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稿初稿的片段,在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

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稿初稿的片段,在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征稿启示

金庸先生去世,各位“金”迷都非常悲痛。为了寄托哀思,表达对先生的问候,本刊拟在2019年第1期刊发“致敬金庸”专题。本人受邀屈就本专题的编辑。特向大伙儿征稿,每篇作品以不超过3000字为宜。征稿日期截至本月底止。

 

“启示”改为“启事”;“问候”改为“敬意”;“屈就”改为“担任”;“大伙儿”改为“大家”;去掉“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根据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辨别。从题干的要求来看,这是一封自荐信,要求找出五处不得体之处,并做出修改。 第一处,“征稿启示”中“启示”错误,“启示”,看完某种事物后,又有了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此处应将“启示”改为“启事”,“启事”指团体或个人向社会公开告知、说明事项的文书。经常登载于报刊,或在公共场所张贴,或在电视台、电台播放。 第二处,“问候”错误,意为问好,问安,与后文说的“刊发‘致敬金庸’专题”不合,可以改为“敬意”。 第三处,“屈就”错误,其指降低身份任职,用为请人担任职务的客套话,不应用于自己,可以改为“担任”。 第四处,“大伙儿”错误,用词口语化,这是征稿启事,语言上应用书面语,可以改为“大家”。 第五处,“截至”和“止”语义重复,“截至”本身就已强调到某个时间,可以将“止”去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览会如约而至,上海“四叶草”张开双臂,迎接八方来客,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站在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全球治理大局的高度,提出“各国都应该拿出更大勇气,积极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习主席的讲话         ,赢得广泛赞誉。历史大势必将浩荡前行。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面前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         ,也没有哪—个力量能够阻止这样的潮流。观察今天的全球经济,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国际贸易和投资互通有无,繁荣了各国经济;资本、原材料、商品的全球配置,带来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这些一再说明,(     )。毋庸讳言,当前,一些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国际上单边主义正在抬头,使得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挑战和困难重重,如何才能书写国际经贸合作新篇章?中国提出并奉行“三个坚持”,在推进经济全球化中发挥着      的作用。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探索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首先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世界上举办以进口为主题的第一个国家级博览会,中国行动成为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的组成,中国理念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赢得广泛共识,中国方案为解决全球治理和国际经济问题注入强大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是当下世界开放合作当之无愧的引领者。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振振有词  置身事外  半壁江山  举足轻重

B.掷地有声  置身事外  中流砥柱  不可或缺

C.振振有词  置之度外  半壁江山  不可或缺

D.掷地有声  置之度外  中流砥柱  举足轻重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谁能够主动适应,赢得发展主动权,谁就能引领全球化发展。

B.谁能够引领全球化发展,主动适应,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C.谁能够赢得发展主动权,主动适应,谁就能引领全球化发展。

D.谁能够主动适应,引领全球化发展,谁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举办世界上以进口为主题的第一个国家级博览会

B.从首先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

C.从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举办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

D.从首先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到举办世界上以进口为主题的第一个国家级博览会

 

查看答案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2)“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

鹧鸪天

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以送之

辛弃疾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

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①陌上尘!

注释:①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是陶渊明的家乡,也是他晚年归耕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作的上阕是对陶渊明晚年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他躬耕田亩的清贫生活,也写出了他安贫乐道的乐观心态。

B.词中表现出词人对陶渊明诗作的熟稔,多处化用了陶渊明的诗句,如“躬耕”出自“躬耕非所叹”,“王谢”出自“旧时王谢堂前燕”。

C.“晋宋之间事”指晋宋时期不少人表面推崇清高,实际上却忙于谋取名利,词中的陶渊明不问名利,淡泊宁静。

D.“羲皇以上人”是说陶渊明像远古先民一样自足地生活,与“晋宋之间事”形成对比,突出了他在乱世中生活的恬淡、安宁。

2.词的下阕是怎样赞颂陶渊明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①《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勃既废,客剑南②。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址令。勃往省,度海溺水,痵③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⑤,遣吏伺其文辄报。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亦是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语。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牛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作《唐家千岁历》。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初唐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注:①论次:评定编次。②唐道名。以地区在剑阁之南得名。宋陆游曾留蜀约十年,喜蜀道风土,因题其生平所为诗曰《剑南诗稿》,后人因以“剑南”称之。③痵:同“悸”,因受惊吓心跳加速。④泛然:漫不经心,随意。⑤更衣:如厕。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其失    擿:揭发,挑出

B.勃戏为文英王鸡      檄:檄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声讨的文书

C.是且交构              交构:相互构陷

D.一字              易:改动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表明王勃才华的一组是

①作《指瑕》以擿其失②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③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④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⑤公矍然曰:“天才也!”⑥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③④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年幼时就表现出才华,后来在麟德初年给到关内巡查的刘祥道献上文章表露才华,并在朝廷的策试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并被授予官职。

B.由于王勃倚仗才华常常让同僚难堪,所以在后来他窝藏、杀死官奴并被判处死刑后,同僚们都高兴不已。

C.王勃在滕王阁的聚会上依旧是恃才不羁,众位客人没有能为滕王阁聚会写出序言,他毫不推辞,他的才华初现便令已经起身去了厕所的都督闫公欣赏赞叹,也给宴会增加了又一乐事。

D.王勃既才华横溢,又喜欢著书立说,曾给祖父王通撰写的《尚书》中的残缺内容补出二十五篇。后又写出《易发挥》、《唐家千岁历》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

(2)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月白湖荡

余显斌

六月,湖里绿了一片,绿的是苇草,是荷叶,是其它水草。水草下当然有鱼,有虾。水面有菱角,青嫩嫩的,随手捞起一个,洗一洗就可以生吃,味道青鲜鲜的。水下呢,还有嫩嫩的藕。这儿的湖泥很软,提一根荷梗,轻轻地扯起来,就带出一根藕来,白嫩嫩的。用水一洗,吃上一口,满嘴都是莲藕的香味。

棒子捞了几个菱角,还有几个嫩藕,不是自己吃,是给小王叔叔的。

每次等待小王叔叔时,棒子都会这么做。等到芦苇那边传来两声鸟鸣,小王叔叔就会出现,来时,骑着匹大白马。小王叔叔吃着菱角,还有嫩藕。棒子就跑过去,羡慕地摸着大白马的鬃毛。

小王叔叔笑道,想骑?

棒子点点头,当然。

小王叔叔就老气横秋地说,小鬼,太矮了,脑袋高过马背时,才能骑。

棒子噘着嘴,暗地里和白马比比,头刚刚挨着马背。

他想,再过一年就高过马背了,就可以了。

可是,离开后,小王叔叔却再没有来过。那天,棒子撑着一只小划子,藏在苇草里,等着小王叔叔送信来。没有等到,几声鸟鸣后,他等来的是一个陌生人,是张叔叔。棒子忙问,小王叔叔呢?

张叔叔红了眼圈,轻声告诉他,小王叔叔遭遇了小鬼子,牺牲了。

棒子眼睛顿时模糊了,远处的天,近处的水,还有苇草、荷叶、荷花,都一片朦胧。他喃喃地道,怎么会?小王叔叔有大白马,又高又大,跑起来飞快。

张叔叔叹息,小鬼子的东洋马比新四军的马更高更大,跑起来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快多了。

棒子咬着牙,狠狠地道,东洋马,真可恨!

张叔叔也点点头咬着牙说,我们要报仇。

报仇的机会就在眼前。原来,张叔叔这次来,是传达上级命令的,最近,一支新四军骑兵营要经过这儿,准备和湖东新四军二团会合,端掉小鬼子的碉堡。张叔叔告诉棒子,骑兵营来时,希望棒子能给带路。

棒子高兴极了,说声是。

张叔叔拍拍棒子的肩膀叮嘱,小鬼,注意安全啊。

棒子点点头,送走了张叔叔,撑着小划子,出没在密密的苇丛里,等着骑兵营的到来。

骑兵营来时是在一个晚上,月光水亮亮的一片,笼罩着湖面。湖面浮荡着淡蓝的雾,苇草和荷叶在雾里如淡墨画的一般,朦朦胧胧的。

张叔叔带头,将骑兵营长介绍给棒子。

骑兵营长笑着夸棒子是好样的。

棒子很高兴,看看这匹骏马,又摸摸那匹。骑兵营长开玩笑说,没骑过吧?棒子使劲地点头,傻乎乎的样子,逗得骑兵营长笑了,张叔叔也笑了。

湖里芦苇丛中隐藏着一条暗道,在湖中间,有新四军的监察哨把守着,有可疑人经过,监察哨马上鸣枪报警,对岸的新四军二团听到枪声,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因此,鬼子几次来袭,都大败而归。

棒子当然能带人顺利通过,因为棒子是新四军的通讯员啊。

他手一挥,带着骑兵营出发了。

已经是后半夜了,湖上月光变得更亮更白。苇草深处,不时传来露珠滴落声,还有“咚”的一响,是青蛙跳水的声音。棒子带着部队,静静地走着,沿着那条路走着,新四军监察哨看见了,没有阻拦。棒子带着骑兵营走到一处湖湾处,将两根手指插入嘴里,“嘘”地吹响一声口哨。在其他人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抱着身边的张叔叔,“噗通”跳入湖水深处的苇草丛里。

湖里的月光顿时碎了。枪声响起,打破湖面的寂静。

骑兵营士兵一个个在枪声中倒下,不一会儿,全被消灭。

新四军战士划着水,从苇丛里浮出来打扫战场,同时寻找着棒子。一片荷叶下,一个声音道,在这儿呢。随着声音,棒子浮出水面,拖着肚子已经灌满水的张叔叔。

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

大木三郎一直想破获新四军的交通线,就悄悄盯上了小王叔叔,摸清一切后,他枪杀了小王叔叔。然后,自己扮成通讯员,哄骗棒子,准备带着日军特种部队,假扮做新四军骑兵营,将湖东新四军一举歼灭。

他最终自投罗网,却弄不清自己究竟在哪儿露了马脚。

棒子得意地说,是你自己吐露了真相的。

棒子说,大木三郎曾告诉自己,东洋马比小王叔叔的大白马高大。当骑兵营出现时,自己走过去,站在马旁暗暗一比,那些马都高过了自己的脑袋,而大白马和自己脑袋齐平。他终于清楚,他遭遇了日军。因此,发出信号,让提前防备着的新四军出击。

大木三郎一听,傻了眼。

棒子随着新四军战士押着垂头丧气的大木三郎,迅速消失在月光下的苇丛中。月光慢慢变淡了,照着湖面,苇丛里有只小划子,如一牙月亮,一晃一晃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8年第1期)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

A.棒子没等到小王叔叔却等来了一个陌生的张叔叔,这一蹊跷的情节为下文他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埋下了伏笔。

B.小说中反复出现“月光”形象,不但展示了那天晚上的特定环境,还暗示了时间的推移,与故事情节相映成趣。

C.小说主人公棒子的形象生动鲜明:作为新四军通讯员,他尽管年纪还小,但机智勇敢,临危不乱,令人敬佩。

D.小说的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简练传神,如写月下苇草深处的露珠滴落声、青蛙跳水声,以静衬动,细致入微。

2.小说开头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部分说,“张叔叔不是什么通讯员,是日军间谍大木三郎”。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