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铁锅平放地上,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痴李老三

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铁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城里人戏称为锅城。

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曰:“梨园婆娑,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热热闹闹。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过上快节奏的生活,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慢节奏的戏也几乎无人问津。

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

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怜悯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

年轻时,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洪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爱戏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演出的《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彩片段。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夫妻俩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花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

夫妻二人边走边唱。走着,唱着,女人忽然软绵绵地靠在了李老三的肩臂上。女人走了。

李老三右手持着一把红伞,一直为女人撑着。送走了女人,李老三收藏了红伞和黑戏包。伞是女人先前买的道具,戏包是李老三和女人手牵手逛街时一起看中买的。李老三相信,女人自藏于伞下。李老三自此只听戏不唱戏。

在锅城,李老三靠着录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听了几年戏后,经不住儿子劝说,进城了。那是一个锅城根本无法比拟的真正的城。在城里,李老三先是靠录音机听《柴房会》。录音带换成了光盘,李老三不仅有声听,还有得看。

莫二娘:(入室,见室中有异,又闻蚊帐内鼻鼾之声,揭帐探视。)啊!是何方狂汉,酣睡在帐中?(莫二娘用手一拂,老三翻身下床。)

李老三:哎呀!怎么静静跌落眠床下?(老三坐地搔首狐疑。)

……

看着电视里李老三初遇鬼魂莫二娘,戏中的李老三在二丈高的竹梯上蹿下跳,欲逃无路,惊恐万状……李老三目不斜视,看完,想唱又不张口,一动不动,呆呆坐上半天,恍若隔世。

一日,李老三在报上看到城里大戏院请了一著名潮剧团,连演三天,戏目有《柴房会》。看到《柴房会》三个字时,李老三的眼直了。《柴房会》开演那晚,李老三收拾齐整,带着收藏多年的红伞和黑戏包,一人持两票早早到大戏院。“还有一位呢?”李老三进场时,服务员问。李老三看了看年轻的服务员,笑笑没吭声,径直入场往戏院中间走。偌大的戏院,李老三第一个进场。走到8排正中1、2号位置——那是看戏的最佳位置。李老三在1号位坐下,把红伞和黑戏包小心翼翼地放在2号位置。红伞和黑包在空无一人的大戏院里格外显眼。

戏开演了。“为生计,走四方……”,戏里,李老三朗朗上口的开场白震慑了满满一戏院的“潮粉”。李老三在座位上身体微微前倾,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右手却不忘抚着2号座位的红伞黑包。

莫二娘:尊一声,我的我的……大恩人!

李老三:叫一句,我的我的……冤鬼魂。

……

台上,李老三和莫二娘边走边唱。台下,李老三听着看着身子忽然一软,斜靠在了2号位上。

戏痴李老三走了。李老三是伴着他带来的红伞和黑包里自己画的一张工笔老妇人像安详走的。

戏还在唱。 

(节选自2017年2期《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戏痴李老三”,有揭示主人公形象特点的作用,同时“戏痴”二字又暗示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开头描写锅城的地理形势,介绍锅城人喜爱演戏、看戏的民间风俗,这些环境描写有力地增强了这个李老三人物形象的真实性。

C.李老三在妻子去世时一直为她撑着红伞,他相信妻子就藏在红伞下,戏院看戏时仍带着红伞,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

D.李老三夫妇热爱潮剧《柴房会》,妻子是演此戏时离开了人间,李老三是看此戏时离开了人间,可见小说歌颂的是重情重义的爱情。

2.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为什么把戏里角色李老三与戏外戏痴李老三对照着写?请结合作品内简要赏析。

 

1.C 2.①表现夫妻志同道合、情感深厚;(分析言之成理即可)②推动小说情节发展;(分析言之成理即可)。③增强文化韵味;(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3.①互衬,戏外李老三痴迷衬托戏中李老三表演精彩,戏中李老三善良高义衬托戏外李老三有情有义;②双线交织,既丰富小说情节内容,又凸显小说歌颂情义的主题;③揭示人物性格的成因,戏中李老三影响着戏外李老三个性品格形成;④戏中李老三寄寓着戏外李老三的感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题,应从人物形象、手法分析、环境描写、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答题时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本题C项,错在“目的是表现他思想很迷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表现李老三对妻子永别的悲痛与不舍。故答案为C。 2.本题考查情节设置的作用。解答此类题目可从人物、情节、主题、情节本身的手法、效果等角度回答。本题“小说中三处戏文的呈现有哪些作用”,对人物和主题的作用,李老三夫妻因戏结缘,婚后夫唱妇随,写戏文表现夫妻志同道合、情感深厚;对情节的作用,李老三进城后仍然痴迷于听戏看戏,引出下文去城里大戏院看戏,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三处戏文本身的作用是增强文化韵味。 3.本题考查构思的手法技巧及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判断运用了什么手法,探讨创作意图可从人物、情节、主旨等几个方面回答。本题探讨“为什么把戏里角色李老三与戏外戏痴李老三对照着写”,首先判断这是一种衬托手法,戏外李老三痴迷衬托戏中李老三表演精彩,戏中李老三善良高义衬托戏外李老三有情有义;接着从情节和主旨角度思考,丰富小说情节内容,又凸显小说歌颂情义的主题;从人物方面看,揭示人物性格的成因,戏中李老三影响着戏外李老三个性品格形成;戏中李老三寄寓着戏外李老三的感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四家”之一黄庭坚,诗书俱佳,与苏轼并称“苏黄”。黄庭坚书法对当代书法创作有多重意义:对其形式语言的模仿借鉴,是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对其书理的发现运用,是书法学习的中级阶段:对其天人合一精神的领悟贯通,是书法学习的高级阶段。这三个阶段,姑且称之为由“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再到“本我之境”。

这里的“无我之境”是指深入学习对象,意识不到“我”的存在。学习任何一门艺术或任何一种风格,对其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是最为重要的基础阶段。为深入了解和学习书法对象,习书者需要做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需要澄心静虑,下大力气研究书法传统,深耕艺术经典,做到李可染先生所言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认真体悟经典艺术特点。在这个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因为只有达到信仰的程度才会深入其中。专一不二是为“无我之境”。

进一步的学习则是了解与掌握书法经典的方法和原则,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即达到“有我之境”。这是对方法论的学习和掌握,大致属于“遗貌取神”,“神”就是艺术本体的方法和原理。例如,黄庭坚书理,体现在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黄庭坚草书的章法是“大九宫”原理,是穿插争让的“嵌合”之法。推而广之,凡是一流书法作品在形式上都符合“大九宫”原理和“嵌合”之法。黄庭坚的书法结字上灵活多变,他把每个字内部的矛盾关系——欹正、疏密、宾主、参差、虚实、向背、繁简等,夸张出来,又能处理妥当,创造了独特的结字法。黄庭坚的笔法也充满律动和涩势,中锋行笔,笔画圆劲而有弹性,如千里阵云,力透纸背,对后世影响很大。上述对黄庭坚书风的研究与熟练运用,属于“有我之境”。因为这个阶段不再是生吞活剥地搬用形式,而是开始回味审视所学对象,并运用其原理形成新的形式。不过,这个阶段还不是真正的“自我”,因为自我的独创性还未形成。

“本我之境”是出乎对象之外,发现与形成独特的艺术“自我”,即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面貌。通过艺术历程中漫长的“无我”“有我”阶段,有作为的艺术家一定会形成独特的“自我”,即“本我”。“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是黄庭坚关于书法原创性的宣言,显示出他卓尔不群的铮铮风骨。黄庭坚最终从自然中获得书法创造的原动力。他在《山谷题跋》中写道:“张长史折钗股,颜太师屋漏法,王右军锥画沙、印印泥,怀素飞鸟出林、惊蛇入草,索靖银钩虿尾,同是一笔心不知手、手不知心法耳。”黄庭坚找到了书法艺术与自然规律相通之关键——“同是一笔法”,也就是从自然界发现书法创造的原动力。实质上,艺术家只有回到自然,在自然、社会、人生中得“道”,才会获得艺术创造的本源,从而通过“天人合一”的体验,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节选自刘宗超《书法研习三境界》,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黄庭坚学习书法有三个阶段,这三阶段分别是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和本我之境。

B. 无我之境指对艺术对象的形式语言进行模仿和运用,这阶段遵从要比变通重要。

C. 有我之境指对艺术本体的方法原理的学习和掌握,这阶段运用原理形成新形式。

D. 本我之境指出乎对象之外形成个人艺术独特的风格,有作为艺术家表现出自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谈到黄庭坚及其书法学习的三阶段,对下文的深入论述起总领作用。

B. 文章第二段引用李可染先生等言论,论述了书法学习基础阶段如何进行模仿。

C. 文章以黄庭坚书理为例,从章法、结字和笔法等方面解析了有我之境的含义。

D. 文章指出黄庭坚的书法因为达到了本我之境,所以能从自然之中获得原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模仿借鉴、书理运用到领悟天人合一精神,这过程仅仅适用于书法艺术。

B. 只要深入书法学习对象,达到信仰的程度,就能自然达到书法的本我之境。

C. 如果学习黄庭坚书法时理解并熟练运用其书理,就能达到书法的有我之境。

D. 艺术家回到自然就能获得艺术创造本源,从而通过体验创造新的艺术风格。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从北京到陕西省延安市梁家河,在那里插队当了7年农民,他和乡亲们一起住窑洞、睡土炕,过着艰苦的生活。在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苦难中,他树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价值追求和崇高使命。

材料二

永贞革新后,柳宗元先后被贬为邵州刺史、永州司马、柳州刺史。在柳州,他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四年时光。当时的柳州还是蛮荒之地,他强忍内心极大的痛苦,推行“兴办教育”“改变陋俗”“发展农事生产”等一系列兴利除弊、惠及民生的政治措施,改变了柳州面貌,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你的生活,畅想未来,写一篇文章。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中学议论文写作要求思维导图,请把这个图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班班长的班会总结发言,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够简明得体,请找出并修改。

为了让我们班有一个良好的班风,我们坐在一起献计献策。刚才同学们的抛砖引玉,体现了对班级的爱心和责任心,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表示要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也表示会发奋努力,迎头赶上。我殷切期望大家携起手来,共同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的班风有一个彻底的改观!这是目前的当务之急,我们每个人都责无旁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_______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