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这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这种现象逐渐低龄化,甚至在小学生中蔓延。社会有关人士建议,加强对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明文禁止带手机进学校。

这些建议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支振锋提醒,立法落实起来有难度。从执行上来说,谁有权力没收学生带进学校的手机,那么多学生每人每天进出学校都要检查,显然不现实,而且易引发冲突。

在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荆看来,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并未明确规定应采取措施预防未成年人沉迷手机,但是因为智能手机具有上网功能,而学生们用手机也不排除沉迷网络的可能性。因此,对于立法禁止学生带手机,可以参考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规定。

支振锋建议,要降低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违背信息时代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个人、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联动起来,个人提高自控力,家长给予正确引导,学校多组织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社会加大对未成年人的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更好的效果。

(摘编自朱宁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立法该不该禁》)

材料二:

尽管俄罗斯学校没有明文禁止使用手机,但教师们会要求学生尽量少用,保证不会因为使用手机而对学习过程产生不利影响,也不能干扰其他学生。与此同时,趙越来越多俄罗斯人对手机在校园里的广泛使用发出了不同声音。

2016年下半年,专门刊登民众对俄联邦政府提议的“俄罗斯公众倡议”网站曾发出一项禁止学生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倡议。倡议认为,俄学生学业成绩水平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使用各种移动设备,“学生使用手机并非用于准备课程,他们更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找任务答案”。倡议呼吁从立法层面禁止学生在教室和校园中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每所学校可设立一个移动设备储存室。“通过这种方式,确保提高学生知识的总体水平,并激励他们完成家庭作业”。倡议指出,禁止使用手机将对学龄儿童身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也将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交往。该倡议得到了众多网民的支持。

尽管负面声音日渐增多,但此间也有专家认为,手机最终对学生产生何种影响完全取决于个体。有使用手机能获得超出学校课程的额外知识,有人则仅用于娱乐目的,还有人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

(摘编自韩显阳《俄罗斯:学生带手机进校园遇挑战》)

材料三:

据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全美范围内对1000多名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父母的青少年子女大多存在睡眠问题,而深夜里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是主要原因。

美国硅谷是高科技电子产品的摇篮。美国媒体《商业内幕》曾报道了一对在硅谷从事高科技行业的精英夫妇的故事。这对夫妇共有两个孩子,分别为10岁和12岁。尽管这对夫妇所在的公司从事研发高科技产品,但他们却没有给孩子买手机。孩子有时可以在家长的手机上玩游戏,但每周只能玩10分钟。这对夫妇认为,他们知道孩子们总有一天会拥有自己的手机,但希望尽可能推迟这一天的到来。这对夫妇所代表的一类父母正是十分清楚科技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深度,他们才担心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焦虑或者抑郁。报道显示,这些父母为防止孩子从小接触电子产品,自己会避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下班后则把手机丢在一边。

(摘编自汤先营《使用手机,美国青少年遭遇“严重干涉”》)

1.下列不属于主张限制学生带手机进课堂者所依凭的论据的一项是

A.学生使用手机并非都用于准备课程,他们更喜欢在互联网上寻找任务答案

B.有人使用手机能获得超出学校课程的额外知识,有人则仅出于娱乐目的。

C.智能手机具有上网功能,学生们用手机不排除沉迷网络的可能性。

D.电子屏幕产品可能对使用者心理产生不良的深度影响,如焦虑、抑郁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罗斯国家目前为止没有明文禁止使用手机,但是在实际的学生管理中,学生使用手机会受到限制。

B.对于怎样解决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可能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学会控制适度正确使用是基本共识。

C.材料三引述硅谷从事高科技行业的精英夫妇的家教经验,以诉诸权威的方式说明限制手机使用的必要。

D.在管理孩子使用手机上,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强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又强于社会引导。

3.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明确要求学校“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带入课堂,带人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请结合上述材料,对这一规定背景及其意义做简要说明。

 

1.B 2.D 3.背景:①学生使用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对自己的健康和学业带来深度危害;②限制学生使用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是许多家长、学校乃至许多国家既有的管理思路和办法。意义:③严禁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屏幕产品带入课堂,既是尊重事实,顺应规律,又对各地各校既有管理行为进行规范,增强管理的权威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本题中,B项,答非所问,“有人使用手机……有人则仅出于娱乐目的”在说问题不在于手机,而在于学生的差异。与题干要求不符合。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中,D项,“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强于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作用又强于社会引导”错误,文中有综合治理的思想,但是没有显示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差级现象。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干,然后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题干针对学生带手机的问题从国家角度作了明确规定,与此规定有关的背景是:“当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低头族”,这种现象逐渐低龄化,甚至在小学生中蔓延”“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曾在全美范围内对1000多名父母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这些父母的青少年子女大多存在睡眠问题,而深夜里使用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是主要原因”“俄联邦政府提议的‘俄罗斯公众倡议’网站曾发出一项禁止学生上学期间使用手机和其他移动设备的倡议”“这对夫妇所代表的一类父母正是十分清楚科技对孩子心理的影响深度,他们才担心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比如焦虑或者抑郁”此规定的意义是:“立法落实起来有难度。从执行上来说,谁有权力没收学生带进学校的手机,那么多学生每人每天进出学校都要检查,显然不现实,而且易引发冲突”“要降低手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又不违背信息时代发展的规律,这就需要个人、家长、学校、社会多方面联动起来”据此分条概括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400年来,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化实现了人类社会大发展。但这种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已日暮途穷,愈演愈烈的资源枯竭、生态遲化、气候变暖就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敲响的警钟。现代化与绿水青山不能顾此失彼。我国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把“美丽”作为现代化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大创新。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不堪重负的地球“休养生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社会走出了一条现代化新路。

中国道路既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博大的人类情怀。当前,人类社会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问题上面临一系列共性问题。例如,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中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如何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如何让制度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并推动生产力向更高水平发展;等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这些问题都作出了有效回应。正因如此,中国道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身处人类社会发展的十字路口,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是人类共有的家园,世界是各个国家共谋发展的大舞台,而不是各国相互角力的竞技场,不能为一己之私把世界引向混乱。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上。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摒弃冷战思维、零和博弈,摒弃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中国道路就是这样一条人间正道。中国道路之正不仅在于通过巨大的实践成就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更在于其基本价值取向是以合作共赢的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并为世界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道路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这一新的世界发展图景中,不再是弱肉强食,也不再是赢者通吃,没有中心与边缘之分,没有宗主国与殖民地之别,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可以在“各美其美”中实现“美美与共”、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它倡导世界命运应该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该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该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问,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折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

(摘编自《中国道路在守正创新中越走越宽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基于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带来人类社会的经济增长,同时也牺牲了人类的生态环境。

B.中国道路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略。

C.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环境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等带来了良好机遇。

D.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长期贫穷落后,这是人类发展不可逆的现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对比,阐释中国道路与西方工业文明主导的现代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B.文章以讲道理的方式先后论述了中国道路具有的中国特色、世界眼光和人类情怀。

C.文章认为中国道路能解决人类发展的一些共性问题,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

D.文章借助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最有力地证明了中国道路之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让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让全体人民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中国的经验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B.现如今,仍有一些国家信奉冷战思维、零和博弈,不相信共同繁荣是人间正道。

C.致力于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道路,是在共商共建中实现共赢共享。

D.“一带一路”这一实践平台的价值就在于丰富了国际合作理念和多边主义内涵。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蓝蓝的天空中,鸟儿们发现了一只硕大的气球,五颜六色,异常美丽。但氢气球只有在风经过时才会浮动。于是,一只鸟儿飞到氢气球的身边:“氢气球啊,你是美丽的,可你却是不自由的。”“不,我是自由的。”氢气球摇着五彩斑斓的头说。“可那根线缚住了你的自由。”另一只鸟儿飞来大声说道。“不,你错了,那根线是我的生命之根,没有它,我的生命就不复存在。”鸟儿被氢气球说得哑口无言。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创作的名为“小桌呼朋三面坐,留将一面与梅花”的漫画,请表述画面内容(不包括文字)并说明漫画寓意。要求:①语言简洁,表达连贯:②画面内容不超过50个字,漫画寓意不超过30个字。

 

漫画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传统史官将宋徽宗列入负面教材,认为他应该为北宋末年的“靖康之耻”负最大的责任。《宋史·徽宗本纪》的记戴就是对宋徽宗的___________________:“特恃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谀……君臣逸豫,相为诞谩怠弃国政,日行无稽。”今日主流的历史研究者对宋徽宗的评价,基本也是持类似的观点。但另一方面,哪怕是那些对宋徽宗的治国理政很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也无法否认他在艺术领域的才华与成就。在当时,金国的皇帝章宗就是宋徽宗的粉丝,他的书法“悉效宣和字(瘦金体)”,他还刻意模仿徽宗的绘画偏好。而在今天,(                         )。

传统史官乘承经史观念,强调修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因此容易出现裁剪历史、以是非遮蔽史实、忽视历史丰富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宋徽宗本人就是这种史笔的“牺牲品”。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汉学家伊沛霞女士的《宋微宗》一书却________,立足于史料,呈现了一个立体化而非脸谱化的宋徽宗形象,展现了一名“艺术家皇帝”的个人魅力,读来令人_____________。伊沛霞女士凭借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这种解读有助于我们摆脱单一视角来看待这位个性鲜明的北宋君主虽然伊沛霞对宋徽宗的某些辩解缺乏足够的说服力,但她对宋徽宗的整体还原还是成功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刊之论不以为意不落窠臼拍案叫绝

B.盖棺论定不以为然不落窠臼耳目一新

C.不刊之论不以为然别出心裁拍案叫绝

D.盖棺论定不以为意别出心裁耳目一新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他被亲切地称为“胖佶”

B.徽宗被亲切地称为“胖估”,他的艺术魅力吸引很多文艺青年

C.很多文艺青年也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亲切地称他为“胖佶”。

D.很多文艺青年亲切地称他为“胖估”,被徽宗的艺术魅力吸引。

3.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西方学术是她解读人物的背景,她更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B.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突破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C.伊沛霞女士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她是利用西方学术背景来解读人物的。

D.伊沛霞女士利用西方学术背景,以一种异于国内历史研究者的视角来解读人物,因此她对宋徽宗充满了“理解与同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苦寒日子里的火盆

李文义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冬季农村我家冰冷的土屋里,一个摆放在炕中间的火盆,徐徐地散发着微弱的热量,温暖着家人。

灰头土脸的火盆,经年磨损已辨不清它的色泽,灰不溜秋不修边幅有些邋遢,是我和母亲挖来房前土坑的黄土,掺拌碎麻绳头仿造泥盆打制而成,盆壁粗糙凹凸不平。但它厚实,耐用,稳重,有如沉静在时光里的老者,静穆地抵御四面八方入侵而来的寒冷。它散发着秋阳晒干的柴草和牛马粪燃烧后的味道,偶尔窜出一丝瘦弱的青烟,嘘寒问暖呵护着家人。

年迈的祖母整日厮守着火盆,有如它的保护神。祖母著一袭黑色长袍,黑色网兜罩住稀疏的花发,瘦弱的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皱纹和老年斑,半眯着凹涩的双眼,青筋裸露枯枝般的双手总是轻轻放在火盆上吸收热量,双膝上下叠加端坐在褥子上,一如默默念经打坐修行的僧尼。祖母喜爱抽烟,一杆尺余长的烟袋伸进火盆,深深一吸,火星闪烁,烟雾缭绕中的祖母如同仙人般养精纳神。左邻右舍难耐寂寞的老姐妹爱串门凑热闹,三三两两围拢着火盆,陪同祖母长枪短炮吞云吐雾,有一搭无一搭地东拉西扯,一坐就是小半天,真应了“老太太,小媳妇儿,一个一个有福人儿,不做饭,不淘米儿,坐在炕上烤火盆儿”的民谣,寒冷寂寞的时光随着袅娜升腾的烟雾悄悄溜走。

数九寒冬的夜晚,闲暇的女孩子也爱扎堆凑热闹,二姐的闺蜜们常挤在我们家。几位穿着花棉袄梳着大辫子透着青春气息的女孩围坐在火盆旁学织毛衣。胖乎乎的二丫是初学,二姐先是平针起好头,再手把手教,食指怎样上线,怎样旋转回针,不厌其烦;黑黝黝的领弟是一知半解,二姐悉心点拨,恰到好处;闪着水灵灵大眼睛的小芹拿着半成品,是来学花样技巧的,两人比比画画,各抒己见。她们唧唧嘎嘎地说着话,说毛线,说款式,说图案,说织法,也说女孩子的悄悄话,说到高兴处,哈哈大笑不止。不小心,织针掉到火盆里,线头被点燃,女孩子惊叫拍打着。

一张张甜美秀娟的脸散发出胭脂之气,女孩子的心事梦想和憧憬蕴藏在簇拥的火盆里。

火盆里也有孩子的乐趣。我和四姐五妹在火盆旁写作业,看画本,玩嘎拉哈,翻绳,下五道。有时火盆里埋几个土豆,在抓心挠肝的急切等待中,外焦里嫩散发着芳香的土豆,让枯寂的冬夜充满甜蜜温馨。抓一把玉米、黄豆,散落到火盆里,噗噗噗,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嘭嘭嘭,一颗颗玉米笑成了爆米花,掺杂着孩子们嘻嘻哈哈的欢笑声,惊醒了寂寞的长冬,成为苦寒日子里最简单的幸福。

火盆也成为家中议事的中心,家庭中有许多重要事情,都是围坐在火盆旁酝酿成熟的。姐姐们长大了,有媒婆来提亲,父母与客人围坐在火炉旁,喝着茶吸着烟谈论着,媒婆眉飞色舞先是夸赞一番姐姐聪明能干,再口若悬河表扬小伙子吃苦耐劳。父亲时不时拿起小铲子弄一弄火盆,烟灭了,撮点火点燃,几经反复,姐姐的终身大事就敲定了。年关将近,家人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着购买年货的琐事,火盆映照着家人的脸庞,在寒冷中散发着其乐融融的温情。

一盆余火,散发着热量,凝聚着人心,温润着一个家庭。在那些苦寒的岁月里,在破旧的老屋里,燃烧着祖孙三代的希望、梦想和未来……

(选自《散文百家》2018年02期,有改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是极力描绘火盆的灰头土脸,粗糙邋遢,随后转折,就是这样的火盆以它的温暖呵护着家人。

B. 第三段中的民谣,说明了当时农村妇女把围在炕上烤火视为一种感觉很爽的生活享受,由“我”家延伸开来,对内容做了很好的拓展。

C. 作者对年迈的祖母进行了详细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意在凸显祖母往日生活的艰辛和如今生活的惬意。

D. 作者虽然描绘的是淳朴的农村生活,却很少使用带有地方色彩的话语,用的是富有表现力的文学性语言,引发了读者诸多遐想。

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部分。

3.请结合文本分析题目“苦寒日子里的火盆”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