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雨果在著名的《克伦威尔·序》中写道:“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

根据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或所见所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美与丑的较量 什么是美?读了雨果“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之后,我明白了。真正的美不仅仅是外表的美丽,而更是在于内心的善良、纯洁的真美。 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充满着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在这形形色色的人物中,爱斯梅拉达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完美代表。 她令我感动。在刑台上,可怜的伽西莫多被绑着,周围是人们冷漠的目光。敲钟人一遍一遍地喊着,希望人们能给他一点水,他失望的眼神扫视着人们。正在他近乎绝望的时候,人群中闪开一条道,走出一个美丽的、较小的姑娘—爱斯梅拉达。只见她走上台阶,取出盛满水的葫芦,温柔地举到伽西莫多干裂的嘴边。她是那么善良,那么有爱心,她的爱感染了周围,也使伽西莫多的眼里流下了热泪。 她令我敬佩。我非常深刻地记得她对副主教克罗德说的一句话。面对着绞刑架,她说:“它没有你使我害怕。”面对着死亡的威胁,她毫不畏惧,还在赞美着自己的心上人,“我告诉你,我是属于我的法比的,爱我的是法比,漂亮的是法比!”她是那么勇敢坚强,毅然选择了死亡。 当今社会,面对威逼利诱的人们,有几个能像她那样毫无惧色地坚持自己的纯洁呢? 其次,令我动容的还有那个母亲—居第尔。 爱斯梅拉达将被军警抓走,悲苦地对居第尔说:“母亲!他们来了!保护我呀!”面对女儿的痛苦地呼喊,她只能把女儿紧紧地抱在怀里,试图保护自己的孩子!当军警抓走她的女儿时,她紧紧抓住不放,就这么一直跟着军警。看着女儿被套上绞绳,她突然站起来,发疯似的扑向刽子手,咬住刽子手的手,被狠狠地拉开,头重重的摔在石板上,陪着自己的女儿一起死去了。多么壮烈的情怀,多么伟大的母爱!人性的光辉就在那一刻绽放! 和这些至真至善的事物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丑恶。 副主教克罗德外表威严,道貌岸然。为了标榜“仁慈”,他收养了被人遗弃的伽西莫多,实际上是为自己收养了一个不说话的忠实奴仆;为了标榜“禁欲”,他表示憎恨女人,甚至公主拜访时,他也拒绝会面。实际上他却因垂涎爱斯梅拉达的美貌,而迫不及待地命令伽西莫多去抢劫她,彻底地撕去了他的伪善的面具,揭示了他肮脏、虚伪的灵魂和奸诈、丑恶的行径。他因嫉妒而杀了弗比斯,却嫁祸给爱斯梅拉达,又以死亡的威胁,企图占有爱斯梅拉达,最后不能如愿就把她送上了绞刑架。他目睹了爱斯梅拉达的死亡,“一个魔鬼的笑,一个不复是人类所能有的笑在那牧师的脸上迸发出来。”他的残忍、他的丑恶暴露无遗。 当然,邪恶、丑陋终将死亡,恶人终有恶报,克罗德的“笑”声还没来得及消散,敲钟人的双手就结束了他的生命—他被推下了钟楼。 真的、美的、善的,将永远长存于人们的心中,被人们所铭记,而假的、恶的、丑的也必将被人民所唾弃! 真善美与假丑恶的较量是不可避免的,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还有那美丽的古巴比伦王国,似乎将美丽定格在了那遥远的过去。如今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硝烟和战争的疮痍,辛勤的人们家破人亡,流离失所。隆隆的炮声和喷着火舍的枪口夺去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更夺走了他们的幸福。巴格达的儿童那噙泪的双眸写满了失去双亲的悲痛;费卢杰医院里充斥着对战争无奈的呻吟;巴士拉的幸存者在废墟中找寻着亲人的尸体,他们却已是天人永隔。这哀怨的眼神,穿透了时空的阻隔,祈求着死者的灵魂能够获得安宁。而在地球的另一端,反战人士正高举着旗帜,抗议这不义之战。给饱受战火折磨的苦难的人们心里带去一丝慰籍。 每当我们看到身旁的人正遭遇着不幸,承受着不该承受的痛苦,我们心中至真至善的情感就会触动,让我们坚定的站到弱者的一边,用我们人性里不受玷污的爱去呼唤和平,安宁和幸福。世界有爱才转动,有爱,就会有希望!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材料作文的能力。此题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要在看懂材料的基础上,明确立意,形成观点。同时,应根据观点从原因、意义、作用等方面来论证说理。也可以根据具体的观点,从为什么、怎么样等角度来论证分析。 审题:此题由两部分构成,材料+写作要求,材料选自雨果的名言“丑就在美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的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与共。”,这是雨果在1827年《克伦威尔序》中提出的著名的“美丑对照原则”,在《巴黎圣母院》中得到淋漓尽致地诠释:如爱斯梅位尔达的美与弗罗洛副主教的丑对照;克罗德与卡西莫多对爱斯梅位尔达的爱美丑对照;卡西莫多仪表外貌的丑与金玉般美好的心灵的对照等。故想写好此文,了解此句的含意至关重要,所谓美丑对照原则说明“人性”具有两面,即:“真、善、美”与“假、丑、恶”。考生写作时,应突出人性光辉的一面,可从热爱祖国、关系集体、乐于助人、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等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勇于奉献、正直敬业、忠厚勤劳、富有爱心、谦和善良、孝敬长者、同情弱者等角度入手,也可谈反弹琵琶,竭尽所能面对困境,灾难面前不退缩、永远进取等。要关注人性的真、善、美,不能被人性“假、丑、恶”所迷惑,要保住并发扬人性的光辉。 除此之外,考生还要关注作文要求“不得脱离材料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考生立意要从材料而来,还不能仅仅局限于材料的含义,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入,这样才能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感或所见所闻。 参考立意的角度: 内在的美会使人的心灵变得崇高而伟大,会使渺小变得伟大,畸形变成美。 内心善良是一种人性之美。 以美为美,崇尚真美 世界有爱才转动,有爱,就会有希望! 正视美与丑 作文结构示例: 拟一个隐含观点的题目,比如《美与丑的较量》 开头段,简引材料或者名言,亮明观点。世界上的诸多事物都在美与丑的对立和两极对比相当普遍地存在着,突出美与丑的较量。 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如:美与丑,刚与柔,真与假,收与放,虚与实,难与易,勤与懒,平凡与伟大”等,两类概念在“辩证统一”之下最终会推动个体、社会、国家、民族乃至人类的向前发展。 一组排例(三个以上的概括事例),首尾部分要有总结升华的中心句或观点句; 3个左右详写的新颖典型的事例(点例),也要有总领或总结的议论性文字,谨记,画龙还要点睛。 作文素材积累: 1.人们都渴望美,不管是心灵美还是外表美。可是丑呢,所有人都认为丑这个字眼是代表外表丑。可没有一个人认为丑实际上指的是品质和心灵。美与丑之间的区别,在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里可以感受到。女主人公艾斯米拉达拥有着另不少女孩羡慕的美貌与才艺,但有些朋友也许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另一个人身上,他就是卡西莫多。他天生畸形,相貌奇丑,再加上是个聋子,他似乎和美沾不上一点边,然而,雨果似乎更倾爱这个小丑,他打破了白雪公主配白马王子的俗套,卡西莫多爱上了艾斯米拉达,多么令人震撼的情节,从那一刻起,美与丑有了交点,不再是两条平行线。也许大家没注意,往往是那些相貌奇丑的人,往往最真实,而有些相貌倾国倾城,长的无比漂亮的人,往往最虚伪,狡猾。我想大家读过《灰姑娘》吧,文中灰姑娘的继母是一个长的非常漂亮,却蛇蝎心肠的人。由此可以证明,相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那纯洁的心灵和高尚的品质啊。 2.一个人,外表美与丑其实不是特别重要,只要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有美丽的心灵就是美丽的人。清朝宰相刘罗锅,虽然其帽不扬,但却满腹经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他妻子赞美他说:“背负一乾坤,腹中满经纶。”刘罗锅虽然没有外在的美丽,但他渊博的学识弥补了他外表的缺憾,他的才能过人,他的心灵美,才是在他身上体现的闪光点。外在美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有智慧和善良构成的心灵,就是美丽的人。 3.人不因美丽而可爱,却因可爱而美丽——(托尔斯泰) 4.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约瑟夫·鲁) 5.美的文词就是思想的光辉——(朗吉弩斯) 5.容貌美丽的人,是一些幸运的人;而气质高雅的人,则必定是非常出色的。 6.拿破仑、晏子、朱元璋、左思、庞统、郭橐驼、马云、俞敏洪等都是其貌不扬,却能通过提升内在取得成功。 7.霍金、史铁生、司马迁、海伦·凯勒等身体残疾,却靠内在获得人们的称颂。 8.赫本被人熟记不仅仅是其美丽的外表,更是由于她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 9. 盲眼的海伦用书写心灵征服世界,因为内在美代替了外在美成为了千古流芳的原因。但是反观今天的社会,当整容成为社交和求职的有力武器之一,当南方周末发出文人不如美人的哀叹时,工具理性渐渐就成为社会的一处影集。社会既然沦于表面,中国自古有富有诗书气自华这样的诗句,足见一个民族的精神选择和价值取向。当我们每一个个体在面临遗憾与冲突时只有认识到内在美能够代替外在美才能让我们更深邃、更智慧、更可爱。 10. 酒井法子被称为玉女,其娇艳妩媚外表下,是不堪的行为,是缺乏内涵、修养的体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

(1)丘也闻有国有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氏将伐颛臾》)

(2)桑之落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岁食贫。(《诗经·氓》)

(3)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________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5)恨相见得迟,____________。柳丝长玉骢难系,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②江城:指建康,今江苏南京。③盐:切碎的腌菜。“送老盐“这里代指养老之处。

1.词以“孤影小窗灯”作结,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并有____________的特点,使得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

2.简析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齐宣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今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罟不入洿池                        数:细密

B. 然后从而刑之,是民也                罔:没有

C. 故民之从之也                        轻:容易

D. 俯不足以妻子                        畜:养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多于邻国也                吾妻死年所手植也

B. 是何异刺人而杀之                    龟玉毁椟中

C. 有仁人在位                        激于义而死者也

D. 制民之产                        其下圣人亦远矣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中孟子先阐述“王道之始”的做法,然后指出“王道”的根本措施,最后批评统治者的错误做法,从而阐述了他的治国之道。

B. 乙文中孟子认为国君如果不能制恒产以养民,等百姓犯了罪再去处罚,这是“罔民”;并顺势劝导齐宣王要制民之产,安定民生。

C. 孟子论辩时善于把握对方心理,连用数量词将宏伟蓝图生活化、具体化,极具诱惑力;同时用语短促有力,善用排比,气势恢宏。

D. 孟子善用比喻论证,如选文中所用“非我也,兵也”以及“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而深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万事通先生

[英国]    毛姆

我在见到凯兰达之前就有点不喜欢他。在同仓名单里见到他的名字时,我就讨厌,要是他叫史密斯或者布朗什么的也好一点。

上船后,我来到客舱,发现凯兰达已经来过。一只又大又难看的衣箱和一个贴满标签的手提箱放在他的床下,脸盆架上摆着他的香水,洗发精和润发油,檀木做的牙刷上键金印着他的名字缩写。

我不喜欢凯兰达。

后来,他跟我讲起纽约、圣弗兰西斯科,谈到戏剧、绘画和政治。他很健谈,好长时间都是他一个人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着。

我有点厌烦了。

凯兰达擅长交际,在船上的第三天,就差不多认识了所有的人。他什么事都干:主持拍卖,筹集体育资金,组织高尔夫球赛。我想大家一定有点讨厌他。我们都叫他“万事通”先生,甚至在他面前也是这样。他对此并不在乎,把这当作我们对他的恭维。

凯兰达非常健谈,并且喜好同别人争论,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我们简直难以忍受,但又无法让他停下来。他好像比谁都懂得多,错误似乎也不会发生在他身上。在他讲话时,若有人反对他,他就会同他争个没完。在说服你之前,他绝不会放弃一个话题,不管它是多么的不重要。?一天晚上,我们坐在医生的桌旁,凯兰达仍像以往一样在滔滔不绝地说着。在座的还有在神户的美国领事馆工作的拉姆齐和他的夫人。

拉姆齐是一个很结实的家伙,皮肤绷得紧紧的,略显肥胖的肚子使衣服凸起。这次他是带着妻子重返神户的。他的妻子已独自一人在纽约呆了一年。拉姆齐夫人的样子十分可爱。虽然她丈夫的工资不怎么高,她穿得也很简朴,但她知道怎样穿她的衣服,使她具有超过一般女人的迷人之处。这是一种端庄淑静的美。

看得出拉姆齐很讨厌凯兰达。他们时时争论一番,这种争论是长时间的,激烈的。

这时,话题谈到精明的日本人正在进行的人工养殖珍珠。“我可以告诉你,在这方面我是最有发言权的。我这次到日本就是去洽谈珍珠生意的。没有哪一个懂这一行的人不会认为我刚才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他得意洋洋地看着周围的人。“我知道所有珍珠的行情,没有哪一种珍珠我不能马上辨认出。“他指着拉姆齐夫人戴的项链,“夫人,你的这串珍珠项链就非常值钱,并且它的价格还在上涨。”

拉姆齐夫人的脸红了,她把那项链轻轻塞进她的衣服。

“你说这是天然珍珠吗?”拉姆齐好像已经抓住了凯兰达的什么把柄。

“是的,这种珍珠非常精致。”凯兰达答道。

“好。虽然这不是我买的,但我想知道,你认为它值多少钱?”

“在一般的市场要1.5万美元,但在美国最繁华的第五街,1.3万美元也能买得到。”

拉姆齐冷笑起来。

“这是我夫人离开纽约前在一家百货商店里买的,只花了18美元。”

凯兰达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

“胡说,这珍珠不但是真的,而且是我所知道的几种中最好的一种。”

“你敢打赌吗?我要用100美元和你打赌这是仿制品。”拉姆齐怂恿道。

“可以”。

“把它拿给我看一看,我就知道它的真假。”凯兰达说道。

“亲爱的,把它拿给这位先生看看。”

拉姆齐夫人犹豫着,她的两手紧握在一起,好像还在考虑着什么。

拉姆齐等得不耐烦了,他走过来亲手把项链解了下来,递给了凯兰达。

我预感到一件不幸的事要发生了。

凯兰达拿出一个放大镜仔细地观察起来。不一会,一丝胜利的微笑闪现在他的脸上。当他把项链递给拉姆齐正准备开口说话时,忽然看见拉姆齐夫人的脸是那样的白,好像她马上就会晕过去。她的眼睛看着凯兰达,那是一种绝望的哀求。我很奇怪,拉姆齐没有看到这些。

凯兰达半张着嘴,半天都没有说出话。我看得出他在努力改变着什么。

“我错了,“最后他说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仿制品,18美元正合适。”

他从钱包里拿出100美元递给拉姆齐,没有再说一句话。

“也许这能教会你以后不要太自以为是了。”拉姆齐得意洋洋。

我注意到凯兰达的手在发抖

这件事很快在全船传开了,凯兰达不得不忍受着别人的戏弄和嘲笑。对“万事通“先生来说,这确实是一个笑话。但是,拉姆齐夫人再也没有出来过,据说她有点头痛。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正在刮脸,凯兰达躺在床上抽雪茄。忽然一阵嘟嘟嘟嘟的声音,一封信从门下塞了进来。我打开门,外面没有任何人。我捡起信封,上面用印刷字体写着“给凯兰达”。?我把信递给了他:

“哪里来的?”

他打开信封。“哦?”拿出的不是信,而是一张100美元的钞票。

他看了我一眼,拿出钱包,把100美元放了进去,然后把信封撕成碎片从舱口扔了出去。

这时,我觉得我不是那么不喜欢凯兰达了。

(有删改)

1.品味文中加点的短语,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凯兰达怎样的心理。

(1)涨得通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张着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手在发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句。

3.简析小说中“我”的作用。

4.试比较毛姆对凯兰达的刻画与欧·亨利对贝尔曼的刻画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对康有为而言,人性论是大同思想的重要基础,也是孔子仁道的重要内容。他指出,世界要实现大同,除了满足“天下合群”的基本条件,还需要满足“人之智慧、淡泊、勇力、艺能、礼乐,皆人人完备”,人人为“天生之成人”这一条件。换言之,孔子“合群之仁道”的完满实现既需要在明人伦的基础上进一步破除伦常,合天下之人;还需要人性皆善,人人成为“全人”。后者是保障大同世界能“合天下之群”的人性论基础,也是孔子人心之道在太平大同世的展开。

②关于人性,康有为以孔子“性相近,习相选”作为根本依据,认为无论平世乱世,人性并不存在本质的不同;但是后天的习得却使人性在平世与乱世表现出巨大的差别。康有为指出,乱世之人由于世尚野蛮,教化未至,因此“人皆偏憾,不称天性,未成为全人”;当太平之世,“教化既备,治具毕张,人种汰,胎教修明”,则人人为“天生之成人”,因此,“乱世人之资格,与太平世人之资格迴远”。

③人在后天中不断根除乱世习性日完善的进化过程是在历史中不断展开的,但这个过程并非是自然的,孔子针对三世制定的后天教导才是人性在历史上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对于孔子的教导,康有为首先指出孔子教导的总体原则是“治其志而归之于仁”,教人以“求仁为事”以养人之善性。博爱之仁在人性上的充分实现被孔子视作人性进化的最终目标,人性发展的方向因此得以最先明确,此为孔子教化之根本前提。其次,孔子针对三世分别提出“亲亲”“仁民”“爱物”的原则。对于据乱世,孔子立“亲亲”原则教人建立父子夫妇纲常,使人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庭内部产生不忍人之仁心,使人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此为教化之起点,也为人性发展之起点;对于升平世,孔子立“仁民”原则教人破除人伦界限而推思同类,最终实现人类世界即每个人之间普遍的友爱;对于太平大同世,孔子立“爱物“原则教人众生平等,爱生成杀,使博爱之仁德普照于世间万物,此为教化之终点,也是博爱之人性得到充分实现的终点。

④传统上,宋儒借《孟子》“亲亲仁民爱物”之言提倡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并通过细致辨别“亲”“仁”“爱”之间的差别强调万物一体下的差等之爱。与宋儒明显不同,康有为将人性问题纳入三世进化的框架中,认为“亲亲”“仁民”“爱物”是孔子针对三世的教导,它们也因此代表着孔子所设想的人性由低到高的发展水平;同时,在康有为这里,“亲”“仁”“爱”大体是同义的,他更强调的是仁爱施与的对象范围,从其以博爱论仁就不难看出,仁爱施与的范围才是衡量人性展开程度的关键所在,而并非是对差等之爱的体认与实践程度。在康有为看来,正是得益于孔子的教化,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人人都将在太平大同之世成为全人。纵观《论语》学史,康有为的《论语注》第一次明确以大同学说为中心阐释孔子思想。借助对《论语》的解释,康有为使大同学说深入中国思想主流。

(原载《读书》2018年11月,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属于康有为观点的一项是

A. 性相近,习相远

B. 乱世人之资格,与太平世人之资格迴远

C. 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D. 大同学说深入中国思想主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社会如能实现“天下合群”,且人性皆善,人人成为“全人”,就可以称得上是大同社会。

B. “苟不教,性乃迁”,孔子谈人性一般不刻意区分善恶,他更强调后天的熏陶渐染对人的影响。

C.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应孔子的“亲亲”原则,体现推己及人的情怀。

D. 仁爱之人须努力提升自己,并博施济众,“己欲立而立人”,这与孔子的“仁民”原则相契合。

3.请分条列举康有为对文中“孔子的教导”的阐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