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下面是高三年级学生李小华写给学校宿管中心的一则申请,在格式、用词和语法上有五处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申请
宿管中心,我是住在1栋101寝室的李小华。因为与同寝室同学的作息习惯截然不同,致使睡眼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保证有足够的睡眠,确保学习效果,以便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我坚决要求调换宿舍,请务必同意。
2019年10月10日
根据下面文段的内容,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40个字。
艺术活动不可无“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创作者来说,不但在他提笔之前,必须先有丰富的生活、真切的体验;就是在他提笔之后,他的创作过程,也还同样是体验的过程。他必须有一种如同身临其境、亲见其人的感觉,才能进行创作。对于欣赏者来说,他要是不能首先体验创作者所灌注在这一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他就不能领会欣赏这一作品。而他的领会欣赏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体验的过程。总之,要是没有真实的体验,不把“我”浸染于其间,那是艺术的门外汉,是既谈不上创作,也谈不上欣赏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的国庆假期,微信朋友圈里少了很多打卡式的旅游照片,多了不少旅游过程细节的感悟分享;少了很多_________的定位,多了不少对旅游地历史文化的考究……( ),其中的点滴变化无不反映出国人物质文明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丰富。
中国老百姓越来越注重旅游的品质,过去“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_________式的旅游,已转变成满足不同需求的定制化、个性化旅游,虽然方式各异,却都充分表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得到不断满足。
年休假制度的完善让国庆假期不再是出游的首选,更_________的休息时间让人们有了更多自主安排的时间,使得旅游不再是节假日的“特产”,朋友圈中时时都能看到发自世界各地的旅游感悟,时时都能在“诗与远方”中获得幸福。
朋友圈切口虽小,但却能_________社会变化,展现社会进步。这变化是全面小康即将到来的缩影,这进步更是中国梦不断照进现实的体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夸耀式 蜻蜓点水 充裕 洞察
B.炫耀式 走马观花 充沛 洞悉
C.炫耀式 走马观花 充裕 洞悉
D.夸耀式 蜻蜓点水 充沛 洞察
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朋友圈这面镜子折射着国人的生活方式
B.朋友圈是折射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面镜子
C.国人生活方式通过朋友圈这面镜子折射
D.国人生活方式折射在朋友圈这面镜子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虽然方式各异,却都充分表明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不断地得到了满足。
B.方式虽然各异,却都充分表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得到不断满足。
C.虽然方式各异,却都充分表明向往美好生活的人们得到了不断的满足。
D.方式虽然各异,却都充分表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不断得到满足。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琵琶行》中琵琶女弹奏结束后,白居易以四周的安静烘托她技艺高超、音乐让人回味无穷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师说》中,韩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反问引出不从师的危害,从而说明从师的重要性。
(3)有些美好的东西往往用言语难以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中的这两句正可以表达这种感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弟侄书堂
杜荀鹤(注)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注)杜荀鹤,晚唐诗人。曾历黄巢之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战乱让作者饱受磨难,家境贫困,故而开篇“何事居穷”的质问就带有强烈的愤慨,奠定了本诗的感情基调。
B.颔联“干戈地”“礼乐风”形成鲜明对比,既点明书房主人的勤勉好学,更显其卓然品格,作者对此深感慰藉。
C.尾联是对弟侄的勉励之语,作为长辈,作者谆谆告诫弟侄年轻时要珍惜时光勤勉求学,为将来奠定扎实的基础。
D.这首诗语言自然晓畅,通俗浅近,无一字难解,不事雕琢而耐人寻味,其对弟侄的劝勉也给读者深刻的启示。
2.这首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