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引发观剧热潮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导演在片头巧妙地利用日晷指示时间,既突出了剧中主题,又渲染了紧张气氛。大家对这日晷所指示的“十二时辰”有多少了解呢?

十二时辰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那时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个月的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变换一次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中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摘编自《“十二时辰”简史》,人民网2019年7月26日)

材料二:

5月20日,被喻为“根本性飞跃”的新国际单位制正式生效,实现了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之上,意味着“国际单位制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在7个国际基本单位中,时间测量的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强、应用面最广。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能够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能、更高效,社会管理更便捷、更可靠,同时能极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例如,在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等领域,均离不开对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如果时间测量准确度不能突破很秒量级的限制,就不可能有当今万亿元规模的全球导航定位产业、卫星定位需通过测定电磁波信号传播的时间,来测定卫星与地面物之间的距离,1微秒的时间测量误差,导致的地面定位误差约为300米,所以说,空间位置的准确度取决于时间度量的准确度。

(描编自沈则瑾《国家时间频率计量中心上海实验室落地》)

材料三:

标准原子钟借助的是数千个振荡的铯原子,并且主要通过各自独立测量完成计时。而最新的原子钟让原子更加紧密。在新原子钟中,锶原子被挤压成一个微小的三维立方体,密度是之前原子钟的1千倍。最新原子钟使用的是量子气体,在这样气体中的原子数量更多,这意味着原子的振荡将更加纯粹而且稳定时间更长。这是实现更准确时间测定的关键。

为何我们努力想要更准确地测量?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的想法都取决于我们对于时间的准确测量。时间膨胀是爱因斯坦在广义相对论中提出的一种影响,本质是说引力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在地球上我们之所以无法感觉到是因为这种影响很小,但是它仍然存在。佛罗伦萨大学高精度计量团队的Nicola Poli称:“现在的原子钟非常精准,你可以使用它们测量我们在地球上经历的截小引力影响。这就为我们研究地球本身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摘编自《史上最精准原子钟,计时准确度提升20倍!》)

1.下列对材料中“时辰”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二时辰制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个月的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这是“时辰”这个概念产生的基础。

B.人们利用太阳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太阳变换一次展位便为一个时辰,约相当于现在的1个小时。

C.根据史书,汉代曾以“日加串”表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这时还带有方位的意味,后简化为“午时”等称呼,与方位脱离了关系。

D.除了以地支命名外,十二时辰中还有“鸡鸣”“日出”“食时”等更形象化的称呼,这是根据一天中太阳的状态、人的活动来命名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7个国际基本单位全部建立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之上,国际单位制进入了量子化时代,其中时间测量技术将来也是最为先进的。

B.当前全球导航定位产业能够发展到万亿元规模,得益于时间测量准确度能突破微秒量级的限制,否则定位会有巨大误差。

C.最新原子钟使用量子气体,这会使原子数量更多,原子的振荡将更加纯粹而且稳定时间更长,测量时间更加精准。

D.根据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引力会影响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虽然在地球上我们难以感觉到这种影响,但是它仍然存在。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极力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度的原因。

 

1.A 2.A 3.①使我们的域市更智能高效,社会管理更便捷可靠,生活方式得到极大改变。②使许多科学研究的想法更加科学,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来新的可能。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文中,确定答题区域范围,联系上下文,筛选答案。 B项,太阳运行“一昼夜”需要十二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4个小时,故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C项,“与方位脱离了关系”错,“午时”等称呼是由“日加申”这样的称呼简化而来的,太阳所处的方位仍是其命名的基础。 D项、“根据一天中太阳的状态、人的活动来命名的”表述不全面,“鸡鸣”是根据动物的活动来命名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 A项,“其中时间测量技术将来也是最先进的”过于绝对,原文只说“在7个国际基本单位中,时间测量的准确度最高、稳定性最强、应用面最广”。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解答此类题型,考生先要通读所有材料,确定答题区间,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本题答题区间是材料二和材料三,根据村料二中的“高精准度时间的应用,能够使我们的城市变得更智艺术能、更高放,社会管理更使键、更可、同时能大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这就是我们极力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度的第一个原因。根据材料三中的“事实上许多科学研究的想法都取决于我们对于时间的准确测量”以及“可以使用它们测量我们在地球上经历的微小引力影响。这就为我们研究地球本身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得出极力提高时间测量的准确度的第二个原因是可以使许多科学研究的想法更加科学,为科学研究带来了来新的可能。 答案第①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个人对待社会有三种态度,也可以说是态度的三个层面。

法律性对待。法律是道德的最低要求,它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共同契约,也是社会对个人的基本约束力。个人自由即使充分发挥的时候,仍然不可随意放火、杀人、闯交通红灯。遵守法律,是个人最低的社会责任。法律性对待,是一种服从,一种必要的遵守。

论理性对待。每个人都有服从法律的义务,而把法律与执法、遵法化为自觉,则需要伦理。伦理要求我们要自觉地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社会中有一些共同规范,例如在公共汽车上,不可以随便抽烟、喝酒、打牌,干扰交通秩序。

伦理原则是历史的产物。它会随时代而变迁,也会随着地域的变迁而变迁。例如当下的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如果没有离婚,就必须遵守婚姻的伦理规范。而一些伊斯兰的国家,实行的是多妻制,一个男人同时拥有几个妻子而不算违反伦理规范。在19世纪之前,中国实行严格的孝道,父亲死了,你即使担任再大的官职,也必须回到家乡守孝三年,名为丁忧,现在没有这项规范了。

道德性对待。道德与伦理既相关又不同。在康德的体系里,两者分不太清楚。李泽厚先生的“伦理学”,则把“伦理”与“道德”加以区分,他把“伦理”界定为外在社会对人的行为规范和要求(通常是指社会的秩序、制度、法律、习俗),而把道德界定为人的内在规范,即个人的行为、态度以及心理状态。伦理是相对的,而道德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康德称之为不同于动物的“心理形式”,李泽厚则称之为“人性能力”或“文化心理结构”。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告诉孩子接受伦理秩序、伦理规范,然后又把这些外在的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心理形式——绝对的道德律令,康德称之为内在的绝对命令。例如,看到一个人掉到河里,你会从内心发出一道命令,赶紧去救他。救他不一定是因为爱他,即不一定是道德情感的要求(不是人性情感),而是作为一个人,你有不忍之心,有怜悯之心,有孟子所说的“四端”,有这种人性能力,你就会毫不犹豫的去行动。这种道德行为是绝对的,没有任何功利计较,你不会想到你是科学家或作家,具有很重的生命分量,而掉下去的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在这里,道德行为一旦相对化了,例如,考虑掉到水里的属于什么人,是坏人还是好人,如果是坏人掉水里去,为什么要去救。这种种考虑,都会导致道德的崩溃。

上边所讲的个人对待社会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式,这也可以说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这些责任包括法律责任、伦理责任与道德责任,尽管这些责任,从表面上看,是为社会,实际上又是为个人。因为如果没有社会基本秩序的保证,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就会全部落空。如果社会处于动乱动荡中,个人到处游审,连一只狗都不如,还侈谈什么自我实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性对待、伦理性对待和道德性对待,都是我们对社会应有态度,是我们在不同层面对社会应尽的责任。

B.告诉孩子接受伦理秩序、伦理规范,并把它们转化为自己内在的社会道德要求,是教育的终极目的。

C.我们救一个人不仅出于道德情感的要求,更是出于一颗不忍之心、怜悯之心的绝对命令。

D.为个人为社会,我们都该尽义务和责任,只有个人实现了生命的价值,才能保证社会的基本秩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先总述,然后分别阐述对待社会的三种态度,最后在总述三种态度对社会的意义,结构严谨,脉络清晰.

B.文章论证方法丰富多样,有例证法、引证法和正反对比论证法,但用的最多的还是举例论证的方法。

C.伦理原则会随时代变迁,作者列举当下中国一夫一妻制和一些伊斯兰国家的多妻制,来证明该观点。

D.文章举救落水者的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道德行为必须是绝对的而不是相对的道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遵守保障社会秩序的共同契约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要求。

B.在公共汽车上随便抽烟、喝酒、打牌等干扰交通秩序的行为,都是没有尽伦理责任的表现。

C.个人必须自觉遵守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范,这是伦理的要求,不遵守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D.法律和伦理都是外在力量对人的规范和要求,而道德则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内在要求,因此三者中境界最高的是道德性对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云南省的一位扶贫干部“狠怼”贫困户的视频火了。视频里,这位干部对贫困户说:“幸福不是张嘴要来的,不是伸手要来的,不是在家中跷着脚等来的!你看看那些开车、住大房子的人家,哪个是靠低保富起来的?不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吗?”

对此,有网友说“讲得好”“有道理”;也有网友不以为然:大道理谁不会讲?农产品价格低廉,守着一亩三分地,一年忙到头,累死累活也发不了家,致不了富。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主任在迎新生师生座谈会上发言的初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我班的任课教师个个都是精英。语文老师在教学上颇有建树,今年又成功忝列特级教师,成为我们学校的骄傲。数学老师教学成绩突出,教学方法灵活,其教法被其他老师纷纷效尤。英语老师不光课教得好,还是位作家,今天他为大家送上他的新书,请大家笑纳。音乐老师歌声悠扬,稍后她将为大家献丑唱一首歌,请大家欣赏。最后希望大家在座谈会上不吝赐教,畅所欲言即可。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巧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然而,________,也引发了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担忧。尤其是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被采集。_________,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相关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多管齐下,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华为今日正式发布自有操作系统:鸿蒙!消息甫出,   燃爆舆论场。

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不   ,不下“先手棋”,不抓住创新主动权,如何避免“卡脖子”?怎能化危为机?不必妄自菲薄,也无需妄自尊大。鸿蒙一开,并不等于   ,用任正非此前的话,就是“我们仍然缺乏良好的应用程序生态系统”。整个系统建立良好生态,需要时间,也需要机会。更何况,面对“群狼”环伺,(   )。

鸿蒙一开天地宽!华为加油,中国加油,   中华当有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猝然  深思熟虑  万事亨通  切记

B.猝然  谋深计远  万事亨通  谨记

C.顿时  谋深计远  万事大吉  切记

D.顿时  深思熟虑  万事大吉  谨记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B.无论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还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抱负,华为的隐忍与坚守。

C.无论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还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都让人看到了华为的隐忍与坚守,华为的抱负。

D.不仅是“鸿蒙”系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而且是“鸿蒙”这个名字所具有的深刻隐喻,人们都从中看到了华为的隐忍,华为的坚守与抱负。

3.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突围

B.百倍的努力,不断的超越,才能帮助我们实现突围

C.我们要实现突围,只有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D.我们要实现突围,更需百倍努力,不断超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