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5日上海市民叶某拎着一只混装着生活垃圾的袋子,不进行干湿分类就往垃圾箱里扔。志愿者赵某上前劝阻,请他将干湿垃圾分类投放到不同的垃圾箱。但叶某不仅不听劝阻,还出言不逊,随后扬长而去。
材料二:
在日本一些地方,扔一个塑料瓶至少要分三步:去瓶盖儿,去商标包装纸,投入“资源垃圾”箱。日本人进行垃圾分类之细由此可见一斑。管理严格、细致,加之民众高度自觉,使日本垃圾分类领先世界。
材料三:
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量,改善生存环境质量。
在经济日益发展的中国,环保问题越来越突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习总书记的名言表达了国家推进生态建设的要求。
上述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请按情境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前夕,学校举行了心理讲座及一系列减压活动。高二年级一位校园记者采访高三学生,“快要高考了,时间是多么宝贵,你为什么还要参加这样的活动?”
(1)针对减压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内容与心理、高考相关。
(2)假如你是高三学生,你该如何回答他?要求语言得体,表明自己的看法,不超过60字。
下面是某同学为大学自主招生准备的材料片段,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进入高中以来,我十分自律,攒劲学习,学业成绩名列前茅,得到了同学和先师的称赞,心里自鸣得意。惊闻贵校学术气氛浓厚,是一所名校,我很向往到贵校学习生活。希望贵校务必考察本人,本人表示万分感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信用无处不在,诚信建设也应无处不在。回望历史,与改革开放同龄的全国“质量月”,中国产品 ;20世纪90年代发起“百城万店无假货”,“打假”一词家喻户晓。今天,“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在全国掀起“信旋风”,助推一个健全规范的社会诚信体系 。特别是,社会信用代码基本实现全覆盖,不良经济活动面对“百行征信”系统 。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联合惩治下“老赖”寸步难行,制度的刚性确保失信行为无缝可钻。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仅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还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的机制,使人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 的童谣,( )。当每个人都视信用如生命,打造以质取胜的中国制造,遵循取信于民的为政之道,激励以身许国的家国情怀,培育亲密清激的人际交往,中国一定能更加自如地走向世界、赢得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有口皆碑 破土而出 无地自容 脍炙人口
B.众口铄金 崛地而起 无地自容 爱不释手
C.有口皆碑 崛地而起 无处遁形 脍炙人口
D.众口铄金 破土而出 无处遁形 爱不释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仅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还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的机制,使人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
B.对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仅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还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使人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
C.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我们不仅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还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使人不能失信、不敢失信、不想失信.
D.从诚信缺失的突出问题,不仅我们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还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和违法失信惩戒的机制,使人不想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诚信做人的理念,中国人的脑海从童年时期就印刻了
B.让诚信做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C.诚信做人的理念,从童年时期就印刻在中国人的脑海里
D.诚信做人的理念,在中国人的脑海里从童年时期就印刻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密《陈情表》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乌鸟反哺作比表达孝道。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两句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面对江月和现实,流露出人生消极情绪。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沟行①
王安石
白沟河边蕃塞地,送迎蕃使②年年事。
蕃马常来射狐兔,汉兵不道传烽燧。
万里锄耰接塞垣,幽燕桑叶暗川原。
棘门灞上③徒儿戏,李牧廉颇莫更论。
[注]①宋嘉祐四年,王安石出使辽国,来回经过白沟,有感于现实,写了这首诗。②送迎蕃使,自宋真宗景德元年起,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大量银绢作为“岁币”,两国岁岁通使。③棘门、灞上,均为汉时军事地。公元158年,匈奴大举进犯,汉文帝派遣徐厉、刘礼分别驻守棘门、灞上,视察后,说:“灞上、棘门军,若儿戏尔,其将固可袭血虏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前句点题,点出白沟为两国边界;后句写北宋每年向辽交纳“岁币”的事实。
B.颔联前句写辽国人经常来边境狩猎野兽,暗示了两国通使后民众之间互有往来。
C.颈联写宋辽边疆万里农田,无险可据;幽燕则桑林密蔽川野,表现了诗人的担忧。
D.诗歌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如古今将领的对比以及南北边境地区情况的对比。
2.本诗尾联有何含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