明上河图〉的文化效应》有删改)
1.下列对宋代开封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相对于唐朝长安,开封在城市布局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剧烈的变化。
B.开封的城市格局是一种开放式的街市制,店铺遍布城市内外。
C.很多繁华的夜市,可让开封的市民在时间、空间上过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
D.宋代开封的城市体制兼顾了商业、市民意志,但没有体现统治者意志。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唐朝长安城市布局整齐,是坊市制城市建置的代表。
B.市民阶层在宋代正式登上历史舞台,这导致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变化。
C.中国市井文化在宋代才真正发生,并由此诞生了中国发达的商业文明。
D.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首次以一种民间风俗画的方式充分展现了城市的美。
3.下列对文章的判断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主要通过对比,凸显了宋代开封作为近代新型城市的“市”的特点。
B.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与《哈佛中国史》的评价,都从历史的角度指出了宋代开封的开放式特征。
C.作者从多个方面说明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开封拐点”的内涵和意义。
D.学者罗筠筠的话,指出了《清明上河图》作为中国城市审美文化元典的重要价值。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对于一样事物会有三种态度:实用的态度,科学的态度,美感的态度。三种态度对人生都有价值,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①____,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各自的功能不一样。出于实际价值的需要,多数人会注重实用的态度。少数人会有科学的态度,人们最缺的是审美的态度,培养审美的态度,②_____,却可以“免俗”,可以净化心灵。③______?最重要的是学会超越实用需求,依靠形象和直觉获得美感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