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空空的菜篮子,到“天天过年”的百姓饭桌子;从进口食品难得一见,到摆上普通家庭的餐桌;从“吃饱吃好”的需求,到“吃健康”“吃特色”的需求……改革开放40年来,老百姓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自家餐桌的变化。饮食的变迁,不只丰富了我们的味蕾,还讲述着时代发展的故事。其实,40年来变迁的何止是饮食方面,还有……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 变迁与时代发展”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时代发展的认识与思考,以此作为对建国70周年的献礼。
要求:补充完整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现准备编辑我校学生的阅读文集,下列三篇文章为其中的一个单元,请你撰写一个“编写说明”,阐述把它们放在一起的理由。不超过80个字。
《孔乙己》 《装在套子里的人》 《祝福》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有环境专家表示,目前超大城市垃圾分类工作的主要痛点很多。源头上,居民对垃圾分类知晓率高,①____,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调查显示,目前一些城市在源头的垃圾分类上主要靠垃圾劝导员、志愿者和垃圾处理公司工作人员进行二次分拣,②______,甚至存在避开居民做动员工作的倾向。末端上,③____。比如,厨余处理设施比例远低于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中的比例;垃圾焚烧厂规划不合理等。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各环节因为监管不力而出现脱节、相互推责现象,更是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往常的过年之际,宾朋聚会应接不暇,吃喝宴请,热闹非凡。( ),为了撑面子, ,觉得浪费攀比是情理之事。而今,“舌尖上的浪费”乃至成为声势浩大的“全民运动”,“你今日光盘了吗”成为朋友彼此的问候语,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返璞归真,厉行节约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行动准则。在“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环境中,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从而人人都在经受着滋养与熏陶。新春走亲访友,以往包装精美的高档礼品深受民众的欢迎,而今这样的礼品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变得 。不比价格讲求实惠成为老百姓挑选礼品的第一标准,“俭以养德,惜而修国”的古训 发扬光大,餐桌“瘦身”、餐具“光盘”成为大家的一致选择。勤俭持家, ,传统的节俭美德占据了时代风尚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比阔气 无足轻重 能够 各取所需
B.讲排场 无人问津 能够 物尽其用
C.比阔气 无人问津 得以 物尽其用
D.讲排场 无足轻重 得以 各取所需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在世俗的熏陶中,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
B.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在世俗的熏陶中
C.似乎在世俗的熏陶中,有着功利的思维定式的人们
D.人们似乎有着功利的世俗熏陶中的思维定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人人才能经受得住熏陶与滋养。
B.人人只有经受住滋养与熏陶,节约才能真正地落实于行。
C.人人都在经受着熏陶与滋养,从而将节约真正地落实于行。
D.节约要真正地落实于行,人人都必须经受着滋养与熏陶。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两句写景,含蓄寄托了与山林为伍的情意,也是对他人的规劝,两句虽是写景,实是抒情悟理。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听者的反应从侧面衬托出了琵琶女的高超琴技。
(3)辛弃疾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用“______,______”两句,暗示朝臣用流言中伤自己,同时寄托老骥伏枥之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其二)
黄庭坚
巷深朋友稀来往,日晏儿童不扫除。
雪里正当梅腊尽,民饥可待麦秋无。
寒生短棹谁乘兴①,光入疏棂我读书。
官冷无人供美酒,何时却得步兵厨②。
(注)①乘兴:见《晋书·列传第五十》:(王徽之)尝居山阴,夜雪初霁,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②步兵厨:见《三国志·魏书·王卫二刘傅传》载:“(阮)籍以世多故,禄仕而已,闻步兵校尉缺,厨多美酒,营人善酿酒,求为校尉,遂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次韵,古人“和韵”的一种格式,指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和韵大致可以分为依韵、用韵、次韵几种方式,其中次韵要求最高。
B.诗人的朋友很少来往,他自叹“官冷”无酒,心情失落,即使满园积雪,也懒得命人打扫,可见诗人苦于官卑位低,渴望朝廷重用。
C.颔联写到雪中腊梅花期将尽,联想到雪对于农民麦收的重要意义,既可见诗人的审美情趣,又可以感受到诗人心忧百姓的宽广胸怀。
D.“光入疏棂我读书”,典出《艺文类聚》:“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诗人化用典故,表达热爱读书的高雅情趣。
2.本诗题目为“次韵张秘校喜雪”,试分析全诗是如何围绕“喜雪”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