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海子在《麦地》中写到:“麦浪/天堂的桌子/摆...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

海子在《麦地》中写到:“麦浪/天堂的桌子/摆在田野上/一块麦地/收割季节/麦浪和月光/洗着快镰刀……这时正当月光普照大地/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洗了手/准备吃饭”。

诗句歌颂了收割麦子的劳动场面,并从收割麦子的劳动中体会到一种博大的胸怀。

要求:(1)综合材料大意,以“我与粮食的一次相遇”为标题;(2)联系现实生活,记叙一次劳动经历;(3)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4)字数不少于800 字。

 

我与粮食的一次相遇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我最快乐的童年生活都奉献给了农村:最爱跑到山顶狂啸一声抑或放声吼嗓,然后将携带的木头板凳翻转过来骑在胯下,享受从山顶滑下来的疯狂与刺激;最爱穿梭于苞米地捉迷藏,躲在大人砌好的苞米垛下乜斜着眼,偷窥“敌人”动向,忍不住捂嘴咧笑;最爱爬上橘树顶端,伸着懒腰打着哈欠,百无聊赖地躺在粗壮的枝干间,小伙伴们轮流讲述狼外婆与小红帽的故事…… 那时候的记忆纯粹而又天真,但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每年农忙时节的插秧,那插好的齐整笔直的秧田,至今还油油地在我心襟招摇。看,当时的我又在学着大人们的模样,一步一步退后,深深浅浅插秧。 秧苗多是三五寸,粗细亦均匀有致,整整齐齐地放在板车上,运至秧田。我学着大人们的手法,将嫩绿的秧苗甩到秧田远处,估摸着甩够插一列秧苗的数量。这一甩也是极有方法的,力过之则秧苗可能受损,力不足则秧苗挤成一垛,增加后续插秧的繁琐。 秧苗就位之后,我就脱下胶鞋,穿上提前准备好的水靴下田了,刚踩在软泥上还不能稳稳站住,双脚容易深陷,等我站定了才能向前挪步,因为极少帮助大人们插秧,这每挪一步都显得异常艰难。 然后开始插秧了,手中每一小撮秧苗都要拿得齐整而均匀,再用力向下插,不偏不斜;秧苗与秧苗之间的距离也要基本一致,横平竖直,以保证来年水稻的收成。 接着是不紧不慢地向后退步,再一撮秧苗用力插下去,如此循环往复。记忆中的插秧经历让我想起了林清玄先生的文章《水中的蓝天》中的句子: “农夫弯腰的姿势正如饱满的稻穗,一步一步将秧苗插进水田,并细致敬谨的往后退去。” “插秧的姿势最美,这世间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向前的,惟有插秧是向后的,也只有向后插秧,才能插出笔直的稻田。” 劳动者的姿态是最美的,因为劳动者的姿态放得最低,劳动者最费力地在田间劳作,却为千千万万的人提供着物质食粮,以保障他们腾出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去完成自己的事业。因此,低下头弯下腰的劳动者应该获得别人的尊重,我亦如先生般向劳动者致以恭敬之心。 插秧的动作不断向后,只有向后才能一步步完成整片秧田的插秧,所以啊,有的时候向后即是另一种前进,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让自己平心静气,反而得到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的时间,让自己能够真正做到厚积薄发,成为自己不断向前进的助推力,嗯,向前进! 我的这一次与粮食的相逢,即是与劳动的相逢,是从劳动中获得人生至理的相逢,是人世间最美的相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 命题方式:命题作文。 审题要点:本题需抓住关键词“劳动”做文章,结合材料阐明自己对于劳动的看法,尤其要结合教育来谈劳动的意义,更加符合材料题中之义。 考生要把握好题干要求:(1)综合材料大意,以“我与粮食的一次相遇”为标题;(2)联系现实生活,记叙一次劳动经历;(3)抒发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4)字数不少于800 字。 审题过程:首先分析命题。本次作文,材料是海子的《麦地》,诗句歌颂了人们收割麦子的劳动场面,并从收割麦子的劳动中体会到一种博大的胸怀。“我们各自领着/尼罗河,巴比伦或黄河的孩子/在河流两岸/在群蜂飞舞的岛屿或平原”诗人要把全世界的人都包括进来,“洗了手/准备吃饭”,因为劳作,人类才空前的团结,才得以和谐相处。海子虔敬的歌颂“麦子”的同时,歌颂创造的巨大财富和对劳动人民的敬仰,也显示了诗人自己的博爱精神。所以本次作文可以抓住上述材料中表达的涵义,写出大格局。本次作文要求写作记叙文,考生要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把一次劳动经历写清楚,并且通过这次劳动表达出真实情感。 【立意】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是幸福的源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尊重劳动,体现现代人的良好素质; 劳动,创造了人类; 【素材】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劳动是汗水,是欢笑:是苦涩,是甜蜜:是给予,更是幸福。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你给生活付出了多少耕耘,生活就会回报你多少果实,你就会拥有多少快乐与幸福。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的确,我们吃的粮食,住的房子,穿的衣服,坐的车,今天我们能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哪一样不是用辛勤的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社会的和谐美,更是劳动创造了人类,所以说,劳动最光荣! 马克思曾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大发明家爱迪生说过:“世界上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毛泽东有句名言:“一切坏事都是从不劳而获开始的。”的确,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美好事情的源泉,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因为劳动,人类社会才不断进步发展。 【结构】 本文开头回忆了自己快乐的童年经历,紧接着自然过渡到这些经历中最深刻的是插秧,然后细致描写了插秧的经过,中间穿插了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回忆插秧的这段经历又总的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没有脱离记叙文这一体裁。然后是由插秧的经历联想到名家林清玄先生的散文,直接引用其中与插秧相关的句子,并由林清玄先生的感想阐发自己类似的感想,这部分以议论为主,表达了对劳动者的赞美,以及从插秧动作中获得的人生道理:有时候,退步即是前进!文章以“插秧苗”这件事为线索,将“秧苗”作为意象,记叙了甩秧、下田、插秧的三个小片段,综合运用描写、记叙和议论多种表达方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前两句诗,将后面的两个句子补充完整。

童年是一个谜/混沌初开/稚嫩好奇

少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烂漫天真

青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仿照示例,另写一组句子,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的改革不断深化,那种什么事情都由政府包揽的做法正在改变,各种社会组织纷纷成立,这有利于社会矛盾和社会责任的分担。

B.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C.作为一名博学多才的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古代文学,对《左传》反复阅读,早就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

D.建国70年来,我国基本建成了现代金融市场服务体系、监管体系和调控体系,基本确立了面向全球、平等竞争的对外开放体系。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沁园春·长沙》在开篇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显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

B.求学英国时,徐志摩与罗素、狄更生、威尔斯结为好友,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人生观。

C.他闲来无事,经常上网发一些飞短流长的帖子,结果不仅弄得与同事的关系很紧张,甚至还惹上了官司。

D.习主席高调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支持普京对克里米亚采取的行动,普京也在钓鱼岛问题上力挺中国,这些反映出中俄两国为结为秦晋之好而做出的积极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详  赝品  无耻谰言  美轮美奂

B.愁怅  懊恼  提要钩玄  张皇失措

C.追溯  枢纽  意气风发  苍海桑田

D.拜谒  凄惋  瞠目结舌  切齿拊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