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班主任在迎新生师生座谈会上发言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

下面是某班主任在迎新生师生座谈会上发言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班的任课教师个个都是精英。语文老师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今年又成功忝列特级教师,成为我们学校的骄傲。数学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其教法被其他老师纷纷效尤。英语老师不光课教得好,还是位作家,今天他为大家送上他的新书,请大家笑纳。音乐老师歌声悠扬,稍后她将为大家献丑唱一首歌,请大家欣赏。最后希望大家在座谈会上不吝赐教,畅所欲言即可。

 

①“忝列”改为“评上”;②“效尤”改为“效仿”;③“笑纳”改为“收下”;④“献丑唱一首歌”改为“高歌一曲”;⑤“不吝赐教”改为“不要拘束”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语言运用的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的的当等。此题主要是谦敬、用词环境等不得体,其中①“忝列"属于谦敬不当,“忝列”是谦辞,改为“评上”, ②“效尤” 仿效坏的行为,是一贬义词,应改为“效仿”; ③“笑纳”套语,用于请人收下自己的礼物,改为“收下”; ④“献丑唱一首歌” 谦辞,在展示作品或演出时,表示自己技能很差,此处是用于英语老师,故改为“高歌一曲”; ⑤“不吝赐教”,不吝惜自己的意见,希望给予指导。请人指教的客气话,改为“不要拘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然而,________,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_________,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鲲鹏展翅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出月亮升起和缓慢移动的过程,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3)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其南北坡产生一面昏暗、一面明亮的奇异景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刘禹锡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免职而重归故地洛阳后所作。②蜘蛛集:古人认为蜘蛛聚集,寓示着喜事临门。③谷:指谷风,即东风。④濩落:沦落失意的样子。⑤商歌:春秋时宁戚高唱商歌,以引起路过的齐桓公注意,后得到赏识并成就大业。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二句,以“远谪”对“初归”,远谪时的年轻人,归来时已变成了鬓发苍苍的老人,反映诗人这些年来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悲辛。

B. 第三、四句,描写了古吏离去、门庭冷落与内室宁静、邀约老僧两个情景,反映诗人因世情冷漠而心灰意冷,便借学禅问佛来寻求寄托。

C. 第五句以“不见”写出诗人一直难遇好事的失意,第六句以“欺”字写出诗人身形佝偻、行动不便的窘况,两句表现出诗人的落魄、衰老。

D. 全诗紧扣题目展开,先由“罢郡归洛阳”之事起笔,接着写自己归来后的真实境况和切身感受以“寄友人”,于娓娓倾诉中贯注了真情。

2.最后四句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子良,字汉臣,涿州范阳人。末四方兵起,所在募兵自保。子良率千馀人入燕、蓟间,耕稼已绝,遂聚州人,阻水,治舟筏,取蒲鱼自给,从之者众,至不能容。子良部勒定兴、新城数万口,就食东平,东平守纳之。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因以宿帅之众夺全所劫老幼数万以还。全怒,连徐、邳之军来攻。子良与宿帅斫其营,全失其军符,走死扬州。时金受重围于汴,声援尽绝,有国用安者,图以涟水之众人援,道阻,游兵不能进。子良与一偏将昼伏夜行,得入汴,达用安意。金君臣以为自天降也,曲赐劳来,凡所欲,皆如用安请。因以徐、宿授子良。明年,子良进米五百石于汴,授荣禄大夫,总管陕西东路兵马,仍治宿州。当是时,令已不行于陕,而用安亦卒不得志。徐、宿之间,民无食者,出城拾鲁穟以食,子良严兵护之,以防钞掠。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泗守阅兵,将图之,子良与麾下十数人即军中生缚其守。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岁戊戌,率泗州西城二十五县、军民十万八千馀口,因元帅阿术来归。太宗命为东路都总帅,授银青荣禄大夫,升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管领元附军民,进金紫光禄大夫。庚子,赐金符。自兵兴以来,子良转徙南北,依之以全活者,不可胜计。中统二年夏四月,世祖命为归德、泗州总管,降虎符,仍管领泗州军民总管。八年,卒,年七十八。赠昭勇大将军、佥枢密院事、上轻车都尉,追封清河郡侯,谥翼敏。

(选自《元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B.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C.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D.久之/守弃东平还汴/檄子良南屯宿州/又南屯寿州/夏全劫其民出鸡口/李敏据州/子良率麾下/造敏敏欲害之/走归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中国历史上由女真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曾灭北宋,后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夹击下覆亡。

B.金紫光禄大夫,古代文官官职名,初为加官,无职掌,隋唐以后为散官,在元代为从一品。

C.世祖,古代皇帝庙号,一般用于朝代的正式建立者,或统一天下的君主。

D.虎符,即兵符,是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持符者拿其中一半即可调兵遣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良招募有方,民心归附。金末时局动荡,各地招募军队自卫,他带领民众以水为屏障,建造船只,采蒲根、捕鱼维持生计,归附的人多得难以容纳。

B.子良善于用兵,取得胜利。夏全联合大军攻打宿州,子良与守将偷取夏全军符,敌人不战而败;后他又带领部下活捉了想加害他的泗州知州。

C.子良爱护百姓,宅心仁厚。他曾率众救回被夏全劫掠的老幼百姓数万人,也派兵保护出城寻找食物的百姓,对于想到别地去的百姓,他也以船只资助。

D.子良生前加官,死享哀荣。他先后担任京东路行尚书省兼都总帅,归德、泗州总管等职,被赐予金符、虎符;死后受追赠和追封,得到谥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猝遇敌,子良被重伤,乃率其众就食泗州。

(2)民不欲北归者,欲走傍郡,子良资以舟楫,无敢掠其财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