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

现代文阅读

传统社会最讲究“圈子”。费孝通早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就提出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现代社会则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于是应了美国学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护我们,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胁我们,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们的孩子,建筑我们的房子,用我们的钱投资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动,确定彼此的边界,必须依赖一系列契约规则,旗帜是教化的道德,底线是强制的法律。

诚然,看病找相熟的医生,求教知识难点找老同学……控制在适度范围内,则可。泛化开来,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则不可。尤可畏者,是好些官员也盘桓在圈圈内,热衷私相授受。

现代社会的管理亟待新型组织纽带,去“圈子”化,树契约化。斯隆领导下的早期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诀之一即平衡与部下的关系。后人忆述:“要想和他成为真正意义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离开通用。”同事中难免有兴趣契合者,但他严格自律,跟所有部属等距离交往,其理由 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极深的交情,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我决策的客观性。”

硬件变,软件也须变。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

1.依据文本,说说如何理解“涟漪效应”。

2.本文作者为什么主张去圈子化?

 

1.运用比喻手法,把传统社会的人际关系形象地比成涟漪;说明圈子越近的关系越紧密,离圈子中心越远的关系越疏远。 2.①沉沦于“圈子情结”会导致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使人沦入庸俗。②圈子情结会影响现代社会的管理决策,导致决策不客观,甚至私相授受、产生腐败。③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法治社会;圈子情结是乡土社会、血缘社会的遗迹,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的能力。需要把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来分析。由原文看,“好比投石入水的涟漪效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乡亲的交往,全凭相熟度、关系度”,由此可分析出“涟漪效应”指的是传统社会中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便是“一圈圈扩展开,愈远愈疏,愈近愈密”。 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需要通读全文,筛选出“圈子”化危害性的相关信息然后逐一归纳得出答案。第3段可筛选出“奉行‘熟人是一宝,关系最重要’的庸俗哲学,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等信息,第4段可筛选出“自然会有好恶之分,就会影响决策的客观性”等信息,最后一段可筛选出“在日益成长的契约社会、法治社会里,作为乡土社会、血缘社会遗迹的‘圈子情结’还有什么立足之地”等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普通常有以“人治”和“法治”相对称,而且认为西洋是法治的社会,我们是“人治”的社会。其实这个对称的说法并不很清楚。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社会的秩序可以不必靠什么力量就可以维持。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乡土社会可以说是个“无法”的社会,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但是“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老农所遇着的只是四季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一年一度,周而复始。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像这一类的传统,不必知之,只要照办,生活就能得到保障的办法,自然会随之发生一套价值。依照着做就有福,不依照了就会出毛病。“礼”字本是从豐从示。豐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孔子很重视服礼的主动性,在下面一段话里说得很清楚: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谓道德。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确,只是主动地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

这里所谓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一词不会像人治一词那样容易引起误解,以致有人觉得社会秩序是可以由个人好恶来维持的了。礼治和这种个人好恶的统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之八:礼治秩序》,有删改)

1.下列有关认识和观点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

A.通常认为我们是人治的社会,以此有别于西洋法治的社会,其实这是一个“无法”的社会。

B.礼和法律都是一种行为规范,不同的是:礼靠传统来维持;法靠国家权力来推行,且法可用来维持社会秩序。

C.礼治社会的秩序不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自动形成的,而是由人们主动遵循礼而形成的,有社会的成规在。

D.乡土社会的秩序是可以由礼来维持的,因为只有乡土社会能够满足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这一个前提。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开篇从“人治”“法治”的普遍性认知,引出文章的观点,并由此指向了“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的议论。

B.第二段在阐释礼的基础上,比较“礼”“法”的异同,并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说明“传统”在乡土社会中的重要性。

C.第三段论述人们为何“保守”于传统,这和乡土社会的安土重迁密切关联,并引用孔子的话强化这一观点。

D.文章还通过对比分析“法律”“道德“礼”之间的不同,进而推论礼治不是由于本能或天意所构成的秩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无论是法治的社会还是人治的社会,一个社会的秩序都要靠人来执行,要靠某种力量来维持。

B.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法也是行为规范,不同于法的是维持礼的规范的力量在传统。

C.乡土社会可以说是“无法”的社会,但并不是“无法无天”的社会,因为礼的规范而有秩序。.

D.因为缺乏变化,礼在乡土社会中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因为变化很快,礼在现代社会没有效力。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你的负担将变成礼物,你受的苦将照亮你的路。”

读了这句语你有什么感受?请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有人说:“小时候,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长大后,简单是件很幸福的事。人越往上走,心应该赵能往下沉。”中国哲学讲大道至简,其实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时候都会有关于幸福和简单的思考。

请以“简单与幸福”为立意方向,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一则广播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符合广播稿的要求,请找出并做修改。

今天拂晓,刘校长对我校早操情况做了检查指导。检查时,刘校长还亲切地跟生病不能跑操的同学唠嗑,了解跑操情况。跑操结束后,刘校长召开了一个跑操总结会,王(副)校长、李主任、张主任……全部出席。

 

查看答案

旁批,就是在文章旁边作批语。既可对所批材料的内容进行提炼,也可谈自身的真切感受。

请仿照下面的示例,为后面一段材料作批注。要求:①先概括材料内容,再谈感悟;②语言简明、连贯、准确;③不超过40字。

(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旁批)梁启超先生对讲演稿一丝不苟。由此,让我们明白了做学问必须严谨。

(材料)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舍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巴金《小狗包弟》)

(旁批)                                                                   

 

查看答案

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①不能之于怀  喻:比喻       ②犹不能不以之怀   兴:引起

B.①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伴侣     ②正襟坐而问客曰 危:危险。

C.①虽舍万殊  趣:取向         ②亦将有感于斯文  斯文:这篇文章

D.①其致也  一:一样           ②望美人兮天一方  美人:美貌的女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