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劳动文化,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

    劳动文化,是一种伸张劳动的价值和地位、劳动者的尊严和权利的文化,是一种弘扬劳动者的经济政治主体、精神文化主体和社会历史主体地位的历史观和价值观。一句话,劳动文化是一种属于劳动者(劳有)、依靠劳动者(劳治)、为了劳动者(劳享)的文化。

劳动文化并不是要垄断全部文化,而是要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占有正当、合理的位置。但是,如果全社会不出现一种广泛而深刻的劳动文化氛围,那么,不论是劳动文化的观念、思想和理论,还是劳动法律和政策,都难以变成现实。这就需要在全社会范围内作广泛而深刻的劳动文化传播和渗透。这种传播和渗透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大众传媒的舆论导向和文化普及,二是把劳动文化贯穿于每个人从小到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之中。如此一来,劳动教育(以下简称“劳育”)这个概念自然而然就浮出水面了。

当前把劳育列入教育内容,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在我国历史上并非首次。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劳工神圣”文化大潮中,蔡元培首倡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但这一方针在民国时期并未得到实施。1957年毛泽东强调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发展的教育方针,1958年补充教育要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66年毛泽东强调学生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学工、学农、学军,高度重视劳育和政治教育。1995年通过并实施的《教育法》恢复了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提法。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增加美育,提倡德智体美四育并举。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劳育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的劳育,可以多多吸收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劳育经验,回归劳动作为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以及人作为劳动者、自食其力者、自然改造者和社会合作者的本真面目和本来地位。

劳育的核心是确立劳动历史观和劳动价值观。所谓劳动历史观,就是确认劳动(包括智力劳动)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基础和主要推动力。这并不是说,劳动是历史发展的唯一推动力,而是说劳动相对于权力、资本等而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处于一种优先地位,其他因素的缺乏只会关系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速度,而一旦停止劳动,整个人类文明很快就会土崩瓦解。自然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劳动的价值高于权力、资本等的价值,后者都是从劳动中派生出来的。从劳动观念(劳动历史观和劳动价值观)这一原点出发,产生和延展出由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思维等内容构成的劳育的完整体系。

劳育以提高学生改造自然能力为基本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包含人与人之间的团结互助合作意识的培养、知识的增进和智力的提高、运动能力的提高和体力的增强以及审美能力和审美趣味的提高。有专家因此把劳育包容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过程,精辟地概括为“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

(摘编自王江松《劳动文化的复兴和劳动教育的回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文化是一种属于劳动者、依靠劳动者、为了劳动者的文化,它要垄断全部文化。

B.当前教育加入劳动教育是对五育并举的肯定,是对历史发展中的劳育思想的回归。

C.劳动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基础,劳育是让人作为劳动者回归其本真面目和本来地位。

D.劳动的缺乏关系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速度,劳动不仅创造了人,也创造了人类文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论证劳动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作用时先详细解说了劳动文化的具体内涵。

B.文章以时间为主线,介绍了中国劳育的发展历程以及每一个时期劳育的重点。

C.文章在论证劳动历史观时,使用对比论证的手法讨论了它的本质特征。

D.文章在论证劳育的基本任务时,强调其重要性高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权力、资本等从劳动中派生而出,其价值低于劳动的价值,说明劳动比权力、资本等重要。

B.每个时代都有着这个时代特别的劳动教育内容,当前的劳育要能够体现时代性。

C.如果把劳育融入教育体系,就要准确掌握劳育与其他四育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D.包括体力和智力在内的劳动是人类获得财富的重要手段,劳动是财富之父。

 

1.C 2.D 3.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它要垄断全部文化”错误,原文是“劳动文化并不是要垄断全部文化,而是要在整个社会文化结构中占有正当、合理的位置”。 B项,“是对历史发展中的劳育思想的回归”错误,从第三段和第四段可以看出,劳育在不同时期的内涵不同,当前的劳育与之前的有区别,不是“回归”。 D项,“劳动的缺乏关系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速度”错误,原文是“其他因素的缺乏只会关系到人类历史发展的速度”。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强调其重要性高于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分析有误,文章最后一段只是阐述了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项,“说明劳动比权力、资本等重要”无中生有。 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有时候倒是怕活。可是怕活不等于不想活呀?可我为什么还想活呢?因为你还想得到点什么、你觉得你还是可以得到点什么的,比如说爱情,比如说,价值感之类,人真正的名字叫欲望。”

——史铁生《我与地坛》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楚辞.渔父》

根据以上的材料,谈谈你的人生感悟,写一篇议论性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 800;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3)_______,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渔父》)

(4)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司马迁《报任安书》)

(5)野马也,尘埃也,_______。(庄子《逍遥游》)

(6)渔舟唱晚,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宋)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之句。

1.颔联写到“天寒有日云犹冻”,其中“冻”字的使用有何妙处?

2.诗歌的尾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甲乙两段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选自《项脊轩志》)

(乙)

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则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

归氏至于有光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间。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其父兄:冥冥汶汶,将入于禽兽之归。平时招呼友朋,或费千钱,岁时荐祭,则计杪忽。乃有以戒宾之故,而改将事之期;出庖下之馂,以易新荐之品者,而归氏几于不祀矣。

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

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①素节翁:归有光高祖祖父归度,字彦则,号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百人而聚    率:大抵

B.出门而其父兄    诳:欺骗

C.通于《六经》之大    指:指向

D.大母余曰    过: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岁时荐祭,则计杪忽    客逾庖

B.归氏至于有光生    先妣抚甚厚

C.比其有子也,兄弟之相视    其负大舟也无力

D.死者恐不得知    家有老妪,长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大家庭的分崩离析和破落;二是母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三是祖母对作者的牵挂、赞许和期盼。

B.(甲)文写的都是极其平常的生活细节,所选事情尽管小,却很能打动人心。“事细而情深”构成了这段散文的一大特色。

C.(乙)文中,归有光幼年丧母,内心不能宽解,所以在他七八岁是的时候,常拉着父辈的衣服要他们讲自己的旧事。

D.(乙)文中,归有光家族长期没有分家,家族人口众多,里面有一些贪鄙诈戾之徒。他们的行为和禽兽无异。

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人之生也方其少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

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2)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

 

查看答案

生命的一抹

郭  枫

少年时,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时光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什么叫做美呢?那时还说不出来。生活在北国的原野上,只觉得天地无限辽阔。早春,在潮润润的泥土上,踏着刚出芽的青草,心头便充盈着战栗的喜悦,要是在田间找到一朵初绽的小花,更能呆呆地凝视老半天,仿佛怕亵渎了生命的神圣,想采摘却又不敢采摘。秋来的时候,那莽莽的大平原真使人惊奇!从天上到地下,缤纷的色彩每天都有不同的变化,尽够眼睛忙的。

等到西风渐紧,黄叶辞枝,我总有无端的喟叹。那些稚气的举动,其实只是在朦朦胧胧中一种粗浅的感受罢了。稍稍成长,我便流离在连天的烽火里。可怪的是,我竞没觉得有多少颠沛的痛苦,却暗暗欣喜能趁此饱赏山河的景色,摄许多美丽的影像于心版上:石头城苍凉的落日,西子湖柔美的夜月,扬子江滚滚的长流……更难忘的是那一次,我徘徊在湘江的河干,一泓秋水,蓝得像镜子似的明澈,对岸的山峰,红叶已灿烂成一片云霞,在澄亮的秋光里,孤村隐约,渔歌悠缓。呀!这岂非神仙境界?于是,便发下心愿:将来要偕同二三知己,归隐于此。数亩田、几架书、一卷诗,生活像舒卷自如的云彩……

那时候,年轻的梦太年轻,美丽的幻想太美丽!人们谁没有年轻过呢?谁没有过美丽的梦想呢?但谁又像我这样沉迷在梦幻中而永不清醒呢?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把生命局促在一个小角落里,而后千丝万缕织成一个孤寂的世界。就这样,我独坐在这天地中,微笑着面对这七彩的人生。任关注我的人叹息,任懂得我的人沉默,任嫉妒我的人讥讽。

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我就是我,在人海中滚打了三十年,依然那么天真或者说依然那么痴傻啊!在需要勒紧腰带的日子里,仍不相信金钱的权力;在儿女成长的年纪,还要去崇拜书,去迷信美;让许多繁华从指缝间漏过而毫不动容,却常常对于掠过心灵的感受费尽心神去捕捉。有人说:入世深些,年龄大些,思想就会成熟。这句话的真实使我怀疑,为什么历尽沧桑,我的心灵仍像孩童一样的拙稚呢?少年时那种登高山、探幽谷的劲儿,到现在还是兴趣不减。而且,只要有一片静美的天地,我也能欣赏上老半天。每天走过的小径,常年招展的椰影,一片明丽的阳光,一刻恬静的宁静,一朵飞花,一叶新绿……这些都散发着沁人的甘味,在平淡中自有醇厚的情趣在。少年时,我喜欢攀登历史的雕像,去倾听巨人心灵的跃动。现在,我觉得一声寒夜的叫卖,一句村野的俚话,都给我不少的认识。生活于俗尘里,我常发现许多事物每天都有新的意义,有时在绝对的静寂中,往往有和谐的天籁洋洋盈耳。说是现实也好,幻想也好,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

可是,美是什么?年轻时我说不出来,现在,更不会说。如果说,美是真理,美是永恒。但真理像一种金色的蜥蜴,有时会改变颜色,而永恒是玄妙的,有时和刹那没有分别,这些都是我无法了解的问题。不过,我愿我的生命,如同蓝天中的一缕云,尽管是那么淡淡的、淡淡的一抹,于我已经足够。

1.作者在第3段中提到的“一种粗浅的感受”是什么?请根据上文内容,分两点进行概括说明。

2.作者在第4段中,把自己比作蜘蛛,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是____________,文中说“说我像那只在屋角上缀网的蜘蛛,不如说那只缀网的蜘蛛像我”,这两种说法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

3.第5段最后说“我总觉得这缤纷的世界,永远在启示我,充实我,美化我。”从全文看,作者得到的“启示”“充实”和“美化”分别是什么?

(1)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到的“充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到的“美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通读全文,谈谈文章题目“生命的一抹”的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