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保质期是指“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下,保持品质的期限。”其实,不单单是食品具有保质期,我们的友情、爱情、精神、品质、人生……也具有保质期。只是有的保质期短,有的保质期长,有的永远不会变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下面是五种实用文的部分摘录,各有一处不合文体要求,找出并修改。
(1)感谢各位参加令尊的生日晚会。敝人看见桌上大家送来的生日礼物,如烟的往事历历在目。(生日答谢词)
(2)阿成,祝贺你考上理想的大学!能考上顶尖名校,你真的特别幸运!(贺卡祝词)
(3)校团委决定5月10日下午2点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莅临现场。(校团委通知)
(4)欢迎各位同学来我校参加市运动会,诸君的到来让我们倍感荣幸。(广播稿)
(5)近来身体还好吗?我们已有几个月从未谋面了,我常常想念着您。(家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莎翁曾言:世界是舞台,生命是戏角。此言不尽然。
世界可以是舞台,舞台却不能是世界。倘若堕楼的是你自己的绿珠,无辜受祸的是你自己的伊菲革涅亚,你会 。但是她们站在舞台时,你却 ,眉飞色舞。纵然洒同情之泪,骨子里却觉得开心。有些哲学家说这是人类恶根性的暴露,把“ ”的大罪名加在你的头上。这是冤枉,其实你和剧中人物有何仇何恨?
看戏和做人究竟有些不同。
悲剧是一回事,可怕的凶灾险恶又另是一回事。悲剧中有人生,人生中不必有悲剧。我们的世界中有的是凶灾险恶。但是说这种凶灾险恶是悲剧,只是在修辞用比譬。虽然悲剧所描写的就是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蒸腾的锅炉中烹饪过的。
( )它要有几分近情理,否则它和人生没有接触点, ;它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否则你会把舞台真正看作世界,看《奥瑟罗》回想到自己的妻子,或者老实递消息给司马懿,说诸葛亮是在演空城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心惊胆颤 袖手旁观 落井下石 寡淡无味
B.心寒胆裂 袖手旁观 幸灾乐祸 兴味索然
C.心寒胆裂 置之不理 幸灾乐祸 寡淡无味
D.心惊胆颤 置之不理 落井下石 兴味索然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像一切艺术一样。
B.戏剧要有几分不近情理,也要有几分近情理,像一切艺术一样。
C.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近情理,也要有几分不近情理。
D.像一切艺术一样,戏剧要有几分不近情理,也要有几分近情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述不准确,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悲剧所描写的即使是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的。
B.悲剧所描写的即使是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烹饪过的。
C.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蒸馏过的。
D.悲剧所描写的固然也不外凶灾险恶,但是悲剧的凶灾险恶是在艺术锅炉中烹饪过的。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两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
(3)古人善于用典,在《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暗含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两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4)《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以“__________,________以致其性焉尔。”既总结了种树的经验,又暗示了全文的主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草堂①前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淙淙三峡水,浩浩万顷波。未知新塘上,微风动涟漪。小萍加泛泛,初蒲正离离。
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绕水欲成径,护堤方插篱。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注释:①草堂:白居易《与元微之书》:“仆去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木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草堂建成于作者到江州的第二年。②元和十年,白居易遭谗被贬为江州司马。
1.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开头四句以新辟小塘之美不亚于久负盛名之长江三峡,引起读者对小小池塘的好奇。
B.“泛泛”“离离”两词以静写动,生动再现了“小萍”“初蒲”的满池遍布、依风摇曳的风姿。
C.末两句以外围景物加以映衬,池未开好,已引起众多人的喜爱,小池之美尽在其中。
D.诗人遭谗被贬,远避朝政,寄情山水,希望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达到心灵的宁静。
2.“红鲤二三寸,白莲八九枝。”用语浅显而富有情趣,试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范增论
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诗》曰:‘如彼雨雪,先集为霰。’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之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七十,合则留,不合即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亦人杰也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B.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C.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D.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易》曰/知几其神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骸骨,赐还骸骨归葬故里。古人还常用“致事”“填沟壑”“乞归养”“下车”表示相近意思。
B.卿子冠军,秦末楚怀王臣宋义的尊号。卿子,褒尊之辞,意公子也;冠军,因宋义是“诸军之上”的上将军,故为“冠军”。
C.矫杀,意为假托君王命令以杀人。矫诏也称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出于歹意矫诏者会获罪。
D.高帝,是刘邦的谥号。除了皇帝有谥号,一些高级大臣,有功王侯也会被赐予谥号,如范仲淹、司马光、曾国藩都被谥为“文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苏轼对范增是否该离去以及什么时候离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采用多方证明、反复推测、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逻辑严密,这一写作技巧对后代的应试文章影响很大。
B.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在项羽杀掉卿子将军宋义时就选择离开,而不是要等到鸿门宴上项羽不采纳他意见时才离开。
C.苏轼称赞范增是人中豪杰,因为范增是让刘邦也畏惧的人才。如果范增不是中了陈平的离间计而离开的话,项羽也不会亡。,
D.苏轼《范增论》一文,名为评论历史人物范增,实则评析项羽、刘邦与义帝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2)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高祖本纪》)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