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如此长期地、不断地发展壮大到底有何道理?有哪些规律?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真正兴旺发达的文明只有两个:一个是西方的欧美文明,一个是东方的中国文明。而中国文明历史悠久且连续不断,则又是世界上唯一的。他说:一种文明总会遇到外来的挑战,如果该文明能很好地应对这个挑战,就能继续发展;如果不能很好地应付挑战,就会衰退,甚至消亡。这里也有多种情况:一种是遇到强大外族的打击,整个民族被杀光杀尽,消灭了; 一种是民族内部长期僵化,没有改革,没有进化,像活的木乃伊,结果衰落了;有的则因自己的腐化而垮台;还有一种就是分裂,国家的内战不休。

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 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而外族入侵的时候,往往是我们民族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又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

为什么中国可以融合外族,而西方就融合不了?我认为:一是我国一开始就是农业社会,生产力比较高,技术比较先进,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可以发展文化;二是从西周开始,我们就有一个严密的宗法社会制度,后世总认为封建的宗法制度很束缚人的思想,其实我们民族正是由于有了严密的继承制度,从而减少了内部的争斗和战争。一些游牧民族本来很强盛,但往往在关键的时候闹分裂。父亲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或者三个儿子抢父亲位子,罗马也有这种情况。一抢位子,就要打架,就要内乱。本来很强盛的部落,一分裂,就要自己打自己。

一个社会的基本法律制度固定了,社会就会很稳定,内部斗争就会大大减少,这是民族强盛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比如在唐朝,甚至有两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

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这样壮大,靠的就是改革和开放。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同时我们还要对外开放,这点更为重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自信心,我们自信自己的民族很强大,外来的武力或外来的文化我们都不害怕。

(摘选自金庸《不要一提起历史就认为我们民族不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明被认为是世界上现存唯一的历史悠久且延续不断、至今仍兴旺发达的文明。

B.中国历史总是先统一强盛,后腐败衰退,再招致外族入侵,再民族同化、融合直至统一壮大。

C.我们民族通常能打败外族,即使有时被打败也能同化融合外族, 所以中国文明延续不断。

D.我们民族拥有的顽强抵抗力和开放包容性是我们民族不会轻易被外族征服的重要原因。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使用对比的论证手法,来突出我们中国文明绵延几千年至今仍兴旺发达的原因。

B.文章在谈到宗法制度对中国文明的消极影响时,也肯定了它积极的一面,具有辩证意味。

C.文章第三段分别从经济、政治、外交等几个方面来论证中华民族能同化融合外族的原因。

D.文章总结了改革开放对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意义,探讨了民族自信心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国家只要遭遇内部腐化、分裂、长期僵化封闭或外部强大力量的打击就会消亡。

B.罗马因缺乏像我们西周时期那样严密的继承制度而在关键时候闹分裂,以致走向衰亡。

C.唐朝历史上竟让外族人在朝任职,说明那时候我们国家是开放的,具有相当的包容性。

D.如果改革开放让中华民族强大,那么专制和封建的政策就必定会导致国家落后乃至消亡。

 

1.B 2.C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本题:B项,“总是”范围扩大了,依据原文第二段“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就会中兴。”可见,历史上的中国有时会出现改革中兴的情况。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本题:C项,“外交”错。依据原文第三段“这是民族强盛的重要原因。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外族是很开放的。比如在唐朝,甚至有两三个外国人当‘国务院总理’。”从外交方面论证的是“民族强盛的重要原因”。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本题:A项,“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中说“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 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罗马也有这种情况说的是罗马也有父亲死后,他的儿子们抢位的事情,而非选项所述。 D项,“必定”过于绝对化。结合原文最后一段“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内部要积极进行改革,努力克服困难,改革成功了,我们的民族就会中兴。”可见,中华民族遇到专制和封闭政策时,我们就会中兴,不会消亡。 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近日,一名大一女生的求助帖走红网络,她认为2000元不够花,希望母亲每月给4500元,但却遭到母亲的拒绝。她觉得自己很委屈。

材料二:据人民日报报道,近日,00后复旦新生曾健宇向父母“借钱”上大学一事,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据曾健宇同学介绍,他在暑期通过做家教挣了 3000元,其中一部分用来交了学杂费,剩下的是找父母“借”的。目前,他每月的生活费为1700元。此前,父亲跟他说过,“你18岁以后的钱都是向我借的,以后都要还的。”曾健宇表示,以后会逐步将钱还给父母。

以上二则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网络的百舸争流中,网红的草根气息非常浓郁,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的“高大上”,网红浑身上下充满着草根色彩,让大众一下子引为“知己”。(       ),可以说,“成也网络,败也网络”。网络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如今的文化圈,特别是大众文化圈,已经不再单纯。电影、电视、文学、音乐、传统艺术等,这些领域需要综合性的文化沉淀,而平民狂欢造就的网红更多地被许多人视为“一种喧嚣的泡沫”。多元化时代,有人看厌了喧嚣和浮华而备感失望,也有人因为数不清的自由选择而         

网红可以说是“应时而生”,无数普通人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解构了许多现实社会的边际与禁忌,重构了一个         的世界,“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待网红,给他们创造更加开阔的空间,没有必要一味           。对网红身上出现的一些问题,不应该         和干预,而应该留给市场进行调节,并在大众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的基础上,促进网红自身的进步与成熟”。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此,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B.不过,网红的成功捷径,决定了他们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C.不过,因为精英文化、庙堂文化,网红很容易陷入昙花一现的命运

D.因为区别于精英文化、庙堂文化,所以网红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网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欲望、审丑、娱乐、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B.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娱乐、欲望、审丑、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C.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欲望、臆想、娱乐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D.网红的走红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民的审美、审丑、娱乐、欲望、臆想以及看客心理等紧密契合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求全责备  横加指责

B.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求全责备  颐指气使

C.如鱼得水  充满生机  吹毛求疵  颐指气使

D.游刃有余  充耳不闻  吹毛求疵  横加指责

 

查看答案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丧礼制度以亲属关系的亲疏规定丧服的轻重,穿一周年孝服的人称“期”。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C.“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中“谢家之宝树”、“孟氏之芳邻”两个典故说明自己并没有谢玄那样的才华,因此也找不到孟母寻找的好邻居。

D.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与美国的欧·亨利、法国的莫泊桑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词解释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A.(等到)得软脚病     其成(幸好)             (愤怒)而飞

B.(披着)绣闼       杳不知其所(到)也         但以刘日(迫近)西山

C.其又何(怨恨)      复驾(助词,无义)兮焉求   不(怜惜)名节

D.(加速)祸焉      (擦拭)刀而藏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绳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不全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俨骖腓于上路              可谓智力孤危         地方千里

B.臣欲奉诏奔驰              可怜焦土             腹犹果然

C.与江山相发挥              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瓦缝参差

D.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视为止,行为迟       刺客不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