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孙权谕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

孙权谕吕蒙读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①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②,非复吴下阿蒙③!”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注:博士:古代学官名。②才略:才干见识。③吴下:指长江下游南岸一带。阿蒙:吕蒙。

1.对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即当途,当权之意。

B.以军中多务    辞:借故推托。

C.经为博士        治:研究。

D.若孤            孰:谁,哪个。

E.目相          刮:擦。待:等待。

2.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但当涉猎

A.但是应当仔细地阅读

B.只是应当仔细地阅读

C.但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D.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

 

1.E 2.D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 A项,卿今当涂掌事:你现在当权管事;当涂:即当途,当权之意。解释正确。 B项,蒙辞以军中多务: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辞:借故推托。解释正确。 C项,治经为博士: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学之士;治:研究。解释正确。 D项,孰若孤: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孰:谁,哪个。解释正确。 E项,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待:等待,解释错误,应该为“对待、看待”。 故选E。 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但当涉猎”中“但”,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译文: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 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虽然创作不能没有艺术素养和技巧,但最终决定作品分量的是创作者的态度。

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

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养德和修艺是分不开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做事、从艺统一起来,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要自觉抵制不分是非、颠倒黑白的错误倾向,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的低级趣味,自觉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腐朽思想。

文艺创作是艰苦的创造性劳动,来不得半点虚假。那些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我国古人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路遥的墓碑上刻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托尔斯泰也说过:“如果有人告诉我,我可以写一部长篇小说,用它来毫无问题地断定一种我认为是正确的对一切社会问题的看法,那么,这样的小说我还用不了两个小时的劳动。但如果告诉我,现在的孩子们二十年后还要读我所写的东西,他们还要为它哭,为它笑,而且热爱生活,那么,我就要为这样的小说献出我整个一生和全部力量。”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着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作品的品质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有关,这意味着有了雄伟的人格就能写出雄伟的作品。

B.艺术作品不能完全脱离现实的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艺术创作者需要能动地反映现实生活。

C.创作者的艺术素养、技巧和态度制约着作品质量,艺术素养、技巧是创作佳作的首要因素。

D.经典作品需要创作者具有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与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时代并没有多大的关联。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提出总论点,后面几段提出分论点,形成总分的结构。

B.文章从经典的内涵、作者的德艺和创作的艰辛等方面,对文艺创作进行了论述。

C.文章第三段在提出观点后,先从反面论述,再从正面对文艺工作者提出了德艺方面的要求。

D.文章最后一段用比喻论证法,论证了文艺创作的艰苦,增强了文章的文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传世经典,它的作者曹雪芹,应该有伟大的灵魂,也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和创作技巧。

B.错误倾向、低级趣味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和养德格格不入。

C.文艺工作者有了艺术定力和执着追求,就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

D.传世的经典作品,往往都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思想价值,是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大象幼年时被驯象人用铁链绑在柱子上,无论如何挣扎都无法摆脱;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象逐渐把顺从当作习惯,虽然长大后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束缚,但它早已失去了拥抱自然的意愿。

材料二: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写一故事:苏轼看到王安石一首咏菊诗,中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句。苏轼以为菊花最能耐寒、耐久,哪有被吹落得满地皆是?于是续诗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后来,苏轼看到黄州的菊花,重阳过后,纷纷落瓣,满地铺金,才知自己错了。

材料三:安徽小岗村村民迈开“分田到户”的第一步,深圳蛇口工业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第一块前沿阵地,河北雄安新区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图为国家邮政局发行的《“五四”运动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奋进新时代》,请简要说明画面内容和寓意,85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广播电台实习记者撰写的广播稿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指出并作修改。

三峡集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自2003年起,从售电收入中提取资金建立专项用于扶持库区移民生产、生活的基金。目前,在帮助贫困地区脱贫攻坚上,三峡集团投入资金已逾47亿元之巨。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三峡集团海外业务已覆盖47个国家和地区。所属海外项日公司积极参与当地赈灾救灾等活动,履行国际社会责任,素享“文明使者”的赞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宋代诗人登上诗坛时,他们仰望唐诗,发现其中有无穷的宝藏可作为学习的典范,同时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必须________,才能走出唐诗的阴影。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________,而是有因有革,才有了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宋代许多诗人的风格特征,相对于唐诗而言,都是新生的。比如梅尧臣的平淡,王安石的精致,黄庭坚的瘦硬,陈师道的朴拙,都可视为对唐诗风格陌生化的结果。宋代诗坛还有一个整体性的风格追求,那就是平淡为美。苏轼和黄庭坚一向被看作宋诗特征的典型代表,苏轼论诗最重陶渊明,黄庭坚则更推崇杜甫晚期诗的平淡境界,苏、黄的诗学理想是________的。苏轼崇陶,着眼于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黄庭坚尊杜,着眼于晚期杜诗的“平淡而山高水深”。可见他们追求的“平淡”,实指一种超越了雕润绚烂的老成风格,一种________的美学境界。唐诗的美学风范,是以丰华情韵为特征,而宋诗以平淡为美学追求,既是对唐诗的深刻变革,也是求新求变的终极目标。宋人经过巨大努力后,宋诗终于能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两大典范在古典诗歌史上。宋诗与唐诗既各树一帜,又互相补充,成为古典诗歌美学的两大范式,对后代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树一帜      随声附和      殊途同归      登堂入室

B. 另辟蹊径      随声附和      不期而遇      炉火纯青

C. 独树一帜      亦步亦趋      不期而遇      登堂入室

D. 另辟蹊径      亦步亦趋      殊途同归      炉火纯青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宋诗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唐诗这个参照对象

B. 在宋诗进行创新时,唐诗都是参照对象

C. 宋诗的任何创新都以唐诗为参照对象

D. 唐诗成了宋诗进行创新的参照对象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宋人经过巨大努力后,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之一。

B.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之一。

C. 宋人付出了巨大努力,宋诗终于能够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

D. 经过宋人的巨大努力,使得宋诗终于与唐诗并驾齐驱,成为古典诗歌史上的两大典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