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小菊 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马小菊

天空的天

马小菊从家里出来时,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她看看离药店不远了,就跑了起来,跑到药店,衣服湿了个透。这个夏天的雨格外多,像失恋女人的眼泪,落得很频繁。

“咋这天来了?”药店老板招呼马小菊。“婆婆疼得紧。”马小菊一边用她本就湿了的袖子擦拭脸上的雨水,一边回避着药店老板的眼睛。马小菊的婆婆有风湿病,一到雨天就疼得厉害。

“向午真不是个东西,把家里的事都甩给你一个人,自个儿倒乐呵去了。”药店老板说。向午是马小菊的男人,当包工头挣了钱后就很少回家了,别人说他有了外遇。

马小菊没理药店老板的茬,边说拿一盒膏药再拿一盒止疼片,边从湿湿的裤兜里往外掏钱。药店老板把找回的钱递给马小菊的时候说:“昨天二凯去省城进货看见向午了,他和一个女的在街上走着。”说完两眼盯着马小菊看,以为她会大骂向午一顿,可是马小菊似乎没什么反应,她先接过钱,然后像听别人家男人的事一样“哦”了一声。马小菊说:“要是二凯再看见向午,就跟他说他娘病了,想他。”

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刚才要不是药店老板提起向午,她还想在药店避避雨的,可是药店老板提起了向午,她就不能再待下去了。

向午是马小菊的一块心病。刚听说向午有外心的那会儿,马小菊的心都碎了。她整天哭整天骂,四处向人打听向午的行踪。她还去省城找了一趟,但偌大一座省城,要找一个人谈何容易,就像绣花针落门前草坡地了。马小菊找了三天三夜,没找到,就回来了。

马小菊回到家才知道,她不在家这几天,婆婆摔断了腿。马小菊好懊悔,如果不是自己离开家去找向午,婆婆就不会摔伤。马小菊抱着婆婆的伤腿,眼泪流得像筛子眼里落下的米。一些人笑话马小菊,说她管不住自己的男人,马小菊不去理。她觉得眼下没有比照顾婆婆更重要的事了,真的没有了。

马小菊揣着药走到家时雨停了,她心想:这雨,好像就是给我下的。

马小菊进了屋唤了几声娘,没人回应。马小菊以为婆婆睡着了,就去自己的房间换衣服。等她换完衣服来到婆婆房间一看,婆婆昏倒在地上,口里吐着白沫,手里却紧紧地攥着一张向午的照片。马小菊明白了,婆婆是为了找放在抽屉里的向午的照片才摔倒的。马小菊赶忙把婆婆送到了医院。医生说是脑溢血,要马小菊去交住院押金。马小菊的钱不够,就去银行取钱。

在去银行的路上,马小菊碰见了旺子媳妇。旺子媳妇追着撵着跟马小菊说:“我在省城看到远处一个男人,好像是向午呢。”马小菊说:“你再看见向午,跟他说他娘病了,病得很重,让他赶快回来。”旺子媳妇还想跟马小菊说些什么,马小菊却匆匆走了。

经过一夜的抢救,婆婆仍然昏迷不醒,医生说能否醒过来不好说。

马小菊说:“怎么就不好说了呢?”她想起别人曾给过她一个治疑难杂症的偏方,婆婆用了这个偏方也许会好起来。她就回到家找到那个偏方,按方子里写的,找了几味药,最后就差一味冬瓜皮。马小菊知道前院吴二婶家种了冬瓜,就去吴二婶家要冬瓜皮。

马小菊到吴二婶家还没开口说话,吴二婶就先和她说起了向午的事。吴二婶说:“小菊,我去省城儿子家,看见向午和一个女人在逛街。”马小菊说:“吴二婶,你再见到向午,跟他说他娘病得很重,快不行了,让他赶快回来。”

婆婆喝了马小菊熬的药,仍旧没有好,最后还是去了。

婆婆入土那天,又下了雨,很大的雨,雨声把马小菊的哭声给淹没了。

雨季快要过去的时候,向午回来了。向午一身落魄地回来了,他被人骗了个精光后回来了。

“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马小菊说着,眼泪像雨滴一样落了下来。可这时窗外的雨却停了,天空响晴响晴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对向午这个人物着墨不多,但这个赚了钱就开始膨胀、迷失自我的农民形象具有典型性,隐含着作者对进城农民生活状态和价值追求的忧虑和反思。

B.作者注重在细微处写人,写药店老板、旺子媳妇、吴二婶等人迫不及待地将向午的相关信息告诉马小菊等相关细节,大都体现了他们的一种“看热闹”“看笑话”的心理。

C.小说结局虽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但从小说情节的发展逻辑看,随着向午的回归,马小菊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她一定会原谅丈夫,过上幸福生活。

D.小说有主次两条线索,主线是马小菊在家中照顾婆婆,次线是向午在城里出轨被骗;两条线索同时发展,最后随着向午落魄归家而相互交织。

2.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C 2.①设置背景,渲染氛围。“下雨”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特定的自然环境,通过反复描写“下雨”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人物活动的氛围。②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面对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作者借下雨来烘托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③推动情节发展。“下雨”与小说情节的发展密切关联,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④深化小说主题。自然界的“雨”与马小菊婚姻中的“雨”互相交织,隐喻主人公的生活进入“雨季”,进一步表现小说主题。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干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本题要求选择“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C项,错在“她一定会原谅丈夫”这个地方。对妻子薄情寡义,对自己的母亲忤逆不孝的人,她已经伤透了心。从原文,马小菊对丈夫的质问“你还回来干啥?你娘不在了你还回来干啥呢?”等可看出,她不可能最终原谅丈夫的所作所为。综合以上 故选C。 2.本题考查把握文本(小说)的重要语段(情节)的作用的能力。①对上下文情节的作用。首句(段):一般有点明主旨、总领下文的作用,也可为后文提出观点或引出主要人物、事件作铺垫,还可点题及交代起因或缘由,还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过渡句(段):多出现在文章中间,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转换或逐层深入的作用。若是插叙,行文起伏跌宕,摇曳生姿。尾句(段):前后照应、卒章显志、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启发人思索、言有尽而意无穷。②对刻画人物的作用(包括揭示的人物心理)。③对表现主题的作用。④给读者的感受,即站在读者的位置上考虑情节的作用。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中多次写到“下雨”,这样写的作用。首先应该一一找出文中有“下雨”的语句或语段。然后,从环境描写的角度,思考对主题的揭示,对人物的塑造以及对情节的推动等方面的作用。第一自然段“天还好好的,走到半路就下起了雨。马小菊没带雨具,豆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又冷又疼”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引出了主人公“马小菊”。而她不带雨具急冲冲地赶往药店,为故事的情节发展起了推动作用。而她买药,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患风湿病的“婆婆”。这可以看出她的性格特征,比较孝顺。而当药店老板告诉马小菊她的丈夫“向午”的恶行后,她没有理睬,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第二处写“雨”的地方:马小菊说完拿上装在塑料袋里的药就往外走。雨还在下着,马小菊不紧不慢地走在雨里,密密的雨点实实地打在她身上。表现出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婆婆死后雨终于停了,丈夫向午也回来了。综合起来,描写雨渲染氛围,表现了一个坚强而孝顺的媳妇,不幸的婚姻。对于丈夫向午的出轨,马小菊内心极其痛苦,密集的雨滴看似打在她的身上,其实是在敲打着她的心,这样写烘托了她的内心的苦闷和憋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

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

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

(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

B.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

C.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

D.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

B.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

C.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

D.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的有力证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

B.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海权得以强化,中国就不一定要壮大海军实力。

C.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

D.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月8日下午,高考最后一场考试结束,安徽合肥十中考点大门外,考生陆续走出考场。一位身着黄色T恤的高个小伙径直走向人群,突然在妈妈面前跪了下去,高声说:“妈,谢谢您,这些年您辛苦了。”母亲见状,双手抱住儿子的头,哭了出来。

这一幕正好被住在附近的摄影爱好者拍了下来,周围很多家长都哭了,网友们也纷纷表示“隔着屏幕都被感动了”。很多人不由得想起前年发生在山东淄博工业学校门前的一幕:当年高考结束最后一门考试后,一名学生走出校门缓缓转身,向着学校深深鞠了一躬,这饱含深情的一鞠躬,感动了很多人。

读了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下面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地震发生的时候,若正在用燃气生火,_____,然后迅速躲避。_____,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千万不要外逃或从楼上跳下,也不能使用电梯。若是在户外,_____,要远离高压线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

 

查看答案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失主对送回自己失物的人)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日我将拨冗登门致谢。

B. (老王听说朋友要来访)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 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D. 你回去用心准备这次广告业务的资料。放心,我定会玉成此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