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行路上左公柳 徐 刚 一过酒泉,西风更烈。 西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西行路上左公柳

徐 刚

一过酒泉,西风更烈。

西行路上的荒漠与废墟,更加浓重地扑面而来,更大的戈壁、更多的沙漠似乎一直延伸到了祁连山下,荒凉感震撼着我。晃动着金色叶片的小叶杨,蓬首垢面地屹立在风沙中的红柳,都留在身后了。真正高远的蓝天上,没有一丝云絮,戈壁滩上没有一只鸟,太荒凉太寂静。

华夏民族鼎盛时期产生的丝绸之路,在它的必经之地河西走廊上留下了无数重重叠叠的脚印,以及残损的、至今依然壮观的历史、地理、人文的景观。不妨说,那是人类行进的使命未竟,上苍殷殷的照拂未断。丝绸之路的相当一部分被沙漠埋没之后,河西走廊尽管历尽战乱、凋敝与风沙的进逼,至今不仅仍然存在着,且因为三北防护林①的崛起,有了再度辉煌的可能。

在兰州,在酒泉公园,不断有人告诉我这样的话:这是左公柳。

那是苍老的纪念。风雨未及卷走的站立着的斑驳。历时一百二十余年的老杨树老柳树老榆树,粗糙的树皮如同当西征丁勇的盔甲一样,那横伸枝节的树冠虽然被厚厚的尘沙压着,却有掩不住的苍老的绿色,显示着植物世界生命的强大与韧性。

因为这树,人们不能不想起左宗棠。

左宗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从西安到兰州、到新疆开辟了一条三千多里长的大道,并且在道路两旁种了三千多里树木,有效地阻挡了风沙线推进的官员。

后人的诗赞实在不为过:

上相筹边未肯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左公柳后来的命运如何?当年那一块告诫人们“勿翦勿伐”的告示牌,挡得住随后的风雨和贫困吗?对大西北的人民来说,维持生计所急需的是粮食与柴薪。对于身陷贫因中的人来说,要求他目光远大是天方夜谭。河西走廊的树木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无数次地遭受到人为的滥伐,以致河西的沙漠化日甚一日,富庶之地变得穷困潦倒。而近代惟一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有组织的以军队为主力的植树,实际上是改变中国西北生态环境的一次伟大的实践。然而,这“新栽杨柳三千里”,在左宗棠离任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砍伐殆尽。

左宗棠之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于中国北部及中部建造森林”,主张“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可惜这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受到社会、历史的种种条件的限制,孙中山先生的造林设想如同他热衷的修铁路一样,只能托付后人勉力为之了。

今天的安西,左公柳已经寥寥了。代之而起的是西接敦煌、东连酒泉的防护林,及星星点点的固沙植被。三北地区8000公里的风沙线上,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可以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先人的眼光、历史的重托。其壮观景象已经不是左公柳可以同日而语的了。然而,它所面临的困扰却与当年仿佛。“西北苦,甲天下,”至今犹是。风沙沿线的人民为三北防护林所奉献的人力与热情还能维持多久?建国四十五年来汗水浇灌的林场普遍萧条,比三北防护林更艰难的三期及以后的工作又如何去完成?

与此同时,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高居世界领先地位。一个伟大的工作,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长城,庇荫半壁河山之日,那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

(取材于徐刚《中国风沙线》,有删减)

注【解析】
①三北防护林:国家在西北、华北、东北这三个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防护林工程。

1.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句的“西风更烈”,既点明当地的天气特点和作者的实际感受,也容易使人联想到下文西行路上所见会更加荒凉。

B.作者引用后人的诗赞,一方面直接表现、歌颂了左宗棠造福后人之功,另一方面也增强了文章的文化色彩和历史气息。

C.左公柳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几乎砍伐殆尽,行文至此,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地人故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愤怒与谴责。

D.由“建国四十五年来”“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等语句可知,本文写于1994年,三北防护林始建于1979年。

2.最后一段的划线句子中,“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指什么?“整体恶化”又指什么?这句话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①“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____________

②“整体恶化”:___________

③ 观点:________________

 

1.C 2. 三北地区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像“新栽杨柳三千里”那种左宗棠式的实践。) 西北地区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趋势。 表明作者希望西北的绿色工程彻底完成,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尝试。 【解析】 1.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 C项,“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当地人故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愤怒与谴责”分析有误。文中说“当年那一块告诫人们“勿翦勿伐”的告示牌,挡得住随后的风雨和贫困吗?对大西北的人民来说,维持生计所急需的是粮食与柴薪。对于身陷贫因中的人来说,要求他目光远大是天方夜谭”,表明作者理解左公柳被砍是因为当地百姓的贫困。 故选C。 2.该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和文章的主旨。答题前,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一定要结合语境多角度理解。①“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所在的句子是“与此同时,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由上文“三北地区8000公里的风沙线上,如今已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可以说凝聚着民族的智慧、先人的眼光、历史的重托”可知,这个“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是指三北地区建设了十五年的防护林体系。②“整体恶化”,结合语境“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中国每年沙漠化的速度与面积仍然高居世界领先地位”可知,这个整体是指中国整体上生态环境越来越糟的状态,具体是指西北地区越来越严重的沙漠化趋势。③观点:“局部生态环境的改善并没有改变整体恶化的态势”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局部的改变并不能改变整体的状况。再结合下文内容分析,“一个伟大的工作,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使之成为真正的绿色长城,庇荫半壁河山之日,那真是中华民族最盛大的节日”,可知是表达治沙工作作能坚持下去,要彻底改变中国沙漠化的状况,也就是表达作者希望西北的绿色工程彻底完成,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尝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刚刚过去的七天,完全可以载入史册:先是天安门前空前浩荡的军队与罕见现身的武器装备,震慑了世界、鼓舞了人心;接着在另一个“阅兵场”,即各大电影院线,总共三部超正、超优质的国产献礼大片也胜利通过了人们的检阅——它们各领风骚,合力攫取了50多亿票房,亦是前所未见。它们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各大媒体庆祝文章纷纷刊登之时,《人民日报》接连刊发署名“宣言”的三篇政论文章:《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列对联各咏一历史人物,请在所选人物中选出对应对联内容正确的人物填在横线上。

(甲)一军难撼声威远,三字含冤忠孝全

(乙)犹留正气春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

(丙)经天纬地才能傲世,整纪维纲德行服人

(丁)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供选人物:诸葛亮、沈括、岳飞、于谦、文天祥、廉颇、张衡、韩信

(甲)________(乙)________   (丙)________(丁)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一般地说,常规能源指技术较成熟______,而新能源通常指尚未大规模利用、正在积极研究开发的能源。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树立,过去一直被视作垃圾的有机废弃物被重新认识,作为一种能源资源化利用的物质而受到深入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因此,______也可看作是新能源技术的一种形式。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既是整个能源供应系统的有效补充手段,______,是满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最终能源选择。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下列小题。

中国印章文化源远流长。印章在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说文解字》言“印,执政所持信也”,揭示了印章功能的核心——信。“示信”’,是印章文化功能最本质之点。秦以前,官、私印都称“玺”,起初作为商业交流货物时的凭证。秦以后,印章范围扩大为证明当权者权益的法物。印章和政治仪礼结下了不解之缘,汉初名臣张良_____,解印绶辞归,意味着权力的卸除。

印章的发展史出现过两次高潮,一次在秦汉时期,另一次在明清时期。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明清是印章热的时代,期间名家竞起,流派争衡,印学理论更是_____,促成印章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印章在发展中,出现了丰富的品类,如表字印、室名印、别号印、收藏印、鉴赏印、考订印等等,_____。印章可分为实用的、非艺术性的印章和艺术性的印章。_____,这两部分不是截然分开、互不包容的,而是变动不居、互为转换的。

今天,印章的示信功能已明显削弱,但它的美学系统正在加强甚至扩展。(     ),已显露其“出蓝”之势。印章艺术,正以一种中国的语言方式,向世界讲述着文明古国的历史和文化。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俯拾皆是 因而

B.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不一而足 然而

C.功成身退 层出不穷 不一而足 然而

D.韬光隐晦 应接不暇 俯拾皆是 因而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B.秦印注重实用,无论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C.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外形,还是印文、章法,都蕴含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D.秦印注重实用,即使是印文、章法,还是外形,都呈现出一种质朴、自然的美。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

B.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对秦汉范型来说

C.对秦汉范型来说,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

D.篆刻家、书画家的优秀印作,篆刻创作、展览、评赛等活动方兴未艾,对秦汉范型来说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诗仙先以大胆的夸张描绘蜀道山势的高峻“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描写水流湍急: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韩愈在《师说》中,批判一些人因小失大,“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登高》中,杜甫用“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一幅气势恢宏的长江秋日图。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手法展现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