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优雅 周正旺 大学时期,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一把二胡,来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优雅

周正旺

大学时期,他总是一个人背着一把二胡,来到未来湖前面的草地上,席地而坐,然后旁若无人地拉起二胡,一边拉,还一边引吭高唱,唱的都是优美的情歌,带着遥远的来自草原的韵味。

这时候,未来湖前面停下了匆匆而过的脚步,照射进了一道道明亮的眼神,有人陶醉,有人冷笑,当然也有人无动于衷。

他是秦风。

他并不是来自遥远的北方,他出生在江南小城临川,却不可思议地掌握了慷慨悲凉、雄壮热情的草原部落的天籁。没有人知道他内心深处为什么会有无边的浪漫和深沉的忧伤。

秦风拉得一手好二胡,歌也唱得很好,却是白白净净的文弱书生。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匀称, 戴一副纯净的银丝边眼镜,总是穿着一身洁白的衣衫,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常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

秦风不大和人说话,大学时代也没什么朋友。

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习也好得很——虽然他并不花什么时间来钻研。毫无疑问,他成了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不少优秀的女孩向他射来了丘比特之箭,然而秦风始终无动于衷。他一直怀揣一颗浪漫的心,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梦中女郎。

就这样,一直过了几年,直到大四的时候,秦风才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一场爱恋,他的女朋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

所有人大跌眼镜,不少女生为秦风伤心地流下眼泪,败在这么一个女生身上,她们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

大学毕业后,同学中很多人进入了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心,选择永远留在北疆、留在大漠、留在无边的草原。

他从此杳无消息。

几年后,他的女友,那位坚毅的北方女孩,也去了同一所学校,做了老师。秦风成了一个记忆,也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十月十八日是老教授的八十大寿。老教授姓卢,是教写作的,秦风的文章让老教授赞颂连连, 他成了教授最喜爱的关门弟子,关系格外密切。老教授是一个著名文学评论家,也是一个多情浪漫的教授,每年过生日,都要邀请学生们去他家举行生日宴会,这已成了习惯。大学时,每次老教授的生日宴会,秦风都带着二胡去伴奏,他神采飞扬,眼里射出一道道夺目的光辉,不少人为他的演奏所震撼。

老教授年纪大了,他还有个心愿:再见秦风一面。大学毕业后,秦风已经整整十年没有露面了。教授托人给秦风打电话,秦风沉默了一会,说,好,我会赶来的。

十月十八日。老教授家高朋满座,然而寂静无声,大家都在等一个人。学生们几乎都到了,除了秦风。男的西装革履,自信满满,女的也都神采飞扬,青春依旧。不少人都带上了自己的伴侣, 看得出,大家都发展得不错,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八点整,约定的集会时刻。秦风和一个女人——他当年的女友,现在是他的爱人——双双走了进来。十年不见,秦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满脸的沧桑,身体也变得臃肿起来,只有那眼神, 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秦风的爱人倒是没多少变化,依然黑黑胖胖,依然一脸坚毅。

不少女生都叹息了一声。老教授似乎也有点失望,他招呼大家坐下吃饭。酒席上,大家高谈阔论,秦风和他的爱人却一直没有开腔,只是在老教授敬酒的时候,才说了声谢谢。

酒席之后,照例是歌舞晚会。这时候,大家都矜持起来,偌大的舞池竟然没有一个人下去……悠扬的二胡声响起,所有的人像在心灵上被重重敲打了一下。不知什么时候,秦风已抱起一把二胡,站在舞池中央,旁若无人地演奏起来,一股清泉流水的音乐倾泻而出,秦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的头昂得很高,脚踮得也很高,这里仿佛只有他一个人,仿佛只有他的灵魂在涤荡……这时候。他的爱人也仿佛一个精灵翩翩起舞,围在秦风的身边,像一只优美的蝴蝶。曼妙的声音和曼妙的舞蹈结合在一起,仿佛这就是全世界。

看着秦风的身影,仿佛看到了当年遥远的记忆,一瞬间,所有人泪流满面。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秦风在大学时期,常常一个人来到未来湖边的草地上,自拉自唱着忧伤浪漫的草原情歌。他的行为,令人侧目。

B.秦风的二胡拉得好,歌唱得好,却是白净的文弱书生样,又总穿一身洁白衣衫席地而坐却一尘不染,说明他天生纯净,不受污浊之物的侵犯。

C.大学毕业时,同学们大都选择留在大城市里打拼,而且事业有成。只有秦风,选择去内蒙古做了一名平凡的中学教师。十年过去,他满脸沧桑,身材臃肿,已完全不复当年的神采。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文笔朴实无华,看似波澜不惊,实则张力巨大。尤其是作者通过众人眼里秦风前后的对比,衬托出秦风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耐人寻味。

2.秦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全文进行概括分析。

3.在本文中,什么是“优雅”?秦风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D 2.秦风是一个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业优异,品格高洁,内心深沉浪漫,很重感情,对爱情和事业有独特追求的人。他虽沉默寡言,但内心丰富他思想浪漫,对爱有坚持;他淡泊名利,立志在边疆做平凡教师,他默默坚守,岁月流逝难改其节,形貌虽变神采依然;他尊重老师,十年之后专程拜寿并倾情演奏二胡。 3.“优雅”指的是秦风夫妇对自我和本心、爱情和事业的不懈坚持。秦风本可以选择才貌双全的优秀女生为终身伴侣,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来自黄士高坡其貌不扬的普通女孩,说明他择偶更重心灵和性格;秦风本可以因优秀的学业、出众的才华留在大城市,却选择了遥远的内蒙古扎根,做平凡的中学教师,说明他择业更重理想和奉献。给我们的启示是:只要坚守内心的浪漫和追求,我们都可以活得脱俗、浪漫又优雅。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A项,“令人侧目”的表述感情色彩不当,原文有“有人陶醉,有人冷笑,当然也有人无动于衷”。 B项,说明他“天生纯净,不受污浊之物的侵犯”属主观臆断,原文是说“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常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 C项,“已不复当年神采”不合文意,原文有“只有那眼神,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 故选D。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回答此类问题应注意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此概括人物形象特征。题目是,秦风是一个怎样的人?试结合全文进行概括分析。 结合对秦风的外貌描写“他身高一米七五,身材匀称, 戴一副纯净的银丝边眼镜,总是穿着一身洁白的衣衫,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他经常席地而坐, 却总能那样一尘不染”,以及“秦风不大和人说话,大学时代也没什么朋友。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习也好得很” 可看出他仪表斯文,沉默寡言,学业优异;看他对感情的追求“不少优秀的女孩向他射来了丘比特之箭,然而秦风始终无动于衷。他一直怀揣一颗浪漫的心,始终在等待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梦中女郎”“他的女朋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最后还与这个女孩一起扎根边疆,长相厮守,说明他内心丰富浪漫,很重感情,对爱情有自己的独特追求,对爱的坚持;再看他对事业的追求“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他的心,选择永远留在北疆、留在大漠、留在无边的草原”,给老师祝寿的时候“十年不见,秦风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他满脸的沧桑,身体也变得臃肿起来,只有那眼神, 依稀可见当年的神采”,说明他淡泊名利,立志在边疆做平凡教师,他默默坚守,岁月流逝难改其节,形貌虽变神采依然;十年之后专程拜寿并倾情演奏二胡,说明他尊重老师。 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能力层级为探究F。这类题型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来回答,前提是自己要能理解并认同,回答时能自圆其说,并结合文本时行分析。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回答问题时应先理解“优雅”的内涵,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谈启示时要结合现实分析。 “优雅”指优美高雅,在文中曾经写秦风年轻时的风采,但这不是文本要歌颂的“优雅”;真正的优雅是秦风夫妇对爱情与事业的坚守,秦风本可以找到更漂亮的女朋友,但“他的女朋友是一个大学新生,来自遥远的黄土高坡,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在事业上“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几年后,他的女友,那位坚毅的北方女孩,也去了同一所学校,做了老师”。对爱情与事业的独到理解,对本心的坚守,才是真正的“优雅”。 通过秦风对爱情和事业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择偶标准以及人生观与价值观。从爱情的角度分析,秦风选择了一位黄士高坡来的普通女孩,“长得黑黑胖胖,但是难掩一脸的坚毅和执着”,说明他的择偶标准不看重外貌,而看重心灵、性格等;从工作的角度分析,“大学毕业后,同学中很多人进入了政府、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秦风学业优秀,不少令人羡慕的岗位向他招手,然而他都拒绝了。他去了遥远的内蒙古,去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学教师”,秦风本可以留在大城市,但他却扎根内蒙古,这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说明他十分注重理想和奉献精神。 答启示时主要从秦风身上体现出的正确的人生选择、注重内心的充实等方面谈对我们的启发,必要时可以与当下一些人注重物质享受进行对比,说明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浪漫、优雅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颜色的阶级性

传统中国一向以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著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介于统治阶层与布衣百姓间的知识分子集团,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异。而颜色,正是其重要方式之一。

事实上,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号系统。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体系内,它却演化出维克多·特纳所谓仪式化特征,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黄色在古代代表的是皇权的至高无上,非臣属或百姓可以染指。颜色的阶级性,在黄色的运用上体现得最为充分。但在先秦时期,黄色并不见得高贵,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却是黑色的。到了隋唐年间,黄色逐步受到重视。这是由于当时的皇帝们逐步接受了阴阳五行的学说,即君主是坐镇中央、指挥四方的,而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处于五行正中,其相应的颜色为,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黄色。其实唐宋年间,黄色虽逐步被皇室垄断,但尚未被皇帝个人独享。白居易在《卖炭翁》里写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即是太监,他是皇室的奴仆,却也狐假虎威地穿着黄色。

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大红色称为,这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浅红色才叫作,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为什么大红色能得到青睐呢?清代学者段玉裁解释说,因为这是朝阳的颜色,自然受到崇拜和喜爱。按照春秋时的说法,紫色跟浅红色一样,都属于间色,是低等的色彩。然而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据《韩非子》记载,五匹素色的绢也换不到一匹紫色的绢,所以颇有些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自春秋战国以来,紫色代表高贵这一观念越来越强,跟位居正色的朱色几乎并驾齐驱,在官服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青、白、黑三色,则较为平实素朴,既不具备黄色的哲学属性,又没有紫色那种物以稀为贵的特质,所以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如青色,汉代时,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常用青巾裹头,所以被称作苍头便指苍翠,即所谓深青色。两晋南北朝时,晋怀帝被匈奴抓走,还被强迫穿上仆人的青色衣服在宴会中当侍从,留下了青衣行酒的故事,常用来比喻受人摆布。至于没有官阶的普通百姓被称作白身,整日劳作、风吹日晒的农夫被称作黎民,都是兼备自然色彩与阶层色彩的。古通,形象地揭示出百姓在田里耕作,被太阳晒得黧黑的面孔。

往事越千年,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斑斓色彩如繁花照眼,但其背后,往往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这是我们在读史时,常常需要加以留意的。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统中国一向等级分明壁垒森严,颜色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知识分子集团用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别的一种重要方式。

B.“金木水火土中的处于五行正中,可寄寓君主坐镇中央、指挥四方之意,而土为黄色,因此皇帝便使用和推崇黄色。

C.在中国,浅红色是低贱的颜色,只能用来做内衣,只有大红色即才是高贵的颜色,是诸侯们参加祭祀时礼服的颜色。

D.青、白、黑三色较为平实素朴,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农夫被称作黎民就是的意思。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色彩本身是人类认识和把握自然界的符号系统,在古代中国却演化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

B.黄色的地位有一个发展过程,原先并不高贵。随着五行学说的盛行,黄色逐渐得到皇帝的重视,从而成为高贵的颜色。

C.春秋战国时期,大红属正色,浅红色和紫色均属于间色,因紫色染料在当时非常难得,紫色便高贵起来,最终成为正色

D.“,是深青色,在古代有明显的阶级性,汉代富贵人家的仆人们就常用这种颜色的头巾裹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色彩无贵贱,它所体现的贵贱特征是一种仪式化特征,是由人们根据颜色的哲学属性、稀缺与否的特质等因素而主观地赋予的。

B.先秦时期人们的贵贱意识并不那么强烈,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皇帝,其龙袍不是黄色的,而是黑色的,隋唐年间黄色才逐步受到重视。

C.唐朝时,太监也穿着黄色;两晋南北朝时,匈奴抓走了晋怀帝,强迫他青衣行酒。这两个例子说明颜色代表等级的观念在人们的意识中十分鲜明强烈。

D.贵族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百姓、农夫被叫作白身”“黎民,这隐含着特权阶层恣意的骄奢和劳苦大众无奈的顺从。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论语•子路》篇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句。你对这则语录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②《边城》中爷爷对翠翠说:“要硬扎一点,结实一点,方配活到这块土地上!”

请以“结实地活在这块土地上”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徜徉孔林

赵汀生

在曲阜城北,有一片辽阔的墓地,十万余孔氏家族成员在此结冢而葬,这就是延绵了两千多年的孔林。先后仰拜了孔庙、孔府,沿着长长的神道向孔林走去,这时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了。

孔子周游列国后,并未推销出自己的主张,又接连听到瑞兽麒麟被杀,得意门生子路在卫国内乱中被剁成肉酱,他就像一棵老树连遭雪裹雷击,很快奄奄一息,唱起了哀歌:“泰山要倾倒了,栋梁要毁坏了,哲人要辞世了。”果然,他不久就去世了,弟子们举行了葬礼,于是有了眼前的孔子墓。

孔子墓坐落在孔林入口处西北面一座红垣环绕的院子里。一个直径二三十米的坟堆,高不过五米,前有孔子后代立的两座普通的石碑,碑前用泰山封禅石垒成的供案,大概是墓地唯一的奢侈物。以孔子的熠熠光环和崇高地位,墓显得过于朴素,一时真有些匪夷所思。但细想来,似又在情理之中。孔子在世时其思想并未被统治阶级所接受,他的政治和社会地位自然不会太高,于是死不轰动,葬不隆重。随着孔子的地位在历朝不断攀升,孔子墓的周边添加了许多包装,如苍桧翠柏侍立的神道、气势宏伟的万古长春坊、端庄肃穆的至圣林坊,尽显高贵与排场。好在古人头脑没有过于发热,孔子墓核心部分基本保持了固有的面貌,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幸事。

孔子墓的左侧和前方,分别是孔子的儿子孔鲤和孙子孔伋的墓,形成所谓“携子抱孙”的格局。孔鲤天资平平,书读得没有父亲的得意门生们好,又没混得个一官半职,一辈子无大作为。孔鲤之子孔伋自小伶俐,祖父孔子对他寄予厚望,后来他果然一鸣惊人,写出《中庸》这一儒家经典,成为孔学的重要传承人物。他的墓尊贵而奢华,与其父孔鲤墓的简陋形成强烈反差。看来,有着至高地位的“礼”之“雅”,还是难敌“以成败论英雄”之“俗”。

孔子坟头的草并不茂盛,几处已有些枯黄,斑驳中透着凄凉。夕阳中,墓前空地上的树影被拉得很长,仿佛伸向时光深处,游人渐稀,肃穆跟随着静谧慢慢包围过来。墓碑前的香炉里没有半点灰烬,表明这里是不允许烧香照烛的。环顾四周,不远处一妇人正怀抱鲜花向游人兜售。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孔子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创立了后来演化为儒教的儒家学派,极大地弘扬和提升了中国文化,还在于他倡导以“仁”为本,“仁者爱人”,其“救世”的理念和人本思想为当今世界所瞩目。历史上中国人的思想出口的并不多,被外国人所推崇的,更是凤毛麟角。如今世界在和平与发展的大格局下涌动着湍急的暗流,孔子以“仁”为本、以“爱人”为内核的思想道德体系,以及“有教无类”的平等理念,无疑是一剂构建和谐世界的良方。孔子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后还在引导着世界潮流,其对人类影响的恒久性令人叹服。

一阵翅膀扇动的声音打破了寂静。举目望去,见一群细脖子长脚的白鸟在树梢间扑来跳去。导游说这是鹭鸶,一种美丽高雅的鸟,是孔林中数量最多的鸟类居民。想起刚才在孔庙里,见那遍布深庭宏院的古柏上,几乎都立着浅灰色、体型不大的鸦,一些靠近围墙的树底下,散落着鸦的羽毛和枯骨,而这孔林之中,却一直未见鸦的踪影。一边是庄严的思想文化圣殿鸦影绰绰,一边是森森墓地鹭鸶弄舞,难道这是圣人在冥冥之中的安排,抑或是他老人家对生与死所作的另一种解读?

离开孔子墓,向孔林的纵深处走去。几个妇人骑着自行车争相问我是否需要租车,说孔林很大,步行游玩很辛苦。我婉拒了。到这墓地来,何必仍是须臾抛不开尘世的潇洒与浮躁?独自漫步,忽见浓绿的树林中隐约现出围墙,外面传来隆隆的车流声。从繁华喧嚣的人间世界,到寂静安宁的死者领地,原来就只是这么一墙之隔。

枯树上鹭鸶的轮廓已快要被夜幕吞噬,微风习习,挟裹着丝丝凉意。正欲返回,依稀见那路牌上有“孔尚任墓”字样,不由得走向路牌指示的方向。不多时,见一特别高大的墓碑立于路旁,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刻“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这个名字,是年少时读《桃花扇》时得知的,但不知这个风流才子为孔子后裔。剧本写作历经十余年,三易其稿,其借男女离合之情抒兴亡之感,主题鲜明,文词凄美,为百姓所喜爱,上演时轰动京师。康熙皇帝却认为此剧反映南明王朝灭亡,隐有亡国之恨、反清之情,找个借口革除了孔尚任的官职。孔尚任是在康熙南巡至曲阜时担任引驾官,奉命在御前讲经,得到皇帝赏识后,才被破格授为国子监博士的。而将他撤职的,也是这个康熙。孔尚任身为朝官,又是剧作家,想写出重大主题的有影响的作品,在政治不怎么清明时,确实不大好把握,结果折戟官场,令人扼腕。

安息在孔林的,不乏历史上曾名重一时的人物,许多人的身份与孔尚任有着共同的特征:文官。有的当过皇帝的老师,有的是儒教的专家学者,有的是奉祀官,等等,不一而足。而徜徉碑林,竟未发现自然科学方面的大人物,中国古代“重文轻理工”的传统,在这里显露无遗。于是想起一个观点:孔学、儒教是中国文化的丰碑,然而正由于此,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人一辈子手不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乎者也,满腹经纶,道德文章成为国家取仕的唯一标准。而自然科学从未成为国家主流文化,近代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大落后于西方,旧中国积贫积弱,与此有很强的关联度。换一句话说,孔学儒教使中华文化深厚而精彩,在世界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但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也正如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漱溟先生所说的,中国的文化把太多心思用在人际关系和人伦关系上,轻视了对物质文明的推进。这显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应客观地、历史地、全面地去看待——无论如何,孔子终归是圣人,孔子的思想学说终究是中华文化之瑰宝!

一只鹭鸶掠过头顶,悄悄地落在近旁的树枝上。据说这里的鹭鸶如济南大明湖中的青蛙,从不鸣叫,成为一个千古之谜,而谜底之一是“不惊扰圣人”。

于是我轻轻地走出孔林,轻轻地。

1.下列对文中黑体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伫立:“伫”读chù,“伫立”意为长时间地站立。

B.折戟:“戟”读jǐ,“折戟”用来形容失败惨重。

C.不一而足:在文中指孔子许多后人担任文官,无法列举齐全。

D.之乎者也:全由文言虚词组成,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孔林“才真正觉得离圣人越来越近”,暗示此处更契合孔子的精神气质。

B.对妇人出租自行车的描写表现出孔林如今安静肃穆不再,充满喧嚣和浮躁。

C.由孔尚任墓葬引发的联想传递出作者对文人命运被权贵操控的痛惜之情。

D.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发展滞后,与“重文轻理工”文化传统的影响不无关系。

3.请对文中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欲购一束献给圣人,又觉得向孔夫子献鲜花,恰似请他老人家穿西装,有些不伦不类,于是唯有默默伫立。

4.文中3次写到鹭鸶,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在“徜徉孔林”的过程中,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

6.孔子倡导以“仁”为本,下列人物的行为没有体现这一思想的一项是

A.《边城》中老船夫用过渡人强塞的钱备下草烟和茶叶,茶水供过渡人随意饮用,草烟慷慨赠与需要的人。

B.《红楼梦》中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严惩违规者,并以身作则,树立了威权。

C.《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在县立高中读书时,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曾经当众羞辱他的同学侯玉英。

D.《红岩》中的黄以声将军在监狱艰苦的环境中,尽心尽力教“小萝卜头”识字、读书,教给他做人的道理。

 

查看答案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古人善于借物来抒怀说理,使得抒怀更感人、说理更形象。如《逍遥游》中“水击三千里,____________________”,庄子借鹏来说明万物皆有所待的道理。

②《滕王阁序》中的声音描写堪称绝唱,如“渔舟唱晚,_____________;雁阵惊寒,_____________”带给人辽远不绝之感。

③杜甫的《蜀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表现其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

④在众多脍炙人口的古典诗文中,从来不乏借四时景物抒写情感的佳作。陆放翁则在《书愤》中借 “ _____________”回顾了自己于严冬寒秋时节抗敌卫国的峥嵘岁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归辋川(注)

王维

谷口疏钟动,渔樵稍欲稀。悠然远山暮,独向白云归。

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注)辋川:位于陕西蓝田县中南十五里辋川镇,王维晚年隐居于此处别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谷口疏钟动”的“疏”字,既写出钟声洪亮悠远,又流露出诗人的孤寂。

B.“独向白云归”的“归”字,明写诗人回到家中,暗含着人对归隐的向往。

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D.“东皋春草色”中,“东皋”指向阳的高地,陶渊明曾经“登东皋以舒啸”。

2.下列诗词中加点词语与本诗中相同的词语内涵不一致的一项是

A.叠叠远山横翠霭,娟娟新月耿黄昏。(陆游《题接待院壁》)

B.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D.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3.《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对王维的诗十分赞赏。结合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以及你对林黛玉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林黛玉赞赏王维诗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