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习近平:“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陈寿《三国志·夏侯玄传》:“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我们的相遇和交流意义重大,它会孕育千万美好成果,千万发明创造。”

文明因交流而精彩,人生也因交流而灿烂。在成长的过程中,交流能缩短距离,交流能化解矛盾,交流能共同发展。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演讲稿,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言。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符合文体特征,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例文】 怎样和老师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各位教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高三某某班的某某。很荣幸今天由我进行国旗下的讲话,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和老师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 伤人最深的不是黑暗,而是被太阳遗忘在黑暗里的那束光线。年少的我们有着一颗敏感而善良的心,无意的眼神,无心的举动,都可能惊起我们思想的涟漪。而处在青春校园的我们或许更注重老师对自已的看法吧!更多的同学希望和老师交流,却又不知怎样做。 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彼此的心更加温暖。我们都是平凡的人,我们一样有着千变万化的情绪,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彼此的距离更近、更远。 很多时候,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对吗?我们常常会对老师敬而远之,总是把老师看得过于严肃,课堂中,他们神采飞扬,知识渊博,令人佩服。其实,课后他们不也是普通人吗?与其说是不敢与沟通,倒不如说是我们在心里给自已下了道坎儿吧!是我们自已逼退了自已,砍断了那条沟通的桥梁。学会与老师交流,首先就要克服自已的心里障碍,只有懂得克服自已的心理障碍,才能敞开心扉。 与人交往,从彼此尊重开始;与老师交流,亦是如此。我们不仅要尊重老师的人格,更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万事以礼为先,我们对待老师有礼貌,也会拉近彼此的距离,也更易敲开彼此的心门,交流也显得更加容易。其实礼貌很简单,一声“老师好”,迟到一声“报告”,求助时一声“谢谢”,几句简短的言语,不仅可以体现我们自身的素质,还可以让老师体会到我们对他们的尊重。试想,一位同学对自已的老师往往视而不见,又何来交流呢?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就要上课认真听讲,热爱学习,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等,这样就会赢得老师的好感,为交流奠定了基础。 再次,与老师交流,要体谅和理解老师。有很多同学,好像天生就对老师抱有敌意;甚至有的同学把自已与老师的关系定位于“小偷”和“警察”上。这就难怪了,不发生矛盾就不错了,还谈交流?俗话说:师徒如父子。的确,老师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别看他们常常板着脸,对我们有时近乎苛刻,可他们却是为了让我们成人成才。“严师出高徒”嘛,不要以为老师总是故意刁难我们。只有正确理解了老师的出发点和体谅了老师工作的艰辛,才能够心平气和的和老师交流。 最后,敞开自已的心扉,交流会更加容易。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理解,而且乐意尽自已所能帮助他人,我们方可敞开自已的心扉,向老师咨询与交流,我们大可不必担心被拒接,我们能将自已的心里话告诉老师,老师会感觉到我们对他们的信任,又怎么拒接我们呢?敞开自已的心扉,打开我们的心窗,让敬爱的老师不仅成为我们的良师,更成为我们的益友。 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一生中会同形形色色的人接触,从陌生到熟悉,都要通过交流。与人交流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老师——作为我们的导师,知识的引导者,灵魂的启迪者,学会与老师交流,让我们终生受益。 【解析】 (一)审题: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解答本题审题原则有:整体性原则、多角度原则和限定性则。审题的步骤:明确材料中的主要对象;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主旨;根据相关信息因果分析;联系生活实际确立中心。“夫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出自曹魏时期的夏侯玄与司马懿对话。夏侯玄这句话的意思是,制作羹汤的美味,在于调和各种不同的滋味。习近平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说: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多种宗教。不同历史和国情,不同民族和习俗,孕育了不同文明,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强调尊重文明多样性,加强交流互鉴。所以本题三句名人名言都指向了同一个主题:交流。交流也可以比喻沟通,沟通也就是交流。“文明因交流而精彩,人生也因交流而灿烂。在成长的过程中,交流能缩短距离,交流能化解矛盾,交流能共同发展。”这一句更是提示了写作的方向,考生可以据此立意,也可以写其它的感悟。如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交流,能分享快乐,化解隔阂;交流需要技巧;巧妙的沟通交流能够化解矛盾;科技的发展使得沟通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多样化;沟通交流会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沟通才能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亲友之间需要情感的沟通交流;良好的沟通使人际关系更加融洽;沟通需要真诚和耐心;没有沟通就不会达到和谐等。注意本题要求是写演讲稿,要符合文体特征;同时要注意情境是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发言,演讲稿要符合人物身份、场合。 (二)立意:1、架起沟通的桥梁,走进父母的心田。2、学会沟通、学会交流。3、用心沟通,和谐人际!4、沟通、理解与信任。5、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6、促进亚洲文明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7、“典”亮文明互鉴美好未来。 (三)素材:1、被誉为“伟大的沟通者”的美国前总统里根,言辞幽默,反应灵活,谈话既温和又能打动人心。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言佳句,已经成为里根传奇的一部分。某个星期天,一位年轻牧师将作生平第一次讲道,结果发现,空荡荡的教堂长椅上只坐了一个人。牧师问那人:“你觉得我该怎么办?”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还是会喂它。于是,牧师走向讲坛,滔滔不绝地讲道,讲完后问那人:你觉得怎么样?那人回答:“我不太清楚,我只是个养牛的,但如果我到牧场发现只有一头牛,我绝不会把全部的饲料都塞给它!” 2、古代时,东瓯(今在南部沿海一带)经常发生火灾。当地人为此很烦恼,却没有办法。一位商人到了晋国,听说当地有一位叫冯父的人,善于搏虎,非常出名。由于东瓯的方言与晋国不同,当地“虎”与“火”读音一样,商人以为冯父善于对付火灾,报告国王,将其请到东瓯。冯父到东瓯后,又发生了火灾,东瓯人将冯父往火里推,结果冯父被烧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由于到异地后语言不通,沟通产生误解,导致一人葬身火海,体现了语言对人们沟通带来的巨大影响。 3、生活中,父母和子女之间,老师和同学之间,在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异,于是,渴望沟通成为了今天中学生的一种特殊需要。我们在渴望被理解、被尊重、被信任的同时,更渴望与父母沟通,与老师交流,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老师一束鼓励的目光,也许能激起你学习的信心;父母一个歉意的笑容,也许能唤回你失落的情绪;同样,你轻轻地道一声“Sorry”, 也许能化解老师的误会;你甜甜地露一个微笑,也许能赢得父母的谅解。不仅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单位与单位、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也是一样。沟通是情感的桥梁,能够缩短心灵的距离;沟通是情感的火焰,能够融化心灵的冰块;沟通是情感的纽带,能建起相互的信赖。墙,推倒了就是桥。 人与人心灵上的距离就如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有用真诚去推倒它,才能建造一座沟通彼此的桥。 4、见到对方以后以微笑开始,要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满足对方赏心悦目的需要,天下没有人不喜欢微笑的,然而不是每个人都会微笑。因为具有感染力的微笑,能使对方感受这种微笑是深入人心的,是甜蜜的、纯真的、友好的。并能使对方以微笑给予反馈,以微笑开启双方沟通的大门。见到对方以后,通过握手传达一种 “见到您很荣幸”,并配合开头语利用握手的轻重缓急表达一种尊敬、仰慕心情。对方能够快速地理解、接受你所传达的信息,对这种温暖的握手,对方感到亲切,加之甜蜜的微笑,就会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完全处于一种“心甘情愿”状态之中,并能够做出愉快的接受的反馈,开始真诚地与你进行沟通。 5、美国第32届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惟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于富豪家庭,然而,罗斯福的父母并不娇惯他,而是严格地管束他,特别是罗斯福的母亲。母亲为小罗斯福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7点起床,8点吃饭,跟家庭教师学习两三小时后休息,下午1点吃饭,午饭后又学到4点,然后自由活动。小罗斯福游戏时总习惯于自己是赢家,为了教育他,有一次母子玩一种棋类游戏,母亲故意不让他,接连赢了儿子。小罗斯福生气了,母亲故意不去理他,并坚持让儿子道歉。结果,小罗斯福认输了。罗斯福的家庭是民主的。小罗斯福不满意母亲制定的严格作息制度,一次他提出了抗议,要求母亲给他“自由”。母亲认真地考虑了儿子的要求,允许他“自由”一天。到了晚上,6岁的儿子满身灰尘、一脸疲惫地回来了。这一天儿子去干什么了呢?母亲没有过问。罗斯福的母亲知道尊重孩子,满足他的合理要求。严管不等于束缚,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使孩子在无拘无束中松弛一下,尽情地享受童年的欢乐,这对儿童个性的发展和良好品格的形成是有好处的。 (四)写作思路:本演讲稿紧紧围绕沟通、交流的主题,选取了一个与学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怎样和老师交流——架起沟通的桥梁》,非常接地气。演讲从学生的现实困惑即不知如何与老师沟通讲起,接着谈了具体可行的做法,如克服心理障碍,尊重彼此,体谅、理解老师,敞开心扉,针对性强。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这篇演讲稿运用平实的语言,便于拉近与听着的距离,实现讲话者与听众之间的现场交流互动,从而更好地达到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引起学生深度的思考的目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首先要明确的是,科幻作品不是科学作品,而是文学作品。(    )。所以,很多科学家去论证《流浪地球》与科技沾边的事情,包括主题和情节,都会____。但是,知道科幻从属于文学后,就不会对科幻或唉声叹气地伤感,或             地批判。

中国的科幻作品很迟才出现。直到今天,科幻作品姓“科”还是姓“文”的争议不断。即便姓“文”,在中国传统文学的殿堂里也没有科幻作品的排位。不过,从《飞向人马座》到今天的《流浪地球》也清楚地表明,科幻作品在中国的存在意义和市场份额____。

首先,科幻作品都会借用科技“马甲”占据立意和价值观的C位。之后,科幻作品会    地提出如何解决人类终极命运的措施。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关,启发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文学类型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科幻属于文学,只要能给读者带来启发就可以了

B. 科幻属于文学,当然应当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它

C. 科幻不是科学,是否符合科学规律其实并不重要

D. 科幻不是科学,当然不能用科学的真实去要求它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差强人意    痛心疾首    不容置喙    顺理成章

B. 大失所望    痛心疾首    毋庸置疑    顺理成章

C. 大失所望    捶胸顿足    不容置喙    水到渠成

D. 差强人意    捶胸顿足    毋庸置疑    水到渠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增加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文学类型。

B.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科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文学类型。

C.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增加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一种文学类型。

D.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引领公众感受科技之美,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确实是值得深入耕耘的一种文学类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说,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吗?”我问妻子说,“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吗?”

我就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了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是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在老祖宗住所的客厅里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妻子第一次照镜子之所以“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昏倒在地,是因为她在镜子里看到了“我”变形的可怕的脸和自己的从来没有注意到的美丽动人的脸。

E.“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2)小说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我”的妻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

(1)《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将鸟人格化,用来表现自己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 ”。

(2)《归去来兮辞》中作者在领略到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感叹自然万物生逢其时而自己人生不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游山西村》中写村民们在迎接神的箫鼓中来来往往祈求丰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辛弃疾尽管“白发生”,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细节中可以读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5)《过零丁洋》中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和个人命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晚客兴

苏轼

草满池塘霜送梅,疏林野色近楼台。

天围故越侵云尽,潮上孤城带月回。

客梦冷随枫叶断,愁心低逐雁行来。

流年又喜经重九,可意黄花是处开。

[注]①越,古国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出了一派晚秋景象,却没有杜甫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瑟之感。

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夜幕来临时天色吞噬云彩,潮打孤城的场景。

C.颈联“冷”字一语双关,既是写晚秋天气的凉冷,也是写作者漂泊心境的孤冷。

D.深秋傍晚,作者旅居在外的愁绪更加浓烈,无法排遣,只好寄托于南归的大雁。

E.“愁”是诗眼,作者借秋景抒“愁”,又以“愁”写“流年”,“愁”贯穿全诗。

2.本诗尾联在抒情方面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卯发,字汉卿,昌州人。淳祐十年,以上含登,为遂宁府司户、潼川签判、宣城宰。素以节行称,中被论罢,咸淳七年,起为彭泽全。十年,权通判池州。

大兵渡江,池守王起宗弃官去,卯发摄州事,缮壁聚粮,为守御计。夏贵兵败归,所过纵掠,卯发捕斩十余人,兵乃或。明年正月,大兵至李王河,都统张林屡讽之降,卯发忿气填膺,瞠目视林不能言。有问以提身之道者,卯发曰:“忠义所以褆身也,此外非臣子所得言。”林以兵出巡江,阴降,归而阳助卯发为守,守兵五百余,柄皆归林。卯发知不可守,乃置酒会亲友,与饮诀,谓其妻雍氏曰:“城将破,吾守臣不当去,汝先出走。”雍氏曰:“君为命官,我为命妇,君为忠臣,我独不能为忠臣妇乎?”卯发笑月:“此岂妇人女子之所能也。”雍氏曰:“吾请先君死。”卯发笑止之。明日乃散其家资与其弟侄,仆婢悉遣之。

二月,兵薄池,卯发晨起书几上曰:“君不可叛,城不可降,夫妻同死,节义成双。”又为诗《裂衣书诗寄弟》别其兄弟,诗曰“城池不高深,无财又无兵。惟有死报国,来生作弟兄。”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客问其故,曰:“古人谓‘慷慨杀身易,从容就义难’,此殆其兆也。”卯发死,林开门降。大元丞相伯颜入,问太守何在,左右以死对。即如中观之,皆叹息。为具棺衾合葬于池上,祭其墓而去。事闻,赠华文阁待制,谥文节,雍氏赠顺义夫人,录二子为京官。

(选自《宋史·赵卯发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B. 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C. 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D. 与雍盛服同缢从容堂死/卯发始为此堂/名可以从容/及兵遽/领客堂中/指所题扁曰/吾必死于是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淳祐,是年号纪年法,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中“元嘉”纪年方法不同。

B. 第,指古代科举制度中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举时代称考中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或落榜。

C. 明年,今意指今年的下一年,此处为古义“第二年”,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越明年”意思相同。

D. 堂,正房,高大的房子,一般指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也可以用来表示同祖父的亲属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卯发审时度势,善于应对。元朝大军渡江以后,池州太守王起宗弃官逃跑,赵卯发代行州里事务,修缮营垒、囤积粮食,积极为守城做准备。

B. 赵卯发法令严明,处事果断。宋将夏贵兵败逃归后,他的军队所过之处肆意掠夺,赵卯发逮捕斩杀十多人,逃兵才收敛停止他们的抢掠。

C. 赵卯发忠心报国,矢志不移。第二年正月,元军至李王河,都统张林屡次建议投降,赵卯发忿气填膺,对张林怒目而视,使其不敢说一句话。

D. 赵卯发大义凌然,视死如归。面对张林的背叛,赵卯发知道来日不多,他便置酒会亲友,与他们决别,把家里资财散与弟侄仆婢,并遣散了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以节行称,中被论罢,咸淳七年,起为彭泽令。

(2)林以兵出巡江,阴降,归而阳助卯发为守,守兵五百余,柄皆归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