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 名字?”说完,他停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1)DE (2)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 ②情节发展: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垫。 ③主题思想: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 (3)①心理描写。如:最初石匠听到消息后畅想好运落到自己身上,体现了石匠的名利之心;他面对石像陷入沉思,完成了艺术的超越等。 ②细节描写。构思雕像时,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 ③神态描写。十个月石匠每天雕刻着,日渐消瘦,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 ④语言描写。石匠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我好想忘了我的名字”,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 ⑤动作描写。石匠坐在人像前,呆呆地看着亲手雕刻的人像,扑到人像上等动作写出了石匠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 (4)①成为大师需要耐得寂寞。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 ②成为大师需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果作品很失败;后来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 ③成为大师需要有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 ④成为艺术大师需要情 感的投入。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中缺少感情的投入,就不动人;后来是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所以作品让人流泪。 【解析】 (1)本题从多角度综合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把选项代入原文,仔细分析。 A项,“本文‘大师’为线索”错误,应该是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 B项,“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 C项,“体现了财主的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也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其实是财主对雕像不满。 故选DE。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就应考虑到细节描写与人物、情节、小说主题的关系。具体答题时,应明确“名字刻在哪里”一句展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的心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说明了石匠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下文写石匠专心创作的状态形成对比,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 (3)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答案。答题时注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原文“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我好想忘了我的名字”,只是石匠的语言,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原文“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这是石匠的心理,体现了石匠的名利之心;原文“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这是石匠的神态,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的精神;“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这是细节描写,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 “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个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石匠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和探究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由题干“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可知,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先概述出石匠成为大师的哪些经历,然后再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阐述自己对这些条件的感悟与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从专心于艺术、理解艺术、感情投入等角度分析作答。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这说明要成为大师要静得下来心,要专心于艺术创作,要排除功利之心;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这说明成为艺术大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索,还要投入很深的情感。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秋空和秋景与野鸭浑然一体的意境。

(4)《陈情表》中以乌鸦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李密从时间对比的角度说明可以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长薄:绵延的草木丛。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1.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2.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呼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子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日:“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承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注)嗼():静默无声。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重视,崇尚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故钓于渭以观之退而耕于野  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④⑥ D.①②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2)故有道之士未,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1949年10月1日那个特定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分享1949年10月1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大。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晶。

2.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C.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

D.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民主、自由、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C.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扬光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了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没有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