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
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
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
一棵小树耶,弱不禁风雨
百里森林哟,并肩耐岁寒,耐岁寒
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万
你加我,我加你,大家心相连
同舟嘛共济海让路
号子嘛一喊浪靠边
百舸嘛争流千帆竞
波涛在后,岸在前
……
要求: ①根据上述歌词片段写一篇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1)16岁时,我在海拔5000米的藏北高原上当兵。司务长分发营养品,从一大块黑糊糊的粗糙物件上百掰下一块给我,说,这是砖茶!
(2)拿东西时砖茶一不小心掉到雪地上,我没有捡,弯腰太费体力。一旁的老医生心疼地说:关键时刻砖茶能救你命呢。我不以为意。老医生告诉我,它叫青砖茶,用茶树的老叶子压制而成,发酵后颜色黢黑,茶碱含量很高,茶碱可以兴奋呼吸系统,如果出现强烈的高原反应,喝一杯砖茶,可缓解症状。它是高原之宝。
(3)没到过藏北高原的人,难以想象砖茶对于边防军的意义。高原上的水,不到70℃就开锅了,无法泡出茶中的有效成分。我们只有把茶饼掰碎,放在搪瓷缸里,灌上用雪化成的水,煨在炉火边久久地熬煮。渐渐地,一抹米白色的蒸汽袅袅升起,缸子中的水慢慢红了,又慢慢黑了……平原青翠植物的精魂,在这冰冷的高原,以另外一种形式复活了。
(4)慢慢喝茶上瘾,便很计较每月发放砖茶的数量。有一次领完营养品,我端详着分到手的砖茶,委屈地说:“司务长,有人抠走了我的茶,你看,还留下两道深痕。”司务长说:“哈!应该是三道痕。那不是被人抠走的,是厂子用机器压下的商标,这茶叫 ‘川’字牌。”我追问:“这茶是哪儿出的啊?”司务长说:“‘川’字牌,当然是四川的。”
(5)从此,我与这砖茶朝夕相伴,它温暖了我的胃,安慰了我的心,清醒了我的脑,成为我无声的知己。
(6)11年后,我离开高原回到北京,寻遍北京的茶庄,却再也找不到我那有三道痕标记的朋友。失望之余,觉得它好像变成了我在高原缺氧时的一个幻影,与我悄然永诀。
(7)此后三十余年,我品过各种各样的天下名茶,用过林林总总的精美茶具,见过繁复古雅的饮茶仪礼,却总充满迷惘困惑,茶不能大口喝吗?茶不能放在铁皮缸子里煮吗?茶不能放盐巴吗?茶不能仰天长啸后一饮而尽吗?
(8)一次出差到了四川,我满怀希望地买了一块砖茶,以为将要和老友重逢,喝下却全无当年的韵味。我绝望了——舌头老了,甘凛的砖茶味道和那段难忘的岁月搅缠 在一起,永远留在了藏北高原重重的冰雪之下。
(9)今年,我在湖北赤壁终于见到了老朋友。赤壁有个老镇遍植茶树,因地名叫羊楼洞,所产砖茶被称为“洞茶”。那里有三条清澈的天然泉水,三水合一,即为一个“川”字,成了砖茶的商标。
(10)有了上次的教训,我不敢贸然相认。洞茶沏好,我轻浅地抿了一口。
(11)晴天霹雳,地动山摇!所有的味蕾,像听到了军号,怦然怒放!
(12)天啊,离散了几十年啊,我终于再次和你相逢!你甘暖依然啊,你温润如旧!
(13)一时间,熟悉的感觉如烟霞般升腾,那青春年华的神采风貌,如老式照片在水盆中逐渐显影,越发清晰。
(14)那些冰雪漫天的日子,呷一口洞茶徐徐咽下,强大而涩香的热流注满口颊,旋即携带奔涌的力量滑入将士的肺腑,让戍边的人忆起遥远的平原、缤纷的花草,还有挚爱的亲人。他们疲惫的腰杆重新挺直,成为国境线上笔直的界桩;他们疲乏的双脚重新矫健,巡逻在千万里庄严的国土之上。
(15)青山绿水中的赤壁茶林啊,你可知道你曾传递给边防战士多少温暖。你曾给予边防战士多少力量!你可知道你对我有着怎样的意义!
(16)我用当年方法熬煮洞茶水,把它洒向大地,对天而祭。司务长和老医生都因高原病早逝,他们在天堂一定闻得到这质朴的香气,沉吟片刻后会说,是这个味 道,好茶!
1.下列各项对本文文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文 B.议论文 C.散文 D.小说
2.根据文章内容,“川”字商标的洞茶原产地位于( )
A.藏北高原 B.湖北赤壁 C.四川 D.北京
3.下列各项写作手法中,本文没有使用的一种是( )
A.借物抒情 B.欲扬先抑 C.对比 D.欲抑先扬
4.文章第(3)段关于边防战士饮用砖茶过程的阐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要把砖茶掰碎熬煮 B.放到搪瓷缸里熬煮 C.灌上雪水熬煮 D.必须用大火熬煮几分钟
5.下列各项关于砖茶的表述,与原文相符合的一项是( )
A.砖茶能够治疗高原反应 B.有人把我的砖茶抠出一个“川”字
C.砖茶不能大口喝 D.砖茶能放盐巴喝
6.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初见砖茶,无比喜爱 B.砖茶相伴,温暖安慰
C.误买砖茶,绝望黯然 D.重逢砖茶,思念感动
7.关于砖茶对于我的意义,下列表述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茶砖将我和高原以及高原的战士紧紧联系在一起,但离开高原后我便忘记了砖茶的味道。
B.茶砖见证了我在高原度过的难忘的岁月,寄托着我对高原生活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C.茶砖给边防军人带来温暖和力量,我对茶砖充满了感激和赞美之情。
D.我与这茶砖朝夕相伴,茶砖不仅缓解了我的高原反应,而且它是我无声的知己,是我的朋友。
8.文章第(12)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将洞茶水洒向大地,对天而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1999年2月的一天,几个滑雪者动作娴熟地沿着山坡向下滑着,大雪映衬着他们潇洒的身影,就像在雪上纷飞的燕子。突然,“咔嚓”一声异响,紧接着一团雪雾从身后冲了下来,很快埋没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从自我陶醉中惊醒过来:雪崩!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
②雪雾卷起他们向前狂奔,冲起沿途的雪一起加速向山下奔去,奔流的雪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途中的森林带试图阻挡这狂奔的雪龙,但几乎所有与雪流交锋的树木都凄惨地断裂了。森林带之后是一些居民房,居民们没有来得及离开房子,就连同房子一起被奔流的雪卷走。沿途4千米的狭长地带一片狼藉,树木、村落、农田、电线……无一幸免。
③这次雪崩的时速达到了250千米,所具有的能量可以达到l04—l05兆焦耳。如果人不幸被它碰上,仅胸部受到的冲击力就可以相当于15吨的卡车在身体上碾过一样。
④雪崩的发生好像很偶然,它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很难捉摸。好像一片雪花的落地,或者在山上说话声音大点都会引发雪崩,上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很可能就是滑雪者打扰了大雪的宁静,因而引发了那突如其来的灾难。
⑤雪崩真的是那么不可预料吗?其实雪崩也是有条件的,雪崩选择的山坡坡度一般在25~45°。若山坡过陡,冰雪会因为重力作用而频繁下滑,不容易堆积在山坡上形成较厚的雪层,若山坡坡度过低,雪层没有下滑的动力,也无法形成雪崩。雪崩一般会选择沟槽坑洼地带作为经过的路线。根据这些山坡和路线分布的区域,人们可以划出山上相对危险的区域和相对安全的区域。
⑥雪崩的发生显然与冰雪能够承负的压力或重量有关。雪和冰都是粘弹性的物质,就是说,雪和冰都会随着它们所承负重量的增加而慢慢变形,—般情况下,冰雪是不容易发生断裂的。
⑦由于雪崩难以预料,因此对它的预报就显得尤为重要。
⑧寻找雪层联系的薄弱环节是预报雪崩发生的关键。利用断层成像技术,人们可以确定冰雪变化的微结构,并且把这些微结构变化与冰雪的机械强度联系起来。这些信息可以确定某处是否会形成断层而引发雪崩。找到薄弱环节后,人们可以用炸药破坏这些薄弱环节,免得它以后酿成大患。
⑨如今,人们还利用统计学来预报某一天雪崩发生的概率,这种有效的方式叫做“最近的邻居”,它是建立在对过去统计数据认真观察的基础上的。例如某一天,我们考察冰雪的某些主要性质以及有代表性的冰雪场地上的天气条件,然后我们回过头来考察过去的最近几十天中,与今天的冰雪和天气状况最相似的某一天,看那天是否发生雪崩。若那天没有发生雪崩,那么今天也不会发生雪崩;若那天确实发生雪崩,我们就可以找到雪崩的类型和规模,发生在哪一天,是什么因素引发的,然后就可以决定是否要关闭滑雪场和公路。
⑩雪崩虽然可怕,但人们还是能找到对付它的方法。
1.下列对第③段主要使用的说明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摹状貌
2.读⑤⑥段,下列条件下最有可能产生雪崩的一项是( )
A.坡度在25~45°山坡 B.平原地区
C.非常陡峭的山坡 D.坡度很低的山坡
3.下列各项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能够精确预报雪崩。 B.雪崩是完全不可预报的。
C.人们找到了一些对付雪崩的方法。 D.有雪山就必然会发生雪崩。
4.下列对本文内容的概括,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雪崩的危害 B.雪崩产生的条件 C.欣赏雪崩 D.雪崩的预报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1.对上面划线文章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对文章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传授 B.道:道理 C.惑:疑难问题 D.知:知识
下列诗词名句的作者,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柳永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
下列各句缩句后,意思与原句相同的一项是( )
A.我和尼玛周末去罗布林卡公园。(我去公园。)
B.那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就是我的叔叔。(老水手是我的叔叔。)
C.在梦里,我好像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我回到故乡。)
D.我明天还是不能回学校。(我回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