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为写作对象,仿照文段中上一句的内容在对应的横线上写出准确、恰切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上句相同。
人生,兴趣是启蒙的老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应写好来日方长的动人故事;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挑战无极限,若只唯唯诺诺,则小事难为;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9年,①_______。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仅1至2小时,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8小时。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②_______ 。同时,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产生明显的抗药性,使联合疗法“失效”。经过三年多科研攻坚,屠呦呦团队提出新的治疗应对方案:③____,由三天疗法增至五天或七天疗法;二是更换青蒿素联合疗法中已产生抗药性的辅助药物,疗效立竿见影。国际顶级医学权威期刊近期刊载了屠呦呦团队该项重大研究成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苔痕的意象为中国诗人所钟爱,那湿漉漉的苔痕最不起眼,但却无处不在:在古地边,在石罅旁,在茵茵的绿草深处,在森森的古树上,在诗人的心中________地蔓延,周邦彦《花犯》词“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吟望久,青苔上,旋看飞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青苔标志着静寂,那永恒的静寂,只有________的地方才有青苔,青苔显示出永恒的宁静,显示出野趣、古朴和稚拙。青苔的出现,在宁静中向人昭示________的消息,诗人们借此执拗地诉说着变化中的不变。世事变化只是表象,( )。在中国古代艺术中,存在着把玩青苔的心理。他们通过对青苔的咀嚼,表达对人生________的思考。把玩青苔,就如同中国诗人喜欢把玩残花的心态一样。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着边际 荒无人烟 颠扑不破 痛定思痛
B.无边无际 人迹罕至 亘古不变 雪泥鸿爪
C.无边无际 荒无人烟 亘古不变 痛定思痛
D.不着边际 人迹罕至 颠扑不破 雪泥鸿爪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B.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 展现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C.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与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 发展了人与实践的极度紧张之关系。
D.诗人顽强的“赏”表现了那股将生命推向衰朽的力量的奋力抗争,发展了极度紧张的人与实践之关系。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永恒才是绵延的真实 B.绵延的真实才是永恒
C.永恒才是真实的绵延 D.绵延的永恒才是真实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上滕王阁远望所看到的山川景象。
(2)“亡羊补牢,为时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阐述了何为“小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月
左寿玉
夜气金天迥,萧萧万壑幽。
鸟巢寒暗树,人定倚高楼。
江汉鱼龙冷,关山烟树秋。
清华当此夕,何处着闲愁。
(左寿玉:清代女诗人,湖南湘阴人,是清代湘军著名将领左宗棠的姐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借月抒怀的诗歌,诗的第一句写出了夜气浓重、月光皎洁的环境特点,暗扣了“秋月”。
B.第二句融人想象,表现万壑宁静、安谧的特点,暗含作者的喜悦之情。
C.鸟巢是寒冷的,暗树也是寒冷的,诗人仿佛感受到了巢中鸟的寒冷。
D.在诗人的笔下,近处的江汉鱼龙冷了,远处的关山烟树笼罩着秋意。
2.本诗的第四句“人定倚高楼”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纯仁字尧夫,其始生之夕,母李氏梦儿堕月中,承以衣据,遂生纯仁。资警悟,八岁,能讲所授书。以父任为太常寺太祝。中皇佑元年进士第,调知武进县,以远亲不赴;易长葛,又不往。仲淹曰:“汝昔日以远为言,今近矣,复何辞?”纯仁曰:“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仲淹门下多贤士,纯仁皆与从游。昼夜肄业,至夜分不衰寝,置灯帐中,帐顶如墨色。仲淹没,始出仕。签书许州观察判官、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凡牧地隶县,自纯仁始。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纯仁曰:“报至无及矣,吾当独任其责。”或谤其所全活不实,诏遣使接视。会秋大稔,民欢曰:“公实活我,忍累公邪?”昼夜争输还之。使者至,已无所负。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待郎。纯仁凡荐引人材,必以天下公议,其人不知自纯仁所出。或曰:“为宰相,岂可不牢天下士,使知出于门下?”纯仁曰:“但朝廷进用不失正人,何必知出于我邪?”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已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亲族有请教者,纯仁曰:“俭可以助廉,性忽可以成德。”其人书于坐隅。熟寐而卒,年七十五,谥曰忠宣。
(选自《宋史・范纯仁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B.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C.每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D.毎戒子弟曰/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苟能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至圣贤地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祝是官名,属太常寺,主管祭祀,是《周礼》中规定的儒教神职官员之ー。
B.皇佑是宋仁宗赵祯的年号,年号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继位后首创。
C.拜是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至手,这里指下跪叩头。
D.谥是古代皇帝、贵族、杰出大臣等死后朝廷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纯仁资质警悟,学习非常刻苦。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够讲解所学书本上的内容,成年以后仍然经常学习到深夜,以致油灯把帐顶都熏成了墨黑色。
B.范纯仁一身正气,维护百姓利益。皇帝值宿卫士的马踏坏了庄稼,范纯仁抓捕一人处以杖刑,被上告朝廷,他义正辞严,最后皇上下诏释放了他。
C.范纯仁赈灾得力,深受百姓爱戴。他赈灾救济百姓,却被指责虚报救活人数,朝廷派人追査核实,老百姓不忍心牵累范纯仁,昼夜争着归还粮食。
D.范纯仁为国荐才,毫无个人私心。为使有用之才不被朝廷错失,他举荐人才坚持公论,不使那些人才知道是他推荐的,但那些人最终都知恩图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岂可重于禄食,而轻去父母邪?虽近,亦不能遂养焉。
(2)知庆州,秦中方饥,擅发常平粟振贷,僚属请奏而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